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柳成卿情真意切,真情流露,甚至看到了柳成卿双手颤抖,那不是恐惧,而是憎恨。

    “臣的次子柳阮在韩将军出发去平州时候,做了运粮的民夫,参加了韩将军的新军,前段时间升了军爵。”

    “我不愿他在我的近前尽孝服侍,只愿他在边关为国尽忠。”

    柳成卿言辞恳切的说道,所言非虚。

    赵桓的气息终于平静了一些,整个朝堂都松了一口气,官家的怒气逐渐消去了。

    “那你为何执意议和,难道朕的停战不议和,不行吗?”赵桓终于不那么生气,开始思考柳成卿话里的目的。

    自己可能误会了柳成卿,他并不是铁骨变成了软骨,依旧是自己认识的那个柳成卿。

    至于拉帮结派,为了权力狗斗,那是朝堂中最常见的事。

    要是不拉帮结派,那才是千奇百怪。

    拉帮结派没关系,赵桓并不想看到为了权力,无视任何道德和法律。

    金朝使者还有三天才到。

    这七天的时间,以柳成卿为首的议和派势力越来越庞大。甚至威胁到了李纲等主战派的官位。

    一项国策的变化,会涉及到国政的根本,议和派和主战派并非赵桓一言而决。

    如果真的议和,李纲孙博等主战派,统统要被下放。

    这种议和、主战的变化,最终就会导致朝纲混乱,严重些就是再现党争之事,诏狱大兴。

    大宋中兴无望。

    赵桓生气就生气在这里。

    如果议和,边军呢?自己的军功爵均田呢?都要改!

    这种朝政的反复无常,是朝政大忌讳!

    赵桓虽然是个政治白痴,但是这么浅显的道理,他还是能想明白。

    “官家,臣说臣做了那么多的事,就是接触到的越多,臣就越心中惊惧!”

    “河东路逾越百万户,河北两路逾越八十万户,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家破人亡!”

    “过三百万人死于瘟疫、流匪、金兵铁蹄之下!百万亩田荒废,无壮丁去耕种,官家,必须要止兵戈,与民休养生息。官家,这就是臣的理由。”

    “过去辽宋之战,澶渊之盟百年承平,大宋人丁从六千万口,变成了现在近亿口。官家,现在大宋哪里都在训练新军。”

    “只需要修养十年,我大宋军卒出山海关,就可以如同猛虎下山,一战可灭金国!”

    “有澶渊之盟在前,我大宋只需议和,全力发展,可报今日之仇!”柳成卿继续说道“官家若宋金两国不断交战,则燕京路、云中路、河东路、河北两路皆为战区,安能安心发展?”

    “这就是臣上书言事,请官家议和的原因。血债必须血偿!”

    赵桓点了点头,这才像个样子吗,搞绥靖这种东西,完全是在瞎胡闹!

    赵桓考虑了,良久说道“朕依旧认为不议和才是上策,因为朕想到了一个故事,叫毛驴过河。”

    又来?官家要讲故事了?百官群臣脸色突变!

    官家的故事给他们带来的体验极差,还不如官家暴怒呢!毕竟再暴怒,还有李纲拉着,不会出什么大事。

    讲故事,就是在涮群臣的脸。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官家的地理课,开讲了!
    


    赵桓清了清嗓子,看着下面如临大敌的诸位大臣,就连连摇头,自己就讲个故事而已,用得着严阵以待吗?

    “有一只小毛驴驮着盐过河,它滑了一下,摔倒在小河里,一些盐融化在水里了,当它起来时觉得轻松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

    “几天之后的一个早晨,小毛驴又驮着一些棉花过河,它心里想上一次驮着盐过河,摔倒了,起来很轻松,这次也一定会过。”

    “这个时候,他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这时它觉得天仿佛也更蓝了,太阳悠闲地漫着步,树更绿了,花儿也更鲜艳了,小河哗哗啦啦地流着像是在唱歌,到处充满了喜悦。就这样,它越想越起劲,竟放声欢呼起来。”

    “然后小毛驴走到河里,故意摔了一跤,就跌倒了水里,当他起来的时候,发现身上的棉花又重又沉,他很吃力的走了两步,被河水冲走了。”

    “天变得又黑又暗,太阳也躲进了云朵里,树变得没有一点儿精神,花儿垂头丧气的,小河哗哗啦啦地流着好像是在哭泣,到处死气沉沉。”

    赵桓讲完了这个故事,朝堂中的众多大臣们有几个人笑了。

    这是一个给小孩子讲的故事!

    一个漏洞百出的一个故事!跟前面官家讲的两个故事根本没有可比性!

    一名言官脸上挂着志在必得的笑容站了起来,说道“官家,臣有一言……”

    “不!你没有!”可惜这名言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宇文虚中粗暴的打断了。

    宇文虚中反而站了起来,说道“官家,臣御下无方,还请恕罪。”

    赵桓示意言官和宇文虚中坐下说话,他没有生气,本身这个故事讲给小孩子听,小孩子都会问一句,驴这么聪明吗?

    讲给朝中大臣们听,朝中大臣能找出一万个理由,来反驳这个幼稚的故事。

    但是这个故事真的讲的毛驴吗?

    “景德元年,大宋与辽国签订了澶渊盟约,互相约为兄弟之国,百年承平直到辽国被金所灭。”

    “当是时,辽国已经建国八十八年,兵锋不利,即使坐拥燕云十六州,依然对我大宋无可奈何。和驴背上的盐一样。当时国内百废待兴,也需要休养生息。”

    “但现在,靖康元年,金国建立刚刚建国十一年,就已经把辽国打的只剩下一口气。”

    “当时与辽国议和,正是基于辽国无力南下,当时的寇相已经看出了辽国的后继无力。”

    “但是敢问朝堂诸公!金国建国仅十年!开国之兵!灭国悍将俱在!金国是无力南下吗?”

    “澶渊之盟的辽国和金国,就如同毛驴身上的盐巴和棉花一样,他们的危害不同。金人灭我大宋之心,已经路人皆知。宋金之间唯有一死,才能结束这场战争,这是殊死之战。”

    赵桓从御案上站了起来,他走到了御下群臣身边,说道“朕知道百姓苦,朕亲眼看到过河东路家破人亡,百姓为了躲避金祸住在悬崖峭壁之上。”

    “但是国没了,民还能安吗?甚至连悬崖峭壁都没法住了。”

    并不是大臣们看不到澶渊之盟的局势和今日的不同之处,而是赵桓站的角度是皇帝,是大局。

    而朝臣们,比如柳成卿,他的目光就落在了户部上,终日所思所想,局限在户部之上。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生在盛世之中,经历的战乱也仅仅是完颜宗望围困汴京城那一战。

    但是赵桓却深知,金人还会南下,在金人统治下的汉人,比现在要苦楚万倍!

    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统称为‘两脚羊’。

    他们没有看到过那种残忍,自然无法知道金人的残暴比他们想象的更甚!

    议和之后,真的会天更蓝,树更绿,花儿更加鲜艳,小河真的会欢快吗?

    赵桓就坐在众人面前,朝臣们在思考赵桓讲这个故事的深层次的含义,很幼稚的故事,却让朝臣们无比沉默。

    “况且就是不议和,河东、燕京、河北路也不会是战区。只有云中路是战区,金人没有翅膀,他无法飞过燕山山脉进入燕京路。”

    “赵都知,把沙盘抬过来!”赵桓大声的喊道。

    沙盘是赵桓让赵英根据《天下堪舆图》堆叠出来的,赵英是个心灵手巧的人,根据图例把这个沙盘捏的很是直观。

    “守住了云中大同,就守住了河东路的大门,守住了奉圣州的张家口军堡,就守住了从居庸关进入燕京路的口子。而这里……”赵桓手中拿着圆木棍,指着云中的方向说道。

    自己手下的大臣,他们并没有上过地理课,这个沙盘他们是真的第一次见到,他们是文臣,对于兵事实在是了解甚少,他们对于地形的了解,地利的理解甚至还不如赵桓。

    赵桓由衷的感谢九年义务教育,虽然自己在古文经典上远远不如寒窗苦读的古人。

    但是自己在天下局势的理解上,特别是对地利的理解上,超过了古人。

    “也就是说,只有云中路会成为战区?”柳成卿愣愣的问道。

    如果真的如此,那议和不议和,还不是顺着官家的意思?自己才懒得说这事。

    他担心的是不议和,北地大部分地区都要陷入过去的河北路和河东路的死循环。

    为了防备辽人南下,河北、河东共三路,民不聊生。

    李纲点了点头,对着柳成卿说道“正是如此,否则为何我大宋心心念念收复燕云?”

    李纲见过那张精细无比的《天下堪舆图》,这种机密的图纸,其实就只有几个官家的真正的心腹见过。

    赵桓的这幅地图,一直在文德殿放着,而文德殿现在除了沈从、程褚、赵英甚至连朱琏都不可进入。

    赵桓甚至连宫人都不让进,朝臣们自然也没见过这地图,而这次抬出来的沙盘,更是让众臣们大开眼界。

    信息不对等带来的认知差异啊。

    赵桓终于明白了自己手下这群能臣,明明治国安邦一把好手,怎么突然联袂想要议和了。

    大宋、中原王朝失去燕云十六州的时间太久了!

    以至于他们都忘记了,这燕云在中原王朝手中,就是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

    “官家文韬武略令人敬服,谢官家教诲。”柳成卿俯首说道。

    既然不影响北地大部分地区的民生,顺了官家的意就是。

    柳成卿看着这沙盘,官家手里五花八门的东西是真的多,让人大开眼界。

    “官家金使到了陈桥,今天要见吗?”李纲看柳成卿不再进言议和之事,知道此事已了,轻声问道。

    。





第三百七十五章 百年租期
    


    “汉人还是金人?”赵桓问道。

    北地汉人效忠于金廷和辽国做事的不在少数,赵桓对这些人尤为憎恶。

    当初不是系统及时提醒赵桓宇文虚中的身份,赵桓是绝对不会见这些叛国的人。

    他们放弃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来到自己的面前,没被自己砍死,已经是赵桓遵守传统礼仪,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赵桓不是歧视,是仇视。

    “汉人,若是金人走不到汴京,就被边军的军卒,砍了换赏钱和田产了。要不是韩将军派人送过来,这金国使者也无法到达汴京。”李纲小声的说道。

    军功爵均田的制度就是如此,军汉们一群大老粗,你跟他们说礼?

    他们得拿大刀片子抽你。手里的武器就是最大的道理!

    如果是汉人的话,因为大量皇城司的察子和商贾在辽国和金国活动,这群大老爷们还能忍一下。

    显然这次来的金国使者,并非察子,所以,需要韩世忠派人护送。

    “不见了。”赵桓摇头拒绝了见国贼,万一自己气性上来了,砍了这几个狗东西,岂不是丢了礼仪之邦的大国风度?

    “那就不见吧。也没见的必要。”李纲点了点头说道,他是坚定的主战派,而且知道北地现在的布防是多么的牢不可破。

    金人除非长翅膀,否则真的威胁不到除云中路,其他各路。

    “官家契丹人的使者耶律斜和金使前后脚到的,要不要见一下?”李纲继续询问道。

    “来做什么?”赵桓饶有兴趣的问道。契丹人凑什么热闹?

    李纲拿出国书说道“请求大宋官家的仁义笼罩契丹之地,求捷胜军驻军。这事国书,官家。”

    “王将军和契丹人约期一年,一年后捷胜军南归云中路,将临潢城还给契丹人,以此换取契丹人的补给。但是耶律余睹考虑了很久,派了使者来到了汴京。捷胜军走了,他们受不住临潢。”

    赵桓打开了国书,详细的看了两遍,耶律余睹在国书中倒是非常诚恳。

    每年向大宋朝礼,金五千两,白银四十万两,马牛万匹,羊十万匹,铁料五万石。

    钱没多少,以现在宋朝国库和内帑的钱来说,还看不上这点钱。

    但是马牛等大型牲畜一万匹,羊十万匹,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了,大宋很缺少大型牲畜。

    而且还有铁料还有五万石,大约八千吨的优质铁料。

    耶律余睹言辞恳切,只求赵桓下令能够拯救契丹人于水火之中。

    让耶律余睹这个老狐狸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原因,非常复杂。

    金人的统治比较简单粗暴,契丹人宁愿选择被宋人阉了,去大同府煤田挖煤,也不愿意留在原来辽国,现在金人统治的地域。

    可见金人在辽国旧地多么的不得人心。

    契丹人的青壮流矢严重,迫使耶律余睹拉下了脸面,求到了赵桓这里。
1...146147148149150...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