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赵构活到了八十一岁无子,赵桓默认为他是阉人。



    童贯在宋徽宗登基之后,曾经十次出使陇右都护府,而且多次在西北五路考察,极为熟悉西北之军事,多次在杨家、折家、种家、杨家逗留,了解西军的将领的才能。



    这也让他在崇宁三年四月,获得了第一次监军的权力。



    陇右都护府,一直是吐蕃诸部、西域诸国、西夏与大宋争斗的焦点。



    在章惇建立陇右节度军时候,陇右虽然已经名义上归属了大宋。



    但是只是依靠军堡进行占领,吐蕃诸部更是与大宋,反复在煌州青塘地区,展开了拉扯。



    而崇宁三年四月,王厚为统帅,合兵十万再次进攻青塘,意图夺回被羌人占下的一部分青塘地区。



    当时十万兵马囤积在煌州,而童贯收到了一封手谕,宋徽宗下的,给童贯命令是退兵。



    因为宫中失火,不详。



    童贯将手谕看完折叠好之后,放在了靴子里,王厚问手谕内容,童贯笑道“官家希望我等出兵成功。”



    王厚内心大定!



    然后兵发青塘取了四州之地,彻底巩固了大宋在陇右都护府的地位。



    经此一役,吐蕃诸部知道和大宋无法交战取得胜利,就去欺负大理。



    而西域诸国也开始和大食国玩起了拉力赛。



    而政和元年,童贯终于从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爬到了武康军节度使,又讨伐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洮州,被加官为检校司空。



    政和元年,童贯出使辽国。



    当时的辽国虽然已经疲态尽显,但是依然有耶律余睹这样的大才,还有耶律大石的这样的良将。



    在金人杀死辽国之前,辽国一直是金人和宋人头上的一座大山。



    也是那次出使,套马的汉子耶律余睹,输给了种师中的那一次。



    同年,童贯再次回到西北之地,令大军进入了西夏的横山地区,彻底完善了章惇留下的军堡战术,终于将西夏赶出了横山。



    这一举措,让西夏和大宋的攻守之势,变成了大宋随时可出兵,征伐西夏。



    次年童贯率领秦凤路和晋中大兵,深入河、陇,兵逼兴庆府,只是因为童贯指挥失当,导致刘法战死,宋军大为震动,大将死,而军心不振,最后不得已撤兵。



    宣和二年,江南地龙翻身,大地震带来的危害是方腊起义。



    而这个时候,大宋的宰相王黼将方腊起义的军报给隐藏起来,直到方腊居然弄出了大声势,自立为帝。



    方腊挟百万之兵有大事可成的迹象的时候,宋徽宗才惶恐不安的命令童贯率兵平叛。



    宣和四年,童贯用了四百五十天的时间,从太原前往江南,再打败方腊,再到安稳南方,执行了宋徽宗的十户抽一户的政策,得胜还朝。



    大军转回汴京,再转回太原的时候,未曾片刻的休息。



    在宣和四年开始了和金国一起伐辽。



    疲惫不堪的大军自然大败特败。



    而且还有什么将从中御的“如敢杀一人,并从军法”的奇葩行军指南。



    束手束脚的宋军安能取得什么大胜



    金人南下的时候,童贯七万捷胜军驻扎在太原城,听闻金人南下兵锋锐不可当,连夜溜之大吉,大军一夜行了数百里,不几日就跑回了汴京。



    而捷胜军却被留在了马陵关附近待命。



    如果仅仅看童贯的前半生,童贯的所作所为,如果没有金人南下的时候,弃城而逃,他在历史上,也不会被人评为什么奸宦了。



    其实赵桓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没问出来。



    其实他很想问问童贯,当初从太原城千里赴阙,到底是他临阵脱逃,还是接到了赵佶的命令。



    赵桓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童贯这个行径,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金兵南下他一个封了王的宦官,居然领兵逃跑,极度反常不说。



    最关键的是,赵桓可是知道,当初童贯把捷胜军的兵权交了上来,自己一个人跑去找赵佶尽忠去了。



    赵佶曾命令童贯去领兵随他南下的。



    所以赵桓很想知道,童贯在太原城那一出千里赴阙的戏码,到底是他的本意,还是来自宋徽宗的授意



    可惜这个疑问随着童贯自缢,再也不会有人知晓,而赵桓也知道,后世的史书,也绝对不会给童贯一个客观的评价,因为他是太监。



    史书往往把王朝颠覆的罪责归罪与女人和太监。



    他逃离太原,到底是他本意,还是赵佶授意,也就成了千年的谜题。



    赵桓也没打算给童贯平反,他知道这些,因为要用到人练兵而已。



    他仔细想了半天,觉得童贯选人的眼光极准,就想用一下。



    反正抓着赵佶,他童贯也不敢起其他的心思。



    他童贯的主子赵佶,都不准备给他做主,他也不准备这么做。



    历史多少真相掩藏在了风沙之中呢



    赵桓摇头,死就死了吧。



    “官家,童贯的尸体怎么处理”赵英急匆匆的从殿外跑了进来,在赵桓身边问道。



    赵桓一愣,自己这个大太监这么不懂事吗这么小的事,也要问自己吗



    “当然是埋了。还能怎么处理,等着他建立府衙那千百人给他披麻戴孝他一死,他当初笼络的那些人,肯定会散。怎么你还准备给童贯弄个灵堂”赵桓好奇的问道。



    赵英摇头说道“估摸着群臣明日就会上言,把他的尸体挂在城头上了。所以老臣才会有此一问。”



    赵桓这才知道,赵英原来问这个,他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埋了吧。”



    “童贯死了,尸体再利用,挂在城头上安抚民心群臣们估摸着是这个意思”赵桓问道。



    赵英点头,说道“可能金兵之祸,死一个李擢,死一个吴敏,不足以堵得住天下百姓悠悠之口。必然有人需要担责,那童贯怎么说也是封了王,按理说,分量是够了。”



    赵桓听到这,手头的笔停了下来。他才明白了童贯到底为何如此决绝的自杀,金兵南下,必须有人背锅,而童贯自己站了出来,选择把这个锅接了。



    宦官封王,必是妖孽。



    稍微宣传下,他童贯的恶名就传开了。



    既然金人南下威逼汴京的罪魁祸首找到了,这锅他童贯扛了起来,赵佶自然就不用背了。



    “童贯在你到的时候,还没有死吧。”赵桓忽然问道。



    赵英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连连磕头说道“官家英明。”



    赵桓摇了摇头,自己的这个大太监,怕事的很,他其实刚才不是很确定,他这一个头,不打自招。



    “起来说话。你这个样子,怎么当大宋皇宫里的老祖宗那宫人还有百余名宦官等着你主持公道,你就这个模样,怎么主持”



    “我就说嘛,赵英你对外廷丝毫不在意,漠不关心,是怎么想到问朕尸首如何处理。看来是童贯的话了。”



    “童贯对他的尸首怎么说”赵桓问道,处理别人的尸首,还要询问死人的意见。



    赵桓忽然想到了自己还有十殿阎罗的诨号,自己这样子,活的越来越像阎罗王了。



    “童贯说枭首示众挂在城头上,明刑正法。不过他拜托臣,让臣挂的高点,童贯说他长得丑,怕吓到了小孩子。”



    赵桓点头,说道“那就按童贯说的办吧。”



    赵桓原来打算直接把童贯埋了的,如果是文官这样谏言,他绝对会拒绝,朝堂的党争的花样繁多,这文官与宦官两千年的不对付,也是党争的一部分。



    赵桓绝对不会丢下这个草叶子,让宦官和文官斗起来。



    那怎么制衡文官呢



    这么复杂的问题,当然是留给李纲去头疼了!



    皇帝控制宰相,宰相控制百官,制衡文官的事,本来就是宰相分内的事。



    “行了,去吧。”赵桓让赵英下去,看着赵英走出大殿就笑了。



    &




第二百七十七章 蔡京和官家真是越看越像!
    当童贯死了的时候,蔡京乘着马车和蔡攸也踏上了前往岭南的路上。闪舞www



    而此时的蔡攸真的和孝子一样服侍着蔡京,蔡京年岁已高,看不清书上的字,也瞧不见了路上行人的目光,更听不到坊间的议论,他待在软卧上,看着汴京宏伟的城墙。



    自己这一生,算是要过完了,不管能走多久,能活多久,他离开汴京的一瞬间,这辈子没有再回来的可能了。



    他看着远处的皇宫和汴京双塔,摇了摇头,对着蔡攸说道“走吧。”



    阳光下的汴京铁塔巍峨而又韵味,配合上繁华的汴京城,有种说不出的美感。



    只是这一切和他们父子再没有了关系。



    这一生,从何时说起呢



    蔡京掰着指头算了算,自己这一生罪孽深重。



    “父亲,您还好吧。”蔡攸问道,如果不是蔡京的胸膛还有起伏,蔡攸还以为蔡京死了呢。



    “还好了,只是想到要上了奸臣传就有些唏嘘。”蔡京有气无力的回答着。



    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在了身上,暖洋洋的让人非常舒服,汴京城外的稻田里都是百姓在辛勤的耕种着。



    蔡攸点了点头,说道“儿子我也上了奸臣传。”



    蔡京看着蔡攸的脸庞都变得模糊了几分,看不清楚。



    “熙宁三年的时候,还是神宗朝的时候,王文公正式拜相,成为了我大宋的宰相,配合神宗开启了熙宁变法。那是一个大时代啊,王文公相公一直想要通过变法,完成国富民强的策略。”



    “而你父亲我,也唱名东华门外,在神宗和王相公的目光下,赐了进士及第。然后到了地方,任钱塘尉,而后做了舒州推官,负责破案。干的倒是有模有样的。”



    “百姓还叫过我一段时间的蔡青天呢。”



    蔡攸点了点头说道“当时叔叔在朝堂里做中书舍人,专门给神宗皇帝写诏书。”



    蔡京听到着脸上露出了落寞的神情,说道“你叔叔人不错,要不是走得早,说不能继承了章惇的政策,让大宋真的强盛下去,可惜了,你叔叔现在怕是要被我连累了。”



    两个人说的是蔡京的弟弟蔡卞,谥“文正”,在大宋能够谥文正,代表这个人行的端走的直。



    这个耽误,是真的会耽误,蔡卞恐怕再无法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正名了。



    而且王安石,王文正相公,还把女儿嫁给了蔡卞,试图将自己的政治抱负,转嫁给自己妹婿身上。



    事实上,蔡卞也是如此做的。



    可惜的是刚刚还没开始多久的蔡卞,就被刚登基的宋徽宗一贬再贬。最后郁郁而终。



    蔡卞并没有忘记过蔡京还在地方不断的流转,绍圣四年,出使辽国的时候,把在地方的蔡京,调到了自己的身边,一起出使了辽国,归来之后,蔡京也正式接手了蔡卞的位置,中书舍人。闪舞www



    当时蔡卞和蔡京二人在汴京城里都给宋哲宗写圣旨,一时传为了美谈,写圣旨这件事本身,就是在洞悉天下局势,为了做宰相而准备。



    亲兄弟两个人,都在写圣旨,就是宰相的预备人选。当然名声鹊起了。



    “元丰八年,我呢,站错了队,当时神宗皇帝崩了,都在商议新君的事,我站错了队。”



    “即使我再能干,也不成啊。司马光他让我五天内恢复差役法,我干了,而且只有我干成了。但是又能如何呢”



    “还是被台谏弹劾,被贬出京,让我知成都,结果还没到地方,又让我知扬州,我还没到地方,又让我知郓州,刚到地方任职,就被升迁为了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



    “我就这样在南方转呀转的,一直在路上来回的奔波。这不是折腾人吗”



    蔡京想起了自己当时在马车上的颠簸,和今日一样,都是那么的狼狈不堪。



    “叔叔当时是尚书右丞了吧。”蔡攸当时年岁还小,有些记忆模糊了。他只记得当时蔡卞的官很大很大。



    蔡京点了点头说道“恩,尚书右丞兼少宰呢。不是你叔叔帮忙,估计我还在成都转悠,回不到朝中呢。”



    “当时我回京任翰林院学士兼陪读,负责修国史。”



    “这个陪读就是陪太子读书,也负责了修国史,是当时,文及甫一案出现了。”



    “当时哲宗皇帝命我追查,我一查到底!”



    “我逮捕了內侍张士良,找出了大逆不道的陈衍,刘挚、梁焘,他们被处死!后代永世不录用。而后王岩叟、范祖禹、刘安世被流放到了岭南。”



    “攸儿啊,你说为父办的这事漂亮不”蔡京脸上露出了缅怀的笑容。


1...9293949596...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