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黑鱼精
这是换手挠痒痒,她替任家说服表姐娶个平民之家的闺女做儿媳。
本地习俗,一般续弦都得去前头原配娘家认亲。
新妇娘家没有依仗,认了亲就跟她们家亲女一样了。
任家太夫人作为交换,会替她削了张家伸过去的爪子。
“我先歇会,老爷回来叫醒我。”
郝妈妈把薄被给她搭在身上,拿了美人拳慢慢替她敲着腿。
次日一早,袁弘德接了几个曾孙,乘着牛车往鹤鸣书院去了。
同行还有晋地同乡,固北李家的李同芳。
李同芳跟着也算是个帮衬。
听说袁家惹上了麻烦,今天要去书院跟对方协商,李同芳要求同行。
虽然李家也有他们的考量,但危急关头能帮他们出头,这份人情袁家认了。
袁弘德对李同芳道“今天去先不忙下决定,先看看情况,看看能不能把价钱压低些,最好再缓些日子赔钱。”
李同芳赞同。
“肯定不能他们说什么价就什么价,而且他的东西自己不看管好,打坏了也不能全是咱们家孩子的错,怎么也得各出一半吧
不能让他们觉得咱们刚来的就好欺负,
而且你们刚安顿好,哪有银子赔等秋下卖了粮再说吧!咱们又不会少他银子,也不会跑,我给你担保。”
袁明珠觉得这位同乡真是人才,是个辩理的好口才。
到了鹤鸣书院,见了山长,张家的人已经在了。
来的只是个管事。
见了他们就连嘲带讽道“不给你们捎信你们是不是就准备耍赖不来啊鹤鸣书院不是谁想来读就能来读的,来读书就得有摔坏了别人的东西配得起的底气。”
李同芳“你是来逞口舌之利的还是来解决问题的要是来逞口舌之利的,那我们就先回去了,再说你一个奴才,我跟你也说不着,让你主子来。”
固北李家的子弟自有他的傲气,不像袁弘德,已经被生活磨去一些棱角。
一看对方就来个奴才,觉得对方在折辱人,拉了袁弘德就走“山长,我们不是针对你,他家这个奴才,比他家主子脾气还大,恕我等不能不奉陪,
有事可以往城里回龙居客栈送信,告辞。”
山长本来就对刘家派了个奴才跟他说话不满,被李同芳直接说出来,更觉得自己没面子,脸色铁青。
贵重物品在书院里损毁,他本身就烦。
原想着帮着一方压服另一方尽快了结了这事。
没想到另一方也不是省油的灯。
他已经能预想到被烦得满天包的情形了。
推卸责任道“对方就在城里,你们就近去解决吧,不用大老远跑到这儿来了。”
说得好像还挺也有道理。
书院在城西南,离城远,一来一回得大半个时辰车程,确实不如在城里方便。
若他家主子在此,或许有底气跟山长叫板,他一个奴才,又刚被李同芳灭了气焰,唯唯诺诺的应了。
张俊熙的爷爷张齐亮和其夫人刘氏听了管家的回报,对视了一眼。
张齐亮问他家管事“那人是什么来头”
怕碰到的是有来头的人。
管事被灭了气焰,真想让他主子给他出气,回道“他们能有什么来头,听着都是老西儿的口音,一身的酸味。”
他这样一说,张齐亮放心了,“我下午去会会他们。”
张齐亮觉得胜券在握,刘家耕大太太也没闲着,套了车去了守备府。
周大人一行住的是兵营,跟守备府这边关系还行,他们请了周大人,再通过周大人邀请学正大人,事半功倍。
守备府戚老夫人对耕大太太说“拿了你外甥的名帖过去,周大人为人和善,一说他肯定应。”
周玉典已经通过姜文翰知道了袁家五小子在学里被人算计的事,守备府来人一说,他就顺水推舟的应了。
约好了明日一早前去。
去的人回来复命“周大人说了,明日一早准到,还帮忙约了官学里的学正和夫子。”
戚老夫人拍拍表妹的手道“放心了吧!”
两姐妹到了一起,难免说起共同的伤心事。
戚老夫人“玉娘还活着呢,这一个个妖里妖气的就在府里兴风作浪,也不知道她怎么想的,烽戟不在家,我是懒得管。”
耕大太太“表姐,玉娘她是破罐子破摔,年纪轻轻就得了病,身后连个供奉香火的也无,你怎么也糊涂了,你不管这府里不是更乱套
听说去岁冬天,玉娘带着澄姐儿去铁矿上香,桃红那丫头当着外人就推搡姐儿……。”
她自己说着拿了帕子抹着眼泪。
戚老夫人也哭。
姐妹俩抱头痛哭。
耕大太太本来是带着目的来的,说着说着哭起来,倒把原来要说的话给抛到了脑后。
“就算是个姐儿,也是烽戟的骨血,好好养大,也是个亲人不是”
戚老夫人“没有兄弟撑腰,一个姐儿长大就让人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就像你安阳伯家的大小姐,还有一个兄弟一个儿子呢,不照样落得那样下场
澄姐儿又那个样子,还有什么指望”耕大太太“表姐,玉娘她是破罐子破摔,年纪轻轻就得了病,身后连个供奉香火的也无,你怎么也糊涂了,你不管这府里不是更乱套
听说去岁冬天,玉娘带着澄姐儿去铁矿上香,桃红那丫头当着外人就推搡姐儿……。”
她自己说着拿了帕子抹着眼泪。
戚老夫人也哭。
姐妹俩抱头痛哭。
耕大太太本来是带着目的来的,说着说着哭起来,倒把原来要说的话给抛到了脑后。
“就算是个姐儿,也是烽戟的骨血,好好养大,也是个亲人不是”
戚老夫人“没有兄弟撑腰,一个姐儿长大就让人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就像你安阳伯家的大小姐,还有一个兄弟一个儿子呢,不照样落得那样下场
澄姐儿又那个样子,还有什么指望
。
246、名砚品鉴会
“名砚品鉴会”郝妈妈有些迟疑。
“会不会太过了,张家那边……”
耕大太太“你以为我们不过,张家就会不跟我为仇”
郝妈妈被问的一噎。
是啊!过不过,太太跟张家都是解不了死仇,怕也没有用。
反而是把他们踩到底,踩得翻不了身,才能解决他们。
郝妈妈出去给刘管事传讯,刘管事得了信,不放心其他人去安排,亲自去找了刘自樵。
不久少夫人院子里就收到消息。
“郝妈妈去找了刘总管,刘总管亲自出门了去了哪里”
来回报的人摇摇头,“刘总管带着千张出去的,不知道去的哪里”
千张是刘总管的心腹,他们试着收买过,没有成功。
刘管事带着千张去了樵二爷家,得知樵二爷还没回来。
刘家长子出来接待“我爹出门的时候提了一句,说他去回龙居客栈了。”
刘管事又带着千张赶往回龙居客栈。
远远的看到他们家大姑爷带着人气呼呼的从回龙居客栈内出来。
还不忘回头叫嚣“你们这帮老西儿想赖账,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
刘管事和千张背过身装作购买旁边包子铺的包子,张家人没看到他们。
包子铺老板“二位要几个”
千张伸了两个指头,付了钱。
拿了一个在手里咬着,含糊不清的声音说“味道不错,爷你也尝一个。”
俩人各抱着一个大包子,一边吃着,一边听着张家人跟回龙居的人对骂了一场后走了。
刘管事把最后一口包子塞嘴里“走,进去看看。”
希望樵二爷没露面,不要打草惊蛇。
刘管事进门,正看到袁弘德给回龙居客栈的掌柜赔礼“都是袁某连累大家了。”
刘家人字字句句都在说晋地人打碎名砚不认账,仗着人多耍赖。
李同芳大咧咧道“他说啥还能就是啥了他又不是天王老子,买东西还能讲价呢,还能他说多少银子就多少银子,讲讲价就是仗着人多耍赖”
大家也纷纷劝袁弘德不要往心里去。
这种争论本就是各自立场。
立场不同想法不一。
刘管事就听到旁边有人窃窃私语“这回龙居客栈真是无耻之尤,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居然仗着人多意图耍赖。”
“就是,耍赖还说的如此清新脱俗,不愧是老西儿,抠门得紧。”
地图炮都开了。
也有人认出了刘家的大管事,跟他打招呼“刘管事来了”
刘管事和蔼的笑笑,跟个弥勒佛似的“正巧路过,我也来看个热闹。”
众人想起刘家跟张家的那些传言,互相递着意味深长的眼神。
千张受了刘管事示意,找到客栈的伙计说明了身份。
客栈伙计带着他找到袁弘德。
袁弘德“刘管事来了”
看看门口围着那么多看热闹的人,“看来只能委屈你家刘管事从后头后门进来了。”
刘管事随着回龙居客栈的伙计进了一间客房。
刘掌柜也在,大家商议了一下明天的安排。
听说要办名砚品鉴会,李同芳抚掌赞同“如此甚好,他那砚台若是没有猫腻,我晋地同乡会把那二百两银子凑齐,当场交给张家,
若是砚台有猫腻,也让各界同仁做个见证,还我等公道,办品鉴会的地点就放在我们客栈好了,我这就让人去采买酒菜。”
在场的同乡纷纷表示愿意出银子。
袁家虽然祖籍不在晋地,但毕竟是跟他们一样来自晋地,外人提起袁家也说他们是晋地人,不能让人把他们晋地人瞧扁了。
他们建小团体,是为了对抗本地人的欺辱,大家也知道对抗只会更加让他们跟本地人形成壁垒,却是不得不为。
这回也是一个好机会,给自己人争气的同时还能更好的融入本地的圈子。
袁弘德“谢谢大家厚谊,袁某来之前已备足银钱,就不要大家凑银子了,大家的心意袁某领了。”
袁家在晋地那些年没少受当地人排挤,没想到出了晋地反而被当成自己人感受到来自同乡的情意。
所以人之际遇还是很微妙的。
有诗书传家的同乡,听说要办名砚品鉴会,也表示家里有名砚,明日也带来参会。
没太受战火波及的晋地,文化氛围比被天灾和战火轮番蹂躏了好多波的武安州要强得多,存世的古砚和各类善本也多。
大家回去以后纷纷奔走相告。
第二天,回龙居客栈的伙计刚下了门板,就有人陆续到了。
大家见面才发现,有名砚的带着名砚,没名砚了带了古籍善本,没善本的带了几块香墨、一根紫竹管狼毫也来了。
其余人等,带印章的,带字画的,……不一而足。
袁明珠是被楼下嘈杂的人声吵醒的,以为张家一早又来闹事了,赶紧起床穿衣。
出了门往楼下一看,客栈里来了好多人,大厅里坐了好几桌。
看她起床了,等在外头的袁叔驹领她进去给她梳头。
“曾祖父带大哥他们在下面招呼客人,小妹洗漱了吃点东西再下去。”
袁明珠赶紧纠正他“小弟,我是小弟。”
袁叔驹好脾气的笑笑“是,小弟。”
他嘴巴笨,不善言辞,所以招呼客人的事他做不来,连最小的顾重阳都不如。
至少顾重阳能由袁少驹带着招呼各家带来的小辈。
所以他就自告奋勇上楼来带孩子了。
袁明珠梳洗了,吃了早饭下去,正赶上派人跟着袁伯驹去请张家的人。
袁弘德“别提品鉴会的事。”
李同芳也交代“一定得让他们家把打碎的砚台带来,既然咱们花了钱,砚台是好是坏回头都是咱们的。”
袁明珠“对,拿回来许修修还能用,就是不能用了也不能便宜了他们家。”
大家只当她童言童语。
袁明珠怕她大哥拉不下脸要碎了的砚台,更怕张家心虚就是不把砚台拿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