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重生之雪白血红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美丽的蛇
“日军中这种部队虽说不见得没有,但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日军战斗作风还是极为强悍的。咱们虽然不怕,但是也不能将这次偶然现象当作常例。所以你要求部队戒骄戒躁的想法我很赞同。至于影响士气倒是不一定,毕竟我们的骨干大多数都与日军血战过,对日军的真实战力都有一些了解。”
“部队中的老兵倒是不很担心,他们大多数都是与鬼子在不同战场上浴血奋战了多年的,对日军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值得担忧的是反倒是那些新兵。尤其是头一次参战的新兵,他们若是将日军当成软柿子,才是最大的危害。”
说道这里,李延平指了指那些老实的蹲在地上,像一堆堆刚出锅的窝窝头一般的日伪军俘虏道:“团长,这些日伪军战俘怎么处理?尤其是这些伪满军战俘,数量太多了。是按照抗联之中的惯例,在审讯过后全部释放,还是先带着?”
对于这些战俘的处置,杨震多少有些犹豫。对于日军战俘到还好说,人数较少,带走就是了。可这几百伪满军战俘却是有些让他难以处理。全释放了,杨震多少有些不甘。但是带着走,却又是一个不安稳的因素。他们虽然是伪军,但毕竟是受过军事训练的正规军人。
沉思了一下之后,杨震对李延平道:“对这些战俘我看对普通士兵,进行严格的审查之后,尽量吸收部分参加我军。这些人大部分都受到过相对完整的军事训练,若是能争取到一部分,对我们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实在不愿意留下的,每人发十元伪币作为路费,全部就地释放。不过,对于那些不愿意留下的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告诉他们我们不日即将南下蒙江地区,与一路军汇合。让他们不要向那个方向返回。再见面可就不是这个待遇了。但对留下的人一定要严格甄别,不要让日伪特务混进我们的部队。”
“另外对各级军官以及班长要进行审讯之后,将连以上军官全部处决,一个不留。这些人留下是祸害,说不定什么时候拉着部队又反水。放了,对那些死心投敌的汉奸起不到震慑作用。打了败仗,回去照样升官发财,与鬼子一起祸国殃民,哪有那么好的事情。既然他们死心塌地的为鬼子卖命,就要承担起这个后果。”
“我看今儿对这些伪满军战俘的处置决定,以后可以成为惯例。对战斗之中俘获的伪满军连以上军官,伪满警察副署长,地方伪满县政府课长以上职务者,经过严格审讯之后,就地枪决。”
“而那些级别虽然不够,但民愤大,铁了心给鬼子当走狗的普通伪满军警,无论军民,只要有三个人以上揭发者,也包括在内,一经抓捕,就地处决。对了,对于伪满宪兵,这个标准要降低。够班长一级,就按照此例办理。而对于特务,无论级别一律镇压。”
“若是遇到大的集镇,就当众处决。我要接着这些人的人头让那些伪满的各级汉奸知道什么叫做卖国的代价。拿他们的血,为他们自己犯下的罪行赎罪。尤其那些抗联叛徒出身,组成什么工作队的人员,一经俘获,可以不加任何审讯就地枪决。”
对于杨震的决定,李延平有些犹豫:“这是不是有些牵扯面过大。对于那些伪满宪兵、特务以及叛徒这么处置我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这些人基本都是铁杆汉奸。”
“但是对于伪满军警人员,他们很多人都没有什么主见,甚至都是抱着混口饭吃的目的,随着上级投敌的。这样大开杀戒,对于我们对他们的争取是很不利的。对你的影响也有。毕竟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党的政策还是要执行的。”
“有什么过大的?日军当年敢一一个师团的兵力就能占领全东北,这其中固然有其他的原因。但没有这些汉奸引路,甚至大批部队直接一枪不放便投敌,鬼子就能有这么大的本事?”
“那些伪满军警之中,的确很多基层官兵都是被动投敌的,但这些年以来我们有多少抗日将士就是死在这些糊里糊涂,不知道家国为何物他们的手中?不说别的,以前鬼子进行的专门针对一路军的东边道大讨伐,除了少数日军督战部队之外,可都是由伪满军警独立进行的。”
“他们这些人能当上什么连长、营长,当上什么警察署长,那个不是手上沾满了我抗日勇士的鲜血?他们的官位那个不是用我抗日将士的性命换回来的。鬼子没有养活废物的习惯。”
“我不管实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我只知道他们的官位是用他们的同胞的鲜血、头颅从鬼子那里换来的。血债终究还是要血来偿还。以德抱怨,我没有那么宽广的胸怀。”
说道这里,杨震看了看听罢自己话之后,沉默不语的李延平,语气有些放缓的道:“政委,我们这么做,即将普通伪满军警与那些手上沾满我们鲜血的高级伪军政人员区别开来,也可以有效的用这些汉奸的人头震慑一下那些一心为日军卖命的人员。”
“我并非奢杀之人,但不如此做,我们根本就无法从根本上震慑那些伪满军政人员。抓了放,放了抓,只会弄的这些人成了老油条。战斗之中失败被俘,只要痛哭流涕一番就会被释放。回去以后该怎么做,那我们这仗不是白打了?”
“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人,被抓了只被训斥两声就算了,连手板都不打,怎么震慑他们?日军的兵力有限,我们在很多时间面对的主要对手便是这些伪满军政人员。”
“这些人很多都是地头蛇出身,熟悉地理、民情。离开了他们,鬼子很多的时候都是瞎子、聋子。打掉了他们,就等于废掉了鬼子的耳目。而对于我们来说,很多的时候他们对我们的威胁远比日军要大得多。不狠狠的震慑他们,我们的处境只能会更加困难。”
“我并不是要大开杀戒,但也得让那些人明白,犯了错误,终究还是要受到惩罚的。能逃了一时,逃不了一世。不要以为有了我们的宽大政策就可以为所欲为。必要的时候,我们的手腕也是硬实的。对于汉奸,我们没有宽大那么一说。对于这种人来说,就是一个字杀。”
犹豫了良久,李延平对杨震的想法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表示了默认。
不过,在沉默了一会之后,李延平摇摇头又苦笑道:“这些人在被俘之前很多都扯掉了身上的军衔标志,我们怎么去区别他们,倒是要想一个好的办法。”
“按照你的这个想法,很多人都够的上枪决的了。要不想一个办法,很多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汉奸都会从我们眼皮子下面溜走。”
“这些伪满军警的基层指挥人员,可不像高级伪官那样脑满肠肥的好辨认。而且直接掌握部队的他们在部下中还有不小威慑力的,只要他们在俘虏之中很多人都不敢张嘴。我们对他们又不认识。”
对于李延平的摇头,杨震笑了笑道:“这个倒是好办。你想想,我们党的最大的法宝是什么?就是群众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我们充分动员那些伪满军俘虏检举,我想很多事情并不是很难办。”
“这样,我们就来一个诉苦运动。让这些伪满军俘虏自己检举他们的长官。我就不信这些伪满军士兵没有挨过他们长官鞭子的?没有挨过那些日本顾问嘴巴的?我可听说在伪满军中,必须要学会日语。政委,你可别忘记了那个郭大春。”
听到杨震的这个办法,李延平有些啼笑皆非的道:“你呀,我看你这不单单是要问出他们的长官,还要断绝这些普通军警回去的后路。要知道,他们出卖了自己的长官,一回去无论小鬼子,还是他们的长官都饶不了他们。要想不受到追究,他们只能参加我军。你这可是一举两得。”
对于李延平的指控,杨震却是摇头不语。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只是露出一丝心照不宣淡笑的道:“政委,我这主意给你出了,不过总指挥那里的工作可是得你去做。”
听到杨震的话,李延平指了指杨震,苦笑道:“我就说你不会这么痛快的给我出主意。你连我也下了一个套,真是给我弄了一个好差事。总指挥党性极强,那是那么好劝的。你呀。”





重生之雪白血红 第一百零九章 承诺
在杨震损招迭出之下,李延平的诉苦大会开的相当的成功。不仅成功的争取到了大部分伪满军俘虏加入部队,还成功的挖到了一条大鱼,抓到了一个伪满上校旅参谋长。
对于这些伪满军官,尤其是那个郭大春口中,依仗着驻本旅的日军最高顾问是自己日军陆军士官学校老师作为后台,排挤他们那个老东北军出身旅长的参谋长进行了严格而详细的审问之后,杨震与李延平共同签署了处决书。将其全部处决。
这次诉苦大会不仅使得大部分被俘的普通伪满士兵志愿参加了抗日,还通过那些找了各种理由,不想留下的伪满军警人员之口宣扬出去,给那些伪满汉奸以极大的震慑。只是凡事有好的一面同时,往往总是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杨震果然没有料错,总指挥对于杨震未经请示,处决了被俘伪满军连以上军官,甚至包括了部分班排级军官,尤其其中还有一个旅参谋长之事极为震怒。
只是这件事情上,出于对杨震威信的维护,作为总指挥的老部下,李延平与王光宇都对总指挥进行了隐瞒。而其余的干部战士,别说一直跟着杨震的老骨干,就是那些抗联出身的人也出于对汉奸的痛恨,也上下一心帮着隐瞒。
当总指挥接到自己警卫员报告赶过来的时候,只看到满地十几个被刺刀挑了的伪满军官的尸体。对于这些汉奸,杨震是不会舍得珍贵的子弹的。
总指挥指着一地尸体,对着杨震与李延平几个人怒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你们还要不要党的政策?你们还要不要纪律?你们不是土匪,是革命军人。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这么做日后会对争取伪人员的工作造成多大的被动?”
集体批评完,总指挥又挨个点名。第一个被点名的就是杨震。对于自己的老部下李延平与王光宇很了解的总指挥知道,他们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未经请示,擅自处决俘虏。做出这个决定的,恐怕只有眼前这个胆大包天的年轻团长。
“杨团长,擅杀俘虏,这就是你在党中央那里学到的?我们的党中央就是这么进行对敌工作的?我不相信我们的党,俘虏政策就是这么做的?”
“你是在中央身边工作过的人,无论你是什么原因来到东北的。但你知道不知道,你虽然以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但在很多抗联将士心中,你的所作所为就代表着党中央。你这么做,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你知道吗?”
见到总指挥第一个将炮口对准了杨震,本来准备做解释工作的李延平微微松了一口气:“总指挥还是明白人,知道这个事情是谁做出来的。”只是庆幸归庆幸,李延平还得想法子怎么去向总指挥为杨震辩解。
只是还没有等绞尽脑汁想着怎么为杨震辩解的李延平想出法子时候,却没有想到批评完杨震的总指挥又将矛头对准了他:“还有你,李延平,你是老党员了,是抗联的高级干部了。你不是不知道我们的对敌斗争政策,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这么做?”
“你是他的政委,他犯错误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去阻止他?他年轻气盛,你也年轻气盛?你这个政委就是这个水平?就是这么工作的?要是这样,要你这个政委还有什么用?”
“还有你,王光宇,你是我的老部下,还是任过师政委的人,也是你们五个人之中唯一真正做过高级政工干部的人。出了这种事情,你为什么不去阻拦他们,还帮他们一起隐瞒?你的政策学到哪里去了?”
杨震指挥班子之中,除了郭炳勋因为不是党员,又是友军出身,总指挥有些忌讳没有批评,而彭定杰因为留守秘营没有到场之外,其余的三个人全部都被总指挥点名狠狠的批评了一遍。
对于总指挥的怒气,杨震摆出了一副鸵鸟的姿态,根本就不应口,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被总指挥训斥的面红耳赤的李延平,直努嘴,示意他去解释。
见到杨震的示意,李延平唯有苦笑不已。对总指挥性格很了解的他,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在总指挥发火的时候,去解释。尽管总指挥的话说的很重,他有些担心杨震接受不了。但实在没有胆子这个时候去劝解的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等总指挥的怒火稍息之后,才将与杨震商量好的说辞说出来。
其实对于总指挥语气有些重的批评,杨震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还很高兴。总指挥当面直言不讳的批评,正说明了总指挥做人为人光明磊落,有什么话当面提出来,不在背后搞小动作。
无论自己将其视为真正的上级,还是名义上的上级。有这样一个上级总是比那些专门在背后搞小动作,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打仗不行,搞小动作倒是很在行的人强得多,也安全的多。至少自己在前面拼杀的时候,不用担心后边有人会搞鬼。
难怪在后世自己知道的历史,这位二路军总指挥虽名声在抗联三路军中并不是最响亮的,但在军内,尤其是二路军各军之中受到的评价远比三路军那几位号称马列专家的人要高的多。也更受拥戴的多。二路军中的政治斗争也是最少的。有这样一个上级,总会让人安心的多。
听取了李延平的解释,总指挥阴沉的脸色虽然依旧阴的厉害,但已经好了许多。脸色缓和下来之后的总指挥也知道自己的语气有些重了,本来心中还有些担心杨震年轻气盛,对于自己的批评无法接受。
只是没有想到,挨了批评之后的杨震,既没有表现出一副无法接受,也没有表现出一副在认识到自己犯下的严重错误有深刻认识,反倒是表现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看着挨了批评之后,反倒是一副得意洋洋样子的杨震,本来怒火已经有些平息的总指挥差点又没有暴跳如雷。若不是旁边的李延平暗中轻轻的拉了他一把,恐怕杨震又要挨一顿批评。能把温文尔雅,一向沉稳,极少动怒的总指挥气成这个样子,杨震至少在二路军中还是头一份。
见自己的批评对这个家伙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又不好在批评下去了,总要给这位年轻的将领留些颜面的总指挥无奈之下,只能苦笑着指着杨震道:“你这个家伙,打仗倒是能打,可你这脸皮也是够厚的了。”
“你这些想法是不错,可你采取的手段我不赞同。既然这件事情你们团几个主要领导已经形成了统一意见,我就不再追究。你还年轻,按照你的能力,将来你会走的更远。无论你走上高级将领位置的那一天,我能不能见到。但我还是有些忠告,你要记住。”
“这些忠告你认为是作为一名老战士,老党员的忠告也好,认为作为一名老大哥的善意也好,我都希望你能记住他。”
“对敌斗争是一件及其复杂的事情,并不是单单靠杀戮能解决的。你是一名军事指挥员,是部队的军事主官。你的所作所为,要给下面起到一个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单单依靠意气用事。凡事要多考虑一下其他的方面,尤其是对敌工作。亏得你们还成了对敌工作部门。”
“要是都像你这么做对敌工作,恐怕那些你们要争取的人早就被你们都杀光了。因为很不幸,够得上资格被你们争取的,都在你们处决的范围之内。”
“你作为高级指挥员,无论在任何形式之下都要冷静。只有冷静,考虑事情才能越全面。有很多的时候,单纯的依靠军事手段是解决不了全部问题的。对于那些伪满的军政人员,只要不是罪大恶极的,我们能争取尽量还是要争取的。对于党的现行政策,你比我了解。我希望你又时间能多去学习一下。”
说到这里,总指挥叹息一声道:“我已经决定选派了五军三师的政治部主任,以及一名团政委,按照你说的办法分路去山东、河北一带寻找党中央。希望这次不要再让我们失望了。”
对于总指挥的忠告,杨震还是听了进去。对于杀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这一点他还是知道的。但杨震一直认为,以东北如今的严峻形势,对那些为虎作伥的汉奸绝对不能手软。
若是想要打破敌人严密的统治,为自己部队争取到生存所需的环境,只能重病下猛药。只是这些话,现在当总指挥说,恐怕又是要一番说教。犹豫了一下,杨震还是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多少有些不服归不服,但杨震面上还是表现的很谦虚。
看着杨震摆出的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总指挥摇了摇头,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劝告杨震能听进去多少。但对这件事情却没有继续的追究下去。
只是在拿到对伪满军政人员的审讯记录之后,总指挥的脸色却是很难看。当拿到了对参与对下江地区清剿的日军第八联队俘虏的口供之后,总指挥的脸色由难看转向了铁青。
从对日伪军的审讯结果,总指挥知道自己的二路军留下下江地区的部队除了极少数部队隐藏到深山老林还在坚持斗争之外,其余的部队除了少部被俘、投敌之外,大部牺牲。
已经撤至富锦、同江地区的七军部队以及四军、五军少数残部,在受到了重创之后,已经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几乎可以说陷入了绝境。
自西征失利之后,便一直失去联络的五军军长以及其率领的五军部分部队的下落也从这些俘虏的口中得到了查实。他们在日伪军追击之下,在无法摆脱追兵情况之下,无奈只得过江退入苏联暂避。
而为了打破日伪军的清剿,同样进行西征的三路军部队,主力也受到了重创。虽然损失小于二路军,但却同样的陷入了困境。西征虽然取得了部分的成功,并未能让三路军彻底的摆脱困境,自身反倒是因为冻饿,在西征途中损失惨重。
本身实力相对雄厚一些的三路军西征虽然避免了二路军那样的巨大损失,但总兵力由西征前的两千余人,急剧下降到了不到八百人。多名师团干部牺牲,短时间之内丧失了连续作战的能力。而各留守部队的损失更为惨重。两名师长相继叛变,使得三路军留守下江的数百人大部牺牲。幸存下来的少数部队被迫退入苏联境内。
现在摆在退至富锦、同江地区的以第七军为主的二路军残部面前的是在粮弹两缺,补给无着,并失去了友军策应极为严峻的局面。是全部战死,还是另寻出路,给部队至少赢得一段休整时间,几乎已经成了总指挥最艰难的选择。
没有想到形势会急剧变化的如此恶劣,活动在北满的二路军、三路军相继失败。除了三路军部分部队退至黑嫩地区之外,原活动在下江地区的抗联数个军大部分牺牲,部分叛变,仅有少量部队退至苏联境内。可以说,下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已经接近失败。
尽管一直想得知三路军的情况,一直在寻找失散的五军部队,但当从敌人口中得知了自己想知道一切的总指挥,却因为时局的急剧恶化,一下子变得苍老了许多。
对于总指挥的脸色变化,已经看过审讯记录的杨震自然心知肚明。但事情已至此,在与七军无法取得直接联系的情况之下,对于七军面临的困境,杨震也是鞭长莫及。对于三路军面临的困境,他更加无能为力。
沉思良久,杨震抬起头对着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的总指挥道:“总指挥,是该下定决心了。”
杨震说的下定决心是什么,与他有过长谈的总指挥自然心知肚明。只是这个决心对于总指挥来说,真的很难下。
犹豫了良久,总指挥还是断然摇了摇头道:“他们撤过江去,整个下江地区你们就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了。孤木难支啊。他们留下下江地区,虽然实力大减,但对你们还是一个支援。至少能吸引日伪军的部分注意力。”
说到这里,总指挥抬起头,期盼的看着杨震道:“小杨,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称呼你。我知道你鬼点子多,今儿我不是以总指挥的名义,我只是以一个抗联普通老战士的身份问问你,对于七军的困境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对于总指挥的渴望,尽管不忍心,杨震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总指挥,你说的那些道理我明白,我更知道七军撤走之后,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
“但总指挥,我们现在真的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若是七军能再坚持半年,形势也许还能有改观。但现在时间不等人,七军的处境不等人。在坚持下去,不用日伪军围剿,就是冻饿,也将七军冻垮了。”
“我们出击就算能够吸引部分日伪军,但我们的实力毕竟有限。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子?北满地区十余万日伪军,我们又能吸引过来多少?况且,日军到目前还在不断的增兵中。”
说到这里,杨震看着总指挥虽然意料之中,但失望到极点的失落神情,咬咬牙道:“总指挥,您也不要过于失望,我们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我答应你,只要七军还能坚持半年,不,只要三到五个月,我会努力想法子挽回下江地区的抗日局势的。但是现在我需要的是时间。”




重生之雪白血红 第一百一十章 重任
回到临时宿营地,郭炳勋看着杨震苦笑道:“团长,你是不是太冲动了?下江局势已经恶化到了极点,至少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得到有效的逆转。你向总指挥承诺三到五个月的时间整体上扭转下江的抗日,能做到吗?”
对于郭炳勋有些埋怨的语气,杨震也苦笑着摇头道:“我是有些冲动了。但不管怎么说,在总指挥坚持不撤走下江地区剩余部队的情况之下,我们至少也要让他感觉局势还没有彻底的崩坏,还有挽回的希望。总指挥是吉东地区的抗日旗帜,他不能倒下。”
说到这里,杨震叹息一声道:“自从得知七军的真实情况,总指挥可是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如果说总指挥投敌我不信,也没有人会相信。但我担心他会承受不起这个打击。毕竟下江的抗日局势是总指挥一手支撑起来的。”
“自西征到如今不过半年,下江抗日局势却崩坏到如此。三个主力军中,四军除了少量的零散部队之外,主力已经全军覆灭。五军大部牺牲,少数叛变,残余的部队退入苏联,等于五军已经解体。”
1...6768697071...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