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威武不能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玖拾陆

    血腥味从屋子里传出来,热水端进去,再拿出来时泛着红光。

     




第四百零三章 握不稳笔
    顾家添了新丁,城中被人抱走的三个孩子却是一直没有消息。

    京中都在说道人贩子,家里有孩童的,无论是几月龄还是几岁,也不管是哥儿姐儿,各家都警觉起来。

    出入城门加紧了盘查,顺天衙门贴出了告示,但凡是邻家突然冒出不该有的小孩儿哭声,立刻知会衙门。

    即便如此,这一夜也没有任何讯息传来。

    三家人时不时去衙门里打听,却都是失望而归。

    顾家洗三当天,西林胡同里热闹了一回。

    孩子的名字要等远在北地的田老太太来取,这三天都是“哥儿”、“哥儿”的唤着。

    亲朋邻里登门来,水盆里添得满满当当,说了无数的吉祥话,但笑过了之后,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的,还是被抱走的那三个孩子。

    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晓得,叫人贩子偷走的孩子,若不是菩萨保佑,这辈子怕是都寻不见了的。

    官府里再花费时间、人手,所作的一切,也仅仅只是安慰家属。

    因为家属很难面对现实,他们还抱着最后一丝侥幸。

    若是连那一丝侥幸也没有了,人就真的没有盼头了。

    又隔了几日,顾云熙打听了陈三的住处,上门去看望了一回。

    回来后一个劲儿摇头,他说,不过几天工夫,陈三的鬓角都白了,分明他们是同龄人。

    陈三的媳妇病了好几日,顾云熙在天井里都听得到妇人咽呜的哭声。

    用顾云熙的话说,若是再这般哭下去,眼睛都要损了。

    这状况,听得一家上下唏嘘不已。

    可要说有什么帮忙的法子,还真的就没有。

    衙门里严查了十天,后续也就渐渐松弛了,官府人手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力气都投注在这一桩看不见希望的事情上。

    大街小巷,百姓们谈论的话题也渐渐转到了别处,丢小孩,再不是天天挂在嘴边的事情了。

    顾家里头,吴氏的月子坐得讲究。

    她孕中的身体就是乌太医调养的,老太医晓得她状况,就把宫里坐月子的方子稍作调整修改后给了她。

    吴氏用了这些天,整个人精神、气色都不错。

    虽然也请了奶娘,但吴氏奶水不少,恨不能样样亲为。

    这叫葛氏好生羡慕。

    她生丰哥儿时已经很注意了,做月子也十分谨慎,可还是落下了些月子病,偶尔会腰酸,亏得是年轻、底子又好,平日里都不妨碍。

    妯娌三人说起来时,吴氏道:“都说月子病,月子里养,嫂嫂要调养,不如再生一个”

    朱氏亦连声附和。

    葛氏叫她们两个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哭笑不得,可静下来想想,自己也有些意动。

    年轻媳妇们说话,顾云锦听过几句作罢,她的视线都落在哥儿身上。

    顾云锦很是喜欢小侄儿,不赶出阁要用的绣活时,她多是在看着哥儿的。

    小小的团子,整日里就在睡觉,顾云锦却看得津津有味。

    给顾云齐的信,顾云锦当天就写好了,洋洋洒洒事无巨细,恨不能把吴氏的每一个表情都记下来,又与沈嬷嬷对了一遍,就交给报信的人捎带去了。

    而她现在想写的是小侄儿的每一个变化,看他是怎么从皱巴巴的小团子变得白嫩圆润。

    吴氏笑话道:“你这般喜欢孩子,将来肯定是个护犊子。”

    顾云锦闻声抬头:“我们顾家有哪个不是护犊子的”

    吴氏一愣,妯娌三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都相识笑出了声。

    好像,顾家上下,真的没有不护犊子的。

    重阳节前一天,给顾云齐报喜的人手回来了。

    “没有家书”单氏听人回禀,不禁奇道。

    仆从笑了:“六爷激动坏了,连



第四百零四章 挂念
    重阳的京郊,车马众多。

    老人们讲究在这一日登高望远,叫上三五好友,在凉爽的秋天走一走山道,去途中道馆里求一只签。

    还没有到返程的时候,马车都往城外去,因而其中一辆反其道而行的就打眼了些。

    虽不至于堵得难以前行,但也给周围人带来了些麻烦,在入城时与另一辆出城的马车碰到了车轮,两厢都颠簸了一阵。

    入城的是徐侍郎府的马车。

    徐老太爷似是气不顺,掀开车帘子瞪了车把式一眼:“怎么行的车去看看伤了人没有。”

    车把式赶忙跳下来,给出城的赔礼致歉。

    那厢的赶车人一脸谨慎,低声与车内说道了几句,这才与车把式道:“此处拥挤,难免磕碰,我们主家无事。”

    徐家车把式晓得徐老太爷脾气,赔笑道:“不知贵府在京城何处我们老太爷改日登门赔礼。”

    对方闻言,好一阵推托,就是不愿意自报家门。

    徐老太爷隔着车厢听了几句,见对方架子比他还足,心里不住犯嘀咕。

    莫不是车上坐着的是个人物

    徐家这一年起起伏伏的,徐砚又不在京里,徐老太爷到底不想一不小心得罪了人,便干脆亲自下车,报了名号,向那主人询问了两句。

    对方的车帘这才起了个边,从里头传来喑哑的声音,道:“并不有意推诿,实在是腿脚不便,不好行走。况且又要远行,老大人如此上心,等某回京之后,得了机会,一定去老大人府上拜访。”

    话说到了这一茬,徐老太爷也就不问了,让对方车马先行。

    回到侍郎府,徐老太爷都在想着这一桩。

    对方听他报侍郎府名号,语气之中也无多少变化,似是见多了大小官家的样子。

    可勋贵官家出行,都有规矩可依,近处也就罢了,很多人都不讲究那排场,但出远门,人手上还是会带得足够的。

    偏那辆车,前后再无其他随行,一个主家、一个车把式,最多车里再一个随身伺候的,这算哪门子的远门

    徐老太爷估摸着,对方说的恐怕是推拒之词。

    这么一想,他心里本就憋着的气,就越发烧起来了。

    徐老太爷一甩袖子,大步走回仙鹤堂,一路上黑沉着脸,气势汹汹,唬得几个婆子急匆匆去给闵老太太报信。

    闵老太太正坐在罗汉床上嗑瓜子,闻言奇道:“他不是爬山去了吗这个时候回来,定是在外头受气了。”

    杨氏那儿也听说了,但她只当不晓得。

    公爹无论在哪儿受气,这气都撒不到儿媳妇头上,只要她别傻乎乎地凑上去触霉头就好了。

    杨氏避开了,闵老太太却避不过,况且她本身就不是个温和性子。

    一抬头看到徐老太爷那张乌黑的脸,闵老太太啐了瓜子壳,哼道:“年纪大了,腿脚废了,连山都爬不动,只能怏怏回来了”

    “你知道个什么!”徐老太爷瞪了她一眼,“那些老匹夫,如今都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说到底,就是不看好我们家的前程!”

    这话,闵老太太就听不懂了,道:“大郎快回京了,替圣上治了水灾,就算不记功升官,难道还要贬谪吗况且,又与纪家联姻,纪尚书府上,在京里不还是响当当的”

    徐老太爷撇嘴:“纪家明明白白喜欢的是令意,又不是侍郎府!”

    官场上的道理,徐老太爷从前不是不懂,而是徐砚一路顺畅,以至于他这个靠着儿子发达了的



第四百零五章 徐砚回京
    别说顾云锦不晓得,单氏都不曾听说什么。

    徐氏把盒子收好,让沈嬷嬷给吴氏送去。

    对于老父,若说没有一点儿的埋怨,那是不可能的,可要说恨,又实在没有到那个地步。

    徐氏的亲娘是难产死的,这事儿谁也怪不上。

    她自小就是继母闵老太太养大的,其实也算不上养,婆子丫鬟做了大部分事情,等两个弟弟出生后,闵老太太哪里还顾得上她。

    徐氏对亲爹继母都不亲近,毕竟,在徐家里头,她过得像个外人。

    可要说家里短了她吃穿,不让她读书学礼,那还真没有出过那等事儿,因为,徐家并不缺银子。

    要是个穷苦人家,也许是另一种境遇了。

    当然,家境不同,不能同理推论。

    闵老太太不是个好继母,徐老太爷也不是一个好亲爹,但亦不是个丧心病狂的坏父亲。

    徐氏性情温和,无论是闺中还是嫁人后,都不是个喜欢诉苦埋怨的人。

    她不会哭,自然不比会哭的有奶吃。

    可哭做什么呢

    她总归是做他人妇,何必再闹得娘家乌烟瘴气的。

    远香近臭,各处都是这么一个道理。

    徐氏从不“麻烦”徐老太爷,情愿与亲生父亲疏远些,换彼此太平,可眼下,徐老太爷突然来这么一出,实在叫徐氏很意外。

    东西送来了,还是给小孩儿添福的金镶玉,徐氏也不好沉着脸送回去。

    “随他去吧。”徐氏叹息了一声。

    友人、姻亲家里的礼物都收了,再把徐老太爷的退回去,说出去实在没那个道理。

    徐氏不退,吴氏自然就收下,锦盒搁在箱笼去,反正哥儿还不满月,身上还不戴东西。

    徐老太爷那儿,听闻徐氏收下了,心里舒坦许多,想到西林胡同对二房还挺亲近的,便又去寻了徐驰。

    “满月或是百日,肯定会摆一场的,你和你媳妇记得去……”徐老太爷絮絮叨叨耳提面命了一番。

    徐驰听得一肚子狐疑,徐老太爷何时来关心上与人往来的事情了

    无论是血亲、姻亲、同属官家的老太爷,徐老太爷从来没有细心维护过互相之间的关系,在把生意交给徐驰之后,商贾、客人们的交情,他都疏远了。

    除了那么几位长年累月下来能说几句话的老友,徐老太爷没有维持复杂的人际圈子。

    所谓的老友,也就是偶尔听戏、重阳爬山的关系。

    用徐老太爷的话说,是他不用那些占人便宜,也不想被人占便宜,可徐驰私底下与魏氏说道过,老父亲是把所有要贴脸皮的事情交给了其他人了。

    譬如从前由杨氏出面,让杨家照顾徐砚。

    虽有疑惑,徐驰还是应下了。

    重阳后,陆陆续续几场秋雨,让京城的天气很快就由凉爽变成了冷飕飕的。

    月中时,徐砚与一众工部官员们回到了京城。

    一路风尘仆仆,徐砚却不敢耽搁,在府里梳洗更衣后,就带着折子急匆匆到了衙门。

    闵老太太使人来唤,也被徐砚推了,说公事要紧。

    刘尚书先听徐砚说了状况,官员们商议之后,老尚书带着两个侍郎一道进宫面圣。

    他们前脚刚走,后脚,王甫安便冒了出来,向回京的小官吏们打听细节。

    这些官员都是离京一年多的,只知道王家与金家结亲了,并不清楚两家关系不睦,但王甫安与徐砚之间的那些摩擦,彼时人人心知肚明,见王甫安有意套话,便各自打起了马虎眼。

    就算不论各自前程,他们在两湖与徐砚同舟共济了一整年,亲眼看着一个



第四百零六章 顺耳
    自家的团圆饭,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闵老太太得意坏了,一杯接着一杯饮酒,话里话外,都是儿子得力。

    “儿子给你送终,女儿能给你捧牌位了”闵老太太抿了口酒,“还给西林胡同送什么金镶玉,我们令峥、令澜出生时,都没见你上过多少心。”

    本该是高高兴兴的一桌饭,叫闵老太太絮絮叨叨一通,谁也不痛快。

    徐老太爷气得够呛,拍着桌子道:“我还没老透呢!现在就惦记着捧牌位送终,你怎么不先去山上替我把坟做了”

    这话说得极重。

    闵老太太唬了一跳,对上徐老太爷的怒火,酒气醒了大半,也晓得自家太过得意忘形了。

    看得懂眼色是一回事,乐不乐意收敛又是另一回事。

    闵老太太显然是那个不会收敛的人。

    这对老夫妻眼瞅着又要闹起来。

    徐砚有一年多没有见到这等场面了,他一路车马劳顿,哪想到吃顿饭还有争执在等着他。

    他也没有精力劝和,干脆借口疲惫,告罪离席。

    闵老太太记挂儿子,一听徐砚累了,哪儿还有心思和徐老太爷争口头长短,当即暖声暖语的关照了儿子儿媳一番,让两房人都散了。

    清雨堂里闭了门,徐砚靠坐在罗汉椅中,闭目养神了一刻钟,整个人才清明过来。

    “金镶玉是怎么一回事”徐砚睁开眼睛,示意杨氏在边上坐下,他回京不过半日,又进宫面圣,家里的事情还弄不清楚状况。
1...113114115116117...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