复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桥老树
黑袍将刘继业年少入太原,虽然贵为北汉主刘崇的养孙,现在又被太原军民称为“刘无敌”,可是质子身份及寄居篱下的处境,在其内心深处种上了深深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如一条毒蛇盘踞在刘继业的内心深处,使他特别的敏感而顽强。他为了消除内心不安,日夜在操场苦练,也挖空心思应付着掌握权柄的北汉贵胄们,在战场上,更是有着常人不及的勇猛和凶狠。
十几年过去了,刘继业从少年步入了青年,心性由脆弱易折变得坚如磐石,内心的不安也深深地埋藏了起来。
手举长枪的黑袍将刘继业,就成了太原军民眼中胜利的化身,只是这一次,刘继业遇上了侯云策,胜负难以预料。
北汉步军们都熟悉黑袍将刘继业的战法,当刘继业率军发起决死般冲锋之时,北汉步军们纷纷避开了锋芒,闪出了一条数十步宽的通道,以便大林军步军和这些北汉疯骑直接碰撞。
大林军步军在北汉步军的强攻之下,已是勉强支撑,北汉步军突然间闪开,本是趁乱杀敌的好时机,可是他们激战半日,早已累得筋皮力竭,根本没有精力去追杀北汉步军。
侯云策居于圆阵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时刻刻注视着战场的细微变化,就在北汉骑军突然发动之时,他立刻判断出了刘继业的目的。
“弩弓手,攻骑兵。”
侯云策身后是声若洪钟、绰号为雷公的传令兵,大声地复述着侯云策的命令。
战至此时,中军帐前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脚踏弩手没有了弩箭,而大多数弩手都只剩下最后一枝弩箭,听到雷公之令,最后的弩箭如燃烧的流星,从大林军头顶上飞过,剽悍的北汉骑兵立刻滚落一片。
侯云策身边有近九十位黑雕军亲卫。皆为黑雕军中神箭手,他们在中军阵中射完了所有能找到的箭支,无数的铁都卫步军和北汉步军倒毙在他们的铁箭之下。如果没有中军弩箭支援,只怕大林军早已』阵,圆阵能够支撑在现在,中军帐前的五百脚踏弩手和九十位神箭手实在是功不可没。
箭已毕,敌骑至。脚踏弩手们纷纷扔掉了笨重的脚踏弩,抽出了腰刀,脚踏弩手皆为军中大力士,正所谓力大人不亏,单兵作战能力亦极为强悍。
侯云策平静下令道:“亲卫队,出五虎上将弩。”
五虎上将弩,是黑雕军独掌的近战利器,每一柄上将弩可接连发十弩,在近距离下可穿铁甲,侯云策下令亲卫队取出上将弩,已经作好了短兵相接的充分准备。
这时,视死亡如无物的北汉骑军,趁着弩箭停隙的空隙,迎头撞上了大林军步军阵地。大林军阵地虽然看似严密,其实经过半日激战,士气已馁,眼看着北汉铁骑冲阵,心胆俱丧,顾不得军官们的命令,乱哄哄地就向后跑,可是圆阵之中根本没有逃跑的空间,转眼间无数刚才还勇气百倍的军士就因为胆怯而丧生于马蹄之下。
刘成通所部骑兵地任务是消灭敌人骑兵,紧紧盯着敌军骑兵,正在寻找着战机,他没有料到敌军骑兵攻击是如此坚决。党项营骑兵从侧翼冲上之时。只拦断了一部敌骑,而让大部分敌骑冲入了大林军阵中。
刘成通知道侯云策就在阵中。见敌骑成功冲阵,冷汗“突、突”往外冒,拼命喊道:“快、快。”刘成通党项语说得不错,可是在紧急时,他只会说“快、快”两字。
党项营副统领房当支金明白刘成通的意思,用党项语道:“紧跟敌骑,消灭他们。”
房当支金是房当白歌的手下,正是他在颁州城外打响了党项房当族和黑雕军的第一仗,此次组建的党项营,兵力主要来自房当族和颇超族,房当支金是房当族所剩不多地勇将,就被派来担任党项营副统领。
刘成通的党项营汇集了党项房当族、颇超族两部精锐,经过了残酷征战,这些军士皆可谓百战余生,被黑雕军收服以后,立刻成为黑雕军军中一支敢打敢冲的生力军。
这一次南下增援,石虎思考再三,还是把大部分黑雕军老军留在了灵州,毕竟把防守边防重镇的任务交给这些异族人是一件极为危险之事,让党项万人队跟随着大部队南下,则党项人难以翻起大浪,一切皆在控制中。
北汉骑军冲进了战阵,大林军坚持了半日地阵形立刻混乱。
北汉骑军的以速度破阵,阵破,骑军的速度也就受阻,和阵中无处可逃的大林军步军混战在一起,黑袍将刘继业一柄长枪神出鬼没,当者披靡,他的目标极为明确,擒贼擒王,只要干掉侯云策,大林军必然士气大损。
战场就如满天繁星,璀璨、深邃,却又血腥无比,丑陋无比。
孤注一掷的黑袍将刘继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杀侯云策,用大林军权臣侯云策的头颅来换取决战的最后胜利。
在这并不宽阔地战场之上,密集的步军挡住了刘继业疯狂进攻势头,攻入阵地的北汉骑兵主力很快就被紧紧跟随的黑雕军骑兵拖住,双方皆强悍,见面就是碰出了火花,杀得难解难分,残肢断臂头颅在空中乱飞。
刘继业一马当先,突破重重阻碍以后,身边只跟上来八百余骑,但是,对于刘继业来说,八百骑足够斩将夺旗。
五百持刀大汉而对战马毫不退缩,紧紧护住中军,而中军近百骑皆肃穆而立,没有出现慌乱,也没有夺路而逃。
五百大汉虽然忠勇,但是在北汉精骑的猛烈攻击之下,很快就伤亡殆尽,当最后一名挡道的持刀大汉被刘继业锋利的枪尖刺透了咽喉,侯云策所在中军就如一位穿得严严实实的少女,终于被情郎脱掉了衣服,露出了最真实地身体。
黑袍将刘继业虽然他并不认识侯云策,可是他还是毫不迟疑地认出了真正的敌手,两人甚至还对视了一眼。
黑袍将刘继业很快就认识到,他剥开地并不是瑟瑟发抖的少女,而是一群长着獠牙利瓜的猛兽,这群野兽给了他终身难忘的打击。
侯云策和亲卫队员皆骑着来自若尔盖的强壮战马,冷冷地看着五百刀手和八百骑兵的交战,当刀手全部被斩杀以后,侯云策和他的儿郎们一手持五虎上将弩,一手挥动着锋利无比的侯家刀,沉默而凶狠地迎着北汉骑军冲去。
五虎上将弩的弩箭全是短小的铁箭,且可以连续发射,在近距离下威力极大。
当五虎上将弩制造成功以后,久经战阵的侯云策立刻理解了五虎上将弩在战阵中的作用——敌兵相接时致敌于死地。在他的严历要求之下,亲卫队在大梁城的三年时间里天天都要在府里操练五虎上将弩,三年时间过去了,五虎上将弩已经成为亲卫队军士运用得最为熟悉的武器,他们原本就是军中神箭手,如今五虎上将弩在手,人人皆有百步穿杨的本事。
北汉骑军是第一次在肉搏中遇到这种短兵利器,无数北汉骑兵空有一身好武艺,未及近身,就被短弩贯穿了身体。
黑袍将刘继业目露凶光冲到最前面,立刻受到了亲卫队的重点照顾,无数的铁弩从四处向刘继业飞去,这些铁弩即短又快,刘继业虽说眼明手快,身上也中了数箭,他也当真强悍,挑落一名亲卫队军士,冲到侯云策马前。
侯云策非常冷静,五虎上将弩平举在手中。
侯云策还未出手,其身后的军士张草就抢先出手。张草本是一名大盗,为人极为机敏,见刘继业冲到侯相身前,抬手就对着刘继业面门射了一弩,铁弩发出“嘣”地一声响,就到了刘继业面门。
铁弩实在太快,刘继业本能地侧身,左眼传来一阵剧痛。
近距离的铁弩射爆了刘继业的左眼。
第343章 完胜
若非刘继业侧头,这一箭将射入脑中。他由于本能地侧身,这一箭只是射爆了眼球,没有进入脑内。
毁了一只眼睛的黑袍将刘继业狂吼了一声,一枝长枪神出鬼没,接连挑翻数名围过来的亲卫,朝阵外冲去,一路之上,竟无人掳其锋,眼睁睁看着其突围而出。
侯云策望着刘继业的背影,五虎上将弩始终未发出。他着实喜欢这员敌将,若是能收服这员敌将,以后南征北战,必然大有助力。
此时战场形势已变。
在黑雕军强弓硬弩的打击之下,李筠所部步军不断出现伤亡,其实伤亡并不严重,可是步军们眼见着一枝枝恐怖的长弩不可阻挡地飞来,恐惧悄悄地北汉军中滋生。
而且,还有一支黑雕军骑军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扑上来,给予致命的一击。
李筠知道只要下令撤退,铁都卫就会成为这一支骑兵的猎物,他犹豫了片刻,还是做出了和黑袍将刘继业同样的选择——进攻,与其等待士气一点点消磨,还不如痛痛快快地大战一场。
李筠瞪着眼珠子下达了命令:“进攻。”
战争很玄妙,和平时期研究战争总是很冷静,会总结出战争胜负的种种要诀,可是在战场上,战争有时也存似乎一心,或许还有一些偶然性。当年恒温伐西蜀,在成都郊外最后决战中,成汉军队困兽犹斗,大瞪着眼珠子,抡起大刀片子就往前冲,一路无敌的晋军顶不住攻势。晋将被迫下令撤退,得令的晋军鼓手本应鸣金退兵,可是长期打胜仗,晋军鼓手击鼓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下意识就擂响了战鼓,晋军训练有素,对各类鼓点有着本能的遵守,听到进攻的鼓点。就纷纷掉转头迎着蜀军冲去,两军相逢勇者胜,晋军由此转败为胜,一举灭掉了立国数十的成汉国。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铁都卫军鼓手心中早存了恐惧之心,得到进攻命令之后,却下意识鸣金收兵,铁都卫听到退兵之号,皆有些发愣,正在这时,黑雕军步军恰如其分地又来了一次羽箭覆盖,也不知铁都卫中谁发了一声喊:“跑啊。”铁都卫阵形大乱,乱哄哄就朝后退去。
等候多时地领武家强当然不肯放过如此良机,带着金山营铁骑朝步军侧翼冲了过去。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本来还是一场势均力敌的龙虎斗,倾刻间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见此情景,黑雕军步军放弃了对铁都卫步军的攻击,从四面围向了激战中的北汉步军。
至此。大局已定。
“甚嚣尘上,灭此朝食,破釜沉舟,尸山血海,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弹尽援绝,剑拔弩张。”一直紧跟着侯云策的封沙脑中莫名地涌出了这么多形容词,在黑袍将刘继业破阵之时,封沙大脑已然一片空白,此时,他文人本性又从的衣衫中探出头来。
以侯云策之尊,居然亲历险境,稍稍缓过劲的亲卫队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收起了在阵中杀敌的快感,护着侯云策来到了安全之地。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了傍晚,漳河水南岸战场尸积如山,流血飘杵,空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道,这个味道渗入到漳河水北岸的土地里。数年之后,当侯云策故地重游,仍然能从土地中闻到当年留下的血腥味道。
战场上,侯云策和石虎终于见面了。两人对视良久,眼中自有千百般磁味。一时之间,却无法表达。
石虎望了望血肉战场,似是随意地道:“先帝在显德六年驾崩了。”
侯云策点点头,道:“这是天意。”
石虎微眯着眼睛,道:“只可惜跑了李筠和刘继业。”
“爪牙尽失,不足为虑。”侯云策顿了顿,补充道:“这也是天意。”
石虎淡淡地又道:“磁州已落入我手。”
侯云策微微一笑,挥挥手道:“那李筠更是无路可逃。”
远处传来一阵狂呼:“李筠伏诛了。”一队骑兵从漳河水方向奔了过来,正是最先渡河的罗青松所部骑兵。
施一郎枪挑李筠首级,跟在罗青松身后,满脸尽是畅快之意。施一郎是磁州团结兵首领之一,李筠进兵,磁州百姓受了不少牵连,被杀、被征召做苦役的不在少数,施一郎故而深恨李筠,斩下李筠首级之后,就挑在枪尖上一路狂奔。
罗青松五百骑在磁州和潞州神出鬼没,不断地袭扰李筠部的粮草辎重队伍,李筠深恨之,数次派军围剿,罗青松出身于狮营,深悟骚扰之精要,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李筠派出的铁都卫总是气势汹汹而来,却灰头灰脑而回。
大战起时,罗青松带着人马隐于漳河水上游,敌众我寡,五百骑过早出现在战场上,对战局没有任何帮助,他就警惕地注视着战场形势,若形势不对,五百骑可以做为最后的突击力量。
北汉骑军出现之后,黑雕军又出现,罗青松所部皆按兵不动,李筠部大败以后,罗青松所部五百骑兵以逸待劳,拦截住了李筠骑兵,施一郎大发神威,突入乱哄哄的敌将,手起枪落,轻松地刺杀了已成惊弓之鸟的李筠。
漳河水北岸之役,李筠所部四万人全军覆没,北汉军三万人仅有二千骑军逃了出去,而大林三万援军损失殆尽,石守信战死,王腾骧、光紫驼受重伤,黑雕军四万余人马亦损失了三千人马。
黑雕军稍作休整,朝着磁州城方向奔去。
黑雕军信使带着李筠的印信和侯云策的亲笔信,朝磁州城外的潞州军军营奔去。
漳河水战场上,铁都卫被消灭得如此干净,竟没有人给潞州军报信,潞州军副统领张成皓仍然团团围住了磁州城。磁州张永德数次派军袭战,皆被张成皓所部击溃,两军再呈对峙之态。
张成皓在显德初年曾和侯云策有一面之缘,他接到印信和亲笔信之后,并没有下决断,当黑雕军大军出现在磁州城外,李筠首级高悬于阵前,见大势已去,张成皓这才下令全军向黑雕军投降。
张永德在城墙上大张着嘴看着威风八面的黑雕军,对于这一支从天而降的援军竟然有莫名其妙地恐惧,可是没有任何理由拒绝黑雕军入城,犹豫片刻,磁州城还是城门大开,张永德亲自来到城门口迎接侯云策一行。
张永德是太祖的驸马,曾经是殿前司禁军主帅,他和李重进皆为禁军重将,权倾一时。林荣也感受到了张永德和李重进的威胁,兼之清理河道时接连出现两块有逆语的木牌子,遂采用了侯云策的建议,将禁军一分为六,殿前司主帅张永德和侍卫司主帅李重进皆被调出禁军,一个守卫北汉边境,一个守卫西南边境,果断地解决了尾大不掉的隐患。
侯云策见到张永德在门外迎候,下马,两人并排行走在劫后余生的磁州城,亲如兄弟一般。黑雕军以二千步军偷袭潞州得手,此时潞州城并不稳定,侯云策在磁州城内稍作盘恒,未用晚餐,就出城处理城外的潞州降兵。
磁州城外潞州降军有四万之众,虽然是由团结兵组成,可是这些团结兵长于边地,皆为健儿,也是一支不可轻视地力量。
磁州城外立起了两根高大的木桩,一根木桩前挂着领取粮食处,另一根木桩前挂着潞州军的旗帜。不愿继续留在潞州军的,领取粮食后就地遣散,愿意留在潞州军者,一律重新整编。团结兵们投降以后,皆垂头丧气地坐在营中,得知此令,大多数都去领取粮食,很快,四万团结兵就放下武器,走了大半,愿意留在潞州军中的军士仅有四千人左右。
城外兵器甲仗堆积如山,弓弩被清理出来之后,剩下的刀枪就交给了磁州城内的张永德军。
望着远去的大军,张永德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在心中暗自比较:“若殿前司大军完整无缺,和黑雕军较量,胜负如何”
想着黑雕军地威势,张永德暗自心惊。
大军急行,在第二天凌晨进入了潞州城,夺取潞州城地是黑雕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刘世绪,他占领了潞州之后,立刻张贴安民告示,下达了宵禁,并派出一半的兵力在街道上巡逻,稳定了潞州地秩序。刘世绪派兵守住了李筠府,不准乱兵或无赖趁机打劫,这个细节黑雕军大帅石虎多次叮嘱刘世绪。
果然不出所料,黑雕军进入了潞州城以后,侯云策径直住进了李筠府弟,待李筠的床上物品换掉以后,亲卫们已将热水烧好,一天激战,一夜行军,侯云策纵然体力充沛如前,也有些吃不肖,此时舒服地洗个热水澡,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侯云策换下了由青党甲制成了轻便凯甲,穿上圆领的青色长衫,走进了澡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