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医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草席

    对于这个年龄比萧瑀还要大四岁的老头,李世民的看重肯定在萧瑀之上——要说功劳,李靖战功赫赫,光是击灭东突厥一战就足以让他流芳千古;而且要论能力,哪怕年轻时同样战功赫赫的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李靖绝对是大唐最强的将领之一。

    而且……

    在朝堂上面,李靖可比萧瑀会做人多了。

    光是前面七年中,萧瑀就曾经三次拜相,三次被免,几乎都和他的臭脾气有关;而相较之下李靖虽然在战场上勇猛善战,但是性情却极为沉稳,几乎从不与人相争,哪怕被人弹劾都不愿意为自己辩解——当年击破颉利牙帐的时候,帐内宝物被士兵们劫掠一空,御史大夫弹劾李靖治军无方的时候,老爷子面对李世民的训斥只是磕头谢罪,其他的什么都没说……

    作为皇帝,李世民可以说十分欣赏李靖的这些举动。

    只不过……

    就在皇帝把目光转向李靖的时候,这位尚书右仆射却犹豫了一下,突然说道:“陛下有命,臣本应竭尽全力,然臣今日足疾又起,难以远行,恐怕……”

    “足疾”

    听了李靖的话之后,皇帝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看到皇帝的表情似乎有些松动,李靖赶紧接着说道:“所以臣想奏请陛下,是否可让魏侍中担任这观风俗使一职”

    “魏征”

    听到这个名字之后,李世民又是一愣,随即大摇起头:“不可!魏侍中朕另有要事相托……如若李爱卿足疾复发,可稍缓些时日出发,有一州还必须爱卿亲自前去才行啊!”

    一州必须李靖亲自前去

    听到皇帝的这番话之后,李靖和萧瑀两人同时皱了皱眉头,面面相觑,心中顿时都升起了一丝好奇心……

    ……

    “噗!”




第六十四章 一百贯
    三月中,天气已经暖和了起来。

    不过对于一般的老人家来说,早晚依然是太凉了一点。

    当然李靖肯定不是一般的老人家,一辈子征战沙场的他早就习惯了风餐露宿的日子,踏冰迎雪也从未少过,所以他这一路走的比之其他观风俗使们都要快得多,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便已经到了千里之外。

    不过毕竟年龄不饶人,漫长的旅途下来还是让李靖觉到了一丝疲惫。

    尤其是今天下的这场春雨,凉意丝丝入骨,让李靖忍不住怀念起了自己长安府邸中那几个煤炉——这种寒冷的天气,如果能围坐在煤炉前小酌一杯,该是何等惬意之事

    “对了,好像那煤炉就是出自徐王之手”

    突然想起了皇帝赐下的煤炉来历,李靖的眉头一挑,低声道:“李忠,距离潞州还有多少路程”

    李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马车外面还是立刻便传来了回话:“回相公的话,还有三十余里!如果车队全速赶路的话,应该能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到!”

    “不急,不急!”

    摇了摇头,李靖下达了一个命令:“让儿郎们慢慢赶路,路上找个地方休息,明天下午入城……记住,不可大肆声张,安静入城即可。”

    “是,相公。”

    老仆李忠终究是跟了李靖多年,立刻便明白他的意思,很快吩咐了下去。

    而听着李忠在马车外吩咐众卫士的声音,李靖在马车里却眯起了双眼,开始琢磨起了自己观风俗使之旅的下一站——潞州。

    潞州这个地方,李靖可是相当的熟悉。

    当年北攻突厥的时候,他当时屯兵神头岭,就是从潞州出发的。而时隔数年后再回潞州,李靖却已经从那个领兵打仗的行军总管,变成了一位相公——在大唐唯有丞相们才能用的称谓……

    不,应该说他现在的身份是观风俗使。

    但是相对于重逢的潞州城,李靖更感兴趣的却是城中的那个人。

    徐王,李元嘉。

    本来以李靖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那谨小慎微的性格,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和徐王打上交道,最多也就是有机会见面的事认识一下,打个招呼罢了。但是因为一个多月前皇帝的一番话,李靖不惜千里迢迢来到潞州,只是为了见那李元嘉一面……

    或者说,是去探一探这位徐王的底!

    而对于皇帝的这些心思,说实话李靖真的有点搞不太明白。

    现如今大唐蒸蒸日上,皇帝的威名也是渐入人心,可以说已经彻底坐稳了那个来的不是很名正言顺的位置。所以要说李世民顾忌自己的那些兄弟们,李靖肯定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自己就是靠着杀兄弑弟才成为了皇帝,小心点总是没有错的。

    但是就因为这个,也不至于让李靖这样的重臣,特意跑来潞州一趟吧

    徐王李元嘉,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而已,就算他出身皇家,天资聪慧,十六七岁能有什么样的心思就算他有了不该有的心思,又何来的实力,以及效忠于他的人手

    “或者说,这徐王另有奇特之处”

    突然想到了皇帝赐给众多重臣的煤炉,以及最近才刚刚在长安显贵中开始流传的桌椅、铁锅等物,李靖心中一动,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性。桌椅和铁锅什么的,李靖并没有让家人去跟风,自然也不知道其中的妙处,但是那据说是徐王所制的煤炉,在冬天可真是取暖的神物,端的是妙极了。

    “呵呵,这倒是有趣的紧!”

    捋了捋颌下的胡须,李靖突然笑了起来:“无论如何,明天先听听这潞州人对李元嘉的评价,再看看这潞州城中的风貌,后天再去见见这个有趣的徐王好了……”

    ……

    “什么一百贯”

    在潞州衙署的那个小院里,听了王普的话之后,李元嘉顿时两眼一睁。

    “咕咚!”

    用力的咽了口吐沫之后,王普硬着头皮说道:“是的,大王,至少需要一百贯!其中大部分都是要用来搜集造纸的材



第六十五章 入城
    第二天上午,李靖并没有大张旗鼓的进城,甚至特意让大部分的侍卫和随从们留在了昨晚住的地方,自己带着李忠和两位侍卫悄悄进了潞州城。

    “与几年前相比,似乎并无太大的变化。”

    在潞州城的街面上走了一段之后,李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唯一让他有点惊讶的是路面上显得颇为干净,似乎是为了迎接自己的到来专门打扫过一样……

    “难道说,他们知道我已经到了”

    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头,不过李靖很快就哑然一笑,摇了摇头。

    即使知道了,好像也不奇怪。

    毕竟是大唐的右尚书仆射,而且现在还任着观风俗使这样崭新而敏感的职位,李靖的出行不可能真的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就好像前面一路上经过的那些州县,所到之处无不一片躁动,官员们哪个不是小心翼翼,尽心尽力

    这次前来潞州,就算有人提前得到消息似乎也不奇怪。

    不过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反正现在并没有人上前迎接李靖,他就当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到来好了。

    “呵呵,无妨,你们自去打听就是了。”

    眼见前面人渐渐多了起来,李靖冲着有些紧张的侍卫们摆了摆手,让他们按照早先说的去打听徐王在这潞州城中的风评,自己却继续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向前走着。

    两个侍卫犹豫了一下便散去了,只留下李忠一人守在了李靖的身边。

    一边走,李靖一边饶有兴趣的看着街道两边的景象,和自己几年前的记忆一一印证着——总的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并不奇怪,毕竟只过去了四年而已。

    而且这里本来就不是什么繁华地界,整个潞州也才那么点人,自然是不能和长安、洛阳相提并论。不过在这街道上走了一炷香时间之后,李靖的眉头却越皱越紧,始终也没法舒展开来了……

    奇怪,真是太奇怪了!

    如果说之前他只是觉得有些别扭的话,那么在走了这么一长段之后,李靖发现自己刚才的并不似乎错觉,而是这潞州城里面真的是挺干净的!

    于是当李靖感觉到奇怪,开始仔细的观察之后,终于发现了一些端倪:“这一路走来,路面似乎都颇为平整,似乎……是专门的修整过”

    而且……

    不光是路面似乎经过修整,平平展展的甚是好走,而且李靖还发现了一个让他更惊讶的地方,那就是一路走来他似乎没有发现一处垃圾堆积之处,更别说那些在其他城中墙边、巷角常见的黄白之物了。

    “呵呵,有趣。”

    站在路边细细的又观察了两柱香时间之后,李靖终于眉头一展,饶有兴趣的笑了。

    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就发现了三四个人手中拿着无用之物走过自己身边,但是却没有一人随意丢弃,而是扔进了距离自己三丈之外的一个木桶里。其中有一个本来已经丢弃在了地上,却又马上捡了起来,专门掉头走了几十步扔进木桶之中……

    对于潞州城中的人们来说,似乎是有人强令他们必须如此这样行事一样。

    就在李靖心中疑惑,却又隐隐有所得的时候,两个侍卫一先一后回到了他的身边,微微欠身道:“相公,我们回来了。”

    “哦如何”

    向前走了几步,找到一处相对僻静的所在,李靖淡淡的问道。

    “这……”

    其中一个侍卫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回禀相公,这潞州城中的百姓对徐王似乎……似乎所知不多。”

    “所知不多什么意思”

    眉头一皱,李靖心中顿时便有些不悦了。

    李元嘉乃是大唐的亲王,潞州的刺史,可以说是潞州城中万



第六十六章 只是为了好看?
    “李相公突然登门,可是让元嘉猝不及防啊!”

    给了率先行礼的李靖一个标准的回礼之后,李元嘉先请这位历史上的大人物坐下来,这才笑吟吟的说道。

    当年第一次见到李靖的时候,他是真的很激动。

    毕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唐军神,关于李靖的传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由不得李元嘉不兴奋。但是好饭怕多吃,再牛的历史名人如果见得多了也就没有了新鲜感,虽说他见李靖的次数也就那么聊聊几次,但是见名气更大的李世民可是不少。

    所以再次见到与托塔天王同名的唐朝大佬,李元嘉的表现堪称淡定。

    观风俗使嘛,消息早就传到潞州来了。

    唯一让李元嘉有些惊讶的,是李靖居然不声不响的就进了潞州城,然后贸贸然就登了自己潞州衙署的大门——这完全不合规矩,也不符合礼仪啊!

    好在上辈子看微服私访的野史电视剧多了,李元嘉也就淡然处之了。

    就是叫相公相公的,心里有些膈应而已。

    不过也没办法,谁让这年头大家都这么称呼呢而且除了宰相之外,要是随便叫其他人相公那可是有大问题,所以哪怕心里再不爽也只能强忍着了。

    “呵呵,冒昧打扰大王。”

    面对李元嘉隐隐的质问,李靖的表情却始终淡定,微微一笑道:“不过身为观风俗使,李某职责所在,很多时候都必须低调行事,还请大王见谅。”

    虽然地位低于李元嘉,但是并不意味着李靖就害怕这位徐王。

    事实上如果论起在大唐的地位,右尚书仆射的权力比起一个潞州刺史来,不知道大了多少,也就是在爵位上大家反过来了而已。所以对李元嘉表达足够的尊重,这是礼仪的要求,但是要真的去计较的话……

    除了皇帝皇后,人家李靖用的着怕谁

    李元嘉也是明白这一点,很快就耸了耸肩笑道:“好吧,只是李相公来的突然,本王不能按礼迎接,所以有些懊恼罢了……呵呵,李相公一路从长安到潞州辛苦了,本王已经命人准备酒席,片刻后为您接风洗尘如何”

    “如此,就多谢大王了。”

    李靖也不客气,微笑着点了点头。

    一个是年老成精,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的老狐狸;一个是两世为人,很难再因为什么人、什么事儿而方寸大乱的穿越者,两人就在这短暂的对话之间,进行了一番不动声色的低烈度交锋。

    对此李元嘉毫不意外,而李靖心中却大为惊异!

    “此子……就是那个徐王”

    举起手边的杯子,喝了一口温热的羊奶,李靖的双眼忍不住微微眯了起来。

    虽然李元嘉刚才的态度很可能,很恰当的表现出了对一位大唐重臣,而且是年老长者的尊敬,但是李靖还能听不出来,他那字里行间对自己搞突然袭击的不满和讥讽但是光从态度和明面的文字上面,你还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这种感觉,倒是有点像长孙和房玄龄那些老狐狸!”

    看着一脸淡定开始喝茶的徐王,李靖两眼一睁,突然开口问道:“大王,刚才李某进来之前,发现府上有许多人进进出出,好像是在建造什么”

    没有丝毫的迟疑,李元嘉很快就放下手中的茶杯,笑着点了点头道:“嗯,正在给整个潞州衙署建造下水道,眼下正在刚开工的阶段,所以动用的人手多了一些。”

    “下水道那是什么东西”

    听到这个从未听说过的名词,李靖愣了一愣,不解的问道。

    对此李元嘉毫不意外,毕竟下水道这个词是他习惯用的,在这个时代还



第六十七章 香气
    简单明了,李元嘉大致说了一下下水道的作用。

    然而对于他解释的那些事情,右尚书仆射表示自己实在是听不懂,而且隐隐也表示没什么兴趣去了解。

    李靖现在只是有些尴尬,因为他刚才确实误解了人家徐王。

    当然他也是没想到,那些人竟然都是王府的下人!
1...1617181920...1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