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好运加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梁可凡1
他真佩服他俩的勇气。
孙继先是应城伯孙杰第三子,长得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和孙杰年轻时一模一样,因而最得孙杰疼爱。外间传言孙杰有心由他袭爵,又担心他不是长子,不能服众。
此次他参加校阅,就是想让两位兄长瞧瞧,只有他才能振兴家族。没想到名落孙山。这让他如何不气愤
“对啊,你有什么实力”谭裕和孙继先异口同声道。
“打架的实力啊。他打架了得,才榜上有名。我看,我们别的不用学,天天没事上街找人打架得了。”薛翰连声冷笑,心里无比后悔和这小子约架,用得着打么取消他的资格就行。
刘念道:“会打架难道不是实力有本事,你们也天天打去。”
顾淳等四人怪笑连连,脚步错动间把张宁和刘念围在中间,大有当场动手的意思。顾兴祖和薛诜兄弟想试试张辅的态度,并不阻止。
眼看就要打起来,进去通报的老兵站在门口,看也没看剑拔弩张的六人一眼,道:“国公爷道:‘张宁实至名归,你们回去吧。’”
“他实至名归”
薛翰怪叫;顾淳以为自己听错了;谭裕愕然;孙继先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张宁实至名归,那他们算什么他们连一个混混都不如吗
刘念呵呵笑出了声,道:“听到没有英国公说了,张宁实至名归。”
台阶旁的勋贵子弟怔了一息,大声鼓噪起来。消息传开,千步廊一片质疑声。
有陪同子侄前来看榜的勋贵凑在一起,低声谈论此事。
刘念站在台阶旁的马车车辙上,大声道:“张宁实至名归,此次校阅极为公正,都散了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勋贵子弟们群情激愤,漫骂声四起。他们不敢骂张辅,只是骂张宁和刘念可耻。
这不是事啊。张宁苦笑,走到门口对坐在藤椅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望天的老兵行了一礼,道:“麻烦老伯通报一下,就说张宁求见国公爷。”
你老人家不现身镇场,我俩出不去呀。
老兵摇头道:“国公爷说别打扰他。”
“这……”张宁皱了皱眉,张辅什么意思
勋贵子弟们越骂越气,不知谁吼一声:“打他。”
“对啊,他不是喜欢打架吗打死他算了。”真是一呼百应,人群开始朝这边移动。
&nbs
第28章 御前奏对
“公公,张宁在此。”张宁一边爬上车辙又跳下,一边高呼。勋贵子弟们恨得牙痒痒,你还能再得瑟一点吗
刘念跟在后面,气势很足:“让开让开!没听见吗陛下宣阿宁见驾。”
有人小声嘀咕:“陛下宣张宁,又不是宣你,你得意什么劲”
不用刘念呼喝,张宁所过之处,勋贵子弟们自动让开,护卫们更是提前避让在一旁。
张宁气喘吁吁跑到正阳门口,正正帽子,抻抻衣领,对已下车辙,站在马车旁的贾小四行了一礼,道:“公公,这就走吧。”
刘念前后脚到,有样学样向贾小四行礼,道:“见过公公。”
“公公,这位是诚意伯府刘公子,可否和我们一起走嗯,他在宫门口等候即可。”张宁道,留刘念在这里,非被勋贵子弟们打死不可。
张宁两次见朱祁镇,两次贾小四都在场,算是熟人了。何况此次只有张宁上榜,贾小四哪会不行方便他微笑道:“当然可以。张公子、刘公子,上车吧。”
勋贵子弟们眼睁睁看三人上车,看马车远去,然后不知谁说了一句:“我们去东华门!”
有见机快的反应过来,附和道:“对,去东华门。”
“去东华门做什么”这人话音刚落就被长辈训斥:“老实回府呆着。”
张宁的卷子写了什么,以致唯一一个上榜皇帝年轻不假,却不傻,如果策论不合他心意,怎会宣张宁见驾
校阅通过的勋贵子弟赐金腰带,谋得一份差事,成为从七品或是七品的官员,但不一定会得皇帝宣召。可见张宁的策论极合皇帝心意。
勋贵子弟们没往深里想,勋贵们却瞬间想到很多,后续如何动作,得先想办法看了张宁的卷子再说。
…………
马车离开正阳门,驶向东华门,贾小四率先打破沉默:“张公子,听说你和英国公三击掌”
“正是。”张宁坦然道。他赢了。
贾小四咧嘴笑道:“你怎么不请英国公为媒,向太皇太后提亲”
张宁如被雷击,整个人呆住。当时话赶话的,他竟没想到这个,等等,向太皇太后提亲
“安定郡主的亲事,由太皇太后做主”张宁问。难怪皇帝说他做不了主,他还以为须向郑王提亲,没想到竟由太皇太后亲自过问。
太皇太后张氏历经四朝,虽没有垂帘听政,却时常宣大臣们进宫议事,是朝政大事最后的把关人物。
没想到悠悠如此受宠。
贾小四道:“是啊。安定郡主代郑王在太皇太后跟前承欢膝下,太皇太后自然要为郡主择一门好亲。要是别人去提亲,太皇太后不一定会答应,若请动英国公为媒,太皇太后怎么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张宁先是懊悔,接着狂喜,在车上抱拳道:“多谢公公提醒。”
贾小四道:“张公子客气了。”
刘念听得眼珠子滴溜溜转个不停,难不成阿宁真要成为郡马
…………
朱祁镇看完今早送来的奏章,离开御案,准备到御花园走走,贾小四来了,禀报道:“陛下,张宁在殿外等候。”
皇帝宣召,并不是臣子到了立即能进宫见驾,而是要候宣,皇帝有时间接见,便有小太监出来引候见的臣子进去。
有时候宣召的臣子多了,臣子们在一块儿等,还会低声说上几句。当然,谁也不敢在皇禁喧哗,纵然交谈,声音也压得极低。
“来了叫他进来吧。”朱祁镇道。
贾小四引张宁进去,自己在廊下候着。
&n
第29章 真相
谈完赚银子的事,朱祁镇又询问兵器以及训练士兵之事,张宁胸有成竹,自是对答如流。
君臣谈谈说说,不知不觉已过正午,朱祁镇有些饿了,于是吩咐贾小四:“传膳吧。卿陪朕用膳。”
最后一句话是对张宁说的。
“是。”张宁一大早被刘念叫起来,匆匆吃了早饭赶来看榜,又和勋贵子弟们斗了一场,折腾到现在,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不久,贾小二禀报,午膳摆好。朱祁镇长笑起身:“走吧。”
御膳摆在御花园的钦安殿。
张宁进门就被眼前的情景镇住了,好大一张长方桌,上面满满当当的全是菜,另有两张小些但比正常圆桌大得多的桌子,一桌点心一桌瓜果,最后才是一张正常圆桌,上面几样菜肴,一副碗筷。
朱祁镇在大长方桌上首唯一一张官帽椅坐了,道:“卿也坐吧。”
坐哪张宁的眼睛从菜肴上移开,转了一圈,看到正常圆桌旁的椅子,那是他的位子他的眼睛和贾小四的在空中碰了一下,确定没错,自己桌上就那么几道菜。
他刚坐下,就听上头朱祁镇道:“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赏张卿。”
前世看过辫子剧,皇帝赐菜是无上荣耀,大臣要起身谢恩。张宁有样学样行礼道:“谢陛下。”
在旁侍候的小太监端过来四样菜,放在圆桌上。
两人无声用完膳,吃了瓜果点心,喝了茶,朱祁镇谈兴不减,话题却转到悠悠身上:“卿已通过校阅,这就要托媒向郡主求亲了”
怎么我觉得你一脸看好戏的表情还有,你是不是应该把金腰带给我张宁无声腹诽,认真道:“臣想请英国公为媒。”
“哈哈哈,朕听说你和张卿三击掌”朱祁镇笑出了声。
贾小四提醒我,是你暗示的吧张宁似有所悟,道:“是。英国公认为臣肯定无法上榜,说臣若榜上无名,要臣禁足三年。”
“张卿出面,说不定太皇太后就答应了。”朱祁镇笑道:“你已是总旗官,也不算辱没郡主。”
只是不辱没,要配得上,还差那么一点点。
又说笑半晌,朱祁镇打了个呵欠,道:“明天圣旨和御赐的金腰带会送到府上,你在府里等着吧。”
张宁明白,还要走流程。
话说到这里,朱祁镇又有些睏,张宁识相地告辞出宫。
和刘念会合上马车,说了几句话,待马车驶离东华门,张宁把今天发生的事过了一遍,重点在勋贵子弟们群起而攻之以及和朱祁镇奏对上,一是确认没有出什么纰漏;二是确定没有佩戴玉佩,面对突发情况,他能应付得来。
玉佩只能戴一刻钟,超过一刻钟会转厄运,若是在紧要关点,厄运临身,不如不戴。
今天看榜,他没想到只有自己一人上榜,更没想到勋贵子弟们先是群情激愤,接着更有大打出手的意思,因而出门前没有佩戴玉佩。幸好没有佩戴玉佩,要不然转厄运后,恐怕等不到贾小四过来宣口谕,勋贵子弟们就动手了。
四百多人呢,只要有一半参与,他和刘念就算不死也得重伤。他可不想卧床一年半载,能下床了,悠悠被逼另嫁他人。
进宫当值,面临突发情况更多,怎么在需要时佩戴玉佩又不为人察觉
刘念很有眼色地没出声,不过一脸好奇,不是谁都能得睹天颜,何况张宁和皇帝聊了半天,得皇帝赐膳,只是可怜他到现在还饿肚子。
…………
镇远侯顾兴祖无声叹了口气,放下手里的白纸。那是他通过隐秘渠道得来的,张宁卷子手抄件。
真是没想到啊,皇帝竟然要征瓦剌。战端一起,他这把老骨头又得出征了。
到黄昏,但凡有点手段的,都或看到张宁的卷子,或知道卷子的内容。勋贵们集体沉默了
第30章 找媒人
一夜无话。
张宁换上新衣裳,吃过早饭,在书房等了小半个时辰,贾小四便到来宣旨。后面跟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太监,手奉朱漆托盘,上面放着荣耀的象征:金腰带。
金腰带是不是纯金所制不得而知,但金灿灿的,特别吸晴。
张宁摆香案接旨后接过朱漆托盘,交给老关,再悄悄塞了一个荷包过去,道:“公公请坐。上茶。”
“咱家这就得回宫复旨了。”贾小四拈了拈荷包的重量,笑得见缝不见眼,想不到张宁倒挺上道,根本不是外间传言所说那么不着调嘛。
“公公在陛下身边侍候,想必事多事忙。”张宁随口应付。
贾小四本就有心结交,虽没就座,却也没拔脚就走,道:“咱家倒不忙,只是王公公严得很,咱家不敢在宫外耽搁太久。”
张宁神色微动,故意道:“公公说的王公公可是那位东厂厂公”
姓王的内监多了去,能有“王公公”专称的只有秉笔太监、东厂厂公王振。张宁还没遇见这位狊名昭著的权监,见贾小四提及,不免多问一句。
“除了他,还有谁呢”
他除了是东厂厂公,还是当今陛下的启蒙先生,替陛下批红的秉笔太监。唉,我这辈子是不可能有王公公一半高度了。贾小四心里暗叹。
张宁见他一脸高山仰止的神色,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脸上的表情,嘴角没抽搐。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宦官,开宦官专权之先河,贾小四是胸怀大志的小太监,以他为偶像倒也可以理解,问题是,你知道你的偶像八年后干了什么事吗
“公公常在陛下身边侍候,也得为他所制”张宁再次示意贾小四坐,道:“公公难得过来一趟,喝了茶再走。”
这人昨天和陛下畅谈近一个时辰,陛下又留他用膳,可见圣眷不浅。喝一盏茶,说几句话想来也无妨。贾小四思忖,坐下了。
他端起茶喝了一口,待上茶的清儿退下,才道:“何止是咱家陛下也时常受他管教。宫里面,他只在太皇太后面前受些规矩。”
张宁道:“却是为什么”
贾小四左右张望一下,厅中只有他和张宁,并无第三人,门窗敞开,丫头在廊下侍候,想必听不清两人说话,只是不知隔墙是否有耳,还是小心些为好。他道:“自是为陛下和江山社稷。”
这不是说了跟没说一样吗张宁见他有顾虑,不再追问,道:“公公辛苦了。”
上头压着这么一座大山,随时得小心翼翼,丝毫不敢行差踏错,怎会不辛苦贾小四勉强道:“应该的。”
说了一会儿闲话,一盏茶也喝完了,贾小四起身告辞。张宁送到府门口,目送马车离去,返身入内,系上金腰带,坐车出府。
他要去找张辅。
“张宁来了让他进来。”张辅很意外,这也太快了吧
张宁随书吏到张辅处理公务的厢房,对坐在堆满公文桌后的张辅行了一礼:“见过国公爷。”
“你小子行啊。”张辅哈哈大笑,起身走到外间待客的桌旁,示意跟过来的张宁坐,道:“你的策论写得不错,老夫这次确实看走眼了。”
张辅不说是朝中第一人,也是四个最有权力的朝臣之一,却有错就认,十分坦然。张宁心里佩服,道:“国公爷谬赞,小子愧不敢当。”
如果不是事先从朱祁镇那里套到题目,没有三天时间思考,他一定无法写得这么好。当然,就算看到试题才开始构思,他也主张征战,而不是安抚,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他们没有找你麻烦吧”
“他们”是指勋贵子弟们。
&nbs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