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医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草席

    长安如此,各州各县自然也不例外。

    而作为潞州刺史,当地的最高长官,李元嘉自然是不可能不出席这样重要的场合,不光是要主持祭春大礼,同时还要亲自挥动鞭子来鞭春。而正是早就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当陈琳找上门来的时候,李元嘉才会如此的头疼!

    人前露脸什么的不怕,李元嘉当医生的时候就不怕大场面,几百人的会场里作报告喉咙都不带发干的,更何况现在还是个亲王

    不过祭春什么的要念祭词,这个怎么搞

    虽说融合了记忆之后李元嘉现在的古文功底虽然算不上多好,绝对也不算差,但是这玩意儿他真的没写过啊!

    所以和潞州别架寒暄完,等人家陈琳说明了来意之后,李元嘉立刻就点了点头,态度诚恳的说道“一日之计,惟在于寅,一年之计,惟在于春,确实马虎不得。身为一州之刺史,此事我自然是责无旁贷,陈别架就放心好了。只不过……”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元嘉的语气顿了一顿。

    不过当他抬眼向对面望去,想要等对方主动发问的时候,却发现潞州别架这会儿却瞪大了眼睛,正在愣愣的发呆!

    眨了眨眼睛,李元嘉略茫然。

    按照大家都习惯的套路,这会儿陈琳不是应该张嘴问一句“不过什么”的么然后李元嘉就可以长叹一声,以尚且年幼、经验缺乏等理由,把写祭词的事儿推给这位潞州别架,让他帮忙写一篇就行了。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位陈别架怎么就突然发起楞来了

    “一年之计,惟在于春,一日之计,惟在于寅……”

    “责无旁贷……”

    当李元嘉的身子忍不住往前凑了凑,然后隐约听到陈琳低声念叨的那几句话时,脸色瞬间也是忍不住一变!

    坏了!

    刚才孙鹏还在嘚瑟自己记得这个古老的名言,脱口而出的不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种略白的话,现在看到陈琳那震撼莫名的样子,瞬间就知道自己这是搞事儿了啊!

    这几句话,还没人说过

    还有那个“责无旁贷”的成语,也没出来呢

    果然,还不等李元嘉开口解释点什么,陈琳已经一拍大腿,蹭的一下站了起来:“大王,您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一年之计,惟在于春……简直就是一语道尽了立春这个节日的精髓!无论朝廷还是我等,在立春这天兴师动众的,不就是为了提醒大家要抓紧时间准备春耕和播种吗惟有这段时间的辛苦劳作,才有了后面的丰收……”

    看着陈琳满脸激动的样子,李元嘉嘴角抽了抽,没有说话。

    本质上讲,陈琳说的确实没错。

    声势浩大的祭春或许有着很多方面的含义,不过最重要的就是昭告天下,春耕的日子就要到了。鞭春也是如此,用泥土做成一头牛,皇帝……或者刺史也好,县令也好,拿着鞭子抽三下,寓意鞭策耕牛下地劳作、犁地春耕,谋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鞭春过的土牛还必须保存七天,为的是让更多的农民看到,并提醒各位农民抓紧下田!

    至于说“人戴春胜,屋挂春幡”的饰春,还有吃葱、蒜、韭菜等“五新”的咬春,其实真正的目的也都是一个提醒而已。

    因为这年头立春这种节日都是专人算出来的,然后以朝廷的名义昭告天下。而没有电视,没有广播,更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一个州就那么些吃皇粮的公务员,也不可能一个村子一个存在的去通知,所以只有举办这种声势浩大的活动,来通知那些消息闭塞




第二十七章 犁和翻车
    “滋!滋!滋……”

    李元嘉相信如果把自己放进一部漫画里的话,现在肯定是脸上被烧的通红,然后如同水被烧开了一样,脑门上不停的冒着热气的那种!

    “曲辕犁……长什么样子来着”

    在自己的书房里绕了好几圈之后,李元嘉终于可以确定了一点,那就是他看历史小说时因为好奇,确实百度过曲辕犁长什么样子,但是……

    也就是看了一眼而已。

    所以现在让李元嘉回忆的话,他确实能把那玩意儿给画出来。可惜的是,也就是能画出来大概的样子而已,至于说曲辕犁上面的十几个零部件的名称,还有他们各自的长相和作用什么的,完全就是一片空白了!

    所以说……

    “那个什么什么水车,应该也没戏喽”

    想起自己在网络上、电影上或者南方旅游时见到的那个水车,李元嘉就忍不住想翻白眼——除了记得那玩意儿长得像摩天轮之外,他能记住的就是完全靠水力驱动,剩下的……

    “哐啷!”

    “过目不忘什么的,到底有个毛用!”

    狠狠地踢了椅子一脚之后,李元嘉再次愤愤吐槽起了自己的金手指。但凡这玩意儿要是早出现个几年,哪怕是一年也好,他就能带着一脑袋的东西来到唐朝,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把太阳穴都快揉烂了,也想不起来曲辕犁到底长什么样子!

    光知道个形状的话,有个毛用啊

    关键是看那些穿越小说的说法,这个记忆中好像不太复杂的曲辕犁,似乎还挺重要的是什么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而那个叫筒车的水车,既然能一直用到上千年后,应该也是很牛逼的东西吧

    说实话,李元嘉可是很想把它们造出来的。

    先不说能不能因此提高生产力,增加粮食产量,为他们老李家皇朝的辉煌事业添砖加瓦什么的,光是他俆王名下也是有几万亩的土地,要是真靠落后的工具来翻耕,来灌溉的话,那要浪费多少的劳动力

    这些劳动力要是能解放出来,能给他李元嘉创造多少价值

    “不行,必须要搞出来!”

    在书房里又转了好几圈之后,李元嘉牙一咬,立刻敲了敲桌子大声叫道:“来人!谁在外面赶紧进来!”

    “吱呀!”

    书房的大门被人从外面打开了,柳眉慌忙的走进来行礼道:“大王,您有何吩咐”

    手一挥,李元嘉说道:“去把老韩给我……算了算了,去把那个木匠,那个叫什么陈木的木匠给我叫来……算了,一会儿让他到旁边的小院儿等我!”

    李元嘉的这间书房,真的是越来越重要了。

    除了最近想起来就画,然后觉得靠谱就保存起来的那些简单物件之外,更重要的是最近半年他一直在加速准备着的,将来打算用来忽悠人的各种“古书”、以及从天竺、波斯和拜占庭等国家传过来的图书的“翻译本”。

    这些东西,每一本都是相当的宝贵。

    比如前段时间李元嘉写的那本有关四则运算的书,或许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真没什么大不了的,老祖宗们很多早就已经吃透了,但是如果加上阿拉伯数字呢有了阿拉伯数字的出现,就意味着数学算式的书写将会大幅度简化,算筹什么的也将会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如果再搭配上李元嘉“发明”的,用来取代汉代老式算盘的现代算盘,可以说一本书能够改变整个数学史都不为过!

    而这本书,现在就存放在这间书房里。

    既然把它给写了出来,李元嘉自然不会介意把它传播出去,但是就怕这玩意儿被人拿走之后不受重视,万一要是扔了、毁了什么的,那十几天的忙活可就全都白费了。

    所以从入住潞州衙署的那天起,除了韩山、春烟和柳眉等寥寥几人之外,几乎



第二十八章 弯的
    翻车什么的暂时不用想了,就算李元嘉交代了韩山尽力去找,但是能不能在潞州找到会做的木匠还是两回事儿,希望相对来说不大。不过第二天上午,陈木倒是把他亲手做的一个犁给送了过来,摆放在了李元嘉的那个小院里。

    绕着这台犁转了好几圈之后,李元嘉心里有点谱了。

    当然了,所谓的有谱并不是说他就知道该怎么做出曲辕犁,因为李元嘉对这玩意儿的了解就是来自于网络小说,还有百度上的一些图片以及电视上的一些镜头,但是有一点他可以肯定,那就是自己知道如何去改进它。

    顾名思义,很容易。

    曲辕犁,曲辕犁,也就是说它的辕肯定是弯的嘛!

    而此时俆王眼前的这台犁,上面最长的那根木头,也就是那个辕,就是直勾勾的……而且还有一点李元嘉很肯定的是,未来农民们用的犁绝对没有这么大!

    “咦对了!”

    想到犁的大小问题,李元嘉突然一拍双手,眼前一亮:“除了辕要给它搞弯,整个犁的比例要缩小之外,曲辕犁应该是可以用一头牛拉着跑的,还能很方便的转向,能方便的调整耕地的深度……”

    有个思路,那就好办了!

    “陈木,你过来!”

    扭身招了招手,李元嘉把小木匠陈木叫到了这台犁前面,指着上面最长的那根木头问道:“能不能把它做成弯的就是跟一张弓似的,中间这一块向上拱起来,而最前面垂到下面去……哎呀,你等会儿,我给你画个图!”

    比划了几下觉得麻烦,李元嘉干脆直接拿柳枝炭笔给陈木画了一个。

    大眼一瞧之后,小木匠赶紧恭敬的点头道:“回大王,可以是可以,不过这样的话会比较费功夫,光是做这根辕就够小的打造一台新犁了!”

    “费功夫那不是事儿!”

    一听这话李元嘉自然是摆了摆手,笑着说道:“现在你多花点时间算什么将来这玩意儿要是做好了,省的时间可就多了去了。”

    “……”

    眨了眨眼睛,陈木一脸的懵逼。

    您说的每一句话,我怎么都听不懂啊大王!

    “行了,你也不用搞懂。”

    一看他那表情李元嘉就知道这家伙听不懂,所以干脆的直接下命令:“想办法把辕做成弯的,另外这玩意儿……唔,做成现在的一半大!我这几句话,听懂了没有”

    “懂了,懂了!”

    就算是块木头,陈木这一次也必须听懂了。

    只不过……

    “大王让我做的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用”

    虽然明知道这样想是大不敬,可陈木这心里就是控制不住,不停的琢磨着大王刚才画的那个弯弯的东西。而且他更想不明白的是,大王为什么让他把犁的尺寸缩小一半

    那么小的犁,能用么

    李元嘉当然不会在乎一个木匠的想法,他只知道既然找到了不同点,那就先试着做一个看看好了。至于说做出来之后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次不成就试试第二次,七八次不成就试他七八十次,早晚能做出一个能用的出来吧

    反正有钱又有闲的李元嘉不在乎,慢慢折腾呗!

    就好像刚来潞州时安排牛大牛二去改进造纸术,再比如说“研发”适合金属活字的低熔点金属和能在金属上固定的油墨等等,李元嘉都是抱着同样的想法。什么时候研究出来不重要,反正他今年才十五六岁,有的是时间慢慢等,但是要是因为不懂或者难度大不做的话,你说李元



第二十九章 1.0版曲辕犁
    李元嘉所说的木棉,其实就是棉花。

    未来随便找个小孩子问一问都知道,棉花这东西对一个国家到底有多重要,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玩意儿在大唐实在是太珍贵了。被叫做白叠花布的纺织品在大唐被视为珍品,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用得起的,而纯粹的棉花更是稀罕物,李元嘉用了三年时间,费尽心思才搞到了那么几斤,最后也只是给自己做了床被子而已。

    所以无论如何,棉花的种子他是势在必得!

    只不过就像棉花本身一样,想要在长安或者潞州搞到棉花种子的难度可不小,至少对俆王来说不容易。所以有段时间他总想着要不要找一下自己的便宜二哥,告诉他棉花这东西对国计民生有多重要,然后用大唐皇帝的力量去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在深思熟虑之后,李元嘉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他想起来哪怕到了明朝的时候,也要靠朱元璋的强行命令,才让棉花在中国彻底的发展起来。这年头大唐地广人稀,丝麻还有皮裘等制品足以供应达官贵人们穿好穿暖,你种出来的棉花有个毛用难道说给那些平民们用

    别逗了。

    先不说真要种出量大到能让普通百姓都能用得起的棉花要多少年,就说以这年头的农业技术来说,大家开荒、种粮食都嫌人手不够,还敢鼓励大家种棉花还有,棉花那玩意儿可不是拿来就能用,要脱籽,要纺线,大唐有没有这个技术即使有了技术要耗费多少人工然后把棉布的成本推高到何等程度

    只要想想这些,李元嘉就脑壳痛。

    至少在大唐的人口多到丝麻供应不了那么多纺织品的时候,棉花这种新玩意想要得到重视并不是很容易。所以李元嘉现在要做的就是自己找种子自己种,然后让人找出利用棉花的方法,然后慢慢的影响到周围的那些人……

    然后对于他的期待,韩山只是摇了摇头:“回大王,暂时还没有找到。不过我已经写信给长安的兄长,让他帮忙继续找了。”

    相较于长安来说,想要在潞州找到棉花种子要多好的运气

    所以听完了回答之后李元嘉也不意外,点头道:“好,回头你告诉他们,谁要是能帮我找到木棉的种子,我给一百贯!”

    “什么一百贯!”

    听了李元嘉的话之后,韩山瞬间瞪大了眼睛。

    一瞧他这表情,李元嘉就知道韩山接下来要说些什么,所以根本就不等对方开口直接一挥手道:“行了,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你无需多言!”

    要是让韩山张开了口,这顿饭就别吃了。

    关键是经过了半年的“修炼”之后,玉娘现在做的红焖羊肉还挺香,让李元嘉闻了之后食指大动。而且在从李元嘉这里学会了“炒糖色”这一跨越时代的技能之后,色之一道玉娘也勉强算是有了一定的火候,就差味道等着他来品鉴了……

    “唔!”

    一口羊肉下肚,李元嘉舒坦的眯起了眼睛。

    香味扑鼻,咸淡正好!

    如果不那么严格的去吹毛求疵,这道红焖羊肉几乎已经可以重现李元嘉记忆中的味道了。

    只是用筷子又夹起一块羊肉之后,李元嘉忍不住遗憾的摇了摇头。

    他不是什么大厨,最多也就是上辈子喜欢自己做点菜什么的,所以严格来说对调料这种东西并不是太挑剔,常用的无非就是油盐酱醋糖,葱姜蒜辣椒和十三香等等,大多数在这个时代都有,唯有辣椒必须用茱萸等物替代,所谓的酱也完全不是酱油的味道。
1...678910...1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