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还给赵桓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这数万封的投诚书信,简直如同梦魇一般困扰着赵桓。

    他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而汴京城有百万人之巨。与金国私通之人,仅仅查明就有一万五千多人。其中商贾约三千五百。”

    “工匠约三千余人,走卒二千余人,官妓约四百人,大宋朝堂官员一百四十六人。这些人在金国围城之中,通过信件与完颜宗望联系,以迎王师!”赵桓非常平静的说道。

    李邦彦跪着往前挪了好多步,天知道他是如何在跪了两个时辰之后,做到这种地步的。

    可能是那强烈的求生**!

    “陛下,罪臣未曾与完颜宗望有任何联系,罪臣未曾与完颜宗望达成任何协定。甚至因为与完颜宗望发生了争吵,险些被杀。金兵凶悍,大宋不能力敌,乞和以整




第一百零三章 为官无为的蛀虫们统统流放!
    君臣奏对都是如此,互相摆个观点出来,双方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方案。

    赵桓说道:“朕以为,皆杀国朝大乱,既然不杀,则都不杀。不知道李少卿如何解释着杀一批,流一批,和放一批呢”

    杀人的事,不能由自己说。这是一个仁君的基本素养,自己以前砍李擢和吴敏的时候,还是做得糙了点。

    杀人的事,只能借助臣下的嘴说出来。自己已经留下了暴虐的名字,就不用太过加重了。

    反正朝堂这些蝇营狗苟的大臣们,知道这次的杀为止杀即可。

    “官家仁义,臣以为对国朝颠覆之危之人,则杀。如这邓圭、天玥都是实质性的传递了重要的情报给金人,自然不可放过。如果放过,则不是仁慈,而是放纵了。”

    “流放,位极人臣而不为国为民,为官不为,应流放之。虽这些人,未曾造成危害。但是依然未能尽职尽责,匡扶社稷,未曾做到本分,自然要惩罚。”

    “放过,则是放过那些懵懂无害,而是依附众人,见一个做什么,都跟着做什么的人。这些盲从占了绝大多数,懵懂无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此等跟风之人,应到工赈监做工十五日,以示惩戒。这就是臣的意见。”

    “此所谓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李纲俯身,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宰相的这第一次奏对是否合适。

    赵桓也不知道,他看了一眼李邦彦,貌似这李邦彦还有点用啊!

    这货当了尚书左丞这么些年,应该是有些东西的。

    “李邦彦,你来说,李少卿所言如何”赵桓问道。

    李邦彦一愣,这里怎么还有自己的事

    不过他随即明白,自己还活着,没有被砍头,给汴京城人一个交代的原因,是自己还有点其他的用处。

    比如考矫新任宰相是否合适。

    李邦彦很快的说道:“罪臣以为,杀,震慑宵小;流,以示惩戒;放,陛下仁慈。此策甚妙。不过罪臣以为,流放之事,还需斟酌。”

    “哦何解”赵桓问道。

    这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之辈,不砍掉也就算了,连流放也不能流放了

    这又是什么道理

    李邦彦看着赵桓和李纲都看着他,知道自己活命的时机真的到了!

    前面把康王和完颜宗望那个魏王的盟约抛出来,以及帮新帝抓住邓圭只是投名状,只能保自己不死而已。

    这是新帝对李纲的考评,也是对自己的考评!

    表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为官无为者,在朝中占了九成以上。”李邦彦说完,就留下了点时间,给赵桓接受这个事实。

    现在的大宋朝局!就是如此,为官无为者,九成。

    这样怠政的结果,就是现在新帝看到的、千疮百孔的大宋!

    “其中有,居功而无为者,多为年岁半百,升迁无望,躺在自己过去的功劳簿上,坐等高老,此等人应弃之。”

    李邦彦这就是指的是将门,从开国躺倒了现在。也是指的那些混吃等死的人。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又有一种,无利无为者,做事先打算盘,利大则大干,利薄而小干,无利不起早。此等人,功利是功利了些,也是最好用的。许之高官厚禄,则为能臣干吏。”

    但这也是官员中极为少数的人,只有把这群人调动起来,大宋的朝堂才能活起来。当然贪官污吏不能算在内。

    “还有一种,无胆无为者,怕字当头,不敢为人先,循着前人的车辙而走,这些人没什么大出息,但是守成有余,罪臣以为,可为能臣之羽翼,巩固这些能臣的成果,延续他们的成果。”



第一百零四章 左右丞名单确认
    留着上一朝的老臣,等到新科之后,再罢黜之前的官员,已经成了惯例,几乎所有的新帝,都是如此过度自己的权利。

    赵桓也研究了不少,对此还有些了解。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沈从,把李邦彦的枷锁去掉吧。今日起,贬为庶民,只可居住在汴京城内,随时听调。”

    杀他理由非常充分,不杀他,理由也很充分。

    李纲今天差点被人刺杀,如果李纲死了,自己这着急忙慌之下,去哪里找一个替代的人

    沈从受伤那段时间,程褚可以顶替,因为上一指挥担子不重,仅对皇宫负责.

    但是宰相,特别是尚书左丞之事,可不是上一指挥,宫内戍卫队那么简单。

    自己宁愿空着尚书左右诚也不愿意,宁愿一天批那么多札子,也不愿意随便将就。

    留着这老匹夫吧,防止李纲发生什么意外,自己抓瞎。

    等待战事平定,自然一切好说。胜则独断朝纲,败则一无所有。

    “谢陛下隆恩,罪臣必感恩戴德,结草衔环,至死不忘。”李邦彦在文德殿痛哭流涕。

    他觉得自己最坏的结果就是砍头,最好的结果就是流放巫州。

    结果,没有流放,只是贬斥到庶人而已。

    这个结果实在是超过了自己的预料。

    新帝比想象中的更加仁德。

    “今日不杀你,并非朕不欲杀你,窃国为私,其罪当诛。是你的才能拯救了你,希望你以后能把才能用到正地方上去,先下去吧。”

    赵桓看着李邦彦心烦,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

    李邦彦再次谢恩,弯着腰,走出了文德殿的大门,走出了皇城大门,在宣德楼前,护城河外的拱桥上,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缓慢的跪下。

    重重的向皇宫的方向磕了三个头,长跪半刻,颤巍巍的离开了皇宫。

    曾经宰相府的老管家,早就等在了门外,看到李邦彦完整的走出了皇城,眼中惊喜连连,上前扶住了这位曾经位极人臣,而现在落魄如斯的李邦彦。

    两人慢慢离开了皇城,李邦彦才满是感慨的说道:“感谢陛下仁义啊。”

    而老管家左右看了看,没什么扎眼的人物,问道:“老爷,车马已经备好,现在就往南而走还是等等新帝御驾亲征之后再说”

    “胡闹!陛下命我不得出城。居汴京,就居住在汴京!南下”李邦彦也左右看了看,小声的继续说道:“看新帝的所作所为,太上皇那边必败无疑。不出三年,就得被新帝给收拾掉。”

    “我们去干什么现在投奔太上皇,如同金兵破上京临潢府时,投奔耶律延禧一样荒唐。你要去,你去。我不去。”李邦彦小声的说道。

    这新帝仁义一次就行了,还指望他仁义第二次

    他决定就老老实实的待在汴京城里,只要不折腾,自己这条老命,就算是保住了。

    这里面涉及到了大宋朝的规则,做宰相哪里那么容易如果出点事就砍了宰相,那谁还会做宰相

    执掌尚书省,掌管整个国家的政务的宰相,有时候,为了更大的利益,做出的一些的决定,肯定会犯错误,随随便便砍宰相,就没人愿意位极人臣了。

    “回家,著书。我好歹也做这左丞十多年,写个如何做宰相的书,还是绰绰有余的。”

    “书成,献于陛下。说不能还能捞个一官半职,再次被取用,去太上皇那,就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不去,打死也不去。”李邦彦劫后余生的喜悦还未散去,心中五味陈杂。

    不过他知道一个既定的事实,那就是自己要是不表现出自己很有才华,新帝不会饶了自己。

    如果自己就此平庸,那就彻底没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

    而他能做的只有什么

    &



第一百零五章 千秋岁月后,谁知荣与辱?
    当个皇帝,特别是想当个明君,哪里有那么容易何况还是自己这种炼狱级别难度的明君

    尚书省左右丞换成了自己的人,那么群臣的扎子就不用每一份,都要自己看了吧,官家安康的扎子实在是太多了,每一份还要自己批复,真的很浪费时间。

    也不是他懒政,而是很多扎子都是无效的请安的扎子。

    这一轮的任命,也完全是为了自己御驾亲征。

    李纲受命而走,他今天就要搬到丞相府内,这代表着权力的交割。

    而赵桓在赵桓身边说道:“官家,此次北上亲征,粮草辎重已经让陆宰运往了晋中,太子册封大典的大朝会,万事准备停当。”

    “种少保深夜邀请了王少丞王重阳到他的驿馆,也不知道说了什么。”沈从忽然说道。

    他是等人都走了,汇报了一条重磅消息出来。

    赵桓却没有感到多么震惊,种师道找王重阳目的不外乎,求长生之术。

    人老了都怕死,这很正常。

    不过赵桓还是决定让种师道问问吧,这种事,自己拦是拦不住的。

    而在大宋驿馆内,种师道也是看着王重阳长叹道:“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啊。

    种师道请王重阳来,向他细细请教了这卫生之道,如何延年益寿。

    可惜没有得到太好的答复,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五脏六腑皆衰,年轻时多征战沙场,无数伤痕累下了太多的隐患。

    自己这身体,怕是再难走回这汴京城了,也回不到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永兴军路了。

    不过新帝颇有明君之相,自己也算是一偿宿愿,不留遗憾了。

    “以名长存。种少保国难之际,做出的种种,必有后人铭记。”王重阳说了一句实话。

    他觉得种师道做这些事,一定会被史书所记住。

    “千秋岁月太久,官家曾言只争朝夕。”种师道非常喜欢这句只争朝夕这句话。

    “罢了,罢了。”他终于长叹了一声,放下了自己的奢望。

    种师道忽然正襟危坐说道:“你可知今日官家为何迟迟不肯给你授官”

    王重阳赶紧低头作揖道:“某心中确实有些疑虑,未有人解惑。但请少保明言。”

    他当时也觉得有些尴尬啊,自己带着一大堆铠甲进宫,献出了自己的的陶炉,虽然有很多私心在,但是也是为了这大宋。

    结果皇帝一直不想用自己。

    虽然结果是好的,但是心里总是有些奇怪。

    种师道说道:“蔡攸朝堂上赢了他的父亲蔡京,代替王黼成为了枢密使,一直到今天都未曾罢黜。”

    “官家厌恶他在任内不思处理政务,唯知在太上皇身边,论道家神变之事,演市井淫秽之戏以邀宠。”

    “明明很有才能,却不干正事。也就是新帝上台之后,他也勤于公事,没落个李邦彦一样的下场。”

    王重阳脸上漏出了疑惑,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种师道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你可知林灵素”

    王重阳点了点头,这人他还是知道的,他朗声说道:“可是得了太上皇亲笔御书的中大夫、冲和殿侍宸、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神霄玉清万寿宫管辖、提举通真宫的林灵素”

    种师道刚喝了一口水,差点被呛到,咳



第一百零六章 为官无为,如无根之浮萍耳
    “元妙先生,简在帝心,圣恩不倦。他因何被贬斥回还,你还记得”种师道问道。

    “宣和五年,汴京大水,元妙先生登城厌胜,遭到役夫的袭击,太上皇才知道他为众所怨。”

    “元妙先生又与皇太子争道,也就是当今圣上,这才彻底触怒太上皇,以为太虚大夫,斥归故里。”王重阳迅速的回答道。

    种师道点了点头说道:“与皇太子,也就是当今圣上争道之事,你如何看”

    王重阳不假思索的说道:“元妙先生登城治水,水势不退,回到都城,奏令太子。是夜水退尽,京城之民皆仰太子圣德,他因而上表乞归。”

    等一下,争退水之功

    原因这么简单吗

    自己又没有和新帝争过退水之功,这锅算到了自己头上

    等等,争的真是退水之功吗

    王重阳似乎有点明白了。

1...3536373839...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