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余烬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哥来打酱油
这么一来,战场上便乱成了一团,照理说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发生了什么,既然已经要接战了,都要等打完了再说,可杨预还是及时做出了调整,因为在他眼里,出现了一面火红色的战旗,正是刘稷的乾坑戍认旗!
吐蕃人就算使诈,也绝不可能想到这上头去,于是杨预手上一拧,大槊被他单手转出一个圆圈,这是回军的意思。
此时他的战马已经将将冲入了步卒的人群中,因为速度过快,不得已用那只空着的手勒紧疆绳,猛地朝后一拽,正在冲刺的战马冷不防一个紧停,前蹄高高地扬起,嘴里发出一声长嘶,恰好避过了一个吓呆了的步卒。
五十人如一骑,所有人同他一样在刻不容缓之间,完成了一个原地的转向,杨预带着队伍同这些勃律人拉开了大约三十步的距离,依然保持着警惕。
“预郎君,果真是你。”
康老四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手上举着一根长长的木杆,杆子上挑着的正是那面三角牙边戍主旗,刘稷让他带着就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没想到在这里用上了。
“五郎命你等来的?”杨预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到手的战功,竟然也能飞掉?
康老四也不瞒他,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一道出,杨预这才有机会眺望远处,那座散布在河谷平原上的城池,果然已经化为了灰烬,真个是好手段啊,他一招手叫过自己的手下。
“传个消息给后军,我军已顺利拿下贺菩劳城,蕃虏闻风遁逃,让他们动作快些。”
然后跳下马,将大槊顺手插在泥地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你家戍主,连口汤都不给兄弟留啊。”
“康老四,吐蕃人的去向,你可知晓?”





盛唐余烬 第九十二章 取信
轻取贺菩劳城,当然是意外之喜,这个结果,就连始作甬者刘稷本人也没有想到。
一开始,他只是想着在城中制造一些混乱,从而将息东赞的兵马调动起来,没想到,康老四带给他的,是一份大礼。
眼下可不是二十一世纪,在这片土地上,像贺菩劳城这样的聚居地,是整个大勃律地区最为集中的,其余的地方,最多也就是个小村落,人口决定一切,拿下贺菩劳城,就等于拿下了大勃律,这如何不是大礼?
当然,一把火将城区烧成了白地,让过万百姓无家可归,这就不是刘稷能控制的了,毕竟这是战争,而在战争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始终都是普通百姓。
却吉坚赞当然明白,那把火不可能是吐蕃人放的,可他们想要对自己下手,却是真真切切的,此时一只断臂被布帛裹着,伤口还在隐隐作痛,这一切都在提醒着他,吐蕃人曾经做过些什么。
“你便是这城中的首领?”
封常清端坐大帐中,神色肃穆地看着他,让却吉坚赞的心中一凛,不由自主地弯下腰,用仅有的那只好手抚胸作礼。
“尊贵的大唐上官,小仆愿意听从你的吩咐。”他的汉话磕磕巴巴,只能听出个大概意思。
封常清点点头:“心慕天朝,就还有救,你们之前帮着吐蕃人,阻我大军,如今幡然醒悟,本官定会如实上奏朝廷,请求不再追究你们的罪责。”
“感谢上官的仁慈,仆等今后定然追随到底,誓死效命。”却吉坚赞更加谦恭,与他同来的几个头人都顾不得脚下就是泥土,几乎将整个身躯都匍匐在地上。
封常清从心里冷哼了一声,这些墙头草,哪方势大就靠向哪方,如果有一天,吐蕃人重临,他们只怕连词都不会改,不过面上显得更加和蔼了。
“不是本官的仁慈,是天子的恩典。”
“是,是,天可汗就像那雪山上的太阳,照亮了每一个勃律人的心。”却吉坚赞抬起头,扬起那只完好的手臂,像歌咏一般地抒发着内心的仰慕。
大帐中,封常清和几个将校看着这些人的表演,面上还要做出一付欣慰的表情,心里头再腻歪,也得走完这个过场,谁让他的头衔里,有着安抚四夷的名头在里面呢。
大唐的各个边镇,无一不带有御史中丞的加衔,更有甚者,还会有御史大夫这等高衔,当然不是让他们直言相谏,而是拥有自主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简单来说就是战与和,或是调停两个邦国之间的纷争,自当今天子即位之后,这项原本是不轻授的加衔,已经成为了常例,原因就是为了鼓励开边。
好不容易等到他们歌功颂德完,封常清的耐心也似乎快要用尽了,比起安抚这些土著,他还有无数的事情等着处理呢。
“却吉坚赞,你们现在收容了多少人?”
却吉坚赞回过头与几个头人简单合计了一下,返身说道:“我们的军队被大唐打败,逃到这里的还有一千多人,其他的都散在了乡里村落里,我们已经派了人去召集,数目应该不会太多,大概在一千四、五上下吧。”
“城中的百姓呢?”
“尚有一万八千多人,他们现在无家可归,有些人连粮食都没抢出来,还望上官拖以援手,给他们一条活路。”见对方没有马上答话,却吉坚赞又补充了一句:“我和我的人都可以供上官差遣。”
封常清并没有马上答应下来,他手上虽然有些积粮,可那是供应军中的,这里已经烧成了白地,肯定无法就粮于敌,百姓越多就意味着负担越重,但是放任不管,就失去了进军的意义,而且这里发生的一切,都逃不过监军的眼,他不得谨慎考虑。
却吉坚赞和他的那千把人,对于唐人的大军来说可有可无,最多就是多了一批熟悉地理环境的带路党,为此担上近两万张嘴?封堂清没有说话,只是看了段秀实一眼,后者一直在纸上写着什么,过了一会儿才抬起头。
“我军自孽多城出发时,只随身携带了七日之粮,到了婆夷川扎营,便全都由长行坊维持,若是加上这里的百姓,每日所需之数至少要多出七成,光靠咱们的人撑不起。”
他的话让封常清皱起了眉头,这个结果不出所料,本就是后勤出身的封常清,只需略略一想就能得出,现在成为了主帅,身份不同了,有些话就不能由自己说出口。
“那依你所见呢?”
段秀实站起身,先朝他拱了拱手,然后转过头,面朝帐中的勃律人,那些人显然听懂了他的话,都是一脸的忧色。
“如今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依属下看,百姓们没了家,缺衣少粮,光靠从后头运粮,费时费力不说,也不是长久之计,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他们去归仁军,愿意在那边落脚的,由官府做出安排,不愿意的,等这边战事结束了,再返来就是。”
实际上,段秀实一开口,封常清就明白了他想说什么,两人的想法可以说不谋而合,也是目前唯一的选择。
封常清依然不置可否,问那些勃律人道:“却吉坚赞,你们觉得这个法子,可不可行?”
几个头人低声商议了几句,还是由却吉坚赞欠身答道:“大唐的仁慈,是勃律子民的福气,我们愿意照办,马上就安排他们上路。”
“好,好。”封常清双手扶着大案站起身,露出一个赞赏的微笑:“难得你们深明大义,就让我们一块儿,将吐蕃人赶出这片土地,永远都不敢再回来。”
帐子里,顿时响起一片阿谀奉承之声,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只有段秀实等人心里清楚,这么做,实际上是将那些勃律人当作了人质,否则怎么敢放心地去用他们,当然也顺手救了百姓一把。
信任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要付出的也并非仅仅是时间,还有鲜血和生命。
当然最快捷的催化剂只有一样,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过,那就是。
利益。




盛唐余烬 第九十三章 探究
与大帐中的气氛不一样的是,刘稷所在的这个帐子,味道一点也不好闻,本来天气就有些热,当中还摆了一个火盆子,里面的木炭烧得通红,盆子周围搁着一些铁钳子,鞭子之类的刑具,靠后的一个木架子上,绑着一个人。
“就是他?”刘稷捂着鼻子,慢慢走进来,看着那个人,身上穿着吐蕃人的长袍,披散着头发,挡住了头脸。
“正是,此人是从城中吐蕃人的官邸逃出来的,被小的在出城的口子上拦下,手底下都是硬茬子,濒死了还要拼命护着他,除了这老小子,一个活口都没留。”
康老四将当夜的情形细细说了一遍,刘稷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着那人的样子,虽然看不到脸,可是当他们说话时,这个人似乎动了一下,如果不是注意力一直在他身上,是很难发现的。
“城中的勃律人怎么说的?”
“小的也问过了,他不是本地的长官,不过似乎认识那个劳什子东本,那人离开后,他一直掌管着城中的一切,身份定然不低,小的不敢贸然行事,便没有动刑,只等戍主到来。”
“做得好。”刘稷拍拍他的肩膀,这个身高臂长的粟特汉子,立时便笑成了一朵花。
因为身高的原因,康老四低下头,在他耳边轻轻问道:“咱们的人在那官邸里搜到了些财物,还有那些头人的供奉,小的不敢擅专,请戍主的示下。”
刘稷毫不意外,连眼皮都没抬地回问:“此事都有谁知道?”
让他的人首先进城,就是为了捞取最大的利益,这种事情让一个精于商业的粟特人来干,最是合适不过,如果没有多少人知道,昧下也就昧下了,如果已经被人发觉,也不过上交一半,这可是军制。
“除了那些勃律人,只有石郎君的人知道,财物全都放在他那里。”
“喔。”刘稷点点头,心知能被他这么郑重其事地说起,数目一准少不了,不过此时他的心思并在这上头,只是淡然地说了一句:“此事是石郎君的首尾,与咱们无干,你不知道,也没有同我说,明白么?”
康老四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一下子反应过来,喜不自胜地连连点头。
戍主这是准备独吞啊,俺喜欢。
刘稷没有理会他的那些弯弯绕,上前一把抓起那人的一头散发,将对方的脸扬起来。
“给你十息的时间,说服我不要杀你,提醒一句,机会只有一次,十息一过,你就是吐蕃的赞普,老子也照杀不误,听清楚了么?”
尚结赞猛然间听到熟悉的吐蕃话,一下子睁开了眼,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年轻的唐人,纵然生出了些胡须,也无法掩饰那份青涩,可那双眼睛,凌厉得像刀子一般,似乎能割开人的心。
“十。”
“九。”
没等他反应过来,略显怪异的吐蕃话又耳边响起,那张年青的脸上毫无表情,从嘴里吐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带着杀意,尚结赞不得不强迫自己清醒一点,对方会不会真的杀了自己?这的确是有可能的,他只有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身份,才有可能活下来。
“六。”
“五。”
“我说,我是吐蕃的大尚。”尚结赞报了个自以为很高的官名,没想到对方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嘴里依然没有停下。
“四。”
“三。”
“二。”
没等那个“一”字出口,尚结赞立刻大叫:“我是那囊.尚结赞拉囊,是赞普的亲信,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这一刻,他是真的相信,对方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他,因为那双眼睛里,没有一丝温度,就像盯着一只待宰的羔羊,尚结赞一边企求,一边扭动身体,这是身体的本能,一股液体顺着腿脚流下,发出了刺鼻的气味。
刘稷没有说出最后那个字,也没有放开手,听到那个拗口的名字,有着一刹那间的恍惚,没想到,康老四这个家伙,居然运气这么好,捉到唯一的一个活口,就是条大鱼。
“三尚一论”,这个家伙排在第一个,息东赞在他面前,都不过是个小角色,在后代赞普长久的统治时期,他一个人就当了近二十年的大论!
对,相当于吐蕃人的首相,这么说来,他所想的官职,还是谦虚了。
祸害大唐二十多年的吐蕃大相,就是这么个货?刘稷看着他那张就快要哭出来的脸,摇摇头,人才果然都是锻炼出来的。
他的动作,看在尚结赞的眼里,就成了拒绝的意思,这一下是真的哭出来了。
“贵......上,我说得,都是实话,都是实话啊。”
见他情急之下,连称呼都乱来,刘稷放开手,后退了一步,隔得太近,闻着那股臊味,真的很难受。
“实话,你的嘴里一句实话都没有。”不等他分辨,刘稷歪着头,冷哼了一声:“你是大尚,那末凌替是个什么东西?”
尚结赞一愣,赶紧解释:“在我们吐蕃没有大小尚之分,他是尚,我也是,只不过,我的头衔是继承来的。”
“你不是赞普的亲信,你是赞蒙的亲信,对吗?”
这一下,尚结赞张口结舌,再也说不出话来了,没想到一个看似年青的唐人军官,竟然一口就叫出了他的来历,要知道,就是在吐蕃本地,也不是人人都知道这个姓氏的来历的。
那囊氏,就是当今吐蕃赞普的正妻,她同金城公主争夺了三十年,最后终于胜出,尚结赞便是吐蕃的后族,也是当然的尚官之选。
证实了这一点,刘稷突然对他产生了一点兴趣,有些东西,后世因为缺乏证据,一直都在争论不休,眼下有个活生生的亲历者,他便起了探究之心。
“既然你说你是尚结赞,能不能回答我一个问题。”
“我就是尚结赞,你不信,尽管发问。”
既然人家连来历都清楚,他还有什么可瞒的,尚结赞已经下定了决心,就算将事情合盘托出,也顾不得了,有什么比活下来更要紧。
“挲悉笼腊赞明明是你们那囊家的孩子,为什么,你们要套到已经死去十多年的金城公主头上?”
“啊!”
饶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尚结赞依然被他的问题惊呆了,比起自己的身份来历,对方嘴里的这个问题,才是真会要命的!




盛唐余烬 第九十四章 惯性
挲悉笼腊赞,是吐蕃话的汉音译法,成为吐蕃人的赞普之后,被人加上了尊号,也就是后世史学家所熟悉的那个名字。
赤松德赞。
这个人,被誉为吐蕃历史上最有成就的赞普,在他在位的四十四年期间,吐蕃人的扩张达到了顶峰,从唐人的手中抢下了陇右、河西,占据了整个西域,甚至数次与阿位伯人争夺中亚的控制权,而其中最风光的,莫过于攻入大唐的都城......长安。
异族人的英雄,往往就意味着本族人的灾难,吐蕃人的势力每扩大一分,就有无数的汉人受到灭顶之灾,因为他们是一个农奴制的社会,最擅长的就是把占领地的百姓变成自己的奴隶,而在吐蕃人的社会结构中,那是比牲口还要低贱的一个物种。
眼下,这个吐蕃英雄还不过是个年仅十来岁的孩子,而他未来的四条媭狗,就有一条拴在刘稷的眼前,那张因为惊恐而变了色的脸,青了又红,嘴唇动了动,却始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回答不出来?那就没什么用了。”刘稷的话冷得像冰,让尚结赞忍不住身上一颤。
“我说,我说。”他垂下头,声音也小了许多:“金城公主去世后,你们这些年大兵压境,逼得我们节节后退,眼见着连青海都保不住,我们派出去的使节,无一例外都被拒之门外,再想以公主的名义求天可汗停战,也不可能了,无奈之下,我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让挲悉笼腊赞冒称是公主的孩子,看在血脉的份上,或许能让你们暂时停手。”
竟然是这个原因!刘稷虽然面色没什么变化,心里却波澜起伏,难怪会有那么多不靠谱的猜测,明明这个孩子的出生的时候,公主都已经去世好几年了,还有人编出那些个故事,源头居然在这里。
看来,大唐这些年,给了他们足够大的压力,已经大到可以不顾一切的地步,这同样解释了一点,为什么仅仅三年之后,就会发生一场政变,吐蕃人舍弃自己的赞普,而将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推上了王位,这就是拉下脸要和大唐攀亲戚啊。
最可笑的是,哪怕危机过去,大唐在那场动乱之后衰落下来,他们则步步紧逼,甚至一度攻入了长安城,依然立了玢王的后人为傀儡皇帝,感情这位赞普,还真把自己当成汉人的血脉了。
可惜,假的就是假的,这个不甚高明的谎言,眼下就有一个亲历者站在自己的面前。
“让我猜猜看,金城公主的孩子,被你们害死了,对吗?”
尚结赞浑身颤抖了一下,苦着脸哀求道:“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那时候,我连个东本都不是,还在青海同你们交战呢。”
刘稷看得起,这一回他没有撒谎,但要说完全不了解内情,也不尽然,不过事情已经过去了,当事人早就去世,现在他不过是好奇,就诈了一下,结果不出所料。
对于吐蕃人的内幕,他没兴趣了解太多,眼下要如何处置这个人,就成了一个难题,这间帐子里并不是自己的人,因为当时接掌的是杨预所部,等到封常清的大军到来,又被段秀实的人接手了,他们方才虽然用的全都是吐蕃话,可是负责记录的军中书记,又怎么可能不懂这门敌国语言?
最关键的在于,刘稷没有想到,这条大鱼不是一般的大,大到他想不顾一切宰掉,而不是任由封常清他们来处置。
眼下吐蕃人看上去奄奄一息,就算抓到他们的大论,很可能也是押回京城去摆谱,这个人虽然不是大论,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潜在对手,既然有了解决的机会,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历史也许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但在关键的时间点,总会有偏差,对于一个注定坏得不能再坏的结果,只要是偏差,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主意一定,刘稷再不犹豫,左右自己立的功不小,还不至于为此丢了性命。
“不知道,那就没法子了。”
这句话,刘稷是用汉话说的,他不能确定那位书记是不是真能听得懂吐蕃话,说完,就在对方惊恐的眼神中,上前一步,一只手按住了尚结赞的嘴,一只手习惯性地伸向后腰,却摸了个空!
该死,那把短刀,在治伤的时候,被郎中取下来了。
既然没有刀,刘稷立刻改变了策略,要解决他,一双手就足够了,没等他双手到位,从身后传来一个声音,紧接着是凌乱的脚步声。
“五郎不可!”
来不及了,发出声音的是封常清,跑过来拉住他手臂的,则是自己的师父兼顶头上司田珍,在那双挥动陌刀如无物的大手面前,他的力气只是一个笑话。
“救我,求求你们救我,我是吐蕃贵人,把我送到长安,你们会立下大功。”
尚结赞如蒙大赦,以他的眼光,自然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的官职高低,在生死之间打了个转,他哪里还有一丝矜持,就连这句求人的话,都是用汉话说出来的。
“我见他发型乱了,想帮着梳理梳理。”
刘稷自然不会在他们面前乱来,有些事情,看来真是注定的,他用另一只手装模作样的摸了摸尚结赞的乱发,毫不在意地笑了笑。
封常清没有笑,方才的一瞬间,他分明看到五郎的眼中,杀机陡现,其中究竟有什么内情,眼下当然不便追问,他朝田珍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地放开手,揽着刘稷的肩头,将他朝外面带。
“你疯了,在这里杀人,中使可还在营中,出了事,中丞也护不得。”
田珍一边走一边在他耳边轻轻说道。
看得出,这个师父,是真得在关心着自己,刘稷的心头一暖,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几个弟兄死在他手里,有些不忿,一时间没能压得住火,以后不会了。”
田珍很理解地点点头:“他的身份越尊贵,咱们就越不能动,送上京师去,自有天子处置,你要气不过,等捉到了吐蕃人,任你宰了祭在坟头便是。”
刘稷默认了他的说法,出去之前,回头看了一眼,段秀实自始自终都没有参与进来,一进去就站在那个书记的身前,将录好的卷子拿在手中,脸上的表情已经是凝重无比。
原来,军中懂得吐蕃话的,比比皆是,历史终究有他自己的惯性,他也无法拿下所有的功劳,段秀实,依然站在了史书上的那个位子上,这或许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盛唐余烬 第九十五章 利益
熟悉历史的刘稷知道,大唐的盛世在达到顶峰后,瞬间滑落,而吐蕃则刚好相反,在已经接近断气的时候,迎来了复苏的机会。
他知道,却无力改变,就算穿成了那位天子,在未来的几年里,也只有一次机会,就是两年后,安胖子进京那一次,可真的宰了安胖子,已经箭在弦上的范阳,只怕就会换上一个能力更强的家伙来主事,这个人叫史思明。
眼下不过是安西镇一个小军官,手上管着不到一百人的刘稷,又能做些什么呢?
坐在海拔三千多接近四千米的斯嘎尔河岸边,刘稷将双脚浸在冰冷的水里,双手撑地仰望着天空,看着那些闪耀的星光,想起了后世在巴国执勤时,一个巴国军官曾经对他说过的话。
他说这片土地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在战争的威胁下,就连放羊都可能踩上地雷,可他们依然要守在这里,因为如果不这么做,自己的家人孩子,就无法在伊堡、拉合尔享受到和平,真羡慕你们华夏人,可以肆无忌惮地挥霍着一切,甚至把战争当成一种冒险的体验。
当时的刘稷,听在耳中,却没放在心上,此时在亲身经历了战争之后,才体会到这话的含义,勃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不得不看着两个国家杀来杀去,远隔万里的长安城里,那些酒肉放臭的高门大户,如果知道他们的安逸日子只有几年,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1...2627282930...1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