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威武不能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玖拾陆

    就更别说记得被岳家侄儿坑了的徐砚了。

    因而,金老爷与王甫安要兴事儿,必须赶在十月初七之前,也要给传言留下些散播、发酵的时间,这么算来,可不就是这一两日了吗

    “还有那正月二十六七,无稽之谈,”蒋慕渊勾了勾唇,“那几天,我与徐大人、黄大人一道离开了荆州,去拜访了应文礼,人都不在荆州府,怎么与那女子有首尾”

    孙恪道:“人家可说了是‘六七前后’,还加了句‘记不清’了,改明儿那小娘子就能开口把日子变了。按说王甫安应该看过工部的记档,知道徐砚的行踪,怎么还能让婆子说出个二十六七来”

    蒋慕渊道:“写了从他处得了曹峰手笔,余下的没有细写,应文礼避世多年,不愿再起。”

    工部的重建文书,只写大事,没有做到事无巨细,也不可能什么都往上头写。

    孙恪虽是笑着说了这一些,笑容里也有感慨:“我爱看戏,所以我最知道,底下那些看戏的人想要看的是什么,会信什么,不会信什么。徐侍郎便是把这一条条疑点都说明白了,他也无法取信于他们。”

    疑点本不止一处,细细

    分辨起来,还能寻到不少对不上号的地方。

    可百姓看戏,可不是官老爷断案,就算徐家提出驳斥来,可谁在乎呢

    戏本怎么精彩就怎么看,没点真材实料都要添油加醋,而徐家的质疑是把这出戏往不精彩的路上拧的,大伙儿当然不愿意。

    正如孙恪所言,徐砚那里解释了所有质疑,又把曲娘子站不住脚的地方全部拎出来讲,蒋慕渊与黄印也说了那几日不在荆州府,可依旧挡不住漫天留言。

    谁在乎真相

    只有精彩的、撕得你死我活的进展




第四百二十四章 你们交流交流?
    杨氏苦笑。

    明白人终究是少数,而谣言一旦传开,岂是解释就能让所有人都明白的

    还是那句话,一条条的解释,并不能让看戏的人满意,要扭转眼下局面,只有一个法子——把事情闹大,闹得更符合看戏之人的心理。

    藏着掖着,反而不妥。

    也正是存了这个心思,杨氏才把人安置在了东街。

    把事情摊到青天底下,有什么稀奇货色只管亮出来,徐家再一一见招拆招。

    至于效果……

    杨氏叹息,总比关起门来不给看,好一些。

    如此沸沸扬扬的传闻一下,哪怕黄印把弹劾的折子拦了拦,最终还是绕过了他进了御书房。

    既然是弹劾的折子,肯定满满都是徐砚的不是,一面倒的笔法,一股脑儿地盖了罪名。

    圣上看完,偏头看向韩公公。

    韩公公抿唇笑了笑:“小公爷在慈心宫,他这一年往来两湖,圣上不如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圣上应了,使人到慈心宫唤人。

    皇太后靠着引枕,颇为不满:“连午膳都没有用上,又要被叫去御书房,怎么的,当哀家这儿是候班的朝房了”

    小内侍垂着头不敢应话。

    皇太后说归说,还是放了人,叮嘱蒋慕渊道:“若是不迟,只管来哀家这儿用午膳。”

    蒋慕渊笑着点头。

    进了御书房,圣上不说什么,只把那御史弹劾的折子递给了蒋慕渊,示意他读一读。

    圣上等着蒋慕渊的见解,哪知道他扫了个开头就笑了。

    斜长剑眉上扬,乌黑的眸子里全是笑意,蒋慕渊又丝毫不掩饰,时不时笑出声来,甚至连肩膀都微微颤着。

    圣上被他这个反应弄得摸不清头脑,笑骂道:“你这是看弹劾的折子,还是看市井的话本呢要不是朕亲手拿给你的,朕还要当是拿错了。”

    蒋慕渊笑得爽朗,从折子里抬头:“徐侍郎没有做过那等事儿,叫人上折子骂一通还要定罪,甚至言之凿凿,仿若是钻到了徐侍郎的床底板下似的,这样的笔法,不就是当个话本看的吗”

    “哦”圣上眯了眯眼睛,“你知道徐侍郎清白”

    “舅舅您在宫里,不及孙恪日日坐在酒楼里听来的全,我给您说说,”蒋慕渊张口甩给了小王爷,把那些疑点一一列了,“其余几条,推测居多,可正月二十六七,我、黄大人、徐侍郎一道不在荆州府,这事儿错不了。

    可,看热闹的不听,我作证了、黄大人作证了,好些官员都替徐侍郎说话,不一样还有自以为正义的御史上折子弹劾吗”

    “难怪朕听说,这折子到黄印跟前时给拦了。”圣上道。

    “黄大人是个直性子,”蒋慕渊道,“他若不拦折子,会叫人说那几天我们都在荆州城的,徐侍郎与那曲娘子不明不白去了,那我和黄大人做什么去了这脏水,黄大人也不愿意沾,我要娶媳妇了,肯定沾不得,说什么也要替徐侍郎说话。”

    蒋慕渊说得仿佛要娶媳妇是天下最大的事儿了。

    圣上被他这理直气壮的态度弄得哭笑不得,摇着头道:“照你所见,这折子就不理会了”

    蒋慕渊的笑容顿了顿,露出几分思索模样。

    他在言语之中却有误导。

    黄印拦下折子,自是因为他耿直,他信任徐砚,但那是在婆子胡说八道日子之前。

    较之一味的信任,与黄印自身名誉切实相关、且他参与其中、是个活生生的证人,这样的理由,更能取信于圣上。

    毕竟,黄印因知晓缘由才出言相助,与只凭好恶打回弹劾的折子,这是截然不同的。

    蒋慕渊不想因为金老爷、王甫安生出来的这些风



第四百二十五章 忠义仁耻孝
    闵老太太打压继女多年,徐慧为此不爱与娘家往来,免得惹是非麻烦,而徐砚让杨氏接了顾云锦回府住,不仅算计了她一把,她还是真真切切被闵老太太赶出青柳胡同的。

    徐砚越想越觉得惭愧,连连抹汗,凉爽中带着几分寒意的十月初,愣是让他跟回到了酷暑中一般。

    回到工部衙门时,徐砚的脸上还挂着汗。

    见他回来,自然有同僚上前来询问。

    刘尚书亦十分关切:“圣上怪罪你没有都说了些什么你解释明白了吗”

    徐砚张了张嘴,却一时之间不晓得如何说了。

    说他并未解释什么,圣上也没有怪罪,反而与他交流心得,这样让人莫名其妙的答案,他有些羞于出口。

    况且,他是得了蒋慕渊的助力。

    御书房里说道是一回事,把小公爷的偏帮在官员之中传开,又是另一回事。

    徐砚不愿意旁人置喙蒋慕渊“徇私”,只好含糊其辞,说自己并未受罚挨训。

    偏偏此刻,含糊其辞显得十分心虚,配上徐砚那一额头的汗,像极了被痛骂一通的模样,众人交换了一个眼神,见徐砚不肯细说,也就不再问了。

    谁还不要个脸皮不是

    当然,就算徐砚据实已告,把“舅舅长舅舅短”的搬出来,旁人也是未必信的。

    进了御书房却没有挨骂,反而被“感同身受”了一把,换谁都不信。

    王甫安背着人乐不可支,这流言解决不了,徐砚挨训的日子还多着呢。

    徐侍郎走了一趟御书房,这事儿瞒不过人,更有王甫安这样恨不得外头传得更快些的,不过两个时辰,市井间也就传开了。

    有小贩围在客栈门口探头探脑:“圣上都发话了,徐家还能继续让曲娘子住在客栈还是早早接回去为好。”

    “这个时候,徐侍郎还敢说与他无关了他的乌纱帽还要不要了”

    热热闹闹的,伴随着这一日的午饭,传遍了东街。

    杨家里头,也得了消息了。

    贺氏快步去了杨家老太太跟前,道:“还是您老人家看得准,不与徐家断了往来,我们迟早会叫他们连累的。

    先前一个石瑛,后头一个画梅,我一直不解昔豫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看了徐砚就明白了。

    原本,正月以后就不登门了,我晓得您是心软,毕竟是亲生的女儿,说到那一层就足够了。

    可眼下,她还塞了个画梅进府,这是硬要拖着我们了。

    圣上已经训斥徐砚了,徐砚若再硬脾气顶着,惹恼了圣上,那……”

    杨家老太太沉沉看了贺氏一眼。

    她知道她们姑嫂不合,正月里还在她跟前就要打起来了,贺氏来说些落井下石的话是在情理之中的。

    可杨家老太太认同贺氏的想法,徐砚迟早要出事,今日不划清界限,往后还不知道要以什么姿势被拖下水呢。

    “这事儿,你照着我的意思办,”杨家老太太瞪了贺氏一眼,“你那点儿上不得台面的手段,还是歇着吧。”

    贺氏被骂了一句,心中忿忿,但老太太应允了与徐家决裂,她想了想,还是忍下了心中的那口气。

    杨家老太太出乎意料的,让身边人去了一趟青柳胡同,当面问杨氏道:“接不接人进府”

    杨氏早就叫亲娘伤透了心,杨家突然来人,还这般质问,她自是答道:“不接,老爷没有做过,我不认野子。”

    来人也不多废话,麻溜地就回去了。

    这般动作,杨氏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弄清楚,直到外头传言,杨家老太太厥过去了,她才恍然大悟。

    她这个亲娘,狠绝起来是真狠绝。

    东街上议论纷纷,老太太厥过去的缘由,自然是叫



第四百二十六章 锱铢必较
    这出闹剧,起于杨昔豫与画梅,侄儿与姑母的丫鬟,说起来丢人是丢人,被议论也是难免,可要说多关乎徐砚的前程,那是远不至于。

    说道了一些日子,等有新热闹可看了,这儿也就散了。

    可王甫安与金老爷突然下场了,借着全城都在看杨家热闹的东风,把祸事引到了徐砚脑袋上。

    在两湖与一女子有了首尾,单单只是风流事,徐砚最多也就挨骂一顿,损了名声,但后续到底会走到哪一步,看的就是有没有人借题发挥,有没有人一顶一顶的高帽子往上戴了。

    杨氏最初担心的,也正是这个。

    一次损、次次损,一次认栽,往后还能逃脱得掉

    因而徐家说什么都不认,一定要说个明白。

    只是,杨氏也没有想到,借题发挥、织了一顶一定高帽子给徐砚戴上的,是她的亲娘。

    不忠不义不仁不耻不孝,这样的名声压在一个寻常百姓身上,都要抬不起头来,何况是朝廷官员

    这不是枷锁,而是泰山压顶。

    这叠帽子摘不掉,徐砚官途尽损。

    不止是杨氏没有想到,连给杨家下饵的蒋慕渊也没有设想到,杨家老太太不鸣则已,一鸣,便是震彻山林。

    楼下大堂之内,食客们纷纷反复说道着那席话。

    有人说,杨家到底是出过几任大官、世代念书的大家,老太太骂人都与寻常不同,一套又一套的,听得人一怔又一怔,却又觉得十分有理,一股子大道理,像是浩然正气扑面而来。

    字字振聋发聩。

    先生学子们都说,骈文最有气势,如滔滔大江滚滚而下,但市井百姓,有几个读得懂骈文听得明白其中引喻

    杨家老太太的这些话,是日常用的,是不识字的老百姓都能听懂的,因而一下子就传开了。

    就连三岁小儿,哪怕记不得前面那一些罪状,不忠不义不仁不耻不孝的罪名全记住了。

    有人拍着桌板,夸赞杨家老太太高义,话里话外,一个忠言却逆耳、不得不大义灭亲的痛苦老母亲形象树立起来了。

    府中有这样的老太太,杨家的家风怎么可能不高洁不端正

    “那侍郎夫人呢”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侍郎夫人当年榜下择婿,不管不顾要嫁给刚中了举人的徐侍郎,是一早就叫男人迷了心神,眼下又快二十年了,吃喝徐家穿用徐家,哪里还记得娘家教导的那些啊!”

    “那杨家二公子呢”

    “二公子是在徐家养大的,年轻人心智最要紧的几年,耳濡目染的全是徐家里头那些,啧啧!”

    ……

    那些捧一个踩一个的言论,听得孙恪连连撇嘴。

    其实,杨家本是不需再淌这趟浑水的。

    风向吹向了侍郎府,所有人都盯着徐砚与那曲娘子的事儿,谁还记得杨昔豫与画梅

    杨家此刻只要装死,什么都不参合,就已经是上岸了。

    等徐家与曲娘子闹几天,百姓们一窝蜂去看孙睿娶侧妃,再之后,哪怕没有新鲜事,也不会有人记得杨昔豫的破事儿了。

    只是,杨家还是下水了,成了现在跳得最欢的那条鱼。

    思及此处,孙恪直直打量着蒋慕渊,心里有些嘀咕。

    在王甫安和金老爷设局之后,孙恪就知道,蒋慕渊想拖杨家下水,他要浑水摸鱼。

    蒋慕渊与杨家能有什么深仇大恨的杨昔豫缠着顾云锦,早叫蒋慕渊安排了局面,让顾云锦亲手打回去了。

    眼下还盯着不放,蒋慕渊真的是锱铢必较。

    作为同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表兄弟,孙恪举双手双脚赞同蒋慕渊的“小心眼”。




第四百二十七章 替媳妇儿出气
1...119120121122123...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