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王安中官至尚书左丞,后来在蔡攸推荐下,去燕京出任首任燕山府路宣抚使兼知燕山府。其实,王安中除了写诗作文外,别无他长。宋徽宗将刚刚收复的动荡不安的燕京地区,交给王安中这样一个文人去镇守,的确是用人欠妥。
王安中被移送到象州后,曾写过这样一句诗:“后人谁促渔阳战,旧守犹迁象郡来。”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燕山之役的看法。很明显,他认为燕山之役,不应该由他这个燕山地方官来承担责任。那么,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他没直接点出。他将答案留给后人。他认为后人应该会弄清楚,究竟是谁促使郭药师投降金人。
九月十一日,宋钦宗派遣合门宣赞舍人吴革出使西路金军,去谈判议和。吴革乃名门之后,是宋朝开国元勋吴延祚第七代孙,是从泾原军中成长起来的一名武官。十天前,宋钦宗已派出李若水和王履前往宗翰军中,现在为什么又派吴革前去呢因为几个月前,吴革在太原城外曾见过宗翰一面,并与宗翰有过一番唇枪舌剑之交锋。
第三百八十九章 靖康之难(六)
那时,宗望已率东路金军撤退。可是,宗翰率领的西路军不仅不撤,反而继续南下进军。吴革受河东宣抚司派遣去找宗翰,请他退兵。吴革见到宗翰,行礼时,当庭作揖而不跪拜;讨论边事时据理力争,责备他们贪利败约。吴革语气强势,词语率直,说的宗翰等金军将领相顾而动容。宗翰很叹服,不得不下令追回进攻威胜军等处的军马。吴革此行,对金军情状也多有观察,回去后及时上报宣抚司。后来,折彦质以宣抚司名义派吴革回京,向朝廷建议,选拔精兵强将,在黄河南岸预作防备,以防金人再次南下。
宋钦宗此次派吴革前去,希望他能像上次一样,说服宗翰,使和议取得圆满成功。
现在,宋钦宗与宰执大臣们完全寄希望于和议。他们不想与金军进行全面交战,因为他们对以武力战胜金人很没有信心。数次救援太原之失败,已经让宋钦宗对军队大失所望。
肩负着和议重任的李若水和王履,自九月初一离开京城,经过长途跋涉,九月十五日他们抵达太原府榆次县。宗翰此时驻扎在这里。宗翰派馆伴使萧庆和副使刘思负责接待他们。
一见面,萧庆问道:“使副们因何事而来”
李若水回答道:“某等为和议而来。”
萧庆又问:“有国书否”
李若水回答道:“有书。”
萧庆又问:“国书外,是否还另有商议之事若有,须当先告知,我们先翻译给元帅为便。盖因前次邵侍郎等奉使而来,初问他国书外是否另有所议之事,他言无。可等到见国相时,他却提出面议之事。临时翻译,甚是艰难,所以要让使副知道。”
李若水说道:“某等来时,面奉本朝皇帝圣旨,令若水等再三启白国相元帅:前次奸臣误国,确有不当之处,今日分遣两批使人前来,以道志诚悔悟之意。愿国相元帅以生灵为念,盟好为心,早与通和,则天下幸甚。”
萧庆说道:“容某等先为译知国相。”说完,便告辞。
李若水等人被安排到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里住下。傍晚,萧庆派人来传话,请李若水和王履早准备好礼物与土特产,明天与国相见面。
次日早晨,李若水等人在两个翻译官的引请下,携带着国书与土特产等礼物,骑马前去拜见国相宗翰。他们走到军营中门时,便看见路两旁甲兵排列,气氛十分森严。他们在中军大帐前一座帐篷旁下马,萧庆在此迎接他们。萧庆说:“国相先令来问使副一事,赵良嗣是你们上皇时可上可下之人,今不知在甚处”
李若水说道:“赵良嗣今已谪过岭南去矣。”
萧庆问:“不知几时被谪”
李若水答道:“不是去年冬,即是今年春,亦未甚记得仔细也。”
萧庆说道:“国相又教先来取国书。”
王履异议道:“国书应该某等亲见国相,当面投递方是。”
李若水说道:“和议正要两方情通,先将国书纳去,亦何害”说着,从怀中取出国书,双手交给萧庆。萧庆恭恭敬敬地接过去,即说道:“使副且在此少待,容庆等先去见国相。”
李若水和王履被领到帐篷里坐下等着。不一会儿,一个翻译官走进来道:“国相请使副。”
李若水和王履带着礼物与土特产走进军帐,与宗翰相见。叙礼完毕,李若水说道:“某等来时,面奉本朝皇帝圣旨,令若水等伸问国相元帅台候万福。”
宗翰恭授礼毕,回问道:“使副们来时,贵朝皇帝圣躬万福。”
李若水回答道:“某等来时,本朝皇帝圣躬万福。”接着,李若水又说:“某等来时,面奉本朝皇帝圣训,令若水等再三启白国相元帅:前次奸臣误国,确有不当之处,今者分遣两批使人前来,以道志诚悔悟之意。愿国相元帅以生灵为念,盟好为心,早与通和,天下幸甚!”
宗翰问道:“那贵朝收燕山时,杀了底许多人,是生灵也不是”
王履反问道:“国相若追思往事,一一细较,如此则让使人何以为词”
李若水说道:“某等面奉本朝皇帝圣训,令某等再三启白国相元帅:今欲以三镇逐年所收租赋,悉奉贵朝,愿休兵讲好。”
宗翰厉声道:“既有城下之盟,答应割三镇给我,那三镇租赋便是我们的,怎么又变成你们逐年悉奉若如此,便是你们不割三镇,便是败盟。”
李若水辩道:“盖因三镇军民未肯交割,故欲将逐年租赋奉贵朝,其利均一,只是更省事,希望国相元帅开纳。”
宗翰冷哼道:“你们不去劝谏贵朝皇帝,教他早割与他三镇土地人民便是好,你们却来这里弄唇舌,想空口说白话,恐使不得。”
王履说道:“本朝今则确有忠义之士辅佐今圣,与昔日事体不同。使人说得是与不是,实与不实,如何瞒得国相元帅”
宗翰没有回答,吩咐左右,叫李若水等人就坐。左右人说道:“国相请使副与伴使就幕中相聚。”
李若水与王履退出军帐,萧庆过来,领着他们走入右边一间帐篷里,这里早已摆好宴席。李若水与王履此时哪有心情饮酒萧庆举杯祝酒三次,他们仅勉强喝了一盅酒。
萧庆开口道:“国相令某等伸问奉使,因为行军,不及为待,望明察。”李若水等回应称惶恐。
萧庆接着问道:“夜来天气大段寒了,未知中原如何”
王履答道:“东都尚未穿棉衣。”
萧庆说道:“南北天气,如此之异。”又问道:“刚才使副见国相所议如何”李若水具道前言。
萧庆说道:“国相说,因为有城下之约,故提兵专来。若不割得三镇土地人民,将有何面目归去见国人”
王履说道:“某等已曾启白国相元帅,非是本朝不割三镇土地人民,盖因三镇军民未肯交割,故欲以租赋奉贵朝,免得交兵,生灵之幸。”
萧庆摇头道:“但恐不可。”
坐了一会儿,李若水和王履向萧庆告辞。回到住处不久,宗翰派人送来了羊二只、酒三十瓶、钱一百贯。来人说,这是国相给使副洗尘用的。
第三百九十章 靖康之难(七)
第三天早晨,李若水等来到军帐前感谢宗翰。
李若水拜谢道“某等昨日尝以国事冒犯台严,**台慈以生灵为念,盟好为心,早为通和,则天下幸甚。”
宗翰说道“贵朝当今之时,譬如下棋一般,大半既败,则补其余。倘若顾惜,恐一齐带累全局皆输,也未可知。”
李若水辩道“本朝若顾惜,又岂肯以三镇租赋奉贵朝也”
宗翰摆摆手道“不须巧辩。”说完,作揖还礼,让李若水等人就坐。
宗翰问道“使副们从甚路过来”
王履回答道“某等从井陉路而来。”
宗翰又问道“闻此路险阻,不能通车,果否”
王履回答道“然。”
宗翰说道“去岁,闻解制置统兵守井陉路,不战而兵溃,何也岂其险不足恃,而兵不堪用乎”
王履回答道“去年,解帅被旨到河北两路点集,沿边弓箭手、保甲兵继闻两国通和,随即解散,并非不战而溃。何况解帅亦不曾守井陉路,恐是传言有误。”
宗翰接着问道“使副们来时,黄河冻未”
李若水回答道“大河须极寒方冻。”
宗翰又问道“使副们何处人氏在乡里时以何为生”
李若水回答道“某乃汴州人。”
王履回答道“某乃汴都人。”
李若水说道“某副等在乡井时,皆以读书为活。”
宗翰对王履说道“副使既知书,何故作武官”
王履回答道“读书无成,乃因就武弁。”
宗翰对中原文化有所了解,他当即举诗一联“近来渐觉家风好,儿读书声女织声。”
李若水问道“敢问国相元帅,仙里台眷安在”
宗翰皱了一下眉头,回答道“祖乡在渖州,骨肉昨因契丹征辽东时皆被害。近来方得一小女子。”
王履说道“以此可见,兵革岂是好事”王履接着又说道“陶渊明曾说过,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宗翰望着王履看了好久,若有所思。
宗翰始终不肯答应和议,这让李若水等人十分焦虑。他们回到住处后商议了好久,仍是苦无对策。当晚,萧庆又来相见道“刚才国相说此番使副煞忠梗聪明,只是所议不肯说尽话。”
李若水说道“某等所奉圣旨,只是如此,不敢虚诳。还望太师尚书见到国相,再为禀知。”
萧庆答道“当如所议。”说完便告辞。
第四天早晨,李若水等人再去拜见宗翰。李若水说道“某等此次特来议和,欲方便两国,区区之意,已尝禀知,敢望国相元帅早与开从。”
宗翰说道“待国书中回答。”
李若水问道“和议事大,恐国书中不能尽道曲折,请国相元帅可否面谕”
宗翰说道“好像没有更多事可说。”
王履说道“某等恭传本朝皇帝志诚之意,远来议和,须得国相元帅明确回话,这样归去才是使人不失职。”
宗翰闻言道“若不割得三镇土地人民,决不可和。”
王履问道“国相若坚执不派遣回使,我们则有何计”
宗翰说道“使副不若暂且归去。”
李若水叹气道“纵使某等归去,将何面目敢见本朝皇帝纵使相见,将何以为词还望国相元帅曲全两国之美。”
宗翰摆摆手道“不必如此啰嗦。”
李若水见宗翰态度很坚决,没有丝毫商量之余地,只好无奈退去。
第五天早晨,李若水等又来拜见宗翰,刚要开口说和议之事,宗翰摆摆手叫他们坐下。宗翰说道“已作好国书了。”宗翰命左右将国书取来,传给李若水。李若水不得已,只好收下。
宗翰说道“使副们少间便回,如到京师,烦为再三奏知贵朝皇帝,承遣使命远来颁示宸翰及礼物等,不胜感荷。因为行军,无物贡谢,伏望睿察。所谕三镇租赋,不须言及。若差人速来交割土地人民,即便回军通和。万一不从,我将提兵直到汴京理会也。”
李若水一听,急忙站起来想发表看法。宗翰脸色一沉道“已言在前,不必再三。”
李若水见事势已不可逆转,即说道“容若水等来日,谢辞了国相即行。”
宗翰说道“不必讲此礼,使副即今便可行。”
李若水等人见宗翰已下逐客令,只好称诺,与宗翰叙别。他们怀着沮丧的心情回到住处,收拾东西准备上路。不久,来了两名翻译官说道“国相传语使副,承远道而来,无以为谢。白马一匹并银鞍衔一副,花罗三百匹,香药一合,给正使;乌马一匹并银鞍衔一副,花罗三百匹,香药一合,给副使;观察另有酒一百瓶、钱二百贯,犒设一行官吏。”
李若水等坚辞不敢受。这时,萧庆前来送行道“此是奉使合得之物,不可坏却常例。”李若水等不得已,只好收下。
萧庆陪同李若水等走了大约五里左右,下马置酒三杯饯别。李若水和王履忧心忡忡愁容满面,勉强喝了一盅。萧庆说道“国相令某等再三致意使副,承远道而来,因为行军,无以为待,望见察。”
李若水说道“某等此来,上荷国相元帅太师尚书台眷,如伴使归见国相,烦请提若水等名致谢。”
萧庆说道“谨领台命。”
李若水等人是九月二十日离开榆次的,直到十一月十一日,他们才回到东京复命。他们去时只用十五天,而回程却用了一个半月。
当时,宋钦宗除了派李若水出使西路金军外,还派刘岑出使大金国,派宗泽出使东路金军,他们的任务都是向金人请求和议。刘岑跋山涉水去往东北,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宗泽却没能成行,和议使职务后来由王云接替。
宗泽是一位老臣,这年已六十六岁,曾长期在地方工作。他本已退休,后来出任巴州通判。御史中丞陈过庭等人对宗泽比较了解,他们联名向宋钦宗推荐他担任和议使。
第三百九十一章 靖康之难(八)
耿南仲不认识宗泽。宗泽来京后,耿南仲派人将宗泽找来进行谈话。实际上,是想考察一下宗泽能否担负出使重任。谈话中,宗泽说道“此行必不能生还。”
耿南仲问道“这是为什么”
宗泽回答道“敌若能悔过退师固好,否则,我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耿南仲觉得,宗泽性格过于刚强率直,不适合担任和议使,他向宋钦宗汇报道“宗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
宋钦宗于是撤销了对宗泽的委派,改任他为磁州知州。
当时,大小官员们对局势都看得很清楚,金人迟早要对河东河北地区发动进攻,那里早晚会变成血与火的战场。所以,受命出任两河地区的官员们,都想办法以各种理由推搪,不去上任。
对此,宗泽很气愤,他说道“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受命当日,他就独自骑马上路,身后只跟着十几名老弱士卒。
磁州经过上次金兵蹂躏之后,百姓很多都已逃徙,官库钱财也已空空。宗泽上任后不畏艰难,组织民众修缮城墙,疏通护城河,整理器械,招募义勇兵,开始做固守城池之准备。
宗泽在奏章中说道“邢、洺、磁、赵、相五州,若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也。”宋钦宗看后很高兴,当即任命他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