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我的1982
作者:大国雄起
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



第一章 记忆中的家
    透过刷着绿色油漆的老式木头窗户,刚坐起身体的李忠信,他居然看到了一群戴红领巾的小学生。

    脑子有些昏沉的李忠信眼珠子一下子瞪得浑圆。

    这是怎么了!!!

    外面竟然是记忆中小学时候的操场!

    把头扭了几圈,从有着蜘蛛网的空旷棚顶,一排锈迹斑斑的铁皮文件柜,一直看到胳膊上微泛黄色的古董棉衣……

    难道是做梦!

    狠狠地掐了两把大腿,李忠信眼睛直了。

    他呆滞地望了望那双黑乎乎的小手,又瞄了一眼短粗小胳膊上棉衣的一块补丁,脑子一团糨糊。

    刺耳的上课铃声响起又戛然而止,李忠信正对的蓝色木头门被一下推开,一个穿着对襟黑棉袄的女人面色微愠着大步走了进来。

    “妈!!”刚刚回过魂来的李忠信,望着老旧照片当中才会出现的窈窕身影,饱含着浓厚惊喜的稚嫩童音脱口而出。

    还没有等李忠信琢磨明白,啪的一声脆响,一个响亮的大耳光直接把李忠信扇懵逼了。

    “你还知道我是你妈”话音未落,又一声响亮的耳光响了起来。

    “看看你做的好事,你还有脸管我叫妈”

    这又是什么情况!!

    李忠信泪汪汪地摸着红肿的小脸蛋,十分无辜地望向年轻版的母亲,他根本就想不通,幻觉中的母亲怎么发火了。

    一脸懵逼的李忠信望着母亲再次高高扬起的手臂,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就在李忠信向后缩脖子,等候再次光顾脸蛋的玉手之时,一个个子不高,穿着灰色齐膝棉袍的中年女人,十分突兀地从他母亲身后冒出,并快速转到了他们中间,伸手拦下了他的母亲。

    李忠信看到年轻版的小学班主任张志芹从母亲身后冒出来,并抓住母亲的手,他的心更是狐疑起来。

    张老师拦下李忠信母亲的手后,急切地说道:“雅清,你打忠信干什么啊孩子没事不挺好吗”

    张志芹看到李忠信母亲怒气未消,抓住她的手向门外推了推正色说道:“王老师,你学生那边还等着上课呢!耽误了上课就不好了。”

    “你等着回家的,看我怎么收拾你。”王雅清忿忿不平地放下胳膊,目光如刀子一般剜了李忠信一眼,转头笑容满面地对身边的张志芹说道:“张老师,孩子给你添麻烦了,等我回家一定好好教育,让他明白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

    看着王雅清背影消失在门口,张志芹转过身体,快走了两步直接来到李忠信身边。

    看到李忠信一脸呆傻,她抬起手轻柔地揉了揉他的右脸,并语重心长地说道:“忠信啊!你和高年级的孩子争狠斗气做什么,这从单杠上飞下来扭了脚还好,要是摔坏了,那一辈子不就完了。你妈妈听说你从单杠上摔晕了,差点晕过去,要不是校医裴华老师说,你除了脚稍微扭了一下之外没有别的问题,你妈都要把你送江城人民医院去了。”

    看着被打得胖头肿脸,依旧一副懵逼相的李忠信,张志芹微一沉吟,再次暖声说道:“你先在这里躺几分钟,一会儿也别上课了,我找班级的同学送你回家去。”

    望着张老师那慈祥的面孔,听着和蔼的话语,李忠信的心中涌出一丝暖意。

    此时,偷偷在身上自虐地了无数次的李忠信也是想起来了,小学三年的时候,他在学校和高他一年级的学生斗狠比谁转的圈数多,从单杠上摔了下来,回家以后,因为犟嘴被母亲硬是打成了猪头。

    张老师背影远去以后,李忠信逐渐平静下来,经过他多方研究,终于确定下来一件事情,那就是,他重生到了一九八二年。

    想到莫名其妙的重生了,李忠信心中不禁浮现出了一丝苦涩。

    三十五岁才结婚的李忠信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更有着一个温婉可爱的女儿,四十多岁的他,正处于事业家庭双丰收的时候。

    无非就是媳妇领孩子回娘家玩,他在电影院里看了个科幻的灾难片,咋就能毫无任何征兆地重生到八十年代了呢!

    突然的重生让李忠信感觉到无法接受。

    后世的媳妇和女儿怎么办家中的父母怎么办他的那些事业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让李忠信感觉到脑袋爆炸了。

    分割线

    被同学崔山和马钢搀扶着,李忠信重温了一遍小时候常走的上学路线。

    接受了重生事实以后,他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陌生和无助,反倒是有了一种莫名的窃喜。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他重生到八十年代,既然他能够重新再来一次,那么,他要更好的陪伴一下他的亲人,特别是已经模糊了印象的太姥和太姥爷(李忠信母亲的爷爷奶奶被称之为太姥爷和太姥)。

    后世的李忠信娶妻生子,事业上也是有些小忙,陪伴父母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李忠信的太姥和太姥爷去世的都早,如今给他了一个弥补人生遗憾的机会,他感觉到心中一片火热。

    李忠信家的房子是收容遣送站的家属房,整个前后趟房子住的几乎都是民政口的。

    他家的东屋姓贾,男的贾希财,是民政局的一个科长,女的高华是商业局的办公室主任。

    他们的儿子贾博比李忠信小一岁,是李忠信的忠实小跟班。

    贾博的姐姐叫做贾丽娜,性子有点傲,比李忠信大一岁,除了和周围几个小孩子玩过家家的时候会和李忠信扮一家之外,几乎不怎么搭理他。

    他家的西屋姓王,李忠信管他叫做王姥爷,他和李忠信的太姥爷都是收容遣送站的职工,两家的关系相当不错。

    王家一共有六个孩子,前面的几个孩子和母亲的岁数差不多,只是最小的王德军小了些,只比李忠信大六岁,不过他的辈分大,李忠信称他为小舅。

    王德军很是争强好斗,是附近的孩子王,前世李忠信和他这个邻家的小舅特别好,王德军帮他打过几次架。

    王家大姨家里有个女孩叫做杨静,因为长得秀气,而且是和李忠信从小就一起长大的,两家人都有着一种让他们结娃娃亲的想法。

    李忠信知道,小时候关系好,只要一离远了,基本上就没有太多的可能,王家大姨夫单位房子分得远,再加上动迁之后没有联系,细算一下,后世的李忠信都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杨静了。

    李忠信站在家门口正捋顺着记忆,蓝色的木头门由内向外推开,一个记忆中有些模糊的清癯老人走了出来,这个穿着中



第二章 母校
    李忠信的母校叫做江城第二十六小学,位于在江城西北角,江城煤矿机械厂的斜对面。

    由于是小学是平房的原因,所有家近的学生都要轮流带柴火起大早到学校引火,教师家里的孩子也不例外。

    家远的学生无法起早到学校引火,其他的劳动就要多做,这个也是当时流传下来的规矩。

    李忠信斜挎着有些破旧泛黄的绿军挎,背着一小袋柴火,从家慢慢悠悠地踱步走着,一边读取着后世当中的记忆,一边感慨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三月底清凉晨风儿吹拂着裸露在二棉袄外面的手和脸,让李忠信感觉到异常舒爽,小胸膛不自觉地挺了起来。

    李忠信看到,道路依然是那熟悉的道路,两旁的房子仍然是记忆中的老房子,只是在抬头的时候看不到那些后世的车水马龙,看不到林立的高楼大厦。

    天瓦蓝瓦蓝的,仿佛一下子走到大海边上,头顶偶尔擦肩而过的小鸟,更是让他感觉到,重生以后一切都那么美好。

    穿过了几个小胡同,李忠信没到七点就到了学校。

    此时学校房顶的烟囱中,已经有几个烟囱升起了袅袅炊烟。

    和门房当中打更的张爷爷打了招呼以后,李忠信径直走到了三年一班的教室。

    江城市第二十六小学不大,那一长趟黄色的房子当中除了拐角的水房,一共有十二间教室,一个大教师办公室,还有一个大队辅导部。

    大队辅导部是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校医,还有出纳会计共同办公的地点,李忠信昨天重生的时候,就是被校医裴华指挥高年级学生抬到那里的。

    从脖子上摘下来开班级门锁的公共钥匙,李忠信微微地踮起脚,快速打开门上挂着的一把小锁头。

    小门锁一摘,钥匙往脖子上一挎,李忠信推开门,把小门锁直接锁到了教室里面的门把手上。

    书包放到他所在的第三组、第四排的位置上以后,李忠信很熟练的把身后背着的小袋子摘下来,再把里面的劈好的木头拿出来,放入炉子里面两根以后,又按照大小放成两堆。

    李忠信在二棉衣的下兜当中掏出一盒火柴和一根色泽呈黄红色,纹理十分明显“明子”。(松木当中最易燃烧的部分,由于明子不腐烂、不怕潮湿、含有大量油脂,易点燃,东北这边有条件的家庭冬天引火都用明子)

    李忠信的父亲李尚勇是江城家倶一厂的职工,每年冬天烧火的木材不缺,自然也不会缺明子这种红松木废料了。

    班级里面用明子来引火的学生不多,毕竟大多数家庭没有李忠信家庭的那种便利条件,很多学生都用废纸,油毡纸、或者是一些可燃物,甚至还有拾牛粪来点炉子的。

    火柴轻轻一擦,小火苗燃起。

    李忠信把明子点燃以后,呈四五十度角搭在之前放入炉子里面的木头上,然后开始把小碎的木头一层层搭到燃烧着的明子上。

    火逐渐燃烧起来之后,再把另一堆大块的木头放到上面,炉子就算是彻底烧起来了。

    教室里面的用煤都是打更的那个张爷爷负责,哪个班级开门了,张爷爷便拎着装煤的桶,把教室用煤倒进班级的煤槽子里。

    当时的煤炭都是供应的,学校也不例外,只不过学校用煤的配额稍微高那么一点,冬天的时候能够有个暖屋子让学生免受寒冷之苦。

    李忠信点燃炉火以后,到水房那里打了盆水,把张爷爷拿到班级里的煤搅拌了一下,便把煤加进了炉子。

    瞥了一眼教室最后面墙上挂着的小红花专栏,李忠信叹了一口气,走到教室最前面的墙角,拿起扫帚打扫起教室的卫生。

    八十年代的学生都轮流值日,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哪个小组值日做的好,哪个小组的成员就能够多获得一枚小红花。

    李忠信小组里面有三个人家住在砂石厂和竹板屯那边,离学校很远,八点钟上课,赶上恶劣天气,他们六点多就从家出发都会迟到。

    大概七点半多的时候,李忠信有些激动地看到,那缩小版的小学同学陆陆续续都到了班级。

    这缩小版的于雷咋那么萌,看上去好可爱啊!

    这小号的彭伟怎么那么瘦,后世的时候可是二百斤以上的大胖子……

    记忆中的同学们四个一堆,三个一伙,两个一块,做什么的都有,整个班级就好像是菜市场一般热闹。

    预备铃声响起以后,班长马燕开始检查红领巾佩戴情况,整治班级学生的纪律,并收取同学放到桌面上的作业。

    这个时候小学的班干部都很能干,所有的活都亲力亲为,收上来作业以后,都是自己捧着作业本的底下送到教室办公室的。

    作业收上去以后,卫生委员开始检查同学们的手指甲,在家里面是不是剪了指甲,指甲缝里面是否干净。

    李忠信回忆起来,这个年代不光是检查指甲,还要检查虱子,要是在哪个学生的头发上发现虱子,全班同学至少半个月都会离那学生远远的,和后世小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就在李忠信思绪不知道漂到何处之时,启歌委员朱红园站到了讲台上,挥舞着白皙的小手唱出来要唱的第一句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预备唱……”

    李忠信重生以后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和同学们一齐合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虽然歌声参差不齐,但是却很有那个时代的精气神,仿佛唱完一首歌以后,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就有了巨大的变化。

    早晨上课前唱的歌一般都是两首,两首歌一直唱到上课的铃声响起,只要上课铃一响,老师就会准时进入班级上课。

    上课时候讲的东西李忠信都会,更是没有心思去听,下课以后同学们叫他出去玩,他也是用脚扭了的借口拒绝了。

    作为一个重生的中年人,他觉得要研究着弄点什么,重新回到八十年代,他的存在和函数一样,代表了无数可能



第三章 取款
    手稿邮寄出去以后,李忠信略显焦躁的心安静了下来。

    和平常一样,他早睡早起,只不过比之前多了一个项目,那就是晨练。

    常言说,好身体要从娃娃抓起。

    后世的李忠信身体并不太好,四十多岁的时候,身上就已经有了几种慢性病的征兆。

    重生了,他自然要注意他的身体,他觉得早期能够进行有规划的锻炼,以后身体会逐渐好上很多。

    人少,空气好,正是锻炼的好时候,锻炼半个小时以后回到家中,太姥做的早饭基本上好了。

    早餐几乎就是把头天晚上蒸好的两合面干粮在锅里热一下,一锅玉米面粥,外加两样小咸菜,偶尔能够在饭桌上看到咸鸡蛋。

    连着几天的时间,李忠信吃完早饭,就好像早起的鸟儿,早早地就飞到了学校。

    前几天李忠信占用下课时间,和放学以后父母没有回家的那段时间赶出了稿子并邮寄出去了,他要在第一时间拿到回信。

    李忠信是小学生,邮寄到学校的信件必须写他母亲的名字王雅清转,他如果不每天早上提前到学校,信件被王雅清发现了,那他所费的功夫就白搭了。

    原则性极强的党员母亲,她绝对不会允许李忠信在这个年纪拥有那么大一笔钱。

    足足起了四天大早,李忠信才收到《故事会》和《中国青年》编辑部分别寄过来的平信。

    看过平信当中的内容和里面夹着的汇票,李忠信稚嫩的脸绽放成一朵小花。

    午休时间一到,李忠信饭都没有吃,连跑带颠地冲出学校。

    在煤机厂的三线站点上车,花一角钱买了一张一厘米宽,指头长的汽车票,坐着古董般的奶白色三线公交车直接到了江城邮政局。

    江城市邮电局坐落在江城市最中心的位置,对面就是江城最为繁华的百货大楼和第一副食品商店,哪怕是到了后世,邮局依然在江城市最繁华的地方没有任何变动。
12345...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