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他想要伸手拉过来站在自己面前的陆游,好好看看他。

    陆游看着一转身跑到了陆宰的身边,说道:“爹爹,抱抱我,吧。”

    赵桓的手尴尬的留在空中,这小孩子最诚实,可不会管他的身份,不喜欢的时候,就会跑很远。

    赵桓这才发现自己挺没有孩子缘的。

    比如赵清露很喜欢赵英,没事就跟个猴一样,窜到赵英的背上,爬的很快。

    碰到自己也是远远看见就跑开了。

    可能因为他是父亲的缘故,赵谌也很害怕他。

    赵臣夫早慧,知道赵桓的身份很尊贵,对他也是敬而远之。

    岳飞家的那个屁孩子,岳云对谁都很调皮,也就是听他的话,和他也不是很亲近。

    现在陆游也是这样模样,赵桓无奈的摇头,这阎罗转世又多了一条证据了。

    他长得不凶,但是长期在兵事上忙碌,就会用一股子骨子里的凶煞之气。

    孩子都下意识的躲着他。

    “这是朕给他的见面礼,你先替他收下。”赵桓笑着拿出了一个玉质的镇纸,放在了桌上。

    镇纸是写字的时候压在纸上的物件,赵桓送这个东西,希望陆游能够在文学上有造诣。

    不过他大概是写不出那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名句了。

    “快谢谢官家。”陆宰哄着怀里的孩子说道。

    陆游看了赵桓一眼,马上将脑袋埋在了陆宰的肩头,怯生生的说道:“谢谢官家,吧。”

    赵桓笑着说道:“天色尚早,还未入宫,就不多打扰了。”

    他起身要走,陆宰将陆游放在了地上,起身相送。

    “和官家说再见。”陆宰笑着说道,他升乐官,还收了一份官家的礼物,脸上乐开了花。

    “再见,吧。”陆游躲在陆宰的背后,依旧是眼巴巴的看着赵桓。

    赵桓终于品出了点味道,陆游的话每句之后,都有一个吧字,而且是平声说的,端是有几分可爱。

    赵桓笑了两声踏上了车驾,他走了半截,忽然想起来自己在军器院,只见到了陈规和苏携,似乎没有看到刘益!

    这个是个地道的数学家,赵桓光忙着参观军器院的成果,把这一茬给忘记了。

    “赵都知,你知道刘益去哪里了”赵桓拉开了车窗,心里有点不好的预感,刘益都五十多了,这是大宋,别出了什么事才好。

    赵英的脸色有些为难,他作为皇帝身边的近人,自然完事都有处理周全,比如刘益这种在官家心里挂了名的人,没在军器院,他自然问过了。

    只是他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说。

    赵英想了下说道:“官家,刘大家去云游了,说是要其泰山和华山做点事,已经走了快三个月的时间了。”

    云游他一个数学家也玩起了道家云游的把戏

    “什么时候回来有没有在各地军器院挂靠”赵桓又问了一句。

    赵英看没把官家绕进去,额头上蒙了一层的细细的汗,看来今天官家打算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赵英想了想说道:“说是过年时候就回来了。刘大家在各地的军器院点了不少的人,帮他做事。”

    嗯,赵英试图继续在关键点上绕弯,试图蒙混过关。

    赵桓的好奇的问道:“点了不少人他要做什么”

    刘益作为赵桓手下头号理论数学和理论物理的领头羊,那是宝贝疙瘩,在军器院的地位尊崇,权限很高。

    赵桓生怕刘益脑子里有个点子,没办法得到实现。

    还专门叮嘱过李纲、孙博和何栗,尽力配合刘益。

    这是有了新成果的信号啊!赵桓打起精神,问道:“刘大家在做什么”

    赵英脸色有些犹豫,官家不喜欢那些神神叨叨的事,王重阳当初求官还差点被拒绝,孙博在黄河边上搞祈福,还介绍了郭京六丁六甲术,这一切赵英都是亲身经历。

    所以他才想跟官家兜圈子,可惜看来绕不过去了。

     




第五百一十章 商部成立
    赵谌当然高兴,他爹回来了,他就有了靠山!

    代表着上五天休两天的日子终于要回来了!

    他怎么能不高兴

    宇文重、岳云、赵臣夫都是上五天休两天,只有他自己是每天都必须上课,而且考校不过,就会被李清照打手心。

    赵桓看着满满的日程表,从字里行间,就能看出赵谌上一天学的辛苦。

    太子少傅每天都会讲解《大学》、《尚书》各十篇,然后让赵谌诵读,至少要背会两篇才可以。

    而这两篇每一篇至少一千五百字的样子。

    上完语文课,并不是结束。

    李纲会以“庶皇上睿明日开,国家政务久之自熟”为由,在文德殿的西厢,将各种衙门的奏章札子,给赵谌看一遍。

    凡是有不懂的地方,李纲都会给赵谌尽心的解读为何如此行事。

    这是政治课。

    紧接着半个时辰的大字课,讲官会在旁纠正他的不良书写习惯,并且李清照也会持戒尺在旁边,看着赵谌,写错就是一下。

    上完大字课,简单吃过午饭之后,各种讲官再进文德殿,开始讲《通鉴》,讲解历朝历代兴亡事,直到讲解明白,检查笔记,考校之后,赵谌才有片刻的休息时间。

    大约小半个时辰的下午饭时间之后,李纲会带着百官,对今天一整天的学业进行考评,但凡是赵谌有不明白的地方,再用俗语讲解,直至赵谌完全明白。

    最后休息前,将上午学的两篇文章,进行背记默写,才彻底倒了休息的时间。

    赵谌只能在宫人的环视下睡去,哪里也去不得。而且劳累一天,往往挨着枕头就睡了。

    这一天天的重复,重复了大约有两百多天。

    而赵谌的大伴刘成锦也是个妙人,爱唱爱跳爱蹴鞠,也爱打小报告。

    赵谌可没少受皮肉之苦。

    而赵桓不用考校别的,就看着赵谌的字体,就知道赵谌这一年受了多大的苦,才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李纲看到赵桓翻动着赵谌的大字帖子,赶忙说道:“官家,殿下这一年的字体已然大成,笔意遒劲飞动,有鸾翔凤翥之形。”

    “究其精微,穷其墨妙,一点一画,动以古人为法,咄嗟之间,摇笔立就。初若不经意,而锋颖所落,奇秀天成。”

    “真堪称翰墨之微,臻夫佳妙!”

    赵桓一阵肉麻,这李纲啥时候玩起了捧杀的把戏了

    不过他稍微品了品,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赵谌这段时间日夜不断的学习计划,其实李纲也知道是揠苗助长的行为。

    要是赵谌就这么一直学下去,恐怕会学成一个书呆子和应声虫。

    但是李纲也没办法。

    赵桓在燕京但凡是出点事,这边赵谌就得登基成为皇帝,不揠苗助长也不行。

    赵桓想起了当初,看原来宋钦宗那些关于太子生活的记忆,也是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宋钦宗,就是这么填鸭子一样,填出来的一个现成的例子。

    赵谌才十岁,放在后世,那就是个四年级的孩子,这么没日没夜、没有休息的学下去,脾气不变得乖戾,才是奇事一桩。

    赵桓看着眼巴巴的赵谌说道:“行了,下去玩吧,眼看着没几天就过年了。这两天歇歇吧,过了年,再继续上课吧。”

    赵桓挥了挥手,让赵谌下去。

    “爹爹,是上五休二吗”赵谌眼中带着期盼的问道。

    赵桓点了点头,示意他下去吧,自己算是答应了赵谌。

    赵谌兴高采烈,一溜烟向着外面跑去,他终于可以回答大学堂去,跟着大伙一起去上课了。

    “官家…”李纲还想说关于赵谌上课的事,赵桓伸手示意李纲打住话头。

    赵桓眼珠子一转,决定掏出个大杀器来吓唬下李纲。

    他笑着说道:“朕明白李太宰所思所想,但是过犹不及啊!若是谌儿长歪了,到时候又是一个隋炀帝!那可如何是好”

    李纲被这个隋炀帝三个字吓了一大跳,然后仔细琢磨了一下,也是不断的摇头。

    官家又吓唬人,把赵谌培养成个隋炀帝那个模样,那得多大的本事

    严苛辛苦的教学,也是没办法的事。

    官家不在京,就得这么培养赵谌,万一出点什么事,赵谌就是继承大统的人,自然不能懈怠。

    赵桓让李纲自己琢磨培养赵谌变成隋炀帝,他对着李清照说道:“李宫正,商部现在怎么样了”

    “商部组建的差不多了,现在设有侍郎一名,暂时臣妾担任。”

    “左右员外郎各一人现在是由陈冲负责,还有参议数名,主要负责处理公文。”

    “设有五司,保惠、平均、通艺、会计以及市舶等四司。”

    “近日又设立了转运司务所,



第五百一十一章 这花香澡饼香不香!
    李纲一脸苦笑的说道:“这不是官家大清早就回来了吗臣本来打算去军器院见官家,正写着半截,还没斧正,就听说官家回京了。”

    自己这个官家做事,实在是没有章法可言。

    “你这札子上说的理由,都不是理由。说说吧。”赵桓深深吸了一口气,坐直了和李纲说道官制改革的事。

    大宋的官制并没有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虽然看似繁杂,但是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俸禄和职务两个核心。

    俸禄这块,元丰改制之后,没有派遣是不领俸禄的。

    这也是李清照当初需要靠李擢接济才能生活的原因。

    赵明诚这个废物,江州知府跑路之后,就再也没有被启用过。没有了家庭营生,还喜欢金石学,自然是入不敷出。

    但是并不是说大宋的官制体系完全没有问题。

    相反,已经运行了一百六十年的大宋官制,已经展现出了官僚政治的所特有的弊端。

    机构臃肿、职能混乱、员多阙少、能力低下的冗官庞杂。

    到了元丰年间,干脆直接全面恢复了唐朝的官制。但是这依旧无法改变大宋的官制就是个勉强维持的局面。

    赵桓要下手的位置,是从基本问题解决。

    大宋的冗官并非科举录取了太多寒门学子导致的冗官,而是因为恩荫。

    比如一名学士,可以恩荫五十多个人,这些高官,不仅家族子弟可以恩荫,甚至连门人都可以加官进爵。

    除了文武百官这些恩荫补官之外,赵家人也是恩荫补官的大头。

    庆历七年时,仅仅赵家皇族恩荫补官,就高达一千多人。

    赵桓曾经算过一笔账,从大宋建国到现在,一共一百六十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都要恩荫补官五百人。

    而这恩荫补官的多出自豪门大户,绝大多数都是无才无德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桀骜不羁却升迁极快,跟一股泥石流一样,导致大宋的官场越来越浑浊。

    赵桓想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冗官的源头,入流过滥!

    “恩荫补官固朝延惠下之典,然未有大宋之滥者啊!李太宰。”赵桓沉重的说道。

    他想要改变现在这种局面,恩荫补官过多就会导致赵桓无人可用的局面。

    河套的经略,赵桓不得不启用张孝纯,就是冗官之弊带来的局面。

    当然,这和赵桓扩展速度太快有一点的关系,这头刚拿下上京,逼退克烈部,退出了漠南等地。

    回头就捅了西夏一刀,占了河套地区。

    大宋的人才储备,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单纯的上京路或者河套,大宋都可以吃下来。但是两个加起来,对李纲来说,也是极大的考验。

    李纲真的不知道,去哪里找那么多的能臣干吏,去各地主持局面,而且速度太快,导致他有些措手不及了一些。

    李纲努力定了定神,说道:“臣知道。范文正相公也知道,王介甫拗相公也知道,整个大宋也知道。但是官家,臣以为,此事真的从长计议才好。”

    “为何”赵桓突然前倾着身子问道。

    李纲直视着赵桓说道:“官家,金国。”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暂缓吧。”

    李纲瞪大了眼睛看着赵桓,这么大个事,就这么过去了!

    跟他想的不同。

    他以为赵桓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对新帝登基后,一直反复掣肘的大宋官僚动手了!

    结果自己说了个金国两个字,就劝住了

    李纲有点想不通,为何这次的劝谏,这么容易就达成了

    不过他很快就恍然大悟。

    他已经有两百多天没看到皇帝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205206207208209...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