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哦,也对。”王禀松开了鹦鹉的嘴巴,他这双手杀人都不在话下,何况一只鹦鹉

    “坏蛋!坏蛋!”鹦鹉从王禀的手中挣脱,站在完颜宗干的手上大声的喊着。

    完颜宗干将鹦鹉放进笼子里,放在了后庭养着,问道:“王节度使平日里公务繁忙,今日怎么得空来到蓬舍一叙”

    “哪有什么公务繁忙呀,每天闲的我都出城打猎了。”王禀叹气拿出一个竹笼说道:“诺,你上次让我给你找到海东青幼鸟。”

    王禀的竹笼里装着一头海东青的幼崽,为了弄这玩意儿,王禀可没少费力。

    “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完颜宗干大喜的打开了竹笼,他可是一个熬鹰的高手,有此幼崽,不出几年就可以训练一只极好的猎鹰了。

    “说吧,到底出什么事了”完颜宗干一边逗弄着海东青,一边问道。

    “官家让你去沈州一趟,完颜宗翰被韩世忠俘虏了。”王禀假装不在意的说道。

    完颜宗干逗弄海东青的手为之一顿,紧蹙着眉头,丝毫不顾及他的指头已经被海东青的矛喙啄出了点点的血痕。

    “在哪里抓到的完颜宗翰黄龙府吗这不对呀,岳飞都去了河套,官家怎么会让去打黄龙府呢”完颜宗干疑惑的问道。

    王禀故作轻松的说道:“是在沈州抓到的,完颜宗翰率军偷营,韩世忠行营周密,散骑游候




第七百零三章 天灾还是人祸
    完颜宗翰被斩首示众,就在沈州军寨大营里,赵桓并没有围观砍头的兴致。

    他听到了军寨中的大声叫好的声音,略微有些惆怅。

    “过去大宋在重文轻武的路上越走越远,现在朕这样算不算矫枉过正后世之人,会不会说朕穷兵黩武”赵桓皱着眉头看着大宋军寨里,大宋的军卒对战阵的渴望,写在了脸上。

    秦朝硕大的王朝崩塌,固然有赵高乱政之嫌疑,但是未尝没有频繁动武,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加速。

    汉武帝轮胎罪己诏,也是频频动武,南征北战,百姓生活变得艰难。

    隋朝怎么亡的

    把几辈子干的事,想一辈子干完,操之过急又薄情寡恩的隋炀帝,最后被天下人所弃。

    赵桓看着好战的大宋军卒,心里泛起了一些担忧。

    “臣以为,官家做得对。”赵英端了一大堆的札子,看着长吁短叹的官家说道。

    赵桓用鼻子发出了哼声,从摇椅上,坐了起来说道:“馋臣。”

    赵英笑着说道:“臣这不是谗言,臣这是有理由的。做决策这种事,谁都不知道后果到底会怎么样,但是面对眼下局势,官家做的这些决定,是正确的,那就可以了。”

    “就你会说。”赵桓坐了起来,拿起了一本札子,翻了两眼,扔进了垃圾分类,这本札子是扬州知府上的问安的札子。

    “这些家伙一天到晚就知道问安,一句正话都没有。兜不住的时候才会说!出事就是大事!”赵桓又拿起了一本札子,这次是范汝为的札子,同样是问安。

    “朕好好的,需要他们问”赵桓气不打一处来。

    他发现了朝臣们做事的风格,就是什么事都瞒着皇帝,自己兜着,兜着兜着,就把事情兜成了大事,弄的一发不可收拾。

    假大空,毫无实际内容。

    不管是宋江的梁山水泊,还是方腊百万义军,不都是如此兜出来的这些朝臣们的札子,还不如各地的县尉们上的风闻录有用。

    至少苏州县尉们的风闻录还写了近日大雨滂沱,恐有险情。

    “这是臣子们在为官家分忧呀,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官家事必躬亲,还要他们有什么用。”赵英也是无奈,他做的这个分类架,就属垃圾筐最大,就这每天还要装满。

    “宗相公的札子,官家。”赵英将宗泽写的一封札子递给了赵桓,赵桓看了几眼,脸色终于变的凝重了几分。

    “官家为何如此模样”赵英不解的问道。

    赵桓没有回答,翻着厚重的札子,说道:“把李太宰的札子翻出来。”

    赵桓看完了李纲的札子,终于脸色轻松了几分,但依旧一脸凝重说道:“回燕京歇一天然后回汴京。”

    “官家,到底出了什么事”赵英听闻也是一阵惊讶,得亏是辽阳战事暂时告一段落,要不然官家岂不是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赵桓将两本札子,递给了赵英说道:“长江水患。围垸皆溃,湘阴一带,水深齐屋脊,雨停未退,漂没商民之财畜物,不可胜计,连苏州府府衙都积水三尺有余,荆湖两路是重灾区,险情刻不容缓。”

    “两川,两荆、两江、两浙,约有农田两千万余亩受灾,现在已经统计出来约有数十个州县被大水围困,已经死了十四万人!”

    “如此险情,那个苏州知府!还在给朕上问安的札子!废物东西!以渎职查办此人!朕给他知府是让他牧守百姓,他牧守了什么!整日里只顾着搜刮地皮吗!”

    赵桓可是刚刚看完苏州知府的札子,通篇废话的锦绣文章,没一句提到了洪灾。

    【历史事件提醒:长江洪涝灾害,重灾区有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江、



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官场的潜规则
    “官家为何如此劳累”朱琏看着宫内熟睡的赵桓,一脸疑惑的看着朱凤英问道。

    朱凤英一脸无辜的看着自己的姐姐,官家为了从沈州赶往燕京,路上一天都没歇着,都是在大驾玉轳上过的,心心念念就是长江流域的水灾,天下百姓。

    有些疲惫,实属正常。

    “早就跟你说了,官家体弱,还有一次简单的受了风寒,就昏了三天,让你悠着点,你怎么还是如此,看把官家累的。”朱琏一脸忧愁的责备着自己的妹妹。

    朱凤英看了看赵桓,再看着姐姐问道:“姐姐,你说官家体弱我这地差地就被耕坏了。”

    她想起了野猪冲撞的大宋皇帝,小腹就升起一股热流,官家这身子骨,哪里看得出来是体弱

    不过她很快就知道为何姐姐如此的误会,不光是官家劳累,她也是行容枯槁,一脸的憔悴。

    五六日没有好好洗漱,车马劳顿,要不是姐姐喊她,她也早就睡去了。

    “姐姐可是冤枉我了,官家这是心念南方水灾。”朱凤英连连摇头说道:“官家那忙起来,谁都不见的样子,姐姐又不是不知道,这几天我在车上偶尔还能睡一下,官家可是熬到顶不住才会小憩一会儿。”

    “何必这么拼命呢。”朱凤英始终不能理解的是,眼前这个大宋皇帝,勤政的模样,实在是太过于勤勉。

    朱琏仔细端详了一下朱凤英,才发现朱凤英眉宇间精气不散,一点不像是房事过重导致的脸色苍白,才知道自己怕是误会了。

    “那咱们商量给官家的惊喜……”朱凤英看着熟睡的大宋皇帝,脸色极为犹豫的问道。

    “暂且缓缓,等官家没有心事再说。”朱琏想了想,惊喜也也得等官家有闲情的时候才算是惊喜,现在只能算是累赘。

    赵桓睡了三个时辰,猛的睁开了眼睛,喘着粗气,坐了起来,一脸惊魂不定的擦着额头的汗珠。

    朱琏看着坐起来的官家,关切的问道:“官家你这是怎么了”

    “做噩梦,江南水患,数以千万计的百姓没有了自己的土地,联袂攻破了汴京,朕梦到自己死在了文华楼上。”赵桓擦着额头的汗回答着。

    朱琏掩着嘴,被官家的话吓的失魂落魄,赶忙说道:“官家,梦都是相反的,李太宰已经在汴京主持赈灾了,安置灾民发放赈灾粮食等事,官家不需要太过担心。”

    赵桓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自然不相信梦是预言,他更趋向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心心念念着长江水患,自然做梦会梦到。

    “赵英!把李太宰的札子送来,把车驾准备好,一会儿就起驾回汴京。”赵桓将额头的汗擦干净,一边起身下榻,一边大声的喊道。

    “稍后你也收拾下,不用太过匆忙回京。”赵桓对着朱琏说道。

    朱凤英跟着自己车马劳顿数日,还是有些辛苦了。

    “是。”朱琏没有犹豫的说道。

    虽然她早就接到了赵桓要回京的消息,也早就收拾停当,准备跟随官家一起回京,但,官家说了,她就准备照做。

    她不愿意在官家正忙的时候,给官家添乱。

    汴燕驰道的修建,果然是一个极其明智的抉择!赵桓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决策的正确。

    此时从燕京赶回汴京,只需要两天的时间,不管是出现什么乱子,都能赶得上。

    “嘱咐李太宰,不能按着工赈院那套,以工代赈的法子去赈济。等百姓安定复产之时,再言工赈。”

    “眼下当务之急,是让百姓们吃上饭,穿上衣,不受风寒之苦,让胡元带着御医院的御医和学生去灾区。”

    赵桓看着李纲的札子,让赵英记了下来。

    以工代赈,是有条件的。

    像水灾这种突发性的大范围的灾祸,稍有不慎就是民变,干活才给粮食吃,饿着肚子刚经历洪灾的大宋百姓,你让他们干活

    那是在激发民变!

    稍微有几个有心人,带头振臂,就是联袂数十个州县跟着遭殃。

    以工代赈的法子,并不是普世的法子,任何灾祸



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们的笑话
    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在何不食肉糜没有出现之前,嘲弄皇帝最好的一个笑话。

    这句话的出处是来自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的父亲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刘恒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孩子,刘恒的母亲薄姬,并不受刘邦的待见。年仅七岁的汉文帝刘恒就被封为代王,分封到了边陲之地。

    而就藩之后的刘恒,恰好躲过了吕后闹的那些乱子,安安稳稳的活过了吕后统治时期的黑暗时代。

    突然就被周勃从藩国拉倒长安,做了皇帝。

    他本身没有经过皇室培养,也没有做皇帝的野心,做事事事垂询臣子,广纳谏言。

    吕后乱政,从上到下的乱象,因为汉文帝的无为而治,反而安稳了下来。

    而当时吕后乱政导致一批贤臣被贬斥。其中就有贾谊。

    而汉文帝刘恒在未央宫的宣室殿,询问大臣们被贬的贤臣,而朝臣们都说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无与伦比。

    而刘恒把贬到长沙的贾谊,召回了京城,汉文帝召见时,双膝挪动靠近贾谊,连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这本是一出君臣遇合的美谈,奈何汉文帝刘恒召见贾谊,既不问苍生,也不问社稷,更不问国策,因为刚刚方受厘,举行了祭祀,接受了神的祝福。

    两人谈到半夜,只是在谈论鬼神之事,成为了历代文臣们嘲讽皇帝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最后还被李商隐写成了诗词。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不过,因为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太过深入人心,再次刷新了皇帝的下限,导致何不食肉糜代替了不问苍生问鬼神。

    取代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正是赵桓的臭弟弟赵构,一手作出来的搜山检海。

    赵桓很顾忌自己的身后名,他考虑再三还是同意了建造祈天台,来对灾区百姓祈福。

    大宋的百信信这个,他不祈福才算是咄咄怪事。

    赵桓一路急行,回到汴京时候,甚至连城都没入,先去城外的忠魂山祭祀了一番。

    这里埋葬的是陈留门的汴京军民,赵桓每次出门或者回到汴京,都会赶往忠魂山祭祀,盯着那数万个名字,扪心自问。

    自己做的事,朝政,是否亏欠他们。

    这是赵桓自省的习惯,他不认为自己有多么英明,也不会因为朝臣们拍了太多的马匹,飘到天上去,忘记自己的根基到底在哪里。

    “朕这一年,又收复了辽东郡,大宋军卒们阵斩数万金卒,金人溃不成军,称臣议和,朕寻思着辽东郡立足未稳,就让文臣跟他们虚与委蛇,跟他们扯皮,明年接着揍他们!”

    “朕把沈州城全毁了,现在准备筹建新城,朕很担心,朕这个决定,会让沈州成为第二个太原,不过应该不会……”

    赵桓抚摸着忠魂铭的铭纹,喃喃的唠叨着,耳边仿佛有声在呢喃,但有仿若没有。

    每到这个时候,赵英都躲得远远地,官家的自言自语,总是有些不合规矩,胡乱听进耳朵里,那是要掉脑袋的。

    “李太宰,江南水患怎么样了听说连两川、两荆都遭了灾官家心念洪灾,从沈州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赶回了汴京,李太宰,这事在官家心里很重要呀。”赵英对着等在外面的李纲说道。

    他在有意识的透漏圣意,这样朝臣们在应对皇帝的时候,就更加容易,不产生误会和冲突。

    赵英的内侍省可不是个摆设,是缓和官家和朝臣的最好媒介。

    李纲忧心忡忡的说道:“官家一向不喜欢这些弯弯摇摇的规矩,苏州知府这次恶了官家,以后要有麻烦了。”

    &nbs



第七百零六章 官家的成长
    赵桓这个问题,才是李纲想问的问题,为什么要军卒救灾…

    “各州府官员都对这条调令很有意见,各地府兵还是不动为妙,否则这原来还只是水患,就得加上兵灾了。”李纲擦了擦额头的汗提醒官家说道:“不是什么兵,都是岳飞的河间军冻死不拆屋,不是韩世忠的山海军对百姓秋毫无犯…”

    “两荆水军乃是宗少卿和杨幺亲手训练,这军纪是按着岳将军那一套来的,自然可以去救灾。臣就派了两荆水军去了。”

    赵桓紧蹙的眉头才舒展了一些,他看到的大宋军队,是什么样的

    令行禁止,军纪严明,作风优良。

    但是大宋的军卒眼下,除了河间军和山海军能做到如此,其他的不比流匪好到哪里去。
1...286287288289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