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宋钦宗与朝廷大臣们这才如梦初醒:原来敌军已到达京城北郊的陈桥。大家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仓皇不安,“而计无从出矣”。

    十一月二十日,康王赵构一行人从相州出发,继续北上,去往磁州。既然康王已知道金军从大名一带渡河南下,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北上磁州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奉宋钦宗之命去磁州考察宗泽,二是去磁州崔府君庙烧香祭拜。

    路上,康王对耿延禧说道:“我入宫辞行那天,皇帝对我说:宗泽在磁州拥兵一万五千人,披城下寨,并不断上奏说已剿除许多金人,已将其晋升为修撰。卿至磁州后,可亲眼看看宗泽军寨情况,将实情派人回奏。今日,我们就可见到宗泽矣。”

    宗泽已得到消息,亲率磁州官员们在距离磁州城六七里之处迎候康王。康王来后,他们皆立于道左,行拜谒之礼。宗泽说道:“肃王一去不返,今金人又诡辞以招大王。金兵已迫近,再去何益愿勿行!”

    康王微微一笑道:“大军现在何处下寨皇上有口谕,令我考察军寨情况。”

    宗泽回答道:“军兵皆请假回家洗濯去了,若是敌军至,则立即召集。平时他们皆在山村,急则召至,如此不费钱粮。”

    康王觉得宗泽在说谎,但他并不想当场揭穿。他回头看了看左右随从,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来到磁州城下,康王见城外大约有百余人,皆文身,手握兵器,青纱为衣,以伞遮马,马的鞍鞯上皆绣有花纹。这些人装扮古怪,神情肃穆,好像市井小儿迎接鬼神之状。

    康王觉得有些奇怪,宗泽急忙上前解释道:“这是应王,来迎接康王啊。”

    所谓应王,即磁州人所信奉的崔府君神。磁州有一座崔府君祠庙,里面供奉着崔子玉。崔子玉名叫崔珏,子玉是字,活动于唐朝李世民时代。他不是磁州人,但曾在磁州担任县令。他正直无私,洞察秋毫,当地百姓敬称他为崔府君。传说他能“昼理阳间,夜断阴府”。他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磁州土地神,并建祠祀之。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四川仍惶惶不安。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神人,神人对他说:“驾弗别往,禄山必灭矣。”神人还说,臣乃磁州滏阳县令崔子玉。后来唐玄宗回京,封崔子玉为显圣护国嘉应侯。

    宋真宗时大修神庙,磁州崔府君庙正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重视。景佑二年,宋仁宗封崔府君护国显应公。宋徽宗对崔府君庙也很重视,庙堂的匾额,便是他用瘦金体御笔题写的。

    康王望见那群装扮古怪的人马朝自己走来,顷刻间已来到身边。忽然,一名庙吏高喊道:“应王揖礼。”

    宗泽连忙对康王说道:“请大王举马鞭答礼。”

    那庙吏又喊道:“应王请康王行。”

    于是,众人马簇拥着康王走入磁州城,来到府衙馆舍住下。当时,天色已晚,可康王等人犹未进食。这时,一名庙吏手持帖子走进来,对康王说道:“应王参见。”

    宗泽已按宾主礼仪,在正厅安排了两个座位,一个是康王的,另一个是应王的。宗泽恳求康王入座道:“应王甚灵,本地人奉之如慈父母,惟愿大王信之勿疑。”康王不得已,只好身穿戎装走出来,在正厅主位坐下。

    这时,两个身穿红衣的庙吏走来,他们用一手相扶,另一手向外平展,好像护拥着应王走来的样子。走近座位时,他们喊道:“就坐。”

    接着,有人端上茶汤,请康王和应王饮用,与平常礼仪没什么区别。

    过了一会儿,按照礼仪,应王该告辞了。可是,庙吏对康王说道:“应王不肯在正厅里上马。”

    康王很茫然,不知所措。宗泽急忙上前,肯请应王上马。应王这才在庙吏扶持下辞别康王,上马离去。康王和宗泽在正厅里演戏,王云等人都在后边看戏。

    王云与磁州以及宗泽早就有过接触,他上次从宗望军中回京曾路过这里。那时他就感觉金人很可能南下,建议宗泽坚壁清野,不给金人留下任何粮草。宗泽严令磁州城外居民,将谷米等物全部运到城内。磁州人知道这是王云的建议,因此对他都很怨恨。前不久,金军南下并没从磁州走,而是从大名李固渡渡河。于是,磁州百姓们纷纷说道:“虏人并不从此路来,何必清野毁怀我墙屋,籍没我草粮,王云这家伙大概是金人细作。”

    这次,磁州百姓见王云陪同康王北去和议,都在路上痛骂他,并大声呼吁:“王云是细作,他肯定是想将大王献给虏人。大王勿行,不如起兵!”

    宗泽对王云也很反感,他曾上奏章给宋钦宗说道:“王云多次往返金军,与金人熟悉,恐怕他会为金人谋利益,从而出卖国家,切勿上当受骗。”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宋钦宗竟然把宗泽这份奏章交给了王云。

    王云一到磁州见到宗泽,便拿出这份奏章给宗泽看,并质问道:“何故如此”

    王云将宗泽好一顿责备,并指责宗泽欺诈朝廷。王云说道:“你奏报皇帝说,有一万五千人下寨,骗取修撰一职。现在到此一看,实无一事。”

    宗泽被王云当众斥责一番,不由得怒火中烧,但当着康王的面,他不敢发作。他知道磁州百姓对王云很怨恨,于是派人在城中散布道:“王云果然是细作,明日,他将带亲王去虏廷邀功请赏矣。”磁州百姓听说后大怒,遂有打死王云之意。




第四百一十五章 靖康之难 三十二
    十一月二十一日,康王在宗泽陪同下,前往应王庙即崔府君庙拜谒。该庙位于磁州城北,座落在通往邢州和洺州的驿道侧旁。

    磁州百姓见康王一行人骑马往北走,以为康王这是要离开磁州,北去金营。人们遂一起围上去,“民如山拥”。他们将康王乘坐的马拦住,号呼泣涕,劝谏康王不要北去。

    有人说道:“虏人自李固渡过河矣,不如起兵救援京师,马不能往前走。”

    还有人说道:“大王不可北去,肃王已为人误。初言二太子重信义,肃王至大河必还,大臣亦保他无事,可结果如何”康王见四周人山人海,有些害怕。

    王云乘马走在康王身后,他向百姓解释道:“大王谒庙即归,非去也。”

    这时有人说道:“已有万人在北关守候,你们即使想走也走不了。”

    耿延禧和高世则对王云说道:“不要与他们争辩。”

    王云说道:“人言何足恤。”

    康王见众人不听解释,不肯让道,只好令宗泽告知百姓实情,并令他骑马在前边开道。百姓这才闪开一条路,让康王一行人过去。

    进入应王庙后,宗泽拿起一个占卜所用的杯珓交给康王。康王勉强接过来,抛掷在地,竟然得一吉卦,康王很高兴。

    拜谒完毕后,康王欲乘马回去。这时,有二十个身穿紫衣的庙吏,抬着应王所乘轿子走来,神马跟在后边。他们见康王要走,便一拥而上前道:“应王请大王乘此轿以就馆舍。”

    康王回头看了看轿子,见这轿子座椅是红色的金光闪闪,轿竿上的螭首还裹着红缛,康王斥责道:“亲王奉使出京,焉能用此”可是,庙吏们仍不退走。

    耿延禧和高世则一同说道:“大王可以用。宗泽所乘轿子是黑漆紫缛,郡守小官可以用,大王何需避嫌坐此轿,可以慰当地人之心。”康王这才上轿。

    不一会儿,王云有个亲信跑进庙中,悄悄告诉王云说道:“当地人扬言要杀死你,你最好藏在庙中不要出去。”

    王云一听大惊,急忙去找宗泽,希望能得到宗泽的保护,“恳告祈哀甚切”。

    这时候,耿延禧和高世则已从庙中走出。只见道路两旁站满了人,有百姓也有军人,他们手持兵器,虎视眈眈。耿延禧和高世则见状,赶紧派人上前传呼道:“这两人是参议官耿舍人和高观察。”

    人们拥上前去,怒视着耿延禧和高世则。经过一番仔细辨识,有人断定道:“非王尚书也。”

    人们给耿延禧和高世则闪开一条道,放他俩过去。他俩骑着马,提心吊胆地走到人群之外。忽然,他俩跳下马,想看一看磁州人,到底将怎样处理王云。

    这时,王云所骑之马已被人牵走。王云派人向牵马的人求情,请求开恩。那人还挺好说话,将马又还给王云。王云急忙上马,想赶快离开此地,可他屁股还没坐到马鞍上去,就被周围群众给拉下马来。有人厉声指责王云说道:“清野之人,真奸细也!”随即,人们脱下王云的头巾,抛到空中。不一会儿,王云便被众人七手八脚打成荠粉矣。

    此时康王并没离开,仍在应王庙里。得知王云已被群众打死,不禁大吃一惊。他觉得此地不宜久留,应赶快走。出庙门时,父老百姓又拥上前来道:“大王不可北去,今离北门五六十里,即有番兵。王尚书是细作,刚才已打死了。”

    康王派人对大家说道:“不再北去。”众人于是簇拥着康王往城里走去。

    这天,趁康王去应王庙拜谒之机,磁州一些不法之徒窜入州府馆舍,取走了王云行橐以及皇上赐给他的礼物,可谓劫掠一空。他们还抓住王云一个随从,绑起来毒打了一番。王云所携带的国书、肃王府家书以及长公主给曹都尉的信等重要文件,全都丢失。

    磁州百姓的疯狂行为,让宗泽也感到很震惊。他下令抓了一名作乱者,立即斩之,枭首于应王庙前。狂躁的群众这才被镇住,混乱局面这才开始逐渐稳定。

    王云是泽州人,进士及第。崇宁年间,曾出使高丽,回来后编著《鸡林志》呈给宋徽宗。宋徽宗甚喜,提拔其知淮阳军。后因父亲是元祐臣寮,受牵连罢官。他父亲给他兄弟二人取名为云、霁,其意在于让他们向唐朝忠臣南霁云学习,尽忠报国。其兄王霁担任右讲议司编修,曾因论童贯蔡京过失被贬黜海岛。宋钦宗恢复其官职,令他跟随种师中解围太原,兵败身亡。

    王云当初受命出使金军时,便告诉家人,今后要勤祭祀祖先,自己很可能不会回家了,很可能将为国事而死。

    王云死后第二年即1127年,十二月间,康王赵构刚登基为帝几个月,有臣寮上奏道:“故刑部尚书王云,于靖康元年冬,跟从主上北去出使金人,行至磁州,为磁州人所害。自此,主上复南入相州,集中兵力,为入援之计。向使无王云之变,必北去。盖苍天所眷,遂使社稷有奉,神人有依。伏望朝廷察王云累次奉使之劳,身死非辜,枯骨不返,实可悯怜,特加褒赠,推恩子孙,以为死于国事者之勉励。”赵构下旨给三省,令他们派人寻访王云家属,如未曾推恩,特赐观文殿学士。

    就在磁州人闹事这天,知相州汪伯彦根据探马回报得知,金人又派出骑兵寻找康王踪迹。他觉得康王处境很危险,于是急忙制作了一封蜡书,派二人驰马去磁州,请康王速回相州。

    蜡书中说道:“昨日大王从相州出发去磁州,今夜里三更左右,本州之西出现火炬,连接二三里,照耀不绝。伯彦赶紧派人骑马侦察,黎明时回报,是金人铁衣骑兵五百余人,自卫县大寨而来,一路访问大王前去远近。他们抓村民为乡导,前往魏县李固渡拦截大王。大王倘若自磁州而东去李固渡,则魏县有敌军驻扎,不可逾越;如果自磁州往东北方向去渡河,则金兵轻袭其后,皆不可行。现在,大家都为大王安全担心。

    宗望率众已趋京城之下。大王冲冒风雪,衔命奔波,道路颠沛,若遭袭击,难以奔逐,万一追及,不惟计议已失机会,肯定又如以前将大王扣留于军中做人质,如此则计无所出,为之奈何大王不若夙驾回相州,谋划起兵,牵制金人,以副二圣维城之望,此为上策。渡河而东,则无策矣。

    区区狂瞽,呕心沥血,实为国计,专差骑兵二人驰送蜡书,仰干王听,惟大王图之。



第四百一十六章 靖康之难 三十三
    蜡书发走后,汪伯彦又派遣武翼大夫刘浩,率领二千骑兵前去磁州应接康王,岳飞就在这支队伍中。

    自从王云被活活打死,重要文件又全部丢失,康王与耿延禧、高世则等人都惶恐忐忑,惴惴不安。耿延禧和高世则觉得磁州太不安全,建议康王回到相州,将实情上奏,然后在相州待命。康王也认为磁州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可是,相州就一定安全吗正在犹豫不决时,恰好收到汪伯彦派人送来的蜡书。康王看后,当即决定回相州。

    康王觉得走原路有些危险,令韩公裔另外找到一条回相州的路。他们半夜悄悄起来,秘密出发。走出磁州城不久,碰到刘浩率领人马前来接应。康王与耿延禧、高世则等这才有了安全感。

    王伯彦身穿戎装,肩背橐鞬,率领亲兵一千人,在相州郊外安阳河边迎接康王。康王一见很感动道:“它日见到皇上,当首先推荐你担任京兆尹。”从此,汪伯彦开始受到康王赏识和重用。

    天快亮的时候,康王安全抵达相州城。磁州人包括宗泽在内,对此皆毫不知情。

    磁州之行,在康王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許,若沒有使金途中的这一转折,也就不会有康王此后的应天即位,更不会有后来被南宋人极力渲染的“崔府君显圣”和“泥马渡康王”等故事。

    汪伯彦向康王汇报道:“近日得到朝廷两份圣旨:一是令本路诸郡召集土豪民兵,抗击金贼;一是令河北不得鼓动民间起兵生事,有碍和议。这两份圣旨几乎同时下达,相互矛盾,如何执行今愿大王暂留,审议国计。”

    对于皇上为什么下达相互矛盾的圣旨,康王心里其实很清楚。因为朝廷内部一直有主战与主和两派,斗争一直很激烈,而皇上又一直摇摆于两派之间,所以,才会出现如此荒唐可笑的圣旨。但他不能向汪伯彦这样解释,他只能保持沉默。

    康王命耿延禧起草奏章,大意是:臣等奉使北上,刚至磁州,磁州百姓杀死王云,民心不宁,不让北去,且闻敌兵已南渡,故臣等复回相州,以俟圣裁。

    随后,康王派专人怀揣蜡书回京,向宋钦宗禀奏。

    十一月二十一日,宋钦宗与他的大臣们得知金军前锋已到达陈桥,遂急忙宣布京城戒严。可是,他们又担心居民知道真相后惊扰大乱,于是封锁消息,不说金人已至京郊,而是以防秋为由,命令保甲、军人、百姓、僧人、道士等登上城墙,守卫京都。

    宋钦宗下令,朝廷停止其他一切政务,各部门都要积极准备应战。

    第二天,宋钦宗令耿南仲和聂昌以通和国信使为名,立即出发,分别出使宗望和宗翰军中,负责办理割让河北与河东事宜,以使金军停止进兵。此时,宋钦宗对停战还抱有一定的幻想。他幻想着,金人在得到河北与河东地区之后,能罢兵而回。

    聂昌接到圣旨后,入宫对宋钦宗说道:“陛下委臣出使,臣不敢推辞。但以臣短见,深恐许和割地之后,金人失信,又来攻城。臣若只是传达国书,实为无益,且两河之人素来刚劲,以至于太原孤城能坚守近一年,隆德城破而复守,人人皆有死战之心,盖不负祖宗积德之灵,陛下恢复之志。

    而今,下太王迁邠之令,用保生灵,唯恐两河之民深恋国恩,不肯削发左衽以从夷狄之国,则未必可以号令也。万一号令不从,则臣必为金人所执,不能为陛下效力,则臣死不瞑目矣。臣若到金人军前议事不成,而金兵已南渡,臣请求,有权分派徽猷阁直学士参议官刘岑和朝奉大夫干办官滕牧,分路催勤王之师入京,捍卫社稷,此亦臣区区之愿。”

    宋钦宗点头道:“甚好!当下达诏令。”

    聂昌说道:“若下达诏令,众人必喧然相传,如此则必漏泄,漏泄则机事不成矣。希望能下达密诏。”

    宋钦宗同意,于是命人取来一块黄绢,在上边御笔题写道:“聂昌议和不成,金师南渡,可取晋、绛路入京兆,率诸路人马入卫王室。刘岑、滕牧取岚灵路,催促陕西等路军勤王,依奉使法。其中,滕牧除直秘阁。体念宗社,朕不敢忘。”

    然后,宋钦宗当场御押,交给聂昌。宋钦宗还交给聂昌和耿南仲两份文件。一是给金人的国书,一是给河东河北两路守臣的诏书。

    国书是这样写的:“昨自太上皇航海遣使请求幽燕,特承大金皇帝异恩,委割燕云两路,犹为不足,手诏平州张觉,招纳叛亡,由此遂致兴师。

    今春,河北路皇子郎君兵马先至城下,太上皇自省前非,寻行禅位。遣执政以下屡告,为有再造之恩,割以三镇酬谢。又蒙国相元帅以抚定威胜、隆德、泽州、高平等处,为念大义已定,秋毫无犯,亦便班师,只以太原为界。续承使人萧仲恭、赵伦等至,报谕恩义,被奸人反覆,举国动兵以援太原,诏所割州府坚守不从,反成问罪,不胜惶恐。
1...144145146147148...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