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医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草席

    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制造玻璃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很久很久。

    就是传说中的吹玻璃技术,出现的也很早,只不过因为战乱的缘故,一个是技术进步的速度非常慢,另一个则是很容易失传,所以后来威尼斯人改进了玻璃制造技术之后,才会赚钱赚到干脆把工人们全都关在一个小岛上,为的就是避免技术外流……

    不过技术再复杂,终究也是千年前的技术,而对于造出玻璃韩王非常有信心。

    说白了,他有钱,还有地位!

    想要学会制造琉璃的技术,并且尝试去改进它,对于这个世界的普通人来说绝对是难如登天,因为随便想想就知道,这必然需要专职的人手和庞大的金钱来作为支撑。而有这个能力的贵族们,却又对这种事儿不感兴趣。

    对他们来说,拿钱买岂不是更容易

    但是李元嘉不同,他有钱,可以撑得起一个“玻璃研究室”的持续投入;他也有身份地位,只要有心自然能找来会造玻璃的匠人;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还有超越时代的“科研理念”——造纸工坊的经验,完全可以直接的套过来就是了。

    所以在李元嘉的意识中,造玻璃应该不难。如果能组织起一只队伍,有一个像王普这样的家伙领导者,就像改进造纸术和发明活字印刷一样去做,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造出晶莹剔透的玻璃来!

    然而……

    此时的李元嘉还不知道,自己这种自然而然的想当然,会把他拖进多大的一个大坑里面,然后一直坑了他多少年……

    ……

    贞观十年的夏天,长孙皇后的死亡让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相比之下去年太上皇驾崩时那种满城缟素、万民齐悲的形式感,这一次皇后去世虽说阵仗小了许多,但是皇帝身边的大臣们心里很清楚,李世民这次才是真的伤心了。

    几次在上朝的时候,李元嘉都能感觉到皇帝的恍惚。

    &n




第二十七章 元日朝会
    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

    元日就是元旦,也叫元正,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又称三元,被认为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在古人的时间序列中,这一天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按照大唐的规矩,元日前后要放七天假。

    元日前三天,后三天,加上元日当日,和后世的春节一样是七天假。而全年和这一天同等待遇的,也唯有冬至是七天假了。其他三个节日寒食节(后来融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只有三天小长假,地位上就差的远了。

    至于说后来唐德宗把寒食节也改成七天,李元嘉肯定是赶不上的。

    虽说元日前后有一个七天的黄金周,但是对于长安的官员们来说,这一天却要参加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次朝会,正好把假期给拦腰斩断……

    作为在长安的亲王兼雍州牧,李元嘉自然也不例外。

    元日这天天还没亮,有些昏沉沉的被春烟给叫起来,洗了一把脸之后李元嘉的精神才算是好了一些。然后随便的吃了两个包子和一碗粥垫吧了一下,刚刚收拾完毕就听见管家韩山在一边道:“大王,王长史来了,这会儿正候着呢。”

    “嗯王长史”

    刚吃完东西的李元嘉脑子反应还有些慢,楞了一下才想起来韩山说的是谁。

    潞州长史王清任,今年潞州的朝集使。

    作为大唐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朝会,元日这一天上朝的可不是只有平日里上朝的那些人,也不是就多了每月朔望的那些人。除了皇帝和日常上朝的百官之外,还有平时不上朝的皇亲国戚,日常享受不上朝待遇的司空、司徒他们,另外还有各国的使节,以及天下各州的朝集使。

    “每元会,诸州悉遣使赴京师朝集,谓之朝集使。”

    朝集使就是每年年底从各州赶回长安,参加一年一度的元日朝会,向皇帝献上贺表,送上贡献之物以及祥瑞吉兆的代表。

    有些是州刺史,有些是刺史的代表。

    说白了,就是要借助这个机会向皇帝表一下忠心,让人家明白我们全州上下依然忠于皇帝,忠于大唐来着。

    当然除此之外,朝集使还要参与地方官吏考课,甚至还要上朝。尤其是李世民对朝集使非常的重视,会召见很多人询问地方的政事。然后等到春天各州朝集使返回的时候,皇帝还要再次召见,勉励他们“为政以德”,要求他们回去之后“问疾苦,拯贫穷,杜侵渔,察冤狱”,总之是相当重要的一份职务。

    李灵夔非奉召不可能回长安,来的是潞州长史王清任。

    按照朝廷的要求,十二月二十五之前朝集使就应该抵达长安,而王清任是七天前到的。当时这位潞州新任长史就送帖过来,想要前来拜见李元嘉。不过出于各种的考虑,李元嘉并没有见他,而是让韩山给潞州来人安排了一个住的地方,嘱咐管家一定要照顾好这些弟弟的下属们。

    没办法,谁让这年头的大唐还穷着呢

    能够来长安参加元日朝会的朝集使,要么就是一州之刺史,要么就是各州的上佐,也就是别架、长史或者司马,皆为地方要员。但是作为地方官员,他们一般在长安都没有宅院,住在哪里就成了一个很烦人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租房子或者住“酒店”。

    如今才贞观十一年,距离李世民下令建造各州的“驻长安办事处”还有七年,所以大家都只能凑活几天,“皆赁房与商人杂居”……

    &



第二十八章 我要定了
    元日朝会,宫中中灯火通明。

    到了大兴殿之后,李元嘉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和同僚们寒暄一下,便按照引导匆匆的来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今天和往日不同,在大兴殿中的站位另有讲究,可是万万错不得!

    如果没有官职在身,李元嘉本应该和其他宗室成员一起,站在大殿的最后一排,但是因为有了一个雍州牧的虚衔,他的位子就变成了最前面,而且还是面对皇帝的右边。

    在大唐,这可是殿中最尊贵的地方!

    三品以上的文官在正中居右的位置,在他们的后面和右边除了日常上朝的官员之外,还有刚刚被封为襃圣侯的孙子子孙孔德伦、来自东方和南方的各州朝集使,以及东方、南方各国使节;而左边的话靠中间的部分是北周的后人介公、酅公——一年到头他们可能就是今天才有机会踏入大兴殿。然后左边和后边是各个级别的武官、来自西方和北方的各州朝集使、各国使节等等。

    在两边的最后,则是大唐宗室成员压阵!

    李元嘉刚刚站定没多大一会儿,就听一阵如同唱戏一般的叫声,在无数文武官员以及外国使节的注视下,皇帝一身的盛装,乘御舆被人从西门抬着进来,直到大兴殿中面南而坐。而符宝郎则是紧随其后,赶紧把玉玺等代表皇帝身份的东西放在御座前面。

    也不知道谁一声大喝,只听哗啦啦的一阵响,大家开始跪地上磕头……

    当然了,按照官方的解释这可不叫磕头,应该叫稽首才对。不过在李元嘉的眼中,反正大家都是下跪,头磕在地上时间长一点、短一点有个毛区别

    而且这元日朝会,磕起来还没完没了。

    好不容易跟着前面的大佬们把礼行完,还不等李元嘉稍稍喘口气,就见当朝司空,齐国公长孙无忌上前走到左边的角落里,跪下来大声的吼道:“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皇帝陛下与天同休。”

    “哗啦啦啦……”

    “我靠!还来!”

    眼见大家有事哗啦啦的趴下来磕头,李元嘉顿时翻一个白眼,一边心中暗骂一边也跟着趴了下来。

    再下来,新任侍中……也就是宰相之一的杨师道走到了李世民的左前方,大声喝道:“有制!”

    “妈蛋!”

    听到这句话,不用等着瞧其他大佬们如何做,李元嘉就很自觉的开始往地上趴——基本上,有制的意思就是“皇帝诏曰”或者“皇帝制曰”,反正肯定是要趴下来稽首滴!

    “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

    听完了今天的司仪杨师道的话,他总算是明白了:刚才百官之首长孙无忌是向皇帝送上贺词,大概就是代表大家向李世民说声新年快,恭喜发财,与天同休;然后杨师道站在皇帝前面的那句话,意思就是同喜同喜,大家一起发财……

    总之一句话,操蛋的很!

    不过烦躁的心情,很快就因为下一个环节减轻了许多。

    接下来就是李元嘉最感兴趣的环节,也就是各州和各藩属国送礼的时候了。

    虽然这年头大唐还比较穷,送的东西无非就是一些珍宝、土特产或者祥瑞啥的,但是毕竟是元日朝会,毕竟是整个大唐的宝物集中在一天的展示,所以李元嘉自然是要给与十二分的关注!

    只不过……

    “我就去了,这也叫祥瑞”

    当李元嘉看到苏州此时让人搬上来两棵树的时候,差点儿忍不住噗嗤一声乐了——眼前这两科连在一起的小树,不就是连理木么就是两棵树的的枝条连在了一起,共同生存的自然现象…………这玩意儿也算是祥瑞

    结果仔细一听,这玩意儿还真是祥瑞!

    &n



第二十九章 那是木棉!
    百官解散,并不等于大家就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因为朝会结束之后,下午一般还有一个“阅兵式”,伟大的皇帝陛下要去检阅一下大唐威武的军队。只是这个阅兵式并不是固定的,而因为今年皇帝的心情可能不好的缘故取消了,倒是省了大家很多事情。

    而晚上的话,自然是照例大宴群臣,大家一起大搓一顿。

    对于晚上的大宴,李元嘉真的毫不期待。

    如果宴会上只是吃一些普通的饭食还好,如果有炒菜的话就更棒了,但是偏偏这是元日的宴会,主要还是要吃一些仪式感很强的东西,而这些玩意儿李元嘉真的是碰都不想碰一下,光是想想就觉得浑身不舒坦。

    比如说用葱、蒜、韭、蓼蒿和芥组成的五辛盘,比如说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调和而成的敷于散,还有用桃木枝煮成,用来驱鬼辟邪的桃汤等等,李元嘉尝过这些玩意之后,就对所谓的正式宴会再也无爱了。

    可惜再不喜欢,作为亲王兼雍州牧,宴会他还是必须要去的。

    所以回到家休息了一下之后,瞅准了天色,李元嘉又苦逼的赶到了皇宫,然后如同早上的大朝会一样,被人领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雍州牧的位置,还是相当不错的。

    李元嘉来的比较早,身边两张桌子的人都还没来,所以他左右看了看之后立刻眼前一亮,径直的往不远处的一个位置走了过去。

    瞧见他走过来,魏征连忙一边起身,一边提醒了自己身边的同僚一句:“房相公,韩王来了。”

    “哦”

    房玄龄抬头一瞧,也赶紧站了起来。

    虽然这是他未来的女婿,但是现在毕竟女儿还没有和李元嘉成亲……当然了,就算是成了亲,人家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大家一番寒暄之后,李元嘉迫不及待的问道:“元嘉有一事想要请教相公,不知现在可方便”

    “呵呵,大王但讲无妨。”

    点了点头,房玄龄笑眯眯的回道。

    深吸了一口气,李元嘉低声问道:“相公,如果我想要要今天高昌国进贡的一样东西,应该怎么做了”

    “什么高昌国的贡品”

    听了李元嘉的话之后,房玄龄顿时瞪大了眼睛。

    旁边的魏征眼中亮光一闪,对于李元嘉问的问题颇为好奇:说起来这位韩王入朝也有好几个月,但是一直以来在朝中都低调的让人惊讶,日常上朝的时候如果不是很恭谨的和自己打招呼,魏征甚至都很难感觉到他的存在!

    就连和房玄龄,李元嘉基本也不会多说几句话。

    可是今天上来就是问高昌国的贡品,这就让人不得不好奇了:李元嘉可是贵为大唐亲王,那高昌有什么东西能让他看上眼,甚至找房玄龄询问的

    “对,就是高昌国进贡的木棉!”

    点了点头,李元嘉急声问道:“元嘉想要要几株木棉种在家里,可是不知道各国的贡品到了礼部之后,又会如何处理能否讨要出来还有高昌还送来了一个养护这些木棉的农人,是否也可以一并要出来王尚书是否会同意还请相公教我。”

    “……”

    听了李元嘉的话,两位当朝宰相……哦,魏征已经不是侍中了,应该是两位当朝大佬同时无语了。

    说的这么郑重,原来就是想要讨要几株木棉

    几乎是下意识的摇了摇头,魏征对于李元嘉微微有些失望。虽说最好的亲王就是李元嘉这种,一心只喜欢奇淫技巧,对政事毫无兴趣的亲王,



第三十章 送礼
    李元嘉做事情,最喜欢的就是趁热打铁。

    不过让人无奈的是晚上的宴会,完全不像未来单位的年终聚餐,领导们会起来一桌桌的敬酒,其他人也会按所在部门起来串门什么的。大唐最顶级的宴会上,大多数时间大多数人都老老实实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皇帝给员工们敬个酒什么的还要内侍们扯着嗓门大声喊,不然别说大殿之外的小官们了,就是殿中角落里的大臣们都很难听到……

    而且因为长孙半年前才驾崩的缘故,今天的朝会上都没有上礼乐,下午的阅兵式也取消掉了,所以晚宴的气氛自然也是热闹不起来。

    所以别说跟皇帝照面了,就连礼部尚书王珪那边,李元嘉都没机会说上一句话。

    好在因为气氛沉闷的缘故,今年的元日大宴结束的也早,最后百官散去的时候李元嘉终于抓住了机会,走到王珪的身边说道:“王尚书,请留步!”

    “哦大王有事找我”

    扭头看到叫住自己的是李元嘉,王珪的表情颇为意外。

    和魏征一样,王珪虽然认识这位韩王,而且每天上朝也是坐在同一片区域,但是礼部尚书对这位年轻的雍州牧并不熟悉。日常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散朝的时候说句“再见”而已。这其中除了因为李元嘉在朝堂上几乎从不出声之外,也是因为雍州牧这位官职实在是太没有存在感了!

    所以今日李元嘉突然叫住自己,让王珪忍不住有些好奇。
1...3031323334...1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