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黑鱼精
“王爷,世子爷,顾帆不能在我们手里出事。”
顾帆若是在晋王府的手中被安阳侯府坏了性命,世人除了谴责安阳侯府之外,晋王府的名声也坏了。
事不关己的时候大家可以隔岸观火,但是不能见死不救。
晋王:“这位袁先生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想陷他们于不义
祝先生:“世子爷,你是说安阳侯府会把顾氏之子接回府”
这是要乱家吗
“是!”
“那我们就等等看,顾氏之子若是能安全抵达总兵府,我们就对外公布顾帆在我们府里。”
晋王世子:“先生的意思……”
“不是我的意思,是那位袁先生的意思,他是打算给顾氏之子安排一张护身符。”
晋王和晋王世子都拧眉细思。
想了一会父子两个人就想通了。
下意识的点着头:原来如此!
祝先生:“安阳侯聪明一世,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顾帆在我们手里,安阳侯不敢轻举妄动下手狙杀他,顾帆若是死了,他的嫌疑最大,不仅得罪了我们,也难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安阳侯的爵位是传自老安阳伯,顾氏之子归家,他是当之无愧的世子人选,一旦顾氏之子有个什么意外,安阳侯出于道义,也得把顾帆的排在他其他儿子之前,把
374、添丁进口
袁明珠抱着大迎枕伏在床上,听着前院的动静。
夜很安静,冬天没有虫鸣,村子里也没有人家养狗,能清楚的听到前院传来的说话声。
虽然袁明珠习医,专精妇科,但是家里人没有一个要求她把这个责任担起来。
袁明珠知道,若是真正到了需要她出手的时候,曾祖父会让她出手。
但是现在,她只用管好自己,不给家里添麻烦就足够了。
袁明珠不希望用到她,用到她就说明大嫂的情况凶险了。
能顺顺遂遂才是福气。
第一胎的初产妇,按说不会太快,按照她的经验,明天早上之前能生产都是快的了。
火盆里发出火炭燃烧的哔啵声,伴着窗外沙沙的下雪的声音,这是雪停了一会又接着下了。
等了一会,吴氏和袁珍珠结伴回来了。
吴氏帮袁珍珠拍打着肩头的落雪。
袁明珠问她们:“大嫂怎么样”
她之前已经帮着大嫂看过,胎位很正,不过女子生产会出现的情况很多,不是胎位正就万事大吉的。
吴氏:“疼了一会,现在又不疼了,娘让我们先回来。”
看袁明珠的大衣裳还穿着,知道她是准备着随时过去帮忙。
这个小姑子还是挺好的,除了对顾家的那孩子凶了点,平日还是极好的。
看茜罗站在一旁不敢上去,对她说:“你也别熬着了,回去歇着吧,明天要忙的事多着呢!”
帮着袁明珠把大衣裳脱下来:“热不热,脱了衣裳好好睡。”
茜罗把她手里的大衣裳拿了放好,才出去,回她住的南屋那边。
袁明珠躺到暖乎乎的被窝里,眼皮开始打架。
她之前都是在强撑着,往日这个时辰她早都睡着。
等她一觉睡醒,周围都静悄悄的,大姐和二嫂都不在屋里。
掀开帐子往外看,外头也亮堂堂的,不晓得是雪映的亮光还是天亮了。
她试着喊了一声:“曾祖母。”
床榻跟前有人声传来:“二小姐。”
袁明珠才看到原来是茜罗站在床头,太矮了,都没发现她站在那里。
“我大嫂生了吗”
小丫头拿着衣裳帮她穿着。
“生了,是个小小姐,六斤多,大人和孩子都平安。”
茜罗胳膊短,站在床下给她穿衣裳,看着都费劲,让人有奴役童工的罪恶感。
“你站一边我自己穿。”
她壳子里装的是一个成年人的灵魂,被比她大的人照顾还没什么,比她小的人这样伺候着,别扭。
茜罗缩着手:“是。”
刚刚还是油绿油绿的小青菜,这会变成霜打过的小白菜了。
袁明珠没注意到她的变化,她快手快脚的穿着衣裳,把袜子穿上,系好带子,小短靴往脚上一蹬。
“快点,我们去看小宝宝。”
屋外雪已经停了,太阳照得整个世界亮晶晶的。
院子里的雪还没有清扫,往前院去的路上踩出一排杂乱的脚印。
柿子树枝丫上的雪偶尔被风吹落,落到地上再找不到踪迹。
清冷的空气吸到肺里,让人冷的打了个哆嗦。
袁明珠赶紧把头往大毛毛的衣裳里缩了缩,胖企鹅一样往前院走。
前院也很安静。
应该是家里的新成员在睡觉,大家怕吵着她放轻了动作。
袁伯驹站在堂屋门前,杜氏拿了一块红布巾给他:“把这个挂门口去。”
看到袁明珠过来,叫她:“锅里给你温着饭呢,洗洗去吃饭。”
喊了秦三花给她打水洗漱。
说她:“你现在做姑姑了,不能再这么懒散任性了。”
说得袁明珠都不想做姑姑了,想问问他大哥能不能退货。
375、精打细算
袁明珠看了小宝宝,母女俩的状况都不错。
她侄女的头上戴着个姥娘给捎来的富贵帽,说:“我那边有个玉牌,镶在这帽子上正好。”
吃过午饭回后院开了箱笼,找了出来。
玉牌是汉阳公主赏的,上头刻着步步高升的竹纹,不仅寓意好,玉质也不错。
梁氏见了,赶忙推辞:“小孩子家家的,不用给她这么贵重的东西。”
袁明珠:“这个寓意好,让她替她爹戴着,求个好意头。”
杜氏本来也想帮着推辞呢,一听说是为着袁伯驹好,马上换了说法:“你小妹妹一片好意,你就收下吧,以后你有什么好东西给她也一样。”
把梁氏听得心肝颤啊,她这一屋子的家具和嫁妆都拢一块,也换不来这么块东西。
不过这话不好跟婆婆说。
袁珍珠拿了针线把玉牌给绰到帽子上。
杜氏看着小孙女戴上帽子:“是怪好看哈!”
梁氏扯了扯嘴角,能不好看吗几十亩良田戴在脑袋上呢!
听说袁家新添了个小孙女,各家都派人送了礼品来。
大多数都送了鸡蛋。
看着吴氏把鸡蛋放进斗里,袁明珠说:“正想让曾祖父再去买些鸡蛋回来呢,这下不用买了。”
这几日家里忙碌,袁弘德都没有进城,她的鸡蛋羹都断了好多天了。
吴氏的手一抖,一个鸡蛋没抓住,掉到其它鸡蛋上。
杜氏听到这边的动静过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
把磕破的鸡蛋收了起来。
袁明珠看看低着头的二嫂,觉得做人家媳妇真不容易。
谁还没有个一时疏忽的时候,就被这么指责。
指责了也得老实听着。
感觉都不值几个鸡蛋钱。
替吴氏辩解:“几个鸡蛋,也没摔坏,就鸡蛋皮磕坏了,不影响吃。”
杜氏瞪她:“谁家过日子不是精打细算,都这么毛手毛脚的,好日子都败坏了。”
袁明珠也跟着吴氏吃了个挂落。
杜氏拿着鸡蛋走了,袁明珠觉得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吴氏看看小姑子板着小脸,也不敢吱声。
家里有鸡蛋,鸡蛋一直都没断,大嫂生产那天她本来要照着惯例给小姑子做一碗鸡蛋羹的。
是婆婆说:“一顿得两只鸡蛋,地主家的日子也经不起这么糟践,家里又添一口人,往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不给她做了,粗茶淡饭才养人。”
把小姑子的鸡蛋羹给掐了。
听小姑子话里的意思,她还不知道是娘把鸡蛋羹给她断了,不仅小姑子不知道,看样子曾祖父母也不知道。
觉得这事有些麻烦,就怕曾祖父母知道了会起风波。
捡完鸡蛋就瞅了个机会找到袁仲驹,把这件事跟他说了。
“……曾祖父专门买回来给小妹吃的,娘这样克扣下来,只怕曾祖父母会生气。”
想让他去劝劝杜氏。
袁仲驹:“之前不都好好的吗小妹想吃啥娘还给她专门淘换,怎么突然就变化了”
觉得人心真是易变。
家里日子越来越好,今年这一年的棉花就卖了大把的银子,暖棚若是不出意外,年前的出产就能抵得上别人家一年的收入。
跟李家几户同乡合营的万香园也见利了,曾祖父还说家里不缺银子今年就不拿分红了,要把分红用来扩大经营。
更不说明年有了暖棚,他们家的西瓜能提前一个月上市,都是滚滚财源呐!
就只说小妹自己天天收购的药材,泡制以后卖给药铺,挣的钱就足够她天天吃鸡蛋了。
问吴氏:“咱娘这是怎么了,好好的刻薄小妹做什么”
&n
376、花孔雀似的
袁伯驹一进屋,歪在床上瞌睡的梁氏就醒了。
袁伯驹把大衣裳脱了,问她:“怎么还没睡呢”
趴在旁边看着睡得正香甜的闺女。
对梁氏说:“蓁姐儿长得像我,看这小鼻子。”
拿着手指去戳他闺女的鼻子。
梁氏忙攥住他的手:“别给闹醒了。”
他们家闺女脾气跟小姑子似的,挺大啊,哭起来能掀翻房顶。
想着梁氏就想捂脸。
偏偏一家人听到妮儿哭还都喜滋滋的,说身体真棒。
问她丈夫:“二郎圆房的东西备好了吗说没说新房安哪里啊”
她原本以为新房得安在他们这边呢,不过他们这边刚刚生了蓁姐儿,还没来布置新房,大概是要放在后院了。
“你好好养着身子,就别操心了,曾祖父说把书房挪南屋去,后院西厢房腾出来给仲驹他们住,我明日跟着进城,把需要的东西都买回来。”
又问梁氏:“你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吗我给你捎回来。”
梁氏:“家里什么都有,没啥要买的。”
……
梁氏拉着丈夫东拉西扯半天,才算把他闷闷不乐的原因给问出来。
没想到是为着这个原因。
她这些日子坐月子的缘故,都待在屋里没出去。
再说家里短了谁的也不会在这一个月里刻薄她,她还真不知道家里出了这种事。
袁伯驹:“我跟二弟觉着家里今年的收入比之前强多了,怎么娘却变得锱铢必较了呢”
因为想不通才更加让人苦恼。
袁伯驹觉得这些问题若是不解决好,一旦暴发曾祖父母肯定得生气。
这个问题梁氏肯定不敢往身上揽,她只能软语劝说丈夫慢慢跟婆婆说清道理。
她只是媳妇,最好什么事都站在丈夫身后,由他跟婆婆协商,她若是直接跟婆婆对话,只怕有些事会越说越乱。
不仅劝说不了婆婆,自己还受埋怨。
这个事听了,没帮着袁伯驹解决了问题,她的心情也变糟了,想着丈夫马上去京城读书,以后有什么事没有丈夫替她挡在前头,不知道会跟婆婆爆发多少矛盾呢。
真是愁死个人了。
袁弘德也在跟陶氏商量事。
“明年开春要种瓜苗,还要种棉花,我想找些长工回来”
“樊婆子走了老些日子了,家里还得添个做粗活的婆子。”
陶氏当然不会有异议,“嗯,多找几个长工,辰哥你身体不好,地里的活别干了,雇人干好了,
我们家如今也有使唤奴婢的资格了,干脆多买些人回来,给珍珠姐妹俩一人买个小丫鬟,粗使的婆子也买几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