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建安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李寒衣
    吴夫人将自己写好的书信交给赵普,“既然是家夫的同僚,妾身也就不客气了。这封信就劳烦阁下转交给我家夫君,好让他们知道我等皆已返回吴郡老家。”

    赵普双手将书信接下,“这一定,只是由这九江郡阴陵返回吴郡路途遥远,一路可有义从仆人相送”

    扬州倒是不怎么被黄巾余孽骚扰袭虐,但吴郡过了九江郡向南却也不怎么太平。

    从九江郡阴陵赶往吴郡需过江入丹阳郡,再有丹阳郡转入吴郡,或者乘船沿水路一直抵达吴郡郡治吴县(今苏州)。

    但无论是走陆路还是水路皆不是很太平,在这乱世陆路有被朝廷逼为绿林的百姓,拦道劫财,水路则一直有水匪出没,劫掠往来商旅的货物。

    史书上记载孙坚在十七岁时,与其父乘船前往钱塘,路上就曾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

    于是便孙坚提刀奔向岸边,一面奔走,一面用手左右指挥着,像正分派部署军士对这伙盗贼就行包抄一般。

    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大队的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孙坚不肯罢休,一路追杀一海盗,大胜而归。

    孙坚由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开启了他在后汉末的英雄之旅。

    吴夫人道:“不瞒阁下,我等因在寿春需要颇多花费,夫君其人又大半年未归。若非是刘使




第六十四章 小霸王(3)
    这是吴夫人携孙家两子一女第一次见到赵普,然而赵普却知道孙坚为长子孙策所取得字伯符。

    她很是诧异,“先生缘何知道犬子字乃伯符”

    “吴夫人有所不知,”周仓拱手道:“我家乃天下奇人,能未卜先知。”

    孙策由是大为好奇,“那先生可知家父这一仗能否大胜”

    赵普笑道:“卢使君和文台这一仗必胜无疑。”

    未卜先知这称号他实在受之有愧,可不得不说,在神仙方术盛行的秦汉时期,他仗着这个能力行事倒是有颇多方便之处。

    吴夫人有些意动了,如果孙策能先在这位先生座下学习,再拜入卢植门下,这对孙策而言实在是有大大的益处。

    只是他们一家一直受刘备接济也不是办法。

    一时间她有些左右为难。

    “吴夫人可是为钱财发愁吗”赵普劝慰道:“这点其实大可不必,西征凉州叛军的战事两月内必会结束,吴夫人不妨再等上两个月,战事结束,文台受了封赏或许会来接家人老小。”

    吴夫人思虑再三,觉得这样也未为不可,“倘若真如先生所言,我们母子四人的确不必长途跋涉赶回吴郡老家。只是这段时间要叨扰先生教策儿读书。”

    赵普自是乐意,当下便应允了。

    吴夫人让孙策跪下磕头,向赵普行拜师礼仪。

    当然,这并非是真正意义的门生,所以自是一切从简,敬茶这等礼节赵普就让免了。

    “母亲,我既然已在赵先生座下学习,他日做卢使君的门生,该修书一封给舅父,告知他我等暂不回故里的消息。”

    孙策看样子十岁应该开始参与家里的一些决策,处理事情已经有模有样。

    吴夫人道:“正该如此,你舅父这般上心,为你寻找老师,无论如何,我们都该回信感谢才是。”

    孙策的舅父吴景是吴郡吴县人,早年父母双亡,跟随姐姐吴夫人长大,姐弟关系极好。

    吴夫人嫁给孙坚之后,他本人便留在吴郡,史书记载他后来跟随孙策平定江东,立下不小的功劳。

    但前半生的事迹几乎难以考证。

    赵普自然也就无从知晓了,不过他很好奇,吴景特意为孙策寻找的老师会是谁

    吴郡在这个时期不曾有什么大儒,难不成会是逃亡在吴郡的蔡邕

    “令弟为伯符寻找的老师是为何人该不是蔡邕吧!”他不由向吴夫人问道。

    “正是大儒蔡邕蔡伯喈,”吴夫人颇为震惊,“先生真乃是神人也!”

    赵普顾不得羞愧,吩咐太守府的吏从速速找赵云和张飞来。

    拜访蔡邕是他由常山郡南下的目的之一,如今已经十月,他本来是觉得没什么机会了。

    因为等刘备归来,已经近十一月,美阳那边的战局也快要结束了。

    他再奔赴吴郡,那边离洛阳极远,消息不便,而且年终是怎么也赶不回常山郡了。

    为此,他不得再改行程,等开春去往南阳时,留赵信夫妇在张仲景处治病,他和赵云再远赴吴郡拜访。

    如今既然可知晓蔡邕的具体住址,想必他逃往在外,过得也并不如意,何不把他请来阴陵呢

    “吴夫人稍坐,”赵普命人取来笔墨,“夫人不妨在此写下给予令弟的书信,我可派人送往吴郡。”

    “不可,”吴夫人推迟道:“这等事怎么再麻烦先生,我托人前去即可。”

    赵普道:“吴夫人有所不知,我与蔡伯喈神交已久,今年南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拜访他。只是因诸事耽搁,不能成行,如果能从令弟口中得知伯喈的下落,我即可派遣我那侄儿请他来阴陵。”

    这时,赵云和张飞自城外而归。

    两人拱手向赵普行礼。

    &n



第六十五章 围点打援(1)
    到了十月中旬,天气渐寒,每日清晨都能见到地上所结的寒霜。

    汉军驻扎在美阳县的大营最近人心再次有些浮动。

    因为马上要进入十一月,距离他们主帅车骑将军卢植在皇城大殿所立下的军令状,已经越来越近。

    如果汉军不能在接下来的一个破敌,那么卢植将会被军法处置。

    主帅受惩处,那么此次的西征不过又是一次无用功,因此军营内的士气,随着天气变寒也越来越低落。

    黄忠从下级的营帐进入中军大帐,“将军,如今各营寨对于这次平叛皆信心不足,如此下去不是办法啊!”

    汉军自从上次董卓突袭截断叛军的粮草,近来也有过几次小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都收效甚微。

    眼下不止是董卓,连周慎也渐渐开始有意见,他认为卢植身为主帅,却坚壁清野,不想着如何击败叛军,而是以骚扰袭掠为主,有损汉军威严。

    当然,他的胆量比董卓可要小的多了,不敢明面上表露或者反对。

    只是私地下说了不少的丧气话。

    这些自然瞒不过卢植的耳目,黄忠的提醒其实也是他的担忧之处。

    假若汉军和叛军屡次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这还说的过去,毕竟不能说他这主帅不尽力。

    如今的情况是,汉军的确是以袭扰为主,反倒叛军的将领在城下屡搦战,是他拒不应战。

    这种行为确实有些伤士气。

    卢植目的当然是好的,居然有一举击溃敌军的机会,为什么非要徒增伤亡呢

    但他的理由是没办法说出来的。说出来信的人也不多。

    说是赵普预测十一月将有妖星坠入敌营只怕会惹人发笑。

    何况万一,万一叛军改变了驻扎军营的位置那不是前功尽弃

    “汉升记得我之前别驾从事赵普吧!”卢植觉得黄忠是值得信赖的人,决定把这话说出来和他相商。

    黄忠道:“自然记得,其实也多亏先生让黄忠守在将军身边,若不然赵虏那奸贼胆大包天,将军就真的要害在他的手上了。”

    卢植叹道:“那次确实是我低估了赵忠,居然敢指使宾客义从公然行凶。”

    不过,眼下,他并不想谈论这些陈年旧事,他画风一转号,“正是先生告诉我,十一月将有妖星坠入敌营,既有此事,我们何必在此之前打并无把握之仗。”

    “竟有此事”黄忠不由大惊,他和赵普共事不长,但当时整个州牧府对赵普都是推崇备至的。

    他之所以此刻能在卢植这里担任重职,参与平叛的决策,也正事当时赵普极力推荐。

    但是话说回来,事关双方二十万大军的存亡大事,甚至可以说此刻是大汉王朝危机存亡之事。

    卢植若败,叛军攻入长安简直轻而易举,甚至踏破京师雒阳都不是不可能。

    如此重要的事,寄托于妖星降世是不是太不靠谱了一点

    卢植看出来哪怕黄忠也是有一丝不信的于是便将赵普之前一系列的预判告知黄忠。

    这些直听得黄忠膛目结舌,“居然一次都没有失算过吗”

    卢植点头道:“据我所知一次都没有,所以我才说他乃是济世之才,要救汉室于水火。”

    黄忠暗暗点头,既然如此,自是与叛军相持是最好的做法,只待妖星坠入敌营,到时便可一举破敌。

    只是,众军将士可未必肯信。

    眼下的大问题是人心浮动士气低落。

    “依汉升之见,眼下若与叛军决战,胜算几何”卢植据眼下形势,只得被迫再打一场。

    黄忠沉思片刻



第六十六章 围点打援(2)
    黄忠率领六千轻骑自北门出发,向北十里即开始向西疾行。

    与董卓上次突袭粮道相比,可谓是有些明目张胆了。

    当然,他的本意就非是隐匿行踪突然袭击,相反多多少少是要让几十里外的叛军察觉的。

    当然,也不能太过明显,否则敌人怎么可能上当呢

    两军相持数月,斥候自然遍布周围各个区域,黄忠率军向陈仓方向奔驰四十余里,下令放慢速度。

    董卓突袭粮道时,负责看守水陆两处粮道的,是湟中义从胡首领北宫伯玉。

    有了那次突袭,叛军自然会更加严密的看守,黄忠相信他如果真奔着粮道去,可能会有去无回。

    因此放缓速度,让敌军察觉他的存在即可。

    当然为了将这次佯装截击粮草做得更加逼真一点,他下令让部众在马尾上皆绑上树枝和枯草。

    他这六千人的部众一眼望去浩浩荡荡,怕有两万之众。

    斥候很快将黄忠所部汉军的位置通报凉州兵中军大帐。

    时任叛军首领的边章欲下令派军救援。

    要知粮草系全军根本,若是两路粮草皆被汉军焚毁,他们在短时间内会陷入缺粮的危及。

    但韩遂觉得不可鲁莽。

    韩遂原名韩约,字文约,病逝于公元215年,另有一种说法是被夏侯渊所杀。

    不过哪种说法,他当时的年龄都是七十余岁,那么汉军与凉州叛军的美阳之战,发生在公元185年,也就是说此时的韩遂是四十余岁。

    正是他智力和军事能力的巅峰时期。

    早年韩约在黄巾之乱后,光和七年冬,去雒阳公干,大将军何进久闻其名,特意召见。

    韩约劝何进诛宦,那时他已经意识到凉州局势很可能已经积重难返。

    可惜,何进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两个月后,北宫伯玉起兵反汉,劫持和韩约和边允,以他们的名义攻城掠地杀害州郡官员。

    韩约无路可退,只得更名韩遂,与叛军一同谋反。

    大半年来,他与汉军多番交战,胜多败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足够谨慎,绝不贸然出击。

    此次汉军派两万人截击粮草,他觉得不大可能,除非毁掉他们的粮草大本营楣县,否则这个风险是有些大的。

    首先两万人目标太大,容易被察觉,截击粮草一般都是轻骑昼夜奔袭,然后突然发难,两万人怎么可能取得这样的效果。

    再者派出两万的轻骑兵,这得是一共十万汉军的全部精锐吧!

    卢植是想毕其功于一役吗这不像他的一贯作风。

    “我以为汉军有诈。”韩遂拱手道。

    边章沉吟了片刻,觉得韩遂所说有道理,可是放任不管,也不是办法。

    北宫伯玉所部湟中义从胡共有一万余人,未必能够抵挡汉军精锐。

    粮道被毁会带来军心动荡,而且倘若那部汉军,沿着粮道奔袭楣县,后果不堪设想。

    楣县是粮草大本营,虽说距他们中军大帐只有数十里。

    但如果去救楣县,若是美阳城的汉军乘机夹击,那就陷入被动了。

    “话是如此,可总不能由着那支汉军胡来吧!”

    边章看向韩遂。

    韩遂沉吟了片刻,“我猜那只汉军没有两万,我们若是对北宫伯玉有信心,完全可以不用理会。”

    “可若是文约判断有误呢”边章不赞同,倘若真是两万精锐,击杀北宫伯玉应该不难。

    甚至还有可能借势进攻楣县。

    边章觉得不能冒险,“那不如着令北宫伯玉进攻,我们亦派遣一军相助,正面则紧盯汉军的动向。”

    此刻的凉州叛军尊他二人为首,事实上并未明确谁是最高统帅。

    两人政见一直大同小异,似眼下这般意见相左的时候还是较少的。

    &nb


1...20212223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