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黑鱼精
袁大牛听着,脸都绿了。
待袁树带着大夫走远了,袁大牛气得咣咣扇了他老娘几个巴掌,骂她:“要你有什么用,吃个补品你都擎不住,虚不受补,俺让你虚不受补,
以前吃的那么多饭菜,都补到狗肚子里去了”
 
110、摊上事了
本来韩老五都忍住了,尹氏的话又把他的贪欲撩拨了起来。
算算距离郑家最早被鲸吞蚕食,已经过了三年多了,他现在动手应该安全了吧
韩老五决定了,去五渡屯探听一些消息,先找着郑家的一处生意下手试探一下。
就拿潜下渡的药铺下手好了,药铺好下手。
人选都是现成的,就让袁大牛家的老太婆去好了。
搂着尹氏叽叽咕咕交代了一番。
“要是成了,不仅能撬动郑家那一块,说不定还能把袁家也牵进来。”
几天以后,街上正是年前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附近乡村的人都来买东西,潜下镇的街道上人潮涌动。
“快去看啊,前面药铺的药吃死人了!”
“哪家药铺”
“郑家的德仁堂,人被抬进他们家药铺里了,死的是个老太太,儿孙们正披麻戴孝的跪着哭呢!”
有康家的出来买菜,听到消息过去看热闹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德仁堂的里里外外早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虽然看不到里头啥样,有康家的也没有离开。
家里奶奶和小姐们又不能出门,就喜欢听她讲讲外头街上听来的新鲜事。
尤其是他们奶奶,以前是市井人家的闺女,能自己随意出门。
现在嫁给老爷,各种规矩束缚着,不能随意出门了,只能听听她说。
有时候听高兴了,还会给她赏钱。
有康家的跟旁边先来到的人询问:“出了啥事了死的什么人”
“三十里堡的一个老太太,吃完药发现药渣子里有个大壁虎,晚上就咽气了。”
“这会是冬天,不到惊蛰打过第一场雷,各种虫蛇不会出来活动,壁虎不会是死的人家里不小心掉进去的,只能是药铺里抓药抓错了,
郑家这回又摊上事了,也该着他们家倒霉,这些年倒霉事就没断过。”
旁边有人幸灾乐祸的解说着。
听他的语气,已经给德仁堂定了罪了。
有康家的听他说的头头是道,顺着那人的声音看过去,就看到他黑面无须,鹰钩鼻阔嘴,一说话露出龇着的一对大门牙。
里头的消息被源源不断的传出来。
“是老太太五柳村的本家把德仁堂的大夫带过去给老太太看的病,好心办了坏事,把老太太给治死了。”
有康家的听的愣了愣,咋还有姑爷家的事
也顾不得看热闹了,从人群中挤出去跑回了家。
回到门上,问他家当家的:“奶奶在家吧今天没出门吧”
梁有康坐门旁看门呢,看到他家婆姨慌慌张张的跑回来,“奶奶在家呢,刚刚还找你,出什么事了”
“回头再跟你说,我先去见奶奶,哎哟,出了大事喽。”
不说梁有康被她没头没脑的话听的更担心了,只说有康家的匆匆进了二进院子,站门口问:“奶奶,您找我。”
“快进来,上次宋家送来的那棵老山参我放哪去了,怎么也找不着了。”
宋家的三爷在登州卫,那边靠近东北,得了几棵老山参,送了两棵回来,匀了一棵给他们。
这东西放久了就跟老木头渣子一样了,她就想找出来给亲家切一半送去做年节礼。
“放老爷的书房里了,您忘了上次袁家老爷过来吃酒,老爷拿去给袁家老爷看。”
“你瞧瞧我这脑子。”
高氏拍拍自己的脑门,看着被翻得乱糟糟的内室自嘲的说。
说完看到有康家的似乎有话要说,问:“外头有什么事”
快过年了,外头新鲜事也多。
有康家的忙把刚刚在德仁堂听来的事情跟高氏说了。
高氏听了也有些慌神。
“竟然有这种事快,你跟你当家的套上车去一趟五柳村,跟亲家老爷说说。”
又问她:“你家礼泉呢”
“他跟少爷们出去了。”
梁家小门小户,还没累积起根基来,目前就使唤梁
111、惊蛰
袁明珠对着曾祖母笑笑,然后很执拗的抱着她的布老虎包包拽着曾祖父的衣摆。
袁弘德忙替讲情:“想去就去吧。”
有康家的也帮腔道:“前日我们家奶奶还说要接明珠小姐家去过些日子呢,明珠小姐去了正好跟我们大小姐住。”
正说着,袁伯驹几个从学里回来了。
听说了有康家的来因,其他几人倒不显,袁白驹站在旁边心事重重的。
这三年来,他的个头比袁少驹高了些,男生女相,比小时候更显俊美。
即便此刻表情有些阴郁,容貌也未减半分。
去年他跟着袁少驹一起进了杨家族学。
穿着跟袁少驹一样的长袍站在一起,不知底细的丝毫看不出他不是袁家的亲生子。
知道根底的,也因为他长相可人反而对他多一分怜惜。
就像此刻,有康家的见他眉头紧锁,以为是被这事吓着了,劝道:“没事,老爷们已经知道了,牵连不到咱们家。”
宰相门房七品官,在他们这样的小地方,巡检司也是能挂上名号的。
这种明眼人一看就能分辨出是非曲直的案子,作为巡检府的妈妈,有康家的有底气说没事这样的话。
袁白驹不是因为害怕。
这三年来他经常哄着袁明珠,让她缠着曾祖父带他们去潜下镇小住。
上次曾祖父走太行陉去进瓷器,他们陪着曾祖母住到潜下镇避开袁大牛家纠缠,就是明珠缠着曾祖父答应的。
五渡屯是潜下镇的门户所在。
借着这些便利,他了解了许多关于五渡屯郑家的情况。
郑家确实有一位六奶奶,为夫扶棺回乡路过潜下渡的途中投河殉夫。
五渡屯镇口的那座宏伟的牌坊,就是朝廷对六奶奶的表彰。
只是六爷一家一口人都没了,他们身后,所有的荣光照耀的都是别人。
就连六爷夫妻贴身伺候的那些仆人们,也俱都没有了踪迹。
郑家的产业他也摸了清楚,知道王大夫坐堂的那家德仁堂东家就是五渡屯郑家。
他这次也想跟着去。
把目光望向袁明珠,就看到小姑娘一手抱着包包,一手拽着曾祖父的衣襟,赖皮的晃悠着,扭得跟扭股儿糖似的。
就听到曾祖父说:“哥哥们要去学里读书,不能跟着咱们去。”
“离着放年假也没有几天了,跟夫子请几天假好好了,再说让哥哥们跟着也不是就不能读书啊,
我帮曾祖父盯着他们,让他们好好读书不就行了我再帮您带着戒尺,谁要是不听话就打他。”
说着把戒尺翻找出来,装进她的布包包里。
平日里最调皮,被打手心最多的袁少驹也想跟着出门,但是看着妹妹往包包里装戒尺的熟练动作,只觉得手心已经开始火辣辣的疼了。
他一出门就玩野心了,就把读书的事丢到脑后去了。
嘟囔:“又带着戒尺啊”
看到这儿,总带着些阴郁的小少年难得的露出笑容。
他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感觉每次明珠都是特意让曾祖父捎带上他。
旁边袁少驹跟他交头接耳:“回头你帮着妹妹拿着包包,把戒尺给偷偷拿出来。”
袁白驹:“没有戒尺也有其它东西能打你。”
拿不拿出来没什么区别
袁少驹感觉到来自弟弟妹妹深深的恶意,现在的小孩都这么不可爱了吗
袁弘德让缠得没法,“去,都去。”
“曾祖母和姐姐也去。”
“嗯,也去。”
等邱氏他们来到,两家汇合着坐了梁家的马车往潜下镇赶。
冬日天短,等到了镇上天都黑透了。
袁明珠撩开帘子往外头看了看,就看到一个个头不太高的人担着个挑子,领着一个孩子走在他们的车前头。
&
112、点心
连夜把事情安排下去,几个人才安心吃起酒。
袁弘德一夜未归,陶氏不放心。
次日一早,陶氏起来把袁明珠他们收拾妥当,就带着他们到梁家拜访。
高氏带着儿媳妇和妍姐儿姐们在后院招呼他们。
“伯驹曾祖母,尝尝我们妍姐儿做的糕点。”
高氏把一碟子糕点往陶氏跟前挪了挪。
上糕点的有康家的拿着托盘站在下手伺候着,也凑趣道:“我们家小姐昨天就觉得您会来做客,特意亲自下厨做的,
用的枣泥都是我们小姐亲自捡的。”
陶氏捏了一个,果然入口绵软,香甜可口。
赞不绝口。
袁明珠也捏了一个,点头:“嗯,好吃。”
高氏看她是真喜欢,说:“回头让你姐姐多做些给你带家去吃。”
陶氏笑:“我家这丫头跟她曾祖父似的,嘴巴刁得很,喜欢吃的吃个没完,不喜欢的一口都不沾。”
算是间接夸了妍姐儿的手艺。
一时之间宾主尽欢。
说着就说到昨天发现事情的经过,让有康家的讲了来听。
当讲到有一个面黑无须的龅牙,说现在是冬天,没到惊蛰没打雷蛇虫都蛰伏着,壁虎不会是自己爬到药罐子里的时候,袁明珠心头一动。
一个跟梁妈妈一样去晚了站在外围看热闹的人,就跟早已准备好了说辞一样说的头头是道,不能不让人怀疑。
她看看众人,大家都没发觉异样。
袁明珠从凳子上滑下来,对陶氏说:“这糕点真好吃,我端些给曾祖父尝尝去。”
把高氏喜得:“我的儿,可真是个孝顺孩子。”
袁弘德和袁伯驹兄弟都在外院,妍姐儿做的糕点肯定不能端过去,就算是端过去,也不能特意说明是妍姐儿做的。
袁明珠若是端去,就没这么多规矩讲究了。
嘱咐有康家的:“你端着糕点,看好姐儿,别绊倒了。”
有康家的带着袁明珠到了灶间,特意拿了个新食盒装了两碟子糕点进去,一手拎着食盒一手牵着袁明珠去了外院。
到了年关前了,本来没这件事几家也该汇总账目了,就趁着今天都在正在算账。
世俗经济,都该有所了解,袁家兄弟们也坐在一旁旁听。
有康家的带着袁明珠敲门。
进的门去,袁明珠跟在座的问了好,对袁弘德说:“曾祖父,我在后头吃了一道点心,特别好吃,端来给你尝尝。”
有康家的把点心端出来。
宋宏盛:“看看,看看,亲的就跟咱们这些远一层的不一样啊,特意端点心给她曾祖父吃,不给咱们吃。”
袁明珠瞪着大眼睛看他耍宝,“哪能不给您吃年年过年拿您的银锞子,不给您吃您一生气不给银锞子了我不就吃亏了”
把在座的听的都笑了。
在外院伺候的礼泉给大家倒了水洗手,又重新换了热茶,大家把账本放到一旁,先喝茶吃点心。
袁明珠:“姐姐做的点心,哥哥你多吃些。”
袁伯驹的脸红成一块大红布。
其他人一个比着一个笑得大声。
尤其宋宏盛那为老不尊的老头,一口茶喷到地上。
把糕点推到袁伯驹跟前:“多吃点,多吃点。”
还是梁博山给袁伯驹这个准女婿解了围,“大哥你就别拿小辈取笑了。”
大家一边喝茶一边吃茶点,聊着家常。
袁明珠看看她曾祖父,问:“曾祖父,是不是没有打雷之前蛇虫都不会出来啊”
袁弘德点点头:“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