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和那些睡在上下铺的兄弟们,勾起了无数观众的回忆。如果要给这些曾经的美好回忆配上一个背景音乐的话,那一定《同桌的你》。

    九五年的春晚,老狼穿着白衬衫登上了春晚舞台,低沉干净的嗓音将这首由高晓松创作的《同桌的你》演绎得恰到好处,成为了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旋律一起,满满都是回忆。

    可以这样说,《同桌的你》绝对是90年代初大陆校园歌曲潮的代表作品。

    这首歌绝对可以称作毕业时最伤感的离别歌,一个纯真怀旧的范本。

    《同桌的你》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内地优秀校园歌曲的空白,校园民谣这一流拍从此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如果聆听《同桌的你》,那些沉在心底的种种总会突然涌上心头,模糊了的面孔开始清晰,陌生了的声音渐渐熟悉,于是人们的青春记忆便在歌声中被唤醒。

    《同桌的你》,简单的吉他旋律,浅白的歌词,却正是暗藏了许多人心底的暗涌,让无数的人在感触之余才发现,原来最令人怀念的依然还是校园的生活。

    李忠信有着这样的一种感觉,哪怕是看过了一次九五年的春晚,也是感觉到春晚的魅力所在,也能够感受到春晚给人带来的那种快乐。

    与乐坛三帅同时深受观众喜爱的男歌手,还有香港的四大天王,作为香港那边四大天王之一的华仔,在九五年的时候也是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来到了春晚舞台。

    在春晚唱歌的时候,华仔唱了一首《忘情水》,一下子就收获了无数人的掌声,当时,他穿了一件米色中长款西装,深情款款唱出每个失意人的心声。

    李忠信还记得,因为华仔在春晚的舞台上的表现,华仔那帅气的偏分头和中长款西装开始风靡全国,一直风靡全国。

    对于九五年的春晚,李忠信给予的评价很高,他觉得,这届的春晚不光是有了很高的水准,也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李忠信觉得,人们已经不必为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奔忙,更注重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内地文化的蓬勃发展,与港台地区的交流合作也不断加深,这一点体现的格外明显,人们也在充斥着幸福感的生活中期待着九七年香港回归的到来。

    看着春晚包饺子,伴随着新年的钟声过新年,一直是李忠信家的传统,哪怕是在李淑梅家里也不例外,最主要的是,这个时候,家里面没有小孩子,李忠信算是最小的一个,都是一直坚守到十二点,听着新年的钟声响起拜年。

    把饺子里面代表喜庆的一分钱和两分钱的钢镚收起来以后,李忠信开始给家里面的长辈拜年。

    按照家里面的传统,李忠信要给每一个长辈磕头,李忠信感觉到十分的郁闷,但是,这样的传统,是李忠信无法更改的。

    爷爷,姑姑,姑父,妈妈,爸爸,李忠信一口气拜完年,拿着手中的几十元钱人民币感叹不已,不过呢!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李忠信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李忠信还沉浸在睡梦之中呢!就被父亲李尚勇给喊了起来。

    “忠信啊!都几点了,还不赶紧起来,你不是在家里,是在姑姑家,一会儿估计你姑姑家里面就得来拜年的人了,抓紧时间穿,穿好衣服过来给我打下手。”李尚勇一边用脚踢着睡在海绵垫子上的李忠信,一边不满地说了起来。

    李忠信看了看门框上面挂着的钟表,又看了看站在他面前的父亲李尚勇,心中郁闷到了极点。

    李忠信就不明白了,这在姑姑家,父亲也没有放过他的意思,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已经是半夜一点钟了,这才七点钟,就把他踢起来,哪有这样的老子啊!

    李忠信甚至在这个时候都产生了一种怀疑,怀疑他是不是李尚勇亲生的儿子了。

    过年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吃饭,打麻将,再吃饭,再打麻将,李忠信还没有等觉得怎么样呢!就到了初二他们出发到富锦那边兴林的日子了。l0ns3v3




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后世粮都
    李忠信和父母坐上封半山开的轿车徐徐从李淑梅家的楼区驶出,李忠信微微松了一口气,感觉到他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

    李忠信觉得,这几天郁闷地生活把他弄得稀碎,除了无聊还是无聊,要说让他心情好一些的,也就是春晚的新年晚会了,其他的事情,貌似都是让他头疼的。

    “这天气,怎么好端端地下雪了呢我记得没听说今天有雪啊!”李尚勇望着窗外飘洒下来的雪花,很是纳闷地说了起来。

    “下雪了有什么稀奇的,早上我起来以后看到天气就是阴天,下雪不正常吗再说了,东北的冬天不下雪,那还是冬天了吗这几天过年,你没看天气预报吧!难道你不知道,冬天盖棉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王雅清见怪不怪地对李尚勇说了起来。

    “那个我怎么不知道,瑞雪兆丰年吗这个叫个小学生都知道,我这不是说那什么,就是天气预报没有播报准确吗”李尚勇有些悻悻地对王雅清说了起来。

    “你都说了,那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有很多不准的时候,要是天气直报,那就没有错误了。”王雅清开玩笑地嘲讽着对李尚勇说了起来。

    “天气直报是什么东西,天气要是直报,叫个人都会,你现在看到外面下雪了,然后播报说今天天气是雪,那不就是扯蛋吗”李尚勇没好气地望了一眼王雅清,不悦地说了起来。

    李忠信听着父母的对话,很是莞尔,他觉得,父母争论的这些东西,跟他好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父亲这个人呢!从几年前就天天早上起床听天气预报,甭管天气预报准不准,他都按照天气预报来准备,这个基本上是一种习惯了。

    那怕是到了十几年以后,父亲也是这个样子,好像起床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听电视新闻当中的天气预报,或者听广播中的天气预报,至于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李尚勇基本上是忽略的,用李尚勇的话说,手机当中的天气预报不如电视上或者是广播上的准。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和父亲根深蒂固的老思想有关系,要不是这样的话,他也不会因为出去几天以后就被禁足在家里了。

    李忠信忽然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三十那天三舅王波打电话的时候说了,富锦那边下雪了。

    想到这里以后,李忠信立刻就拿起手中的电话给王波打了过去。

    “三舅啊!过年挺好的呗!我记得听你说,富锦那边三十的时候就下雪了,现在还下雪吗”李忠信先是问候了一下,便直接问起来王波富锦那边下雪的事情。

    对于别的事情,李忠信没有什么想法,但是,富锦那边要是下了几天的雪,那他的想法自然就多了。

    东北这边一到冬天的时候都下雪,下雪的事情是正常的,但是,要是一连下雪几天,有些地方的道路就不通了。

    “我们这边现在还在下雪呢!怎么,你们已经出发往我们这边来了啊!来吧!没什么事情的,我从富锦市忠信建筑队那边调了一台铲车,等你们到了富锦市区以后,给我打电话,我告诉你在什么地方等那个铲车,到时候铲车带着你们过来这边,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王波肃然地说了起来。

    王波一早上没有给李忠信他们打电话,是怕李忠信他们没有起来,他真就没有想到,李忠信他们会这么早出发。

    “那我知道了,等我们快要到富锦那边给你打电话。”李忠信也不多说废话,直接把电话就挂断了。

    “忠信啊!你给你三舅打电话做什么呢”李尚勇很是不解地问起了李忠信。

    “爸,没什么,我就问问那边下了几天的雪,对我们去姥姥家有没有什么影响。

    您也知道,如果那边下雪下得大的话,从城里到乡村的道都会被埋上,像我们这样的小车是进不去的,我三舅说了,他在那边已经安排了一辆铲车,专门给我们开道用,省得我们到了富锦那边过不去。”李忠信随口对李尚勇说了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李忠信也是知道,王波想事情想得挺周全的,要不然的话,绝对不会在他没有打电话之前把铲车的事情预备好。

    要知道,这样的大雪天气,连大客车都是无法通行的,除非是那种大的拖拉机,而他父母他们现在养尊处优惯了,总不能因为去姥姥家那边,弄个大的拖拉机过去就是了。

    李尚勇听完以后没有说话,李忠信更是没有和父亲继续说下去的想法,他向窗外看了起来。

    李忠信透过车窗看到,这个时候,因为下雪的原因,万亩良田银装素裹,看上去分外妖娆,放眼望去,那绝对是一马平川。

    李忠信记得,富锦呢!是黑龙江省重点产粮和甜菜基地,粮食总产是全国的前列,后世的时候被称之为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享有北国粮都之美誉。

    只不过呢!这个时候,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稻谷、大豆、春小麦、高粱,并不是水稻。

    李忠信对这个事情还算清楚一些,现在这个时候有种水稻的,但是,种植的面积也都很少。

    九一八事变之后的著名抗日歌曲《松花江上》,里面唱的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是大豆高粱,而不是稻田麦浪,所以东北种植水稻历史并不长,尤其规模种植水稻时间更不长。

    而富锦作为一个农业的县城,还没有被多数的人所认知,主产的粮食还是以大豆,玉米,和甜菜为主。

    李忠信手中有着关于富锦这边的很多资料,他在很早以前就有想要开发富锦这边耕地的想法。

    前几年的时候,李忠信觉得时机不成熟,只是把心中的这个想法记到了小黑本上,只是小范围地收了一些江城附近的土地,来进行实验种植。

    试验种植的这个事情呢!主要是寻找合适的稻米的品种,找到合适的种粮,只有这些东西做好了,他才会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处理。l0ns3v3



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排头兵
    李忠信记得十分清楚,东北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主要吃小米,吃玉米,吃面,吃高粱,水稻的种植面积很少。

    那个时候,一般的主食都是二合面或者是三合面的干粮,很多粮食少的人家,一般的主食就是大碴子和高粱米饭,白面和大米那都是细粮。

    李忠信记得,粮食本上,白面和大米基本上都是十斤,而白面的质量也是属于那种低质量的,大米呢!新大米十分少,有大米也基本上是两年以上的陈粮。

    那个时候,可以说东北的粮食还是很短缺的,哪怕是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够天天吃大米白面。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李忠信才有了想要在东北这边大规模种植好水稻的想法。

    对于水稻这个粮食作物呢!可以这样认为,世界水稻起源于中国,也就是说,中国是水稻的发源地,但是这个发源地却是在长江流域。

    按照很多历史记载,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产生在7000年前,那个时候呢!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

    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那边,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

    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由舟山群岛北传到朝鲜、日本,南传越南。很久以后,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只不过呢!中国南方种植出来的水稻磨出来的大米不好吃,很多都是那种线米,吃起来就是能够填饱肚子,没有什么好的味道和口感。

    而东北这边呢!一直不适合种植水稻,按照很多老人家的说法,东北这边的水稻大概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的。

    那个时候呢!清政府为了增加收入,默许属国朝鲜农民来东北种植水稻。

    不过呢!朝鲜农民在东北种植水稻一直不太成功,因为东北气候寒冷、无霜期短,他们无法种明白。

    许多年以后,虽然他们也能够把水稻种出来了,但产量极低,根本就不能做什么。

    东北水稻的发展十分困难,20世纪初,东北水稻种植历史才真正开始。

    中国在建国以后,开始推进东北农田水利设施和水稻品种改良,东北的水稻才慢慢推广起来。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东北大米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还是默默无闻的一种东西。

    李忠信觉得,忠信公司今后要在这个事情上下一定的功夫,把东北这边的黑土地利用起来,把中国的大米卖出去,成为世界认同的超过日本那边的大品牌。

    李忠信比这个时候的任何人都知道,后世的时候,日本大米属于风靡全球的一类,甚至比泰国的香米还要贵上一些,可以说是卖到了天价,饶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购买。

    特别是后世的时候,中国的有钱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购买起来了日本的那些个超级贵的大米。

    李忠信在日本东京的时候也是吃过很多次大米,只不过呢!李忠信对于日本大米的品质和口感,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无论从香味,还是口感等等方面,他都觉得不如中国东北这边的大米。

    日本大米的口感严格来说比我们国家的很大一部分大米的口感都好,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多南方地区的籼稻属于高产水稻,稻米的口感较差。

    但是如果就此认为日本的稻米比中国大米的口感好就太片面了。

    我们如果吃过日本大米,也吃过东北大米和我国其他地区的优质稻米,就会发现日本大米在口感上并无优势,甚至还会稍逊一筹,所以说日本大米好吃,也只是相对的,并无事实依据。

    最关键的是日本大米并不是都好吃,在日本也有高产大米,但是口感较差。

    按照李忠信对日本大米的了解,他知道,日本大米的历史也算挺悠久的,大概应该是2000年前,日本开始种植大米,自此开启了农耕为主的弥生时代,告别了渔猎为主的绳文时代。

    大米源自中国,经由海路陆路传入日本,明治维新带来的近代化,让日本大米的种植引入了西方现代化的技术与管理,在遗传学的理论上对于大米种子进行了改造,进入了日本大米丰产时代。

    战后的日本快速经济崛起时代,让日本人不再满足于丰产的大米,开始追求品质,70年代以来,随着越光米、秋田小町等优质品种的培育,日本大米品质享誉全球。

    按照日本人的说法,日本大米主产区基本都是位于日本北部,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区域,山脉抵挡了冷空气对于水稻的侵害。

    而春天山上的雪水融化后即为最好的水资源,夏季的海洋冷空气被山脉所挡,转为暖风,同时造成昼夜温差大,增加了大米的甜度。

    天然的雪水,与日本人长期保护完好的地下涌泉是日本大米最好的滋养品,只有好水才能种出好的水稻,而水源的保护日本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从整体城市的干净度即可见一般,整个城市都是一尘不染。

    另外就是日本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上的投入,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水达到了可以养鱼的级别。

    为什么日本大米越来越好呢!这个主要是因为,在70年代后,日本走出了战后经济困难时期。兜里都有点钱的日本人,都希望想要吃到更好的大米。

    日本人对米饭的热爱,远超人们的想象,在日本,所有不以米饭为结尾的饭局,都是耍流氓,正是因为这样,日本大米越来越追求品质和口感,大米也越种植越好。
1...462463464465466...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