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奸臣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四国军棋
如此看来,鲜卑人迟早也会得到消息,行刺的计划想要成功就必须布置得更加周全才是。
心中有些担忧,段增面上却丝毫不显道:“先生说笑了,小子的父亲如今正担任颍川太守,小子去看望父亲,岂非人之常情?”
“原来如此。”何颙笑着点了点头,正要再说些什么,忽然间他双目圆瞪,指着那泥塑的山神像道:“这,这……”
段增愣了一下,连忙问道:“先生,怎么了?”
然而问题才刚问出口,他便感到一震天旋地转,接着一震轰鸣声从远处传来,而山神庙的梁柱也在发出不正常的“吱吱”声,灰尘仆仆簌簌的往下掉落,就连那泥塑的山神像也开始颤动起来。
眼前的一幕让段增浑身一震冰凉,目光扫过众人,只见所有人都陷入迷茫之中,显然都被眼前景象惊呆了。
段增打了个激灵,顿时反应过来,连忙大声喊道:“地震了,都出去,都快点出去,什么东西都不要拿,快点出去!”一边喊着,一边去推身边还在发愣的顾岚等人。





大汉奸臣 第七十一章地震
被段增一声大吼惊醒的众人,连忙手忙脚乱的向外面跑去。
这些人里大多都是身手敏捷的侍卫或者长期训练的少年,即便是那何颙也并非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所以他们很快就逃到了外面。
而唯一一个跑得慢的顾岚,被段增推了一把后,也成功跑出来。
等众人来到外面后,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那土地庙已然彻底倒塌,顿时烟尘弥漫,笼罩了所有的一切。
然而地面上的震动依旧没有停止,到处都有轰鸣声传来,让人感觉如同身处地狱一般。
段增、何颙等人已经惊得浑身是汗,刚才若是稍微慢了一点,说不定他们此时已经被压在废墟下面了。
即便如此,段增他们一行人所带的物品却没能带出来,而且他们的坐骑马也有几匹受了伤,剩下的也都惊慌不安的竭力嘶鸣着。
过了许久,地面的震动才算停下,众人也终于回过神来。
何颙叹息道:“唉,朝廷奸人当道,正道不昌,以至于上天震怒,降下如此大难,只是百姓何辜,不知又有多少百姓将会无家可归了!”
段增听了后也是一阵无语。
对于何颙将地震的原因归结于朝廷上的宦官当道,这一点段增自然是不怎么赞同的。
不过对于百姓将会受到的灾难,段增却是心怀同情之心的。
不来到这个时代,真的无法明白为什么黄巾起义会爆发,将其归罪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都是不妥的。
像东汉这种大一统的王朝,其底蕴是何等丰厚,一般的困难都无法将其打垮,唯有各种问题集中凸显,这才有可能改朝换代。
在东汉朝廷的内部,两次党锢之祸严重影响到朝政的安稳,同时也使得广大士人与朝廷离心离德,朝堂内部纷争不断。
而在朝堂之外,各地世家林立,且都在拼命的兼并土地,掠夺人口,让广大百姓生活无着,极大危害到朝廷统治根基。
这些都是内忧,此外还有外患,鲜卑、羌人、匈奴、乌桓等,都可以算是外患。
不过若只是这些的话,或许朝廷还能撑下去,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最近一些年各地又天灾连年。
前面段增刚穿越过来时,就有弘农、陈留等六郡发生洪水,去年河北五个郡有大旱,今年年初天下有七个州爆发大规模蝗灾,如今又出现地震……
而这些灾难,还仅仅是近两年波及范围较大的灾难,至于那些影响范围较小的天灾,那更是数不胜数。
短短时间就有这么多的天灾,这让段增不由得想起了明朝末年的局势,也怪不得那些有识之士都已经意识到天下大乱即将到来。
……
“段公子,这次地震强度这么大,肯定有不少百姓受灾,令尊既然身居太守之职,还请多劝劝他,让他尽量赈济一下灾民。”
“理当如此!”段增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后世黄巾起义,颍川地区就属于重灾区,有黄巾军的主力在此活动,这也说明了颍川地区生活困苦,走投无路的普通百姓是何等之多;若是没有能力也就罢了,既然有机会,段增自然要设法赈济一二。
他沉吟片刻后,接着又道:“不过伯求先生也知道,郡府里的钱粮只怕也不多,要赈济灾民只怕还不够,唯有让各大世家都参与进来才行。”
何颙听了顿时连连点头,这年头因为天灾连年的缘故,各地农业都处于歉收状态,许多地方的庄稼甚至颗粒无收,各地官府的税收自然大受影响,粮食储备同样极度缺乏缺乏。
反倒是那些大世家的粮食储备还算充足,这一点何颙自然也知道。
只听段增又道:“不过那些世家大族只怕未必愿意出粮赈灾,而小子虽有心劝说他们,但只怕有心无力;不过先生却是名声显耀,为各大世家所敬重,所以小子想请先生帮忙游说各大世家,让他们一同出粮赈灾,还请先生看在百姓份上,不要推辞。
“这……”何颙迟疑了片刻,他目前乃是宦官一党通缉的对象,平时与朋友都是暗中往来,根本不敢公开露面。
但此时段增诚恳相请,所为的又是那些受灾的百姓,在这点上何颙也没法拒绝,只好点头道:“为受灾百姓活命,我自会尽力而为。”
段增面露喜色,正要说话,何颙却接着道:“不过段公子当知道,我如今的身份不好公开露面,所以此事最好还是段公子你来出面,而我则隐在身后,你看如何?”
段增听了顿时有些迟疑,他原本只打算在颍川稍停留几天,但若是要劝说各大世家的话,则很可能要耽搁一段时间。
不过为了受灾百姓着想,段增最后还是点头应下了。
……
此时夜色深沉,再加上谁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地震发生,所以大家都难以入眠,守着重新点燃的篝火等待天明。
很快,天色渐渐亮起来,一直没有新的地震发生,大家也终于松了口气。
曹安带着那些侍卫们立即去清理废墟,将被废墟掩埋的物品都找出来,很幸运,他们带的东西基本都还完好,损失并不算大。
清理一番后,段增与何颙等人干脆一同上路,前往阳翟。
而在路途中,段增也算知道了何颙为何会出现在此了。
原来何颙这些年虽然逃亡汝南,但他经常在荆州、豫州一带游历,并且结交四方豪杰,这一次他刚刚去了趟洛阳,正打算返回汝南,结果在此地遇上段增。
而经过交谈后,段增也与何颙熟悉起来,他发现此人虽然不在朝堂之上,但对于朝堂之事却极为了解。
在得知段增这一次离开洛阳的主要目的是想去陈留寻访刺客后,何颙突然笑着道:“段公子,你若是找不到合适人选的话,我给你推荐一个如何?”
“你有合适人选?”段增听了后顿时兴奋起来。
“有,当然有。”何颙笑了笑,问道:“王越此人,你可听过?”




大汉奸臣 第七十二章救灾
“王越?”段增闻言顿时吃了一惊。
他当然听过这个名字,不过是在后世通过小说才得知的,许多小说都将其描述为天下第一剑师,不过正史中却没有记载此人。
段增穿越过来后,同样没有听过此人,甚至他还怀疑此人是不是真实存在,没想到何颙给他推荐居然就是此人。
只听何颙接着介绍道:“王越乃辽东郡人,痴迷于武艺,尤其擅长剑术,身手极为了得,若是以此人为刺客,胜算颇大。”
段增这时也回过神来,连忙询问道:“不知此人性格如何,他又是否愿意担任刺客?”
何颙“哈哈”一笑道:“此人性情甚为侠义,你若是以理说之,想来应该能成;而且此人武艺超群,如今却只在洛阳为虎贲郎中,甚不得志,若是你能许他一场富贵,那么此事就必定能成!”
虎贲郎中同样是郎官的一种,官秩比三百石,隶属于虎贲中郎将之下;不过与议郎、黄门侍郎不同的是,这虎贲郎主要担任的是宿卫的职责。
以王越的武艺,却只担任区区一个虎贲郎中,的确称得上“不得志”。
“若是此人真能完成刺杀,那便是有大功于国,就算许其一场富贵又何妨?不过,这行刺之事,十死无生,纵然他身手了得,但他难道还有自信能活着回来吗?”段增惊讶道。
何颙笑道:“这有什么,所谓富贵险中求,那王越出身太过平凡,若不冒险立下奇功,又如何能登上高位?况且以此人的身手,未必就不能活着回来。所以我料你若是能给出许诺,那此人必定就会答应。”
段增听了顿感兴奋,不管怎么说,王越都是较有名气的人物,比曹操推荐的那个韩广名气大得多,而且何颙还如此信誓旦旦的声称此人愿意去行刺,相比之下,那韩广就不知道能否说服了。
当然,段增也不可能立即就回洛阳去见王越,一来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就此回去未免可惜;二来那韩广毕竟是曹操推荐的人选,就算只是冲着曹操的眼光,也要去见一见再说。
更何况,若是同时能说服韩广和王越两人,让他们两个同时去行刺,成功的可能性岂不是更大一些?反正又没谁规定只能派一个人去行刺。
有了王越这个“备选”后,段增的心情也放松下来,开始与何颙闲聊起来。
这何颙乃当世名士,而且与常在朝堂的蔡邕不同,此人交游广阔,各地名士都认识一些,段增与他一番交谈后,也顿觉收获颇多。
之后一行人很快就抵达阳翟,前去拜见段颎。
大半年时间未见,段颎比以前却是更胖了,显然他在颍川的日子过得不错,不过与此同时他也比以前更苍老了一些,额头上皱纹更多了。
虽说如今段颎还不到六十岁,但在这个年代寻常人能活个五六十岁就不错了,只有少数人才能活到七十多岁,段颎如今的年龄,完全称得上垂垂老朽,风蚀残年。
见到须发皆白的段颎后,段增也在心中感慨着,不管如何,这一世至少要让曾经为国立过大功的段颎能够安享晚年,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
……
与段颎相见后,段增同样也见到了段颎那位怀有身孕的小妾,此女姓王,世代为段家奴,性情还算恭谨,并非那种得志便猖狂的浅薄之人,所以段增对此女也算接受了,只等着以后看是多出一个妹妹,还是多出一个弟弟来。
稍与家人相见后,段增便向段颎提及赈灾之事。
这一次的地震中心应该在登封与阳翟之间,距离阳翟大概有四五十里路程,与登封的距离差不多也是四五十里,这两地乃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段增他们昨晚所处的地点离得较近,所以震感才那么强,而阳翟这边的震感就弱了许多。
不过即便如此,这次地震给百姓带来的损失依旧极大,这个时代的房屋结构强度显然比不上后世,许多房屋都在地震中倒塌,甚至连太守府都受到影响。
许多百姓都在地震中丧命,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至今还有余震接连发生,最终的伤亡和损失会有多大,将无人能说得清。
正如段增预料的那样,官府的府库中早就空虚了,仅有的一点粮食必须留下来以防不时之需,而且那点粮食即便用来赈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让那些世家大族都参与到赈灾来,对此段增和何颙二人自告奋勇前去游说。
颍川之地世家林立,除了顶尖豪门荀氏和陈氏外,还有众多稍次一等的大家族;这些家族几乎每一家都拥有广阔的良田和众多的人口,家中储蓄粮食以万石计。
如此豪富的家族,要让他们拿出一点粮食来赈济灾民却并非易事。
若是单单靠段增去游说,只怕最终取得的效果不过寥寥,好在何颙的名号还算给力,他交游广阔,与许多大家族都有密切关系,而那些世家大族也愿意与他往来。
在他的极力劝说下,最终许多世家大族都打开府库,赈济灾民。
而在这个过程中,段增也算小小的传扬了自己的名号,许多士人都称赞他心怀仁德,堪称楷模。
而段颎则在段增的劝说下,派出郡里的差役去救援那些受灾百姓,许多被掩埋在废墟下的百姓因此得以活命,而段颎也因此被那些百姓感念,那些士人对其的观感也大幅提升,这些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
半个多月后,颍阴县,荀氏家族。
“公达,我听说伯求先生和那位段家公子已经到咱们颍阴县,而且还准备来拜访咱们荀家,我打算去见一见他们,你要一同前去吗?”
开口之人正是荀彧,他刚出身没多久时,父亲荀绲为了避祸,就为他定下亲事,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为此他没少受到非议。
好在荀彧年少成名,才干过人,如今才十四岁,却已有盛名在外,所以对他的非议也逐渐消失。
至于此时他口中的“公达”,自然便是那位比年纪还大六岁的侄儿荀攸了。




大汉奸臣 第七十三章荀彧与荀攸
相比于年少成名的荀彧,荀攸如今的名气要小一些,但也同样负有盛名。
他十三岁的时候,祖父荀昙去世,荀昙生前的一个名为张权的属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
荀攸便对掌管族中事物的叔父荀衢说:“张权此人神色反常,我猜他肯定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
荀衢于是连夜对张权进行盘问,果然发现此人乃是杀了人,逃亡在外,想借守墓来隐藏自身,好在荀攸明察秋毫,这才发现其企图。
自此之后,人们开始对荀攸另眼相待,而他的名声也逐渐传扬开来。
“段家公子?你说的是那位献计行刺檀石槐的段家公子吗?若是此人的话,倒是要去见上一见。”
对于何颙,荀攸与其见过多次,所以并不感到有多兴奋,但对于段增,他却是十分的好奇。
“不错,就是此人,年纪虽小,却身负奇谋,他那行刺之计,看似简单,却有奇效,若是能成,鲜卑人必然陷入分裂,对我大汉朝的威胁也将大为降低。”
“而且最近十多天他还不辞辛苦的游说各家,让他们捐粮赈灾,可见此人心中怀有仁德,是个值得交往之人。”荀彧笑着点头道。
不管是荀攸还是荀彧,他们都对段增抱有好感,同时也对他非常好奇。
作为出身凉州的“边鄙之人”,许多关东的世家大族原本是看不上段增的。
不过经过这两年的苦心经营后,如今段增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而且在士人中的名声极好,所以像荀攸、荀彧等这些在后世都身负盛名的士人也都愿意与其来往。
可以说如今的段增已经完全融入士人之中,得到了广大士人的认可,没有人再因为他的出身而轻视他,而这也是段增这两年苦心经营的成果所在。
段增深知如今这个时代要想得天下,就必须先得民心;而所谓的民心,其实主要就是士人之心;换言之,要想得天下,首先就要有士人效忠才有可能。
如今段增有了士人的认可,将来若是自立一方,要想得到士人的效忠就会容易许多,从而不必像董卓、李傕、郭祀、马腾、韩遂、马超等西凉军阀那样,空有强大的武力,却因为无士人为其治理地方,结果导致最终被消灭。
……
“伯求先生,你之前与荀彧、荀攸叔侄有过往来,不知先生对这两人有何看法?”
颍阴县城内的一家客栈里,段增此时正在与何颙讨论着荀彧、荀攸叔侄。
虽说历史上早已经对这两人的成就有了定论,但段增还是对他们极为好奇;而何颙以前与这两人有过来往,所以段增想先通过何颙了解一下。
“荀彧此子,年龄虽小,却心怀天下,腹有良谋,堪称王佐之才!”何颙的评价极为简短,却让段增眼神一亮。
“王佐之才,这评价真是贴切啊,看来眼前这位伯求先生看人的本事很高啊。”段增心中想着。
他接着问道:“那么荀攸荀公达呢?”
何颙沉吟片刻,这才答道:“公达么,此人可称为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段增更加感到惊讶。
历史上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是,“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这与何颙“大智若愚”的评价基本是相同的。
段增记得这个时代有个叫许劭的名士,看人极准,是当世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比如对曹操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就闻名后世。
不过他没想到眼前这个何颙看人居然也这么准,这不由得引起了他的好奇之心。
正当段增准备再问问何颙对其他人的评价时,曹安走进来道:“公子,伯求先生,外面有两人前来拜访,自称荀彧与荀攸。”
“是他们?”段增眼神一亮,顿时有些兴奋起来。
他本想主动去荀家拜访这两人,没想到他们却自己上门来了。
段增连忙起身出去相迎,便是何颙也笑着起身道:“荀彧、荀攸二人来访,可不能失了礼数。”
二人来到外面,当先便见到一面带英气、气度不凡的少年,旁边站着一个面色从容,气质内敛的青年人,正是荀彧、荀攸叔侄。
段增连忙上前见礼,何颙也热情的与二人打招呼。
等将二人迎近客栈后,段增苦笑道:“增早就从元常那里听说了二位的贤名,原本还打算下午登门拜访,不想二位却主动来访,实在令小弟受宠若惊啊!”
荀彧笑道:“段公子言重了,这些天你与伯求先生不辞辛苦的为赈济灾民劳心费力,此等仁德,彧深感敬佩,所以一听说二位来颍阴,我二人便立即前来拜访。冒昧之处,还请不要见怪。”
一旁荀攸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段增连忙道:“不敢,能为受灾的百姓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何颙笑问道:“文若,公达,慈明先生如今身体可还好?”
段增听了他对荀彧的称呼顿时感到惊讶,这个时代的男子一般要到二十岁后才会取字,所以段增原本还以为荀彧现在没有表字,没想到已经有了。
既然有表字,那么再称呼其为“荀彧”那就有些失礼了。
与此同时,他也在心中想着:“既然他能这么早就取表字,那我是不是也要请老师给我取个字了?否则老是被人称为‘段公子’也多有不便。”
“多谢伯求先生挂念,叔父他目前身体都好,只是长期流落在外,对家里难免有些挂念,想要回到内地,可惜难以成行。”荀彧肃然答道。
他的叔父荀爽,乃是荀氏八龙中最有贤名的一个,同样是当世大儒,不过因为党锢之祸的缘故,如今被迫逃亡海外,有家却不能回。
段增几人相互客套了几句,接着又开始谈论起这次地震来。
与何颙一样,荀彧同样对最近几年连续灾害感到忧虑,担心天下大乱即将到来,可惜担心也没用,如今宦官当道,朝中内斗严重,哪里有时间去理会这些事情。
所以讨论一番后,几人最后也只能扼腕叹息。
这时,刚刚一直都有些沉默寡言的荀攸突然询问道:“段公子,听说你最近在寻找刺客,想要行刺鲜卑头领檀石槐?”
段增心中无语,难道说此事都已经闹得世人皆知了吗?
他沉吟了片刻,最终觉得既然荀攸已经知道了,那么也没必要再遮掩,当即点头道:“不错,的确在为此事做准备,怎么,难道公达也有合适人选想要推荐给小弟吗?”
荀攸摇头道:“非也,在下并无合适人选,不过据在下所知,你所提的行刺之计,如今虽不能说世人皆知,但也传扬甚广,在下担心要不了多久,鲜卑人也会得知此事。”
荀彧也道:“不错,一旦鲜卑人有了防备,想要行刺只怕千难万难,段公子可要早做打算。”
段增沉声道:“多谢二位提醒,不过事在人为,不管怎么说,派刺客行刺檀石槐,一旦成功,比能使鲜卑陷入分裂;但若是派大军前去征讨的话,只怕非但不能取胜,反而会大败而归。”
荀攸问道:“段公子能断定我军若是主动讨伐将会大败而归吗?”
这一战在历史上早就有过定论,所以段增当然能够肯定,不过此时却不能这么回答。
他沉吟片刻,开口答道:“虽不能说十成把握,但九成把握却是有的。”
荀攸闻言点头道:“在下也有同感,鲜卑如今正处在兴盛之时,其首领檀石槐心怀韬略,这就如同当年冒顿单于一统匈奴一般,绝不可小视之;然而那位夏将军却声称只需两年时间便可将其消灭,可见他有轻敌之心。”
一旁荀彧也道:“鲜卑乃是强敌,便是全力以赴,尚且难说必胜;如今夏将军却如此轻视敌人,安得不败?”
不管是荀彧还是荀攸,他们都是真正有大才的人,在军略上也有过人的见解,尤其是荀攸更是擅长奇谋,智计百出,在军事上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智谋。
这两人都如此断定汉军必败,段增也只能在心中感叹一声:“顶级谋主果然是名不虚传,即便如今年纪还小,却已非常人可比。”
他苦笑道:“二位所言甚是,在这件事上,我那姐夫的确是太轻敌了。”
荀彧惊讶道:“夏将军是你的姐夫?”
“是的,他原本乃是我父亲旧部,后来娶了小弟的姐姐为妻。”段增解释道。
“如此倒是在下失礼了。”荀彧连忙歉疚道,当着人家的面说他姐夫的“坏话”,这的确有些失礼。
段增再次苦笑:“这有什么失礼的,事实便是如此,所以小弟才会极力主张派刺客行刺檀石槐,否则一旦出兵却战败,后果不堪设想。可惜如今消息走露,鲜卑人只怕会有防备,行刺的计划也是难上加难啊!”
1...2223242526...1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