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品世子妃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晴时有雨
郭承嗣接过宝剑,重新挂在腰间。然后才严肃的道:“本将军既然肩负重任,就不得不越权。把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好好的与各位大人说道说道。”
回过神来的罗同知干笑道:“不知武显将军有何赐教?”
郭承嗣沉声说道:“本将军有理由怀疑此次赈灾,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故意克扣赈灾粮食的发放,造成饥民大批死亡。甚至有人内外勾结。以达到其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的目的。更有甚者,还有人故意制造挑拨饥民不满情绪,制造混乱。企图冲击衙门,引发暴乱。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这番话说出来,现场几人个个都是面色剧变。
郭承嗣转头看着身后簌簌发抖的罗同知,冷声道:“罗同知,我现在问你,朝廷运来的赈灾粮呢?”他语调冷竣,分明是将罗同知当作人犯审讯了。
罗同知梗着脖子说道:“都在粮仓里啊!自从朝廷的粮食运来后,四家粥厂的炊火就没有停过,日夜不停的为饥民熬粥。武显将军的指责无根无据,本官不服。”
“不服?”郭承嗣一拍桌子,愤怒的大喝道:“你身为同知,难道不知道这几天饿死了多少饥民吗?你还有脸不服?你所谓的日日炊火不停,本将军不能否认。可是每一锅水里你只许放半瓢大米,你这是熬粥还是熬米汤呢?”
罗同知先是一惊,然后瞪着杨通判,府知事二人,色厉内荏的喝道:“究竟是你们中的哪一个,敢如此阳奉阴违,克扣饥民嘴里那点活命的粮食?”
府知事吓得腿一软,跪在了地上。他带着哭腔惊惧的道:“同知大人,卑职,卑职一向只负责文书的工作,赈灾的具体事项,卑职真的不知道呀!”
杨通判虽然没有府知事那么惊慌,可他的脸色同样也很难看。他皱着眉头,不快的反问道:“同知大人,你这话是何意?莫非你认为是卑职暗地里做下这荒谬之事?”
罗同知眼睛一转,痛心疾首道:“杨通判,本官知道你家也这次也遭受了劫难,不但家财被洗劫一空,就连两个妾侍也被契丹狗贼给抢了。可就算是这样,你也不能打这批救灾粮食的主意呀!那可是救命粮食,私自占用,是会遭天谴的。”
“我去你的遭天谴。”杨通判急红了眼,一拳挥了过去。别看他嘴皮子没有罗同知厉害,可是他的拳头够硬。眼见罗同知红口白牙的几句话,就欲将罪名全加在自己身上,激怒之下他可一点力气都没有留。
就听罗同知“哎呦”一声痛叫,原本儒雅的脸上便开了花。他哆哆嗦嗦的捂着嘴角,含糊不清的道:“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这莽夫,是心虚了不成?”
“你......”杨通判见他还死咬着自己不放,心中不由大怒,他捏着拳头眼冒凶光,又想上前动手。
“行了,就别胡乱攀咬了。”郭承嗣从怀里掏出了一本账册丢在了罗同知面前,然后冷笑道:“没有完全的准备,本将军也不会亮出这尚方宝剑。罗同知,瞧瞧这本账册吧!你应该对它很熟悉才对。”
看到地上那本被翻的封皮都卷起了的账册,罗同知脑袋里一下就木了。郭承嗣冷冷一笑,继续说道:“这本账册是从李家粮铺搜出来的,听说这家粮铺的掌柜是你一房小妾的娘家人吧?说来也奇怪,本来这李家粮铺也被契丹人给抢劫一空了,可是他们掌柜的本事大,前几天居然又开张了,而且卖出的粮食成色居然和咱们这批赈灾粮食一模一样。罗同知,你可别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巧合。”
“这些蠢货,明明要他们不要急着出货的。真是害死我了。”罗同知大惊之余心中也在暗暗咒骂。他没想到郭承嗣居然会把自己的底细摸得如此清楚,他频繁的擦试着额头冒出的冷汗,原本挺直的腰杆也下意识卑微的弯了下来。
郭承嗣根本不容他多想,继续逼问道:“说,你到底偷偷昧下了多少粮食?”
罗同知更是惊慌,腰弯得更低了,拱手道:“只,只,只有五万石而已。”
“只有五万石?”郭承嗣怒火攻心,他抬起脚狠狠踢在了罗同知的胸口,咬牙道:“别以为本将军不知道,你是只给饥民剩下了五万石而已。整整二十万石粮食,你却敢拿走四分之三,真是名副其实的国之硕鼠。就是有你的存在,才会逼着外面的饥民暴动。”
“杨通判,还不把他押下去。”郭承嗣厉声吩咐道。
“是。”杨通判走到门口喊道:“来人!”几名衙役冲了进来。杨通判指着苍白着脸,瑟瑟发抖的罗同知吼道:“把他给我押入大牢,等这事之后,再治他的罪!”
“啊!”几个衙役面面相觑。说起来,罗同知的官职可比杨通判要高一级,他是没有权利下令关押罗同知的。
见衙役们还在犹豫,不敢执行自己的命令,杨通判大怒,他索性亲自动手,将瘫软下去的罗同知抓进了大牢。
正在这时,突然外面隐隐传来喧哗之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紧接着,郭承嗣的一名亲随跑进来报告:“大人,不得了了,李家粮铺方向冒起了浓烟,好像是走水了!”
“什么?”众人惊呆了,李家粮铺此刻还藏着十五万石的粮食,是巨涌关饥民的希望。要是被一把火给烧了,那外面的暴动就再也别想平息下来,导致的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未完待续。)
医品世子妃 第一百九十二章 镇压
眼见通红的大火几乎映红了半边天际,跟着杨元仪一起来的一名副总兵立刻请命,要求亲自带人前去救火。杨元仪当场应允,还给了他调动兵马的令箭,可以随时调动城内的兵马前去帮忙。
眼见那名副总兵领了两名游击将军,捧着令箭依然从后院的豁口处原路退了出去。郭承嗣这才沉声说道:“诸位大人,咱们该去面对那些饥民了。”
愤怒的饥民如潮水般不断的冲击着守护在衙门外的卫兵衙役。他们已经由互丢石块变成了互相推拽,有不少人的脑袋上身上已经见了血,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整个局势就像如开了锅似的乱成一团。
人群中还不停有人在蛊惑道:“粮食都在里面,快冲进去抢粮啊!不抢也分咱们老百姓没有份。”
“抢粮啊!不然就要被饿死了!”
“这些狗官就希望看见我们死了他们才高兴呢!”
“打死这些狗官,狗日的就会欺负老百姓!冲进去抢粮食!”
……
卫兵衙役们组成的人墙已经在节节后退,有的地方已经抵挡不住了。卫兵和众衙役的脸上都露出了惊恐之色,薄弱的人墙如同在狂涛巨浪中即将崩溃的大堤。
知府衙门的大门在众目睽睽之下终于被推开了,郭承嗣,杨元仪,还有衙门里其他的管事者,一起出现在了万千愤怒的饥民面前。衙门的围墙上也忽然挑起了火把,无数背着铁弓腰挂箭筒的弓箭手出现在了墙头。
这些弓箭手冰冷的注视着下方,就见一个小旗官猛地一扬手里的旗帜,弓箭手们立刻利落的取下肩头的铁弓,搭上箭矢。瞄准了下方依然暴乱着的饥民。
那一排排闪着寒光的箭头在火光的映射下,格外的让人心头发寒。瞧见这一幕的饥民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有人不知所措,也有人红了眼睛,还在疯狂的叫嚷:“狗官要杀人了!狗官要杀人了!”
“狗官不让我们活,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好过,大伙齐心协力一起冲进去。”
“对。有本事就把我们全部都杀光。”
郭承嗣沉着脸做了一个手势。一直密切注视着他的小旗官立刻打了一个简单的旗语。站在墙头的弓箭手,便一起大声喊道:“武显将军,为民请命。武显将军。为民请命。”数十人整齐的呐喊声传出了很远,立刻压住了底下纷乱的嘈杂之声。
郭承嗣亮明身份后,四下里立刻安静了许多,巨涌关的百姓都知道。正是这位武显将军,费了千辛万苦才将这些救命的粮草从长安城运到了巨涌关。百姓们对他多少都有着盲目的崇拜和信任。于是有人乱七八糟的呼喊道:“武显将军,您要为我们做主呀!您运来的粮食,都被衙门里那些可恶的狗官给私吞了,他们不让咱们活呀!”
“武显将军。您行行好,把粮食分给咱们吧!”
当然也有人不屑的吼道:“他们官官相护,都是一丘之貉。根本就不会管咱们的死活。我们要粮食只有靠自己,大伙们。抢呀!”
“对,武显将军也没用,我们要粮食!”
郭承嗣又对那小旗官做了个手势,小旗官连打了几个旗语。数十弓箭手提起嗓门,怒吼道:“煽动抢粮,当场击毙!”连喊数遍,声震四方。
老百姓到底还是畏官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如果自己碗中有一碗饭吃,就不会起来闹事,只有当你把他最后一碗饭也抢走了,把他活下去的希望全都断了,才会起来造反。现在大家听到煽动抢粮,当场击毙的警告,心中害怕,也就渐渐安静了下来。
可这时,刚才那喊抢粮的人又在人群中高声叫道:“放屁!骗人的!他们不敢动手,大家冲进去抢粮啊!”接着一些人也跟着鼓噪起来。
这时候人心动荡,最容易被流言所动,人群顿时又开始乱了起来。
郭承嗣的眼睛慢慢眯起,犀利的寒光一闪而过。他居高临下,已经看见了躲在人群中,叫嚣的最厉害的几个人。他们一个个身高体阔,满面红光,哪里像是忍饥挨饿多日的饥民。他拔出腰间的宝剑,指向其中跳的最厉害的一个,大声吼道:“放箭!”
“刷刷刷”小旗官猛地挥动着手里的旗帜,一根闪着寒芒的羽箭如流星般划过人群头顶,准确的命中那人的面门,鲜血飞溅,那人哼都不哼一声,软软的倒了下去。
亲眼见识到了弓箭手们的铁血无情,人群开始慌乱。众饥民眼见不是威胁,而是说话算话,鼓噪抢粮的,已经被当场射倒,众人心中惊叹那些弓箭手真是百步穿杨,箭法如神,顿时不敢再说话,混乱的场面渐渐安静了下来。
就在这时,远处有人躲在人群中喊:“杀人了,官府杀人了!他们不给粮食,还杀人,抢……”
话未喊完,郭承嗣沉着脸又是一挥手,墙头又是一道寒光射出,穿过黑夜,透过前面饥民的缝隙,刁钻地射进了喊话之人的胸口。“哎呦”那人嚎叫一声,捂着胸口仰面倒了下去!
一连射倒了俩人,众人终于见识到了面前这年轻将军说一不二的铁血手段,顿时都被镇住了。原先躲在人群中跳着脚叫嚣的最厉害的那几个汉子,却都冷汗津津的低下了脑袋,生怕上头那位年轻将军一个不顺眼,顺便把他们也给射杀了,黑压压的人群顿时静若寒蝉。
郭承嗣用雷霆手段镇住了场面,他冷厉的环视四周一眼,高高举起了手里的佩剑,吼道:“尚方宝剑在此,见宝剑如见圣驾,跪!”
“吾皇万岁,万万岁!”
皇权是让普通百姓感到最为敬畏的,随着饥民跪倒下拜后。就连围在郭承嗣身边的将士,衙役们也一起乖乖的跪倒行礼。
满场就见郭承嗣一人依然坚定的站立着,他环视了四周一眼,触目所及的,都是一张张蜡黄羸弱的脸,还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躯。可是他们的眼中依然有着火焰,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郭承嗣觉得喉头有些发梗。他收了尚方宝剑。清了清嗓子,才厉声喝道:“本将军已经知道了你们的冤情,也拿下了私自克扣救灾粮食中饱私囊的罗同知。准备送到长安城去治罪。来人,将人犯带上来,先重打五十大板。”
他话音一落,罗同知便如死狗般被杨通判还有几个衙役一起拖了出来。杨通判毫不留情的亲自动手扒去了这位昔日上官的裤子。露出他白花花的屁股,在众目睽睽之下按在地上由四位衙役开始当众行刑。
四位衙役一看就是行刑的老手。确实有些手段,每一杖打下去,罗同知白嫩的屁股上总要溅起一片血花。罗同知海惨叫一声,围观的饥民则是欢呼一声。再一杖下去,又是一片血花、一声杀猪惨叫和一片欢呼,还没打得五杖。眼泪鼻涕一起狂奔的罗同知就活活疼晕过去。
马上又被如狼似虎的衙役们用冷水泼醒,让他清醒着继续受刑……好不容易等到五十杖打完。罗同知的屁股上和大腿上已经是一片血肉模糊,人也疼得死去活来,晕死数次。但是那四位衙役毫不留情,又抓住他的四肢猛然向天上抛去,重重摔落地面,又把晕死过去的罗同知给生生摔醒过来,爬在地上涕泪横流的惨叫。
杨通判这才向张大少爷拱手说道:“启禀将军,行刑完毕,请将军验刑。”
“好,把他拖下去。”郭承嗣点点头,重新对静候佳音的饥民们说道:“现在本将军要重新核定粥厂的标准。来人呀!生火煮粥。”
他话音一落,府知事忙指挥着衙役们抱出了大量的柴火,米袋,就在衙门口支起了十几口巨大的铁锅。在众目睽睽之下,郭承嗣命人在滚滚热水中倒入了大量的白米,慢慢的,一股浓郁的米香飘了出来。
眼见锅内浓稠的白米粥渐渐熬成,郭承嗣取出一双竹箸插入其中,厉声喝道:“今后每一锅粥都必须是箸立不倒,箸倒,负责熬粥的衙役,伙夫就人头落地。杨通判,余下的赈灾事宜,本将军就交给你全权负责。若是再饿死一人,你就洗干净脖子等着上路吧!”
“是,下官遵命。”杨通判不敢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郭承嗣话锋一转,又含笑说道:“当然,你若是办好了差事,皇上面前,本将军也会为你记上一功。”
杨通判的眼睛立刻一亮,他知道目前知府衙门里空下来的位置挺多,若真是把这差事办好了,在皇上面前露了脸,那小小的进上一级完全没有问题。他立刻一拱手,响亮而恭敬的答道:“将军有命,下官哪敢不从。”饥民们见状,立刻开始欢呼雀跃。
好不容易安顿好了饥民,郭承嗣带着众人才退回到了衙门内。
杨元仪落坐后,还心有余悸的说道:“武显将军好凌厉的手段,当街格杀闹事者,也不怕引起众怒。”
郭承嗣微微一笑,端起案几上已经凉透的茶水,喝了一口,才慢条斯理的道:“谁说我杀了他们。”
杨元仪一愣,道:“他们不是都中箭了吗?”
郭承嗣淡然笑道:“本将军不会让他们死,他们若是死了岂不是没有办法指证那些躲在背后,煽风点火指使闹事的罪魁祸首。”
在场众人听了,无不夸奖郭承嗣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至于他们心中究竟在想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倒是杨通判显得有些坐立难安,郭承嗣见状微微一笑,道:“杨通判可是在担心粮食的问题?”
杨通判苦笑道:“将军明鉴,下官倒是愿意为饥民做些实事,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如今官府粮仓里只剩下五万石的粮草,眼见李家粮仓的大火已经烧了这么久,水龙队还没有救下来,可见那十五万石的粮食肯定是保不住了。将军,请你教教下官接下来该怎么做?”
顿了顿,他又搓着手指,舔着脸厚颜道:“要不,将军大人索性从军粮那边给我拨些过来,以解燃眉之急。”
“胡闹,军粮也是你能乱打主意的?”杨元仪不等郭承嗣开口,他就抢先皱着眉头呵斥道。见杨通判的脸垮了下来,郭承嗣微微一笑,安慰道:“不用担心,本将军一定会给你找来足够的粮食。”
巨涌关南门,大门紧闭,原本守城门的三队士兵已经被抽走了两队前去帮忙救火,剩下的一队士兵也知道城内饥民闹事,此刻正处于混乱敏感的时候。他们不敢怠慢,个个都警惕的瞪大了眼睛,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敢放过。
远处,忽然传出了“吱吱呀呀”车轮滚动的声音。很快,一溜长长的骡车队伍出现在了他们面前。负责城门安全的队长立刻喝道:“站住,现在宵禁,城门早已关闭,任何人都不能进出。快退回去。”
骡车队伍为首的,是一个黑瘦精壮的中年男人。他穿着褐色锦袍,带着镶嵌着美玉的皮帽。咧嘴一笑,就露出了一颗闪亮的大金牙。
大金牙陪着笑脸道:“官爷辛苦了,我们是马记药铺的,骡车上都是一些收购的药材还有皮货,要运到长安城去贩卖。因为货物较多,装车就装了大半天,才耽误了时辰。不过我这里有知府衙门发下的通关文牒,盖了大印的,还请诸位兄弟行个方便,让我们出城去。”说完,他悄悄的递上了两锭银子。
队长没有接他的银子,而是警惕的说道:“既然有官府的通关文牒又何必急在这一时,麻烦掌柜的等到天亮再出关吧!”
“那可不行,真要等到天亮,咱们东家就该骂人了。官爷,你行行好。”大金牙见队长并不妥协,他又从怀里掏出了两锭银子,陪着笑脸递了上去。
这四锭银子加起来足足有二十两,他出手可真算得上是大方了。可那个队长却依然毫不买账,他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刀,恶狠狠的道:“说了不能过就不能过,再啰嗦,就把你们全都抓起来。快些滚.....”
大金牙的眼角不自觉的抽了抽,这时城墙上有人出声询问道:“下面发生了何事?”(未完待续。)
医品世子妃 第一百九十三章 奸细
队长“啪”的一声,行了个礼,道:“邵都尉,这些人明明知道已经宵禁了,居然还想出关。卑职这就打发他们离开。”
“这个时候出关,准备去哪呀?”邵都尉牵着一匹栗色的高头大马,带着一队亲兵,慢慢的走了下来。
大金牙忙恭敬的奉上了盖着大印的通关文牒,赔笑道:“原来是邵都尉,失礼了......”他又把前面的话重复了一遍后,哀求道:“您瞧,城里饥民闹事,将所有的大街都堵上了,我们这么多东西要是重新拉回去实属不便,还请都尉大人行个方便。”
邵都尉仔细看了手里的通关文牒,然后说道:“既然人家手续齐全,就开城门放行吧!”
队长一愣,道:“这怎么行,宵禁后禁止再开城门是明老侯爷定下的规矩,卑职不敢违背。”
邵都尉闻言一皱眉,不快的道:“你拿明老侯爷来压我?”
官大一级压死人,队长见他语气不善,只得行了一礼,陪着笑脸道:“卑职不敢。”
邵都尉笑笑,翻身上了马,他亲昵的拍了拍马脖子,然后看似随意的说道:“行了,那就开城门吧!本官刚好要出城巡视。”
队长犹豫了片刻后,忽然往后退了几步,一挥手。他带的那队士兵举起长枪疾步而来,将邵都尉还有他的亲兵,团团包围了起来。
“你疯了,想对我动手?”邵都尉显然吃了一惊,他一下意识的摸着腰间的佩刀,厉声喝道:“莫非你想谋反?”他带来的亲兵早就鼓噪着抽出了各自的兵器,与守城的士兵对峙起来。
队长不卑不亢的说道:“不是卑职想要造反。而是明老侯爷下了密令。今晚谁要是想借机强行出关,就是通敌卖国的奸细,必须就地拿下。卑职也是奉命行事而已。”
“你胡说。”邵都尉心中升起了强烈的不安,他厉声喝道:“既然有这样的密令,为何我身为都尉却不知道?你一个小小的城门官,居然敢以下犯上,对上官无礼。来人。将他拿下。”邵都尉见势不妙。是想要先声夺人了。
谁知那小小的队长非但不怕,反而率先抽出了腰刀,大声喝道:“儿郎们。速速将这些通敌卖国的奸细拿下,待会好到明老侯爷面前领赏。”两边人马就这样乒乒乓乓的的交上了手。
那队长居然十分厉害,他手里闪着寒光的腰刀,连砍带劈。当场就撂倒了好几个凶神恶煞般的亲兵。
大金牙见两边的官兵居然自己先对上了,眼角不由急剧的抽动着。他悄悄对身后的伙计做了个手势。他那些伙计也悄悄的摸出了隐藏在骡车里的兵器,个个眼冒凶光的瞪着那些混战在一起的守城士兵。
“杀呀!”从道路两边的民房商铺里忽然涌出了无数手持火把的官兵,将长长的骡车队伍还有正在拼死打斗的两方人马团团围住。领头的,正是顶盔束甲。骑着一匹通体漆黑的大宛名马,手里还拎着一把开山斧的明老侯爷。
邵都尉看见他不由大惊道:“这老匹夫不是应该在知府衙门嘛!什么时候跑到这里来了?”再转念一想,他不由拍着大腿哀嚎道:“糟了。咱们中计了。”
明老侯爷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拎着开山斧。怒瞪的双眸,大喝道:“尔等通敌卖国的奸细们都听好了,本候在此已经恭候多时。尔等民夫,伙计,车夫,若是有投降者,还可以保留一条狗命。其余反抗逃跑者,一律格杀勿论!”
“投降不杀!”火把打出旗号,无数官兵手持兵器,高喊着口号冲进了骡车队伍。有一部分的民夫,车夫,伙计都是被蒙在骨里的,他们只是赚一份工钱糊口而已。他们见官兵们来势汹汹,个个吓得心惊胆跳,根本就不敢反抗,争先恐后的跪地受降。
也有那些执迷不悟的,妄想抵抗逃跑,他们立刻就被蜂拥而上的官兵给砍翻在地。混战中的邵都尉不由红了眼睛。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败露,若是被抓住,等待他的必定是残酷刑罚的折磨。他越发下手狠辣,毫不留情,只希望能挣得一线生机。
明老侯爷本来只是在一旁观战,他见邵都尉势如疯虎,转眼就砍翻了不少士兵,不由怒发须张,他一拍马屁股,喝道:“小兔崽子,还敢顽抗,看本候亲手将你拿下。”他迎着邵都尉疾驰而去。
邵都尉见明老侯爷忽然冲了过来,不由狞笑道:“来的好,若是临死前能拉一个侯爷垫背,也不枉此生。”
他拨转了马头,一双死鱼眼睛紧紧盯着疾驰而来的明老侯爷,他紧握在手里的腰刀不但鲜血淋淋,就连刀刃都卷起了。就在这时,城墙上忽然站起了一队背着铁弓的弓箭手,为首的一个静静的拉开了手里的铁弓,闪着寒光的箭矢瞄准了下方一心等着与明老侯爷决一死战的邵都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