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帝国风云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猛子
豆子岗现在是格谦和高开道的了,而平原郡的两路义军现在只剩下郝孝德和刘黑目的平原军,谁是受益者,谁就是最大的怀疑对象。
然而,怀疑有什么用?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高鸡泊的各路义军,如何阻挡西北人的强悍攻击了。
大隋帝国风云 第一百二十九章 俺是河北人
第一百二十九章俺是河北人
窦建德年近四十,中等身材,肤色稍黑,长相敦厚而端正,眼神刚毅而自信,鬓角上的白发、发须里的白丝与额头上的皱纹相得益彰,让他看上去远远超过了实际年龄,脸上写满了沧桑、憔悴和疲惫。
看到乔二和方小儿跟在王伏宝后面走了进来,窦建德从案几后面慢慢起身,面带微笑,亲热招呼。[bsp; 有两位中年儒士坐在窦建德的对面,这时也随其一起站起,转身微笑颌首。乔二认识他们,黑性白袍者叫曹旦,是窦建德的妻舅,来自河南巨野曹氏;竹冠黄衫者叫齐善行,出自河北高阳齐氏,是窦建德的母舅表亲。
曹氏、齐氏与窦氏一样,都是山东三四流世家。曹氏主要集中在大河以南,以谁北谈郡、齐鲁高平和河南巨野三地郡望为盛。齐氏则主要集中在大河以北,以河北高阳和中山两地郡望最强。世家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处在同一级别的世家豪望,彼此间的联姻最为普遍。
乔二比较随意,抱拳为礼。方小儿紧随其后,神情拘谨,一一致礼拜见。
委伏宝请乔二坐到了自己身边。方小儿犹豫着是不是告退出帐,他的资历太浅,尚没有资格与这些声名显赫之辈坐在一起,没想到窦建德却是冲他一笑,和蔼地指指乔二,示意他坐到乔二的身后。
方小儿刚刚坐下,就听到相貌俊雅的曹旦略带焦急之色问道,“二郎是否已经知悉平原战事?”
乔二脸色沉重,眼神晦郁,轻轻点了一下头,没有说话。他向来沉默寡言,尤其目下这种场合,因为揣测不到窦建德等人的意图,他就更加惜字如金了。
“接下来有两种可能。”齐善行的年龄与窦建德相仿,休形削瘦,相貌不凡”神态矜持”给人一种难以亲近的孤傲之感,“一是西北人乘胜追击,杀进豆子岗,攻打义军老营,二是急速撤离平原郡,沿白沟而下,赶赴黎阳。”
乔二神色渐渐凝垂,用心聆听。
“你们熟悉西北人,以你们的判断,西北人会作何选择?是否会乘势追杀?”窦建德问道。
乔二摇头。现今的河北局势太复杂了”牵扯到了各方面的利益,他对这里面的利益纠葛不甚了了,根本不敢妄加猜测,更不敢在窦建德等人面前暴露出自己与西北人之间更多的隐秘。
眼前的事实是,伽蓝带着西北人击败了豆子岗义军联军,杀了刘霸道、杜彦冰和王端三位义军统帅,杀了成千上万的义军将士。此事不管真相如何,也不管西北人到底砍下了乡少颗人头,总而言之,消息正在传开”西北人即将成为河北义军的“公敌“甚至是山东义军的“共敌“。
与河北人的“公敌“扯上关系”其结果可想而知。乔二从小混迹江湖,在尔虞我诈中长大,自然清楚这一后果的恶劣。今日窦建德急召,未必有生命危险,但假如不能顺从他的意愿,兄弟之情恐怕也就荡然无存了。
“河北对于西北人来说非常陌生,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西北人绝不会与河北人发生冲突甚至成为死敌。”齐善行继续说道,“平原一战”幕后推手是治书侍御史游元。他奉旨南下巡察,只要大家给面子,各守本份,河北局势就不会发生变化,但谁也没有想到,齐郡王薄北渡而来,打破了这一局面。王薄要杀回齐郡”为此他急需河北义军的支援,而钱粮武器尤其紧缺,于是永济渠就成为目标,于是必然与游元产生了激烈冲突。”
“豆子岗与长白山不过一河之隔”刘霸道若想称霸河北,就必须赢得齐鲁义军的支持”从高鸡泊、长白山对豆子岗形成的南北夹击的困局中摆脱出来,所以刘霸道毅然决定劫掠永济渠,而要劫掠永济渠,就必须胁迫游元做出妥协。刘霸道如果缺少了河北大世家的支持,他称霸河北不过是痴心妄想,因此他只能以武力胁迫游元,迫使游元坐下来谈判。”
“游元不想妥协,这关系到大世家的利益,而渤海人格谦、孙宣雅和平原人郝孝德、刘黑目也不想看到刘霸道一家独大,继而吞并了他们,所以,某可以肯定,游元之所以敢于利用西北人去攻打刘霸道,就是因为他得到了义军某些统帅的承诺。大世家的势力之大,岂是刘霸道这等二流世家的旁支末叶所能比拟?”
方小儿脸色连要,心神不守。齐善行的一番话给了他从未有过的冲击,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义军内部竟然如此“黑暗“河北局势的背后竟然如此“复杂“。
乔二却是不无恶意的揣测,或许你窦建德、高士达、张金称就是豆子岗义军大败,就是造就西北人“奇迹“的幕后黑手之一。你们和格谦、郝孝德等人一样,根本不想看到刘霸道称霸河北。刘霸道做了老大,你们怎么办?就如当年张金称与孙安祖反目成仇大打出手一样,都是为了争夺老大的位置。孙安祖死了,死在张金称手上,但孙安祖却是你窦建德的结义兄弟,如今你和张金称称兄道弟,何曾有半分报仇的意思?
此次平原大战,你窦建德和张金称在白沟南北两岸同时出兵,兵锋直指平原战场,其威胁之意不言自明。刘霸道内忧外困,“腾挪“余地非常小,或许这就是他在大柳集围杀失败之后,不得不仓促变计,追到将陵城外的原因,结果给西北人抓住了机会,一击致命。
谁想做老大,谁就是众矢之的。刘霸道实力不足,却想做老大,为此一心去算计别人,哪料一大群人也在算计他,结果刘霸道把自己一条性命“算计“没了,壮志未酬身先死,何等悲哀。
“西北人不想成为河北人的死敌,但为形势所迫,终究还是成了河北人的死敌。”曹旦手捻长须,望着乔二,微笑说道,“西北人杀了人,立了功”做了游元掌控河北大局的“刀…”你说,现在那位伽蓝将军是怎样的心思?他是为了建功而高兴,还是为自己被游元利用而愤怒?”
乔二闭紧了嘴巴,就是不说话。
“伽蓝将军以三百骑大败号称十几万人的河北义军,咀杀人盈野,血流成河。游元此计好生阴狠,一石二鸟啊!“窦建德忽然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
方小儿心惊肉跳,实在是忍不住,情不自禁地脱口问道,“游元也敢杀伽蓝将军?”
“战功夸得越大人头砍得越多,奇迹越是匪夷所思,也就越能证明河北义军根本不成气候,根本不堪一击,甚至不过就是一群逃荒的饥民而已。既然是一群逃荒的饥民,是一群围追官员和城池,讨要粮食的饥民,西北人却谎称他们是叛逆,是叛军,肆无忌惮地屠杀了他们试问,游元做为御史台的副官长假如上奏弹劾,诬蔑西北人目无王法,凶狠残暴,屠杀无辜,搞得天怒人怨,恶化了河北局势,激起了河北民愤,继而导致饥民哄抢劫掠永济渠,切断了远征军的粮道请问,皇帝还会让西北人活下去吗?西北人本是一群蛮夷戍卒,因为伽蓝是裴世矩和薛世雄的亲信,手眼通天,所以才带着一群蛮夷戍卒混进了禁军骁果。皇帝龙颜震怒,必定怨及裴世矩和薛世雄。假如皇帝的远征因此而失败,裴世矩和薛世雄因此而倒塌那么受益最大的是谁?当然是游元,是河北人,是山东世家权贵。”
乔二脸色阴冷,心里更是寒意阵阵。
方小儿却是骇然心惊目瞪口呆。窦建德的一番话完全颠覆了他所知道的事实,颠覆了他对这个世道的认知他无法想像,这个世上竟然还有远远超过西北人击败河北义军的“奇迹“的“奇迹“。
“妇门举旗为甚?就是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齐善行大义凛然地说道,“没有人关心西北人的死活,就如没有人关系黎民百姓的死活一样。皇帝和大世家大权贵为争权夺利而血腥厮杀,但死去的却是西北人和河北人,天理何在?二郎曾说过,伽蓝将军在你们离开之前有所暗示,他说河北就是一副棋料,他是白棋,我们是黑棋,当对弈结束,双方都是弃子。他要生存,我们也要生存,所以,若想活下去,就必须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出手。”
“现在,我们必须出手。”窦建德神情肃穆,义正严词,“如果局势依照我们的预测而发展,西北人会死,但关陇人肯定会疯狂反扑,我们也会死,所有揭竿而起的河北义士都会死,还有那些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也会死。”
方小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突然叫了一声,“豆子岗义军已经败了,俺们也不是西北人的对手,还有谁会劫掠永济渠?既然没有人劫掠永济渠,皇帝怎会杀俺们?”
“我们不劫掠永济渠,并不代表其他人也不劫掠永济渠。”曹旦苦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永济渠肯定会遭到劫掠,远征军粮道肯定会被切断,因为这关系到了最高层的权争,关系到了关陇人和山东人的存亡,而我们……“……曹旦指指围在案几四周的几个人,“不过是棋子,而且还是弃子,因为劫掠永济渠的罪责最终要由我们来承担。”
“俺们没有劫掠永济渠。”方小儿失声叫道。
“但我们是揭竿而起的义军,是皇帝和朝廷的敌人。
“曹旦质问道,“谁会劫掠永济渠?谁会切断远征军粮道?当然是我们这些敌人。”
方小儿总算听懂了,忍不住恶声骂道,“直娘贼,左右都是死,倒不如劫了永济渠,死了也图个痛快。”
“为甚要死?”窦建德抚须笑道,“为甚就是我们死?只要寻到对策,我们不但可以劫掠永济渠壮大自己,还能好好地活下去,并且把那些试图置我们于死地的人掀翻在地,砍乍他们的头颅。”
方小儿蓦然醒悟,这才意识到窦建德把他和乔二召来的目的,原来窦建德预见到了扑面而至的危机,要与西北人联手了。
乔二终于说话了,“何时走?”
“即刻。”窦建德说道,“即刻渡河赶赴安德城。”
乔二没有说话,等待窦建德的安排。他现在已经无法赢得窦建德的信任,没有资格获悉义军的机密,也没有资格充当窦建德的信使,他只能做为“中间人“给双方“牵线搭桥“但如今形势危急,时间紧张,这一趟必须与西北人谈出结果来,所以窦建德肯定要派一个亲信过去。
果然,窦建德手指曹旦,“某把他完整无缺地交给你,而你要保证他的安全,把他完整无缺地带回来。”
乔二面无表情,抱拳五诺。几个兄弟还在老营,实际上就是窦建德的“人质“某种意义上,窦建德用这句话告诉乔二,此事过后,大家各奔东西,分道扬彪,兄弟不做了,不过还可以朋友。
乔二苦笑摇头,目露感激之色,深深一躬。这就是命,没办法。他是西北人救回来的,而西北人在河北大开杀戒,从此恶名远扬,大凡与西北人沾亲带故的,都将遭到河北人的唾弃,在河北难以立足。窦建德先是“抗“住了高士达的威逼“保护“了他,现在又借他的人情“救“他一次,算是仁至义尽了。
事已至此,乔二不得不提出条件,“谢庆和几个兄弟还在东海公手里。”
“形势发展到这一步,游元和伽蓝将军的矛盾马上就会激化,而赢家如果是游元,我们和西北人都会死,因此能否击败游元,关键就在于伽蓝将军是否愿意与我们联手,是否愿意借助裴世矩和薛世雄之力,与河北大世家做殊死一搏。”窦建德不以为然地挥挥手,“你放心,东海公明达事理,你的那帮兄弟们不会有事,他们很快就会重返龙卫统。”
乔二躬身再谢。
“二郎,你记住。”生窦建德语含双关地说道,“你是河北人,即便你在禁军龙卫统,与西北人在一起,也要时时刻刻想着河北人,更不要忘了当初举旗时所立下的誓言。”
“俺是河北人。”乔二郑重发誓,“无论俺在哪里,俺都是河北人。”
大隋帝国风云 第一百三十章 各取其利
第一百三十章各取其利-
安德城外,禁军龙卫统军营戒备森严。
苏氏父子的捧日团和元务本的东光乡团分别扎营于左右,追随游元而来的其他各地乡团自成一营,紧邻龙卫统而驻。[bsp; 城外,谩山遍野,到处都是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人群。你说他们是叛贼估计没人相信,但你说他们是难民,那绝对正确,而且还是频临死亡急待赈济的饥饿之民。
仗是打赢了,西北人创造了奇迹,但没人高兴,更没人为此欢呼雀跃,因为战斗结束后,除了少得可怜的战利品和两千多颗人头外,就是谩山遍野的“俘虏“。没有人去计算“俘虏“的数量,获胜者现在苦不堪言,面对这些处在死亡线上的“俘虏“他们必须做出选择,是开仓放粮救济他们,还是任由他们饿死在荒野上。
若要开仓放粮,必须开官仓,因为要救济的人太多了,数不胜数,估计最少在十万人以上,赈济量太过庞大,必须奏报朝廷,由皇帝下旨开仓放粮,否则地方官员承担的罪责太大。如今皇帝在辽东战场,时间上来不及,如果地方官员拒绝开仓放粮,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俘虏“饿死。
“俘虏“在官方的奏章上可以是难民,也可以是叛贼,这给了地方官员回旋余地,但问题是,你说他们是难民,你的治下出现了十几万难民,你这个官是怎么做的?同样,你说有十几万俘虏,那就意味着有十几万叛贼,那你这个官做的就更失败了,所以回旋余地是有了,但对地方官员却统统不利。如此一来,地方官员只有置之不理,任由他们饿死,继而逼迫这些人不得不马上逃回豆子岗求生。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把这些人驱赶出自己的视线那就万事大吉。
然而豆子岗义军战败了,仅有的一点粮食又给官军缴获了,那么这此人即便逃回去也没有食物,义军总不至于把自己仅存的那点口粮拿出来救济老弱妇孺吧?那大家岂不一起死了?
既然逃回豆子岗也是死,倒不如留在平原郡首府安德城外,留在平原郡最大的官仓之外,好歹还有一丝生存的希望,冻许就能坚持到皇帝下旨放粮,或许就能看到平原太守大发善心冒死开仓了。
平原太守是关陇人,这次给“内间“出卖了被叛贼包围在大柳集,差点掉了脑袋身首异处,对河北人切齿痛恨,不管是郡县揍史还是叛贼,只有是河北人,都被他恨上了。开仓放粮?做梦去吧。他的理由很充足,我开仓放粮了,到底救活了谁?那些人本是贼,吃饱了,更有力气造反难不成还会对我感激涕零,然后改恶向善回家种地去?治书侍御史游元和监察御史崔逊都是河北人,假如我擅自开仓放粮,他们马上就会弹劾我,置我于死地。就算他们愿意与我一起承担责任,我也不会答应。他们的承诺能相信?我宁愿相信叛贼,也不愿相信他们。
但拒绝开仓放粮,无数人死在城外,两位御史又岂会放过他?
所以,矛盾激化了。游元和崔逊勃然大怒强逼平原太守必须开仓放粮,必须承担责任。我们救了你的命,救了你的平原郡,救了你的仕途,于情于理,你都要卖几分面子给我们,否则大家撕破脸对谁都没有好处。
平原太守却是坚决,就是不答应,以等待皇帝圣旨为理由,极力拖延。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根本就不会等到开仓放粮的圣旨?游元和崔逊心知肚明,他们不敢在奏章中禀奏实情地方官员就更不敢了。虽然大家都在报捷,都在请功,但都在竭力掩盖事实真相,由此给皇帝和中枢的印象就是,河北的确有叛贼,不过不成气候,河北还是很稳定,完全可以保证永济渠的畅通。这种情况下,皇帝怎会下旨开仓放粮?不下旨加大征发粮食和力役就算格外“开恩“了。
人肯定是要救的,关陇权贵可以不顾河北人的死活,但河北权贵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游元和崔逊向地方官员施压的同时,苏氏父子和一帮地方豪强也向伽蓝施压。
伽蓝完全没有预料这一状况,当他和禁军龙卫被安德城拒之门外,当他看到谩山遍野的难民频临死亡,当他得知地方官员坚决拒绝开仓放粮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掉进了一个更大的陷阱。此时此刻,他不能不恶意地去揣测游元和崔逊为了实现他们的目的,蓄意欺骗和利用了龙卫统,一门心思要置西北人于死地。
攻击河北义军是陷阱吗?不是,目前看来,攻击河北义军不过是引诱自己掉进陷阱的诱饵而已。
这一局,自己终究还是输了,不论如何挣扎,甚至自以为抢到了主动权,但到了这一刻,终于看到了结果,自己就是游元和崔逊手上的一把刀,而主动权也始终被他们所控制。自己打赢了这一仗,却输掉了全部。
伽蓝封锁了营察,封锁了消息,让西北人暂时“龟缩“于陷阱之中,独自一人品尝养“失败“的痛苦,寻找“突围“之策。
西北人并没有沉浸在胜利之中。做为蛮荒之地的人,对饥饿和死亡的理解非常深刻,当他们看到谩山遍野的难民,也就知道自己所取得的胜利没有任何意义。现在,这么多难民失去了庇护之所,失去了维持生存的口粮,如果他们都死了,就死在安德城外,就死在龙卫统的军营之外,那么,愤怒的河北人会群起而攻之,会把他们活活撕成碎片。
西北人突然之间成了众矢之的,成了河北人的公敌。
西北人不能死在这里,乘着形势还没有恶化,乘着暴风雨还没有来临,赶快离开,挟持着巡察使团急速赶赴黎阳,彻底摆脱危局。
西行、江成之、布衣、卢龙等人纷纷进言,催逼伽蓝赶快离开平原。
傅端毅、薛德音摇摆不定,面对扑面而至的危机,当然以“逃离“为上策,但“逃离“了此地”并没有“逃离“危机。危机是十几万难民的死活”一旦他们死了,饿死了,河北地方官员肯定会把责任推给西北人,西北人除非逃离中土,逃离帝国,否则必死无疑。
河北乡团似乎料到西北人可能要“逃“之天天,于是在禁军四周扎营,把龙卫统围在了中间。
~苏琶、苏定方父子一次次找到伽蓝,一次次催逼伽蓝,以武力胁迫地方官员开仓放粮。这实际上就是逼迫西北人去开仓放粮。
伽蓝怒火中烧”但他没办法,他被河北人算计了,掉进了陷阱,不但逃不出来,还成了河北人的“盘中餐“。
河北义军为什么要打平原郡?要劫掠永济渠?归根结底一句话,要粮食。
义军壮勇不多,多的是老弱妇孺,这么多人光吃饭,不耕种,其结果可想而知。为什么不去耕种?根本没有条件”一是各路义军之间不但互相抢粮食,还抢人口”掳掠的人口越多,壮勇就越多,实力就越强:其次官府和地方上的世家豪望为了防止义军实力强大后危害到他们的生存,也是竭尽所能地遇制他们壮大,所以局势非常混乱,生存成为一种奢望。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对于贫贱看来说,死路一条。
形势发展到这一步”只要官府开仓放粮,救活了难民,实际上也就救活了义军。这些难民吃饱了,度过了难关,就算回家种地,很快也会被义军席卷而走,但如此一来”义军暂时就不会劫掠永济渠,而游元和崔逊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永济渠肯定要被切断,但关键是时机。现在游元和崔逊成功地争取到了时间,当然”前提是西北人必须帮助他们开仓放粮。
西北人是关陇势力,伽蓝的背后也是关陇权贵”而控制平原郡的主要地方官员也是关陇人,让关陇人自相残杀,河北人则从中渣翁得利,多么完美的一件事。
伽蓝如何选择?
游元和崔逊在看,地方官员在看,河北世家豪望在看,河北义军在看,河北难民更是“翘首以待“。
伽蓝别无选择,只有用武力手段强行开仓放粮,由自己来承担所有罪责,而其背后的裴世矩和薛世雄是否会因为“用人不察“而受到连累,已经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他也顾及不到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河北难民饿死,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西北兄弟和自己一起死在异土他乡。再说,特殊情况下以武力强行开仓放粮是有先例的,那就是齐郡的张须陀。去年底张须陀曾不顾太守的反对,强行开仓放粮,而皇帝并没有惩罚他,反而予以褒奖。有这样的先例,伽蓝决心赌一把。
伽蓝的决定赢得了西北人的一致支持。
苏笆、苏定方父子也是敬佩不已。但傅端毅和薛德音适时提醒了伽蓝一句,开仓放粮是可以,但一旦河北义军在未来某个时间切断了永济渠,那今日的开仓放粮之举,必把伽蓝推上绝路。
“你可以开仓放粮,但之后你必须保证永济渠的畅通,而永济渠能否畅通,关键是谁在河北人的利益之争中最后胜出。”议事结束后,薛德音把伽蓝拉到一边,啃然叹道,“伽蓝,你是否有这样的把握?”
伽蓝听出了薛德音的意思,躬身拜谢。
高泰来了,神情憔悴,两眼赤红,跪求伽蓝拯救河北难民。
“人是肯定要救的。”伽蓝把高泰拉了起来,手指帐外,“但我不能置兄弟们的性命于不顾。如果我开仓放粮了,救了他们,但他们却转而去劫掠永济渠,切断远征军的粮道,那么皇帝不但会杀了我和兄弟们,也会杀了他们,河北各路义军更是难逃败亡之厄运。”
高泰心领袖会,躬身说道,“若将军信任俺,俺即刻赶赴豆子岗。”
“你不怕他们杀了你?”
“想杀我的人已经死了。”高泰苦笑,落宾说道,“不想杀我的人,可能正在等待俺的归去。”
伽蓝沉吟少许,微微颌首,“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与郝孝德、刘黑目见一面。”
高泰断然应诺,“给俺一把刀,一匹马。”
伽蓝夙夜难眠,焦急等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