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初搞慈善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蜀七
各有风格,却都有一个特点, 锐意进取,锋芒毕露,着力点虽不相同,甚至稍显稚嫩,但字字珠玑,他细细思索,竟有几分茅塞顿开之感。
“你看点谁为状元合适?”林渊问道。
宋石昭指向其中一份:“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且前后兼顾,微臣贺喜陛下!”
林渊笑道:“果然君臣同心,朕也属意他。”
再次进宫,韩凌的心情已然不能与之前殿试时同日而语。
学子们都穿着公服,头顶戴冠,站在大明殿外。
稍作等待后,宋濂便领着他们走进大明殿,分立两侧,肃立恭听宣读
当唱到“一甲状元郎”的时候,韩凌的手已经握成了拳头。
可是真的当他听见自己名字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懵了,耳边嗡嗡作响,只以为这是一场梦。
还未等他回神,所有学子就已经跪下山呼万岁了,幸而他身体不跟脑子一样懵,旁人跪了,他也跪了。
一甲三名都是当即授官。
韩凌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李林清及探花孟合授翰林院编修。
二甲进士还要再考,不过这次就不是林渊考了,而是宋濂,到时候依照成绩择优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至于三甲同进士,就只能等着回去等消息,看自己是会留京还是会被派出去。
然后他们这些人会被赐御马,可绕宫门一圈。
百姓们会驻足围观。
韩凌头戴金花乌纱帽,身上穿着大红袍,手捧钦点圣诏,脚踩马镫策马在最前方。
游街自然不会太快,这是新朝的第一个状元,意义非凡,百姓们自动自发地竞相扔花,还有女子将香囊扔出。
十年寒窗苦读,细算下来,何止十年?
会说话时就要背书,能走路时就要学着拿笔。
看着涌动的人潮,韩凌想笑,又想哭。
笑是得偿所愿。
哭是因为父母亲人没有看到这一幕。
而他身后的李林清则是优哉至极,他生得比韩凌好,韩凌已是三十许人,他这个年纪能中状元也能称得上是年轻有为了,但李林清年纪更小,他二十出头,面白如玉,身量细瘦挺拔,眉眼含情,路上女子的香囊多是扔向他的。
至于探花孟合,倒是三人中年纪最大的,四十多岁,生得不算出众,也不算丑,不过国字脸总有优势,就是只看脸便觉这人一身正气。





回到明初搞慈善 第192节
只有一甲可以游街,二甲三甲进士都已经回到了自己租住的客栈和小院,本身就是京城人士的自然就回家了。
百姓们狂欢了一天,到晚上还有酒馆赠酒,名称状元酒,店家下了血本,抬出十几坛酒在门口砸碎,让酒香弥漫出去。
得中的学子们有的欢喜有的愁,但寒门学子大多都是欢喜的,他们额手相庆,也有当街嚎啕的。
韩凌喝了一夜的酒,第二日就去翰林院报道。
和他同来的还有榜眼和探花。
三人倒是相谈甚欢。
但是很快,李林清就被领走了,还是被郑清风领走的,领取了都察院。
韩凌和孟合都为李林清惋惜。
毕竟宰辅都出自翰林,他离开了翰林,将来的前途……
李林清很快开始了脚不沾地的日子。
他爹娘也没想到儿子能考中榜眼,毕竟这个儿子从小不学无术,突然考中榜眼,他们总觉得儿子后头肯定使了什么手段,说不定就是作弊。
这可把他爹娘吓坏了。
毕竟李家虽然是世家,但整个家族胆子都小。
想做坏事都是考虑几年的那种,等他们考虑完了,事情也就不必去做了。
所以李家从未犯过错,只是一直在走下坡路而已。
赵霖也没想到李林清能考中,他自己只中了二甲第八十六名,虽说这也足够了,但一想到李林清考了榜单,怎么也想不通。
若是别人也就罢了,但李林清这个人他是清楚的啊!
最后还是李林清经不住赵霖和父母的痴缠,把自己殿试的答卷默了出来,他爹和赵霖看后,才终于哑口无言。
赵霖是惊的,他爹是吓的。
但幸好结果是好的。
他爹看完后还在打哆嗦:“你、你这是胆大包天!你就没想过要是这文章激怒了陛下,那我们全家可就!”
李林清毫不在乎:“陛下不是心胸狭窄之人,赵兄告诉过我,说陛下把天下人都看作有用之人,既然如此,自然能容人畅所欲言。”
殿试的题目是“官”。
他没写怎么变成一个好官,或是当官以后要干什么。
而是怎么管官。
防止官官相护,打击官场陋习。
他几乎抨击了所有官场内部心照不宣的肮脏手段。
并且他还提出了一个让他爹差点吓死的建议——不能让同一地的官员联姻。
列举了姻亲带来的种种隐患。
比如同一地官员联姻,明明是几个姓,但最终都会变成一个姓。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种种腌臜勾当不一而足。
赵霖看完李林清的答卷,叹服道:“我不如你。”
他答的时候答的就是怎么去当一个好官。
现在想来,只觉庸碌,能得个二甲八十六,已经是运气十足了。
李林清摆手道:“赵兄何必妄自菲薄?此时看破倒也不晚,都察院还缺人呢!”
是真的缺人,太缺人了!
他能去都察院是因为林渊打了招呼,郑清风看过他的试卷后觉得他是这块材料,又私下问过他的意见,他才去了都察院。
至于其他人,大多都对都察院避之不及,因为只要长脑子的都知道,这是个跟文武百官为敌的新部门,先不说这个部门拥有多大权力,只说这个部门要做的事,就是和其它几部为敌。
都察院就是一座孤岛,除了皇帝,孤立无援。
升官也不知道能升到哪里,前途不明。
这种人郑清风是看不上的。
要进都察院,心性是第一等,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愿意进都察院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连韩凌都觉得着急。
现在都察院除了书吏以外,就只有郑清风、他和红袖。
三个人能干成什么事?
偏偏陛下还放手不管,让他们自己去招人,李林清就看中了赵霖。
赵霖是世家子弟,从小耳融目染就是官场上的那一套。
并且他不是个傻人,虽然算不上绝顶聪明,但也并非痴傻死读之辈。
并且之前还跟着周容一起造字。
出身经历都有了,差的就剩下心性和能力。
能力需要锤炼,心性就是天生的。
李林清问他:“哥哥,你敢不敢?”
赵霖踌躇,他也不知道,他还想进翰林。
但李林清又问他:“哥哥,尚方剑在和人手中?”
赵霖想也不想的回答:“皇上手中?”
李林清又问他:“何为尚方剑?”
赵霖答道:“可诛奸脏,皇权特许。”
李林清昂首道:“都察院,便是皇上手中的尚方剑!”
赵霖瞠目结舌。
李林清一反以往模样,少年英姿勃发:“哥哥,你是想在翰林苦熬岁月,还是随弟同行,化为陛下手中刀剑,砍向贪官佞臣!”
赵霖咬唇,苦思良久,最终说道:“既然如此,我便应你所请。”
李林清握住赵霖的手:“君子一诺。”
赵霖看着李林清的眼睛:“此生不改!”
李父瘫坐在地上,喃喃道:“疯了,都疯了!”
他怎么就生出了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儿子?!
李父连忙告诉老妻:“以后咱家关起门来过日子,千万别落人口舌,那逆子我是管不住了,千万别被他连累了。”
老妻也很担忧:“清儿年纪还小,就怕被人哄骗……”
李父瞪大眼睛:“哄骗?我看他已经狂得连自己姓甚名谁都给忘了!”
外头忽然传来李林清的声音:“爹,儿记得,儿姓李,名林青,表字乐只。”
李父:“滚!”
过了一会儿,外头又传来李林清的声音,只是这次小了许多:“爹,儿已滚远了。”
第170章 170
林渊难得睡一个懒觉, 他虽然愿意当个勤政的皇帝,但也不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 那不是勤政, 那是不要命, 所以他每周都会给自己放一天假——其实只有半天, 下午还是要看奏折, 只是早上不上早朝, 可以睡到中午。
虽然很没规矩,但臣子们也没有劝谏。
毕竟……他们也想睡懒觉。
谁也不是铁打的, 每天凌晨三天就起床, 谁受得了啊。
林渊从床上坐起来, 陈柏松已经不在床上了,他坐在寝殿木桌旁喝茶, 露着膀子, 上身全是伤痕,但这不会让他显得狰狞, 反而有几分性感。
“濠州那边有消息吗?”林渊问道。
陈柏松这才发现林渊已经起来了, 他看着林渊走到自己身旁坐下,说道:“孙德崖快死了。”
林渊挑眉。
孙德崖本身就是小人,他好大喜功, 又爱耍阴谋手段,手底下的将领哪个出色,他就要打压。
谁也不能比他强。
他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比韩林儿更加疯狂。
尽可能的搜刮财宝, 过着酒池肉林的日子。
酒色掏空了他的身体。
疑心病让他不敢相信任何人。
一个没有心胸的人坐到那个位子上,下头的人还没有反,实在是叫林渊都觉得匪夷所思。
现在孙德崖得了风疾,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濠州现在还没乱,但眼看着就要乱起来了。
林渊不准备去收复一个被祸害的焦土,所以越早出兵越好。
林渊对陈柏松说:“叫朱元璋去一趟吧,把马氏带上。”
马氏一直跟在朱元璋的军队里当护士,林渊之前还听说她已经升任护士长了。
马氏的义父郭子兴到底是不是因为孙德崖而死未可知。
但马氏似乎认定郭子兴的死跟孙德崖有关。
既然如此,成全她的孝心又有何不可呢?
林渊吃了口荷花酥,酥皮一碰就碎,落在桌子上。




回到明初搞慈善 第193节
陈柏松伸手拂去林渊嘴角的残渣,轻声说:“好。”
当圣旨传到军营,朱元璋领旨之后不到半日,马氏就赶到了,她身上还穿着护士的制服,护士的制服是青色长衫,颜色很淡,这样沾了泥土灰尘才能发现,给士兵包扎的时候就不容易让泥土黏到伤口上去。
马氏和朱元璋来往并不频繁。
护士们不常在军营里走动,她们都住在军营外头,马氏管着她们。
“我听说陛下叫将军去濠州?!”马氏剃掉的眉毛和发际线又长了回来,现在就算穿男装也能看出是个女人。
朱元璋也不瞒她:“正是。”
马氏心潮起伏,她一直等着今天,等着给义父报仇,手刃仇人!
她原地跪下,给朱元璋磕了三个头:“将军,带我去吧!”
她抬起头来,双目瞪圆,饱含怒火,如鹰似虎:“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朱元璋笑她:“你一个女子,战场刀剑无眼,我可没精神去护你。”
马氏也知道自己上了战场就是拖后腿的,她从小学的可不是舞刀弄剑,也没什么力气,连刀都提不起来,她咬着牙说:“那我就在营地里,等将军凯旋,还望将军不要立即杀了孙德崖。”
“至少让我看着他死。”马氏紧盯着朱元璋,双眼泛红。
朱元璋亲自把她扶起来,认真道:“我应你。”
马氏破涕为笑。
明明不是什么美人,但朱元璋忽然愣住,直到马氏退出营帐他才回神。
真是……
真是怪了。
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孙德崖只有一双眼睛还能动,鼻子还能呼吸,嘴能张合却说不出话。
成了一个真正的废人。
他的臣子们已经很久没来看过他了。
就连宫女和太监,对他的伺候也越来越敷衍。
因为他说不出话,宫女太监们敷衍他,他也告诉不了任何人。
他觉得自己身上满是腐臭味。
只是不知道现在把持着朝廷的人是谁。
没人来告诉他。
他不仅瘫了,没法说话,在这殿内,他也成了聋子。
哪怕能听见声音,他也收不到任何消息。
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的情形。
每日都这么昏昏沉沉地过日子。
最开始的时候他很愤怒,他不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废人。
后来,他依旧愤怒,但是他无法宣泄,久而久之,他风疾越来越严重。
宫女太监们也不愿接近他。
他能听见宫女给他擦身的时候小声说:“可真臭啊。”
杀了她!
来人!拖出去斩了!
杖毙!
做成人彘!
但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只能听着那个宫女继续说:“早伺候的是个屎尿不知的废人,我就不进宫了。”
屎尿不知的废人……
孙德崖这一刻恨不得自己已经死了!
他为什么不在犯病的那时就死了呢?还要活着受这样的屈辱。
风疾啊,哪怕扁鹊在世也不一定能治好的绝症。
他想死。
但想到自己的江山,又不想死了。
说不定能治好呢?
天下那么多能人异士,只要能找到有修为的道士,说不定一颗丹药下肚,他就能生龙活虎?
但他想得越美,就越急切,越难受。
因为他没法对任何人说出这些话。
慢慢的,孙德崖停止了思考。
他每天睁眼看见的就是床帐,然后宫女会给他喂饭,他只能喝稀的,干的咽不下去。
刚开始还有各式肉粥,还会放糖或别的,后来没肉了,也没糖了,只剩下白粥。
他的皇后和妃子们最开始还会来看他。
后来也不来了,她们忙着拉拢朝臣,推自己的儿子去当皇帝。
所有人都觉得他已经死了,哪怕他还躺在这里。
宫女太监们有时候会躲到他的寝宫里,假借伺候他的理由不去干活。
然后他们甚至会当着他的面苟且。
他记得以前宫里抓住宫女太监厮混,他还嘲讽过,说没根的东西还想玩女人。
而他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那个听见他嘲讽的太监正抱着曾经被他临幸过的宫女胡天胡地。
他们甚至就躺在他的身边!
太监还说:“来,爱妃,叫声陛下。”
宫女娇笑着说:“陛下。”
孙德崖紧紧闭着眼睛。
男女之音近在耳侧。
就在此时,外面却传来了巨大的震动和惊天的响声。
宫女和太监慌忙下床穿戴,太监打开寝宫的窗户,朝远处望去,城墙处有火光!
有人攻城!
他对宫女说:“快!咱们走!”
宫女吓得魂不附体:“走去哪儿?”
太监说:“我们逃出去,去安全的地方。”
宫女想问哪里是安全的地方。
但是看着太监那双坚定的眼眸,她还是伸出了自己的手。
临走之前,她转头看了躺在床上的孙德崖最后一眼。
这个曾经临幸过她的男人。
曾经让她恐惧和恶心的男人。
“呸!”
宫女扭头跑了。
孙德崖不知道自己等了多久,只知道自己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的不是之前每一天都会看到的床帐,他能感觉到自己躺在地上,粗糙的地面就在他身下。
然后一张脸出现在了他的视野内。
是一张女人的脸。
马氏也在看孙德崖。
但奇异的事,她在看到孙德崖的那一刻,仇恨就慢慢退去了。
她回忆起了自己第一次见孙德崖的场景。
那是孙德崖来求见义父,自己偶然间跟他相遇。
那时候她不知道,她和这个看起来憨厚的汉子会成为仇家。
她也不知道自己竟然能这样仇恨一个人。
而她看着孙德崖的眼睛,知道孙德崖已经忍不住她了。
是啊,他们总共也只见过两面。
或许在孙德崖心中,她没有任何值得他去记住的价值。
“我姓马,是郭子兴的义女。”马氏拿着一把朱元璋送她的匕首,深深地插进了孙德崖的胸膛,她的眼睛一直直视着孙德崖,没有丝毫躲闪。
“下辈子投胎转世,若要报仇,就来寻我。”
孙德崖到死,都没记起这个女人是谁。
他杀了太多人,多得自己都数不清了。
这是谁的妻子?谁的女儿?他实在是想不起来。
临死的那一刻,孙德崖的脑子一片空白。
当匕首刺进他的血肉,他才有种“原来我活着”的感觉。
还感觉得到疼痛。
早该死了……




回到明初搞慈善 第194节
第171章 171
雪消冰融, 大地回春,绿芽重新马上了枝头。
高邮城里的盐工早就醒了, 他们从家或是宿舍出来, 成群结队的去食堂打饭吃, 不管高邮的物价再怎么涨, 在食堂吃烦两个铜板就能吃饱, 这是盐工才有的待遇。
吃过早饭之后, 他们就去上工了。
高邮原本就富裕,但高邮富裕的不是盐工, 也不是百姓, 而是小头目和官员, 还有一个官商勾结的大户。
可如今不同,盐工们努力干活就能挣到钱, 谁干得多, 谁拿的就多。
以前当盐民是个苦活,那都是活不下去了才来当盐民, 干着最苦的活, 拿着最少的钱,拼死拼活都填不饱肚子。
谁能想到在高邮,竟然还有盐民曾经活活饿死。
那个被饿死的盐民, 就是孙四的爹。
孙四,顾名思义,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
也是唯一活下来的那一个。
兄弟姐妹们要么因疾病夭折,要么冻死饿死, 竟然只有他活到了现在。
而他如今一个人干活,就能养活一家人,养活老娘和妻儿。
南菩萨来了以后,高邮百姓的日子就变好了,他娶了媳妇,媳妇已经生了三个娃,两儿一女,工友们都说他有福气。
他老娘和媳妇处的也好,他每次回家,都觉得这样的日子像是在做梦。
有时候他想起以前的日子,都觉得是上辈子的事了。
唯一遗憾的是,他爹没能撑到南菩萨,如今的陛下来高邮。
他娘养了这些年,身子骨倒是硬朗了许多,如今闲来无事还会跟以前的老姐妹一起山上摘野菜或野果,做成小菜或果酱送到酒楼去,也能挣一笔小钱。
现在家里还离不开人,媳妇和老娘分着带孩子。
孙四干活的时候工友说:“孙四,你大娃有六岁了吧?”
孙四放下手里的家伙,笑着说:“是,长得壮实。”
“那你送你娃去学府不?”问话的人有些踌躇。
孙四奇怪道:“自然要送的,听说学得好还有奖学金呢!我也不求他给我考个状元回来,就学几个字,以后不跟我一样当个睁眼瞎就行。”
工友叹了口气:“我大娃十岁了,换在以前,那都可以跟我一起干活了。”
他是舍不得这个劳动力。
还是孙四劝他:“你想想,现在你叫你儿子来当盐工?上头也不准的,你没听组长说,以后必须要过十四岁才能上工,不然就算童工,主管的人还要罚钱。”
“去念书,虽说不能给家里干活,但要是能学好些,毕业的时候成绩过得去,还怕找不到好活干?说不得一个月挣得更比当盐工半年挣得都多。”
工友很纠结。
他家没多少人,大儿好不容易无病无灾长到现在,能干活挣钱了。
送去读书……
至少也要读三年。
他那大儿也不像是读个书还能给家里挣钱的。
孙四看他迟迟下不了决心,又说:“以后都念了书,识字了,你大儿还是个睁眼瞎,如今女娃本来就少,你就不怕他娶不到媳妇,断了你家的根?”
工友这才瞪大眼睛说:“那还是要送去府学的。”
府学开学那天,孙四牵着自己的大儿去报道,府学门口已经人满为患了。
因为今年有新教材,听说这一届开始学简化字。
老百姓不懂简化字是什么,只听说更好学,也更好懂。
前几届的学得还是以前的字,不过简化字和以前的字出于同源,很容易就能认出来。
孙四先带大儿去登记,报了父母名字,又报了家庭地址,还有他的工作,这才去找大儿的班级,大儿分在小一五班。
老师跟他说了,总共有六个年级,小一小二小三年级,和大四大五大六年级。
1...8788899091...1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