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从陈桥到崖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梦中宋韵55

    前线不管情况怎样危急,他们的使命只有一个:为皇帝打前站!

    11月20日,辽军攻破德清军,急攻大名府!同日,大宋真宗皇帝终于走出开封,御驾亲征!也就在这一天,他接到了王继忠的第三封信:辽国皇帝愿意和谈,但宋朝使者为何总也不露面

    那曹利用呢他刚到大名府就被王钦若给拦住了!史书说是因前方在打仗,所以王大宰相不放曹利用再往前走。但什么前方后方啊!战火己烧到了大名府城墙根,随时都会城破人亡,这时出城,你是举着白旗请降还是堂堂正正去议和所以王钦若不放曹利用出去,决不仅仅因人身安全的问题,更有国家体统的考虑…

    鄙视下各种版本的历史读物,难道是王钦若以后声名狼藉,所以让千百年间所有写史的人都对他刻意压制这不公平!因大名府之战难度绝不在瀛州保卫战之下,功过分明,不能因人废事!

    大名府之战打响!城内除厢兵、民兵外,只有临时赶到的一部分天雄军。数量绝不会超过瀛州城内冀、贝2州援军。辽军突然杀到,满城军民一片惊慌。这时王钦若招集众将,分配各自防区。办法很公平:抓阄

    但大名府守将孙全照反对“我家世代为将,请不探符。诸位将军你们随便挑。挑剩下,就是我的”最后挑剩下的,不出意料正是北门。那是辽军来的方向。王钦若以副宰相之尊自任去守南门。孙全照再次反对“这不行。参政大人是主帅,要号令全城。南北两门相距20里,必将耽误大事。所以请留守大名府中央府衙。占据中心,四面照应”王钦若听从了。

    孙全照命北门大开,欢迎契丹人进来,只要你们敢!没有谁敢,因孙全照的威名就是辽军身上的伤口。

    于是他们绕过了北门,去攻打东




挞凛之死篇
    此前没任何证据可证明这支宋军是上过战场的精兵。相反却有太多史料提及他们一天到晚只知演习类似现代团体操的阵法,以整齐划一的“万岁”呼声来博得皇帝欢心,获取丰厚赏赐的部队…但要看这时是谁在率领他们!李继隆只短短接手了几天,他就让这支部队深深打上了他的烙印!

    李继隆把萧达凛死死缠住,澶州城下杀得难分难解。关键时刻,赵匡胤之婿、石守信之子石保吉及时赶到增援!两人合力把萧达凛击败…

    宋辽两军主帅对决,以宋军大胜收场,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天,李继隆收兵回城之后,就把宋军当时最高尖端科技的独门武器搁在了澶州城头——床子弩!

    这是种极端不仁道的武器。老实说,宋军发明它,根本就不是用来对付人的,而是为了攻城!顾名思义,它不是随身携带,能随时开弦射击的。它是个相当巨大的固体装置,由三四张强弓联体作为动力,以轴转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7条矢道,居中一条安放一支巨箭。这支箭号称“一枪三剑箭”也就说它外形根本就是支标枪!长约3尺5寸,尾羽是3片铁翎,就像3把长剑一样!这样的巨箭再加上旁边矢道一起发射的稍短利箭。如成排强力射出,轰然巨响后,对方城楼就己摇摇欲堕。就算侥幸不塌,它们也成排成行钉在了城墙上,宋兵可攀登它们。直接爬上敌楼!

    而尽职尽责的契丹人萧达凛很快就出现了。他要找回颜面,还要给他的陛下和太后再次带来急需的胜利。所以他要观查地形,仔细研究宋军兵力分配和强弱点布局…他已非常小心了。离宋军防御线边缘己足够远了。据说至少700步(今500米)开外。不过他很可能不知道床子弩射程到底可怕到什么程度!1500米!有一特殊的操作手法或许可给后人做个事后参照:那东西强到没法由人去拉弦,更没法用人手去放箭。得用一铁锤去用力敲打机簧,然后“一枪三剑箭”才会轰然巨响,撕裂空气,射向目标…

    深冬时节的黄河岸边,寒气迫人,潮湿浸骨。萧达凛一行数十人盔甲鲜明,旗帜飘扬。这一切都被澶州城头上一个冻得够呛的阿兵哥看到了——宋军威虎军军头张环:老子忍饥挨冻,都是你们这群契丹杂种害的!居然还这么神气!

    这时他的手里正拎着一大铁锤。床子弩就安静地躺在他脚边。不过床子弩的射击轨迹是抛物线,根本没法精确瞄准。但就算射不中,吓他们一跳也划算!老子得出出气!

    于是张环敲下了这改变历史的一锤!床子弩瞬间剧烈震动,“一枪三剑箭”带着历史的使命射了出去!

    命中注定。张环在城头看见契丹人乱成一团。他们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的那个家伙己翻身落马,倒在了地上!张环有些发呆。包括当时他身边的所有宋军,都不知道刚才这一箭到底射中了那个人的哪里700步开外,眨眼之间,谁能准确判断

    史载,当天萧达凛中箭部位是额头。天意哪!根本无法瞄准的神箭居然精确打击到了十厘米的范围之内。萧达凛当夜就死了…这是历史的转折点!以这位大辽最后名将之死为标志,宋辽双方正式从前25年不停的对抗转向了以后118年的和平…

    太后、辽帝亲自到他的灵前痛哭,为他輟朝5天。全军致哀!因他们怕得要命!孤军深入,后边绝无援军。也没了退路,前边还有大宋皇帝的亲征大军…能支撑到现在,完全是由于萧太后,尤其是名将萧达凛的军中威望!军中之胆!震慑敌人,同时更安稳本心!突然而死,连最后一点心理上的安慰都破灭了。想像一下,当时萧燕燕的眼泪,有几分是为了哀悼萧达凛又有几分是怕自己马上就要步他后尘

    可痛哭过后,萧燕燕才真正变成了历史中的萧太后!她严密封锁己方主帅阵亡消息。同时命王继忠再给大宋皇帝写信!问赵恒你的使者为什么还不从大名府里出来要实在怕死,就换个人好了!同时也积极响应大宋方的诚意,居然想到了要张皓去大名府接曹利用,证明辽国人没恶意…

    24日,亲征第5天。因天寒,左右给皇帝准备了貂裘絮帽,但赵恒拒绝了“大家暴露寒苦,朕怎可独用”傍晚来到卫南县,派潘慎修先去澶州。同时赵恒命王钦若放曹利用出城。出城后的曹没想到现在是要向南方返回了,去澶州见辽国君主。

    11月26日,亲征第7天。大宋皇帝和亲征大军终于来到了澶州的南城。当天不仅宋军被刺激到了,城外的辽军也应被刺激到了吧但奇怪的是,队伍就在黄河南岸停滞不动了…消息传出,有人觉得简直死里逃生,如副枢密使冯拯。有人却两眼发黑,末日到了!如不过河,还不如不来!这是寇准和高琼。

    原因是前线主帅李继隆的意思。李继隆报完捷后说:北城实在太小,皇帝过去了,连禁卫军都住不下。拿什么保证陛下安全言外之意,皇帝过河完全是添乱,没实际意义。

    但李继隆错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样的独立战斗精神,宋兵也需要心灵的支撑,尤其是面对辽国的皇帝、太后时。你不能以纯粹的精神力量去感召你的士兵们勇敢到底…

    正要将南城升格为行宫,就地休息时,寇准、高琼2人来见赵恒。寇准“陛下不过河,我们军队就不会有士气。现在王超的定州大阵已断辽军后路,李继隆在前线打了胜仗。且各地勤王大军也在赶来。陛下不要再犹豫了”

    高琼这大老粗则说“陛下,您要不到北城去,老百姓就像死了爹妈一样”这话太出格了。副枢密使冯拯立即抓住话柄。骂高琼君前失礼,罪该万死。高琼第一时间就以319年宋史中武将对文官几乎仅此一例的粗野反击道“冯大人以文章升任两府长官。现在敌人就在眼前,你说我君前无礼,你何不赋诗一首吓退辽军呢”说完再不和顶头上司、枢密院大佬罗嗦,直接命士兵把皇帝御辇抬起来,马上过浮桥进北城!结果走到黄河边,御辇还是停了。史书没写是谁命御辇停下的。只是说高琼举起鞭子狠抽抬辇士兵后背“还不快走!现在都到这儿了,还犹豫什么”结果皇帝



澶渊之盟篇
    按程序,他得带着大宋的国书和曹利用再回辽军军营,继续进行谈判。

    这次曹利用临行前,皇帝对他千叮万嘱了标准“契丹人不是要求割地就是要钱。关南地区归中国己久,寸土不给。但你要知道历史传统和惯例,像汉朝就曾以钱财玉帛赐予匈奴单于。其中分寸你要把握好。朕给你定上限为每年100万两白银”

    曹利用恭顺地听完了,但抬起头却一脸激愤“陛下放心!如契丹人痴心妄想,臣宁死也不会答应”

    他刚出行宫,就被寇准逮着了“皇帝说上限是100万两。但只要超过了30万两,回来我就砍你脑袋”然后拂袖而去,再不罗嗦。

    曹利用感到的不是害怕,而是难过。因这样强悍的威胁透出了一无比真实的遗憾:寇准也在强调和谈的价格了。也就是说,他不再主战!

    他不知道,在这之前,寇准和皇帝间也曾有过一次秘密对答。几乎只在半天左右,他就彻底放弃了那个超级宏伟的蓝图目标,也再不提什么打仗了,不再幻想燕云和长城天险。所做的唯一一点努力就是警告曹利用给国家省点钱,别让后世子孙负担太重!

    因己有流言出现说寇准一心一意想打仗,是想借机独揽大权,把持朝纲,还要以此挟持皇上…

    曹利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梗着脖子向辽国叫板。但他只知己而不知彼。他只知道价钱杀不下去,寇老板会砍他头。但他根本不知道辽国此战的真正目的。为什么这次不管不顾地一再纵深穿插这样有决心,却又为何从最开始就通过私人渠道王继忠表示和谈诚意这些东西没搞清,你凭什么和人家谈价钱

    4日,曹利用再入辽营,一个人面对整个契丹狼群!韩杞还给他介绍了一新朋友高正始,这时担任辽国方面的“接伴”

    谈判第二阶段开始!辽国方面一开口还是关南的土地。但铁公鸡曹利用迅速进入状态“石晋割,柴周复。今大宋天子姓赵!此三家事也!我大宋开国就有关南地,前朝之事,本朝一概不知!老实对你们讲,土地的事,我根本就不敢对我们的皇帝提。就算岁币给与不给,都在两可之间”

    一口回绝,斩钉截铁。在最开始就断了契丹人的幻想。当时很多人都以为他疯了,尤其是他面前的这些契丹人。既这样,你这和谈大使还来干什么直接开战好了!这样半点诚意都没,是找个机会近距离气我们的太后、皇帝吧

    盛怒之下。大家都认为宋朝这使者很变态,不和他谈了,我们直接去找宋朝皇帝说话!于是赵恒就在澶州城里又见到辽国另一位使者姚柬之,再次重申辽国对关南地的合法所有权。

    赵恒只回复了一句话:曹利用全权代表大宋,有话找他说去!

    1004年12月4日,谈判第三也是最后一阶段开始!辽国接伴高正始说出第一句话“这次我们大契丹皇帝御驾亲征,为的就是关南地!如达不到愿望,根本没脸回去见人”

    曹利用却变得更强硬,对着高正始。更是对着幕后的萧太后、韩德让、耶律隆绪说出了最后一句谈判关键话语“我来谈判,就随时准备去死!只要你们辽国不后悔,就只管乱提要求!那样土地你们别想得到,就连战争也别想停息”此话一出。一切就都结束了。所有契丹人都不得不低头。不管是否巧合,曹利用都正中他们要害——大辽国家制度中最核心的那个致命缺陷,被宋朝人抓住了!

    辽国的死穴就在于它的军制“斡鲁朵”“头下军州”它就像汉人的藩镇,国中之国。它让辽国始终保持旺盛的军队实力。且不断滋长契丹人的尚武风气。

    不断打仗,不断涌现“英雄人物”他们手握兵权越来越重,于是就更盼着打仗。每打一仗。军队实权不断落入到各斡鲁朵首领手里。辽国皇帝就逐渐被架空…

    还有一层,游牧民族是实行‘幼子守灶’制的,即父亲的所有财产由最小的儿子继承,所以辽国历代先帝们的斡鲁朵遗产都不是由下一任皇帝继承,而是由各亲王继承。所以终辽一代,皇室内争不断。每一位皇帝都是在皇室内的血腥屠杀中登上帝位。究其根源,就是亲王们的兵权,再加上他们私人的头下军州,有的已强大到足可挑战皇帝!这也是所有游牧民族的顽疾、不治之症:辽的斡鲁朵、金的勃极烈、元的四大汗国、清的八旗…直到康熙‘秘密立储’才算彻底解决!

    萧太后和韩德让非常清楚自己危机,他们打定的主意就是“以战迫和”一方面不停进攻大宋,让它无法从赵光义时代的颓势中缓过气来,一方面向国内各斡鲁朵炫耀武力战功,证明最强斡鲁朵一直都在皇帝手中(这点极重要。因1年半后,萧太后就要面对国内第二强斡鲁朵的挑战)但这不是长久之道。仗如总打下去,终有一天斡鲁朵的力量会强大到一难以制服的级数。且萧太后今年己52岁,5年后她将去世。如生前不能彻底解决这事,那等到她儿子正式做皇帝时,既要面对宋朝报复,还要紧紧压制国内各斡鲁朵,那样的局面会让她死不瞑目的!所以这次辽军才会不断进兵,跳跃性地逼近宋朝心脏,用尽办法把大宋皇帝逼到必须讲和的地步。且还要精确把握火候时机,因萧达凛之死已使得辽军不能再决战了,却还要谈下一体面的撤军方案。不然回国后,面临他们的将是更大的噩梦!

    那一天,所有契丹人不得不对曹利用低头。眼睁睁看着他非常诡谧地伸出三根手指头,那是大宋能给他们“劳务费”的最大值——每年绢20万匹、银10万两。

    太少了!为让这数字变大,契丹人把曹利用请进了间密室,去见一传说中该死却没死的人——王继忠!

    通过王继忠,辽国传达了另2个要求:1为两国邦交正常化,我们是不是可以互称南朝、北朝再来点亲密化,两国皇帝能否变成兄弟呢我们辽国皇帝小了3岁,吃点亏。当弟弟好了;2既南朝是哥哥,就要讲些厚道。现在和平了,千万别再在边关附近挖大沟、建城堡让俺们提心吊胆了。

    如同意,那就请双方立誓,并写成书面文字。以此为证百年好合。现在辽国的誓书己写好了,就请曹大使带回去,并转达王继忠的怀念之情…

    &



城下之盟篇
    14日,因病留京师的大宋首相毕士安听到澶渊定盟的消息,给寇准写信“大计已定,唯君勉之”有人议论30万两是否太多,老宰相呵呵一笑“和议和议,双方必然有所和解,方才议的成哪!萧太后虽老,辽帝可还年轻。不如此,怎能保长久太平”

    15日,澶州起驾。19日,风光回京。

    25日,赵恒下诏,将边境所有带‘戎’‘虏’的地名全部改掉,以释放大宋诚意…

    26日,命功臣王钦若从大名府回朝。29日,皇帝因见到河北大地荒残,下罪己诏。

    而辽军也在12月班师,次年1月9日回到幽州城。大赏百官。其中最突出的是2位汉人:一位是澶渊之盟当仁不让的第一功臣:王继忠赐名耶律显忠。另一位是澶渊之盟的幕后功臣:大丞相韩德昌赐姓耶律,转封晋王。05年11月又特许其可组建只有皇帝有权设置的斡鲁朵宫帐(辽史200多年,此斡鲁朵一共只建过13个:9位皇帝、应天太后述律平、承天太后萧绰、辽圣宗的皇太弟耶律隆庆,最后一位就是汉人韩德让)10年4月又赐名耶律隆运。这些都做完后,大契丹皇帝还给了他另一殊荣:赐他丹书铁券,由辽圣宗本人亲笔书写,斋戒焚香,召集蕃汉全体朝臣,在北斗七星下当众宣读,发誓对韩德让永不相负!

    以上种种,一般来说韩德让就该当场昏倒,醒来后就选择自杀了。免得以后死得更惨!他身为汉人,熟读汉辽两国经典,这样的权势和恩宠,在哪个朝代里都相当于把雪亮的屠刀了。百分百意味着不久后韩德让及他全家全族的人都会脑袋搬家,绝无例外。哪怕你和太后或更多的皇后、公主都相好也于事无补!但韩德让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弄得全世界都知道他被提高到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不得不让后人对他与萧太后的关系产生诸多猜想…

    景德2年(1005)1月5日王钦若回朝。6日,大宋朝廷重新任命河北各州守将,并罢去290余人。定州大阵主将王超上表请罪。19日,被贬为崇信节度使,罢去军职。

    2月5日,大宋名将李继隆去世。澶渊之盟就像一道分水岭,多少英雄就像为他而生。而一旦它确定之后,这些人就随之烟消云散,全部消失在历史长河里:1005年,李继隆、雷有终、张凝、毕士安…相继去世;1006年。王继英、高琼…相继去世。甚至还有他:寇准!寇相仿佛就是专为澶渊那一刻而生,之后的寇相就会成为一个恋权不放的庸人、俗人…

    8日,契丹在振武军设置第一个榷场。

    15日,大宋的孙仅、康宗元2人被任命为萧太后生辰使,第一批使辽团在辽国得到了上自辽帝、太后,下至普通契丹百姓的热烈欢迎…

    3月6日,大宋科举,这次共取李迪等1001人,可谓从古未有的大盛举!

    29日。回应大宋改地名之举,大契丹也将易州飞狐路招讨使改为安抚使,以释放大契丹的诚意…

    4月,寇准首席老冤家、从大名府回来的王钦若自动辞职。宁肯不要这参知政事。也绝不再和寇准在同一办公室里上班!不过皇帝是念旧的。26日,王爱卿,朕特意为你发明一官衔“资政殿学士”你去上班吧。

    话说大宋朝神童多,后来的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个。不过是反面典型。正面典型更多,如澶州城头和寇准喝得昏天黑地的杨亿(11岁中进士。古今第一人)还有现在的晏殊(14岁)姜盖(12岁)
1...1213141516...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