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臣妾告退。”李师师看着官家有些慌张的神情,轻笑了一声说道。

    “嗯,且先退下吧。”赵桓故作镇定的挥了挥手说道。

    李师师是连夜走的,她的东西不多,走的很是匆忙。

    汴京不设宵禁,李师师离开皇宫之后,直接就离开了汴京城。

    走出汴京城的那一刻,她回头看了一眼汴京城,这个繁华的大城是她的过去。

    有的人想进去,有的人想出去。

    她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笑容,这个汴京城和一个牢笼一样束缚着她,现在终于离开了这里。

    上一次离开汴京,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时候,她虽然人走了,但是汴京城还有根线牵着她。

    现在她离开了汴京城,已然自由。

    赵桓略微有些头疼的看着李纲,这尚官之事,是赵桓起的头。

    他为什么要安排人进入即将成立的商部?

    目的非常的简单,为了把持财权,军事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虽然现在内帑很富有,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只有兵,没有钱,那就直接瘸了一条腿。

    尚官为何一下子就被赵桓所接受?因为这个尚官是内臣,可在外廷做事。

    但是李师师并没有接受赵桓的任命,现在李清照成了合适的人选。

    选还是选呢?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囊锥露颖
    


    赵桓终于还是任命了李清照为尚宫女官,他现在需要一个人来帮助自己控制商部。

    李清照和赵明诚生活的时候,生活拮据到需要靠一个奸臣李擢去救济。

    但是和赵明诚离婚以后,李清照断断几个月,就有了足够的资金,去逛观澜阁和宣明楼。

    观澜阁多为字画,宣明楼多为古董,这两样都是典型的奢侈品,李清照却可以逛这些地方,而且出手阔绰。

    这也符合历史上的李清照在赵明诚离世之后,极短的时间,积累了足够让人觊觎的财产,张汝舟再娶李清照的目的,就是她的珍贵收藏的古董。

    李清照最后将她的财富捐给了宋廷,最后泛舟离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赵桓收到了李清照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回答。

    本来她就和朱琏关系要好,朱琏曾经求过赵桓一道圣旨,让李清照可以出入宫闱。而李清照也在八门进京之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赵桓挠头!什么意思啊!说话云里雾里一大堆,根本看不明白!

    他一直不愿意与李清照多交流的原因就是,他的诗词水平其实极为有限。

    自己当初跟李清照的交际,就是那种夏日绝句。

    李清照早就写好的诗词,小圈里品鉴过的诗词,赵桓修改了几个字,让诗词的意境更上一层楼。

    这也是李清照一直对官家青眼有加的原因之一,否则这个眼睛长在天灵盖上,傲然的奇女子,不会因为赵桓的身份,就会多看他赵桓一眼。

    现在,赵桓任命了李清照为尚宫,正五品的内臣官位!

    李清照的札子就写的一首诗,赵桓看的不是很懂。

    “系统,出来帮忙。”赵桓自暴自弃,他研究了两句,经典太多,根本无法解读。

    赵桓沉默了一下说道“翻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赵桓不能算是个正经的读书人,他对这些典籍,实在是无能为力。

    赵桓叹气,自己还是没看明白。

    骂皇帝?赵桓仔细品了品这首诗的下首,果然如此。

    厉害了。

    为尊者讳,这可是读书人默认的规则,皇帝不能有错,错也是臣子们的错。

    赵构这样的货色,都能被称为高宗,可想而知,李清照这首诗,多么的叛逆。

    躁动的灵魂啊!

    赵桓总觉得自己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注1)

    “系统你能说人话吗!”赵桓看着系统的话,气不打一处来!

    自己也算是正经的大学生,欺负自己没文化吗!

    系统沉默没有应声,赵桓与空气斗智斗勇一番,最后还是放弃了。

    他二十多年接受的教育都是新式教育,对于古典文化里的经典,他想要弄明白,至少要数年的功夫,这些吊书袋的人,哪个不是十年寒窗苦读?

    自己几个月的积累,在这方面,绝对是被古人碾压的存在。

    以史为鉴,还是得多读书。

    “官家,韩将军和王将军的战报。”赵英递过来蜡封的书信,这是由临潢和平州送来的两封战报。

    赵桓打开看了很久,这俩马上将军就没那么文绉绉的,说着人都看不懂的话。

    简明扼要,金人在山海关吃了闭门羹,打不下来山海关,准备从云中南下。

    赵桓嗤笑了一声,从云中路南下,必须要把王禀这个肉中刺眼中钉给拔下,在有了契丹人的帮助之后,完颜宗望和宗翰,能拔下这颗钉子吗?

    孤城被围,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没有补给。

    再没有高爆火药的情况下,想破城只能靠围,但是临潢距离上京不足三十里地!契丹人不会放弃临潢,就不能放弃王禀的两万捷胜军。

    一环扣一环达成的平衡,其实最根本就在耶律大石这个人身上。

    耶律大石掌控着契丹人最后的精锐,但是他并没有救辽国皇帝,也没有拯救黎民,反而一路西进,跑向了西域。

    耶律大石若是肯从西域归来,契丹人不需要精兵,王禀才会变得危险。

    但是耶律大石肯回来吗?他要是肯回来,就不会走了。

    赵桓清楚的记得,自己给了耶律大石一张精细的直捣黄龙府的地图,如果耶律大石有胆,早就搞出直捣黄龙的把戏了,还能溜之大吉?

    草原的汉子,不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耶律大石是个怯懦的人。

    耶律大石就是这个环节里的死结,只有他回援,王禀才会变得危险。

    他不回来,金人就不能从云中路南下。

    粮草线被人不断袭扰,几万精兵,十数万签军没有了粮草,一触即溃。

    即使打到了云中路的附近,奉圣州的军堡已经初具规模,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也会碰一鼻子的灰。

    金人的皇帝完颜晟是个蠢货吗?显然不是。

    根据王禀和韩世忠的军报和分析,完颜晟只是在施压。

    他真正的目的,是议和。

    “金人使者十日后到达汴京,这次不是宇文虚中假议和,是真的议和来了。”赵桓敲着桌子陷入了沉思。

    明年开始大降温,是赵桓掌握的一个极为关键信息。

    大降温对大宋来说,顶多大家勒紧裤腰带,少吃点的事,南方颇具规模的粮仓恢复生产,调度粮食就是。

    但是对于关外的辽东地区,大降温的后果,恐怕就要冻死不知道多少人了。

    金人用大兵施压,目的就是议和。

    “不议和还是不议和呢?”赵桓喃喃自语,顺便看了赵英一眼。

    赵英眼睛珠一转,秒懂官家的意思,这话可以传出去,防止官家的心腹有无妄之灾。

    “臣领旨。”赵英转身而去。

    赵桓点头,非常满意,赵英越来越容易理解自己话里话外的意思。

    只是让赵桓没有想到的是,即使赵桓已经让赵英放出话了,官家绝不议和的态度已经释放出去。

    朝堂依然为是否议和,吵成了一锅粥。

    “景德元年,宋辽签澶渊之盟,造福大宋辽国百年!有此先例在,官家!效澶渊之盟,仿祖宗之法,保大宋江山社稷!”户部侍郎柳成卿痛心疾首的说道。

    他是个极为周正的官员,在第一次开封之战中,此人是最强硬的主战派。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庆殿冷气开放
    


    柳成卿是柳宗元的远亲。

    他在第一次开封之战的札子里,写的札子极为强硬,赵桓起用他为户部侍郎,也正是因为他在第一次开封之战中的表现。

    此人在陈州门血战中,亲自登上了城楼,发箭矢以御敌,书生里少有的热血之人。

    而此人,更是在担任了户部侍郎之后,竭尽全力的配合陆宰,进行粮草的调度,完成了赵桓在河东路和云中路的作战。

    更是赵桓跟陈家买粮送到平州的督办之人,可以说深受赵桓的器重。

    而这样一个人,居然站在了议和的一边,这让赵桓的眉头紧皱。

    权力,就这么让人迷失心智吗?权力就真的这么诱人?!为何断断八个月的时间,这个人居然站到了议和这一边?

    赵桓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他也不是很擅长。

    柳成卿看到了赵桓皱眉的模样,但是他依旧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俯首说道“官家,臣受圣恩而擢升户部侍郎,兢兢业业,无一刻懈怠。更是在云中路之战后,因为转运粮草成为了户部主事。”

    “陆少卿也因公升为了转运使。臣未曾一刻忘记圣眷提携,谨小慎微的处理好了每一笔账目,跟随孙少宰盘查云中、河东、关中、燕京、河北、京畿诸路的丁口,均田之事,臣也出力良多。”

    赵桓皱着眉头冷声说道“少卿这是在表功吗?”

    轮到你表功了?

    那李纲孙博何粟等人,有话说了,在边关英勇作战的军卒也有话说!

    “非也。”柳成卿的腰弯下去,弯的更低说道“官家,太宰、少宰、少保、太尉等人珠玉在前,萤光之火岂能与皓月争辉?更惶恐有官家这等耀阳,如日中天。臣并非表功。”

    整个大庆殿都感觉到了官家的怒气,所有人都知道那个仁善的官家,这会儿真的生气了。

    深秋的冷风呼呼作响,而赵桓的怒气更是让整个大庆殿如坠冰窟一般。

    官家如同一头猛兽一样匍匐在御案之前,随时都有可能暴怒。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

    今日是五日朝会之日,文武百官共三百余人都在大殿之上,整个大殿安静到掉一根针都能听到。

    “官家自登基以来,行仁义而天下大悦,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

    “除弊政而军备振奋,士卒人人敢战、能战,大宋中兴已经不是指日可待,而是就在今日,正是此时。”

    柳成卿这等拍马屁的话,要是换成平时,那台谏的官员早就坐不住了。

    直接火力全开,喷柳成卿谗言媚上,早就把他喷成渣了。

    赵桓不是没有感受过台谏言官的威力,甚至自己都被言官的唾沫星子喷的满脸。

    但是现在整个台谏的人都跟个哑巴一样,没有一人站出来说柳成卿,安静到让人惊惧。

    柳成卿是个好官,大家都清楚。

    而官家怒气正盛,夸两句官家,让官家消消火,是应有之事。

    而且柳成卿说的就是事实,大宋正在中兴,汴京城的城门,都已经在计划扩建了,因为太多的商人往来,汴京城的城门的城门砖都要被踩坏了。

    甚至有人笑称,再过十年,汴京城怕是城墙都得拆了给商人们走路用。

    柳成卿说的大宋中兴就在此时,并非虚言,没有什么可规劝的。

    而且劝谏皇帝这种事,是有套路的,这种条路正式夸百讽一,把人抬得高高的,才能办成事。

    但是赵桓依旧吐着粗气,他已经不是那个因为几句夸奖就沾沾自喜的赵桓了。

    他现在很生气,柳成卿为了权力两个字变成这样,让赵桓心痛。

    “当日你铮铮铁骨呢!短短数月烟花巷柳,把你的铁骨变成了渣吗!”赵桓怒其不争的说道。

    柳成卿突然站直了身子,说道“官家,臣的铁骨还在。”

    “若是官家觉得臣忤逆了官家,决疑罢免臣。请不把臣扔到岭南去。因为那里没有金人。”

    “臣曾在陈州门上,亲眼看到过金人对我大宋百姓的屠掠,臣心中忿恨,只恨自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官家流放臣,就把臣扔到云中、扔到北古口、扔到山海关、扔到临潢去,做一边军一小卒,取敌一首级也足以慰藉平生。因为那里也有金人。”
1...145146147148149...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