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办事员,说白了就是要到处去调研的,这是最辛苦的工作,工资也会相对高。至于会计和出纳,按照市场价招聘就行了。
杜清和点了点头,顺带把人事也丢给了李维。好歹是花了两万月薪的人才,不会连人都不会招吧?
李维点了点头,他承诺在一周内搭建起慈善基金会的班子来。
然后,杜清和带着李维在“自然养生餐厅”、“生态农业园”露了面,甚至,还驱车去到了丰祥村。说实在的,现在的丰祥村恢复了生机,很多农户重新种植了火龙果,有的农户甚至尝试种植桑葚什么的。
懂得自己谋出路,杜清和很欣慰。
只是一旁的李维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杜清和一个大老板的,连一辆车都没有,还要蹭他的车?
看到李维的表情,杜清和也知道他想什么。杜清和也很无奈好不好,要不是带着你这个拖油瓶,杜清和自己早就到了。相比起神通来,哪怕是“神行”神通,这汽车的速度还是慢了。毕竟在狭窄的乡道上行驶,你车技再好也不敢开太快,顶天是六七十的时速。到丰祥村,少说也得一个半小时。
“别看了,我是没买车,因为我都没驾照。”
杜清和一直觉得买车对他来说意义不大,自打有了神通之后,哪怕是出国都不是问题的杜清和,哪里需要一辆车了?
李维有点惊讶,良久才说道:“为什么不去考个驾照?”
“没时间呐……不过,你来了,我就有时间了。”
这不是开玩笑的,杜清和深思熟虑之下,还是要买一辆车的。别的不说,结婚的时候,不需要一辆拉轰的婚车吗!
结婚是大事,不能马虎对待的。
李维:“……”
这两天跟着杜清和熟悉了公司架构,李维发现,杜清和说是做实业的也不错,但居然只是集中在第一第三产业,至于第二产业,根本没有动静。这是让李维最郁闷的地方,虽然不是说工业是必须要搞的,农业也很重要,服务业也不可或缺。但是没有了工业,其实李维的积极性是调动不到最高的。
试探性的,李维问了一句:“老板,你为什么不搞工业?”
“工业?”
杜清和想了想,说道:“工业当然要搞了,我打算弄个酒厂,专门酿造荔枝酒,龙眼酒。”
酒厂算工业吗?
算,只不过是轻工业罢了。
而在李维的眼中,只有重工业才是工业,这酿酒什么的,算哪门子工业啊,随便土法都能酿酒了。再说了,人家茅台不也是土法酿造的,还窖藏了那么久。哪怕是外国的葡萄酒,也一样是传统手法酿造的,甚至还储存在橡木桶里。
这样算什么工业啊!
李维有点无语了,要不是实在找不到工作,李维现在就想不干了。
杜清和却叹了口气,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啊,酿酒也是门技术好不好!
“额,你说说看,你还有什么行业好做的,你推荐一下?”杜清和有点无奈,这做人哪能一步登天的。
李维张了张嘴,却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他只是个管理人才,技术方面是不行的。以技术为主导的工业,没有了合伙人,他一样也玩不转。再说了,现在他连技术合伙人都找不到了,哪里能玩得转高科技的工厂?要是做低端产品,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而且投入也不会小。就拿一个化工厂来说,哪怕是做低端产品的化工厂,少说设备也要投资一千万了,这还是设备便宜之后,买的价格。当然了,能淘到二手货可以省不少。可行政、人力、技术成本呢?开一个厂,怎么说也要两千万。小打小闹的,还不一定能赚到钱。
养生小餐厅 第636章 杜绝转基因农作物
换句话说,就是搞工厂的门槛太高了,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
有人就抬杠了,不是还是有小工厂吗,也没听说小工厂要多少钱啊,不一样有人干?三五个工人的,就能运转一个小工厂了。不可否认,是有不少这样的小工厂,但是这样的小工厂,生存是越来越艰难了。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也叫“马太效应”,也就是说,大企业越来越大,为了生存,大企业会扩大经营范围,把小企业的订单都抢走。等小企业没了订单之后,那就面临倒闭不久了。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很残酷的市场规则。
要不是有政策扶持着中小企业,说不定真的就给大企业干掉了。
这一点上面,你不得不佩服的就是华为。华为的任老总说了,华为定价高点,是为了给另外一些企业生存的空间。要是华为真的降价了,那么国内很多厂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在这一点上,其实华为和苹果是一样的。只不过苹果不一样的是,它需要高利润来维持股价,给投资者信心,所以苹果不会轻易降价的。
所以说,搞实业的都不容易,投资太大,产出还捉急。
李维张了张嘴,半天没能说出搞哪个工业能百分百赚钱不亏损的。哪怕是很大的企业,也在亏损。比如某马汽车,车是卖不出去了,但人家是上市公司,要业绩好看的啊,不然的话股票一落千丈,那就面临更大危难了。
怎么办呢?
很有中国特色的就是,这家车企卖掉了在沪市的三百多套房子,拿到了一亿多的资金,居然扭亏为盈了!扭亏为盈了!为盈了!!!
这说明了什么?
很多房子,其实是掌握在企业手中的,也难怪一些上市公司不着急了。业绩亏损怕什么,卖房就行!
这么做的上市公司,某马汽车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有一个数据是,某马汽车卖掉一套房子的利润是两百万到四百万,也就是说,某马汽车起码要卖掉六万辆车,才能持平利润。一块地皮产生的利润,需要海马用几百万台汽车才能持平,对于车企来说,造车与卖房之间的盈利差距,可谓云泥。某马汽车的处境,是车企的悲哀,也是实体经济的悲哀。当然了,李维曾经评论,这就是不研发的后果。因为谁都知道,燃油车的时代快消失了,车企还不布局新能源汽车,就只能被淘汰。
现在,这个市场规律应验了。市场对少研发、不创新的传统车企不再容忍,他们正在经历淘汰,燃油车长期以来构筑的护城河,正在慢慢崩塌。
杜清和拍了拍李维的肩膀,说道:“我的李大经理,有雄心壮志是好事,但要找准方向了。说实在的,我也看好搞工业,但我的方向,可能跟你不一样。”顿了顿,杜清和才继续说道,“有人说过,未来二十年,是健康产业和快乐产业的二十年。按照我的理解,快乐产业就是文化产业,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娱乐要求也日益增加。而健康产业,我的理解是医疗产业,包括保健品。你别笑,我说的保健品不是那些挂羊头卖狗肉,专门骗老人棺材本的那种保健品,而是具有一定效果,能改善身体状态的保健品。比如说什么卵磷脂软胶囊,蛋白粉,益生菌粉之类的。”
这个提法不新鲜,其实李维早就听说过了。
事实也证明了,在中国发展的这些年里,确实是这样的。保健品行业的泛滥,甚至出现了直销变传销的状态,前些日子号称治百病的一款保健品,不就是这么被曝光,最后连老总都锒铛入狱,被判刑的吗!
保健品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罢了。
李维若有所思,说道:“所以老板投资了生态农业园?”
“应该说,是健康的蔬菜,和水果。”杜清和叹了口气,“现在的食品安全太严峻了,除非你假装不知道,不然的话,你都会发现各种环节都存在隐患。比如说什么转基因食品,什么农药超标,什么违规添加剂……”
“转基因食品,好像也没啥吧?”李维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不是说,科学家都没发现转基因食品的明确危害吗?”
杜清和笑道:“那给你一个转基因食品,你会吃吗?”
李维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违心的好:“能不吃就不吃。”
“这就得了。”
杜清和叹息道,“我也知道,转基因之间也有区别。但是,千百年来的自然规则被改变了,是福是祸,谁能预料?你看到吗,我们这个‘生态农业园’,选择的种子都是非转基因的,就是为了不坑人。是,大家都知道,转基因植物有优势,量产高,可有多少人愿意吃进肚子里?”
李维明白了,怪不得杜清和花这么大的力去做这件事,突然他问道:“这也是一桩善举?”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杜清和叹了口气,“我们做好该做的事,别人怎么做,我们也管不了。”确实管不了,中国的人口众多,哪怕是有杂交水稻,也难以养活这么多人。所以,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似乎是一个好办法。
但是,转基因有什么危害?
现在很多科学家都不敢下定论,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爷子说了,“用来提高产量的转基因食品问题不大,但对用来抗病虫的转基因则要特别谨慎。”、“一些转基因是抗虫抗病的,这来自一种毒蛋白基因,虫子吃了要死,那么人吃了会怎么样呢?”、“研究要积极,应用需慎重。”、“从科学的角度,转基因是发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论。现在我们正在把玉米的基因转到水稻上来,提高水稻的光合效应,这样的转基因有什么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赞成转基因的,是用小白鼠做的实验,可是小白鼠和人能一样吗?他们有人类食用转基因的实验结果吗?”、“人民不是小白鼠,不能这样用那么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实验,来冒险。”、“现在大家关心的食品就是抗病抗虫的转基因食品,大家要特别小心谨慎,大家要多做实验,在科学上证明它没有问题,才能够释放出来、投放市场。”……
袁老爷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没经过实验就投放市场,这本就不是一件科学的事情。
养生小餐厅 第637章 拿五千万做慈善的人说自己没钱了!
特别是,不知道转基因食品会对生育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不得不说,科学家的眼光是犀利的,一下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没错,转基因食品可能吃不死人。
但是,生育风险呢?
还有更多看不见的遗传风险呢?
没有经过几代人的实验,你拿出来大规模应用,这就是误国误民!万一真的出事了,是要被钉在耻辱柱上面的!
李维突然明白杜清和的追求了,只是有点想不到而已。
前米国国务卿辛基格说过,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各个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全人类。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为啥米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但它同时也是农业强国!也就是说,如果发生战争,米国有足够的粮食贮备。
还有,发达国家积极地向医疗欠发达国家推行较好的医疗设备,药物和技术,很多人都认为是善举,但是却没有想过一个不发达国际突然间人的死亡率下降了,人均寿命延长了,因此所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如何解决?有些时候“慈悲”就是最大的“残忍”,特别是披着慈悲外衣的行为更加应该引起警惕。
而中国呢?
很遗憾的是,中国的粮食进口,日益增多。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想种地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粮价不涨,国家没多少补贴,种地很不划算。于是,很多地方开始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这是市场的选择,也不能怪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耕种土地在减少。
具体什么原因,大家都是清楚的。这个现象非一日之功,但是,粮食危机看似不远,其实就在眼前。
“所以老板你要种有机蔬菜?”李维也听看好杜清和的有机蔬菜,因为好吃,再加上有证据表明对人体极其有益,所以造就了不少销售奇迹。甚至于,这两天,是一运到超市就销售一空了,恢复到了巅峰时期的水平。
也就是说,有机蔬菜给杜清和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
即便一时半会拿不回投资的钱,也是在稳定回本之中了。至于什么原因,杜清和是知道的。无非是有人把有机蔬菜给病人吃了,病人吃了之后,恢复超出了预期。本来个例的话,就不会引起轰动的,可这不是个例啊!
所以,有机蔬菜再一次爆了。
最好笑的是,一些有机蔬菜生厂商、经销商听说了这个消息,以为潘州是一块热土,等插手进来一看,他们的有机蔬菜就算是蔫了、黄了、烂了,都没卖出去多少。甚至,还有不少人回来,骂他们挂羊头卖狗肉!
这些有机蔬菜的经销商冤啊,等他们了解实情后,才愕然,怎么会有这等神奇的蔬菜存在的?!
李维也知道这个事情,事实上他也有所耳闻了,不然的话也不会愿意给杜清和打工的。
“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个好赚钱。”杜清和老实说道,“我也没别的技术了。”更大的实话是,功德田种出来的东西,能帮助更多人。至于工业品什么的,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屁股决定脑袋,李维怎么都不会想到,杜清和居然是这样的想法。
李维也沉默了,他不好说什么,因为他跟着杜清和赚了一圈发现,杜清和是在赚钱的。
现在工厂很难开,一是高端技术掌握在大厂手里,二是创新不易,三是市场竞争很激烈。
就拿化工品来说,高端产品市场很大,但是设备投入也大,更迭也快,一般人根本玩不起。中低端市场也不小,可竞争激烈,进去了只会挤得头破血流。没看到李维他们,也只是坚持了几年就坚持不了吗!现如今这个社会,能赚钱才是王道。
哪怕李维心中有一个工业梦,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难以为继。最可悲的是,李维不是理科生,而是一个文科生。要是一个理科生,懂得研发啥的,李维早就去珠三角了,再怎么说也比潘州的工业规模大。可李维是文科生,这就尴尬了。更加尴尬的是他的年龄。别看李维保养得还不错,其实他已经超过四十岁了。
一个超过四十岁的男人,或者说是求职者,除了自己创业之外,其实路子很窄的。
李维创业了,但失败了,所以他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多。
杜清和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我知道你还想搞工业,我也想搞,说真的。我虽然也是个文科生,但心中一样有个工业梦。但是我们现在实力不够,换句话说,就是我的钱没有了。”
李维鄙夷地看了他一眼,能拿出五千万搞慈善的人,居然说自己没钱!
太气人了!
不过人家的钱是人家的,人家想怎么花,你也管不着。
李维只能老老实实给杜清和干工作,等攒到钱了,再做打算。
其实,不是没有人邀请他一起合伙办厂,甚至也有邀请他过去当管理的。李维倒不是不愿意,只是提出要管研发部,要老板无条件支持研发。你想啊,现在哪个老板愿意投资那么大?特别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万一研发鼓搞不出什么来,资金也见底了,那大家一起去喝西北风吧!
所以,谈崩了一两个,其他厂的老板听说了,也不找李维了。
悲哀的是,今年潘州不少经营不善的工厂,被外来资本购兼并了。其中也有李维朋友的厂,李维也知道,哪怕是购兼并,人家也活得很滋润。可不知道为什么,李维觉得心很不安。创新,研发,每个老板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可就是没有几个老板真正上心。因为,创新和研发不仅时间,还钱,老板有老板的难处,根本不想过大投入。可市场是残酷的,看看现在车企就知道了,面临新能源汽车的凶猛形势,传统车企举步维艰,艰难转型。而至于早就布局好的,比如比某迪,就活得很滋润。
眼瞅着几年后,国家将取消乘用车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国内车企通过合资坐拥外资成熟的技术、车型,甚至是配套的供应商躺赢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那时候,才是车企的穷途末路。不创新是死,创新,才有些微活路。可在这一场工业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纷纷选择了保守的放弃研发,最终也还是倒闭了。
李维叹了口气,不是那些老板不知道创新,是他们不敢赌了,失去了锐意进取,所以他们输了。
但是,种地就能有出路吗?李维还是很担忧的。
养生小餐厅 第638章 走地鸡中的战斗鸡
不管怎么说,把事情丢给李维之后,杜清和轻松了,而且是很轻松那种。
但是,杜清和还是要每隔一个月看财务报表,这是老板必须养成的习惯,不能给下面的人忽悠。而且,要时不时微服私访一下,看看员工有没有懈怠。说实在的,杜清和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老板,他觉得员工在干完事之后溜号一下,玩玩手机,那无伤大雅。
连续的工作,特别是高强度的工作,会让人崩溃的。
做老板的,不要太不近人情。这样只会让企业氛围变得很奇怪,而且员工也觉得特别压抑。要是中年人还好,他们为了养家糊口的,也不会计较太多。要是年轻人,估计说不干就不干了。但是,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休息可以,溜号也行,但你得把本职工作完成了,而且还得有质量才行。
要是按照管理学上的知识,这其实就是大忌。
可问题是,国情不同,实际情况也不一样,照本宣科的,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杜清和没有管理重担之后,终于能腾出手来鼓搞自己的东西了。
没错,就是养蜂。
有“调禽聚兽”神通的杜清和,养蜂简直是大材小用。而且养的走地鸡,一只只都好像是他的跟班一样,杜清和一进入后山,就被“众星拱月”一样围了起来,而且一只只走地鸡好像被检阅的士兵一样,全都抬头看着他,没有一只低头翻食的。
这就算了,哪怕是被抓去宰了,那些走地鸡也视死如归。
“我的乖乖,我们老板是不是会法术啊,怎么这些走地鸡这么听话?”
“是啊,我就没这么养过鸡,好像都会听懂人话一样,叫走就走,叫回去就回去。”
“最神奇的是,之前不是有偷鸡贼想进来偷鸡吗?”
“是啊,你说鸡在夜晚都看不见,可那贼掉进鸡窝之后,被一群鸡挂在身上,啄得都不成样子了。那个脸啊,鼻子啊,差点没被啄瞎了。”
……
在高(gao)州前段时间,有一伙专门的偷鸡贼,专门偷农户养的鸡,低价卖给饭店。很多人就奇怪了,这饭店的老板,怎么天天有这么多好吃的鸡啊,每一只鸡都是走地鸡,吃得非常有嚼劲的。
结果呢,警察一来查,好家伙,这伙贼偷了价值十二万的走地鸡,那饭店老板也因此入刑了。因为,他是知道那是贼赃,还帮忙销赃。从中获利,超过了二十万。你瞧瞧,这发财的办法,都写进刑法里了。
警察是怎么破案的呢?
很简单,就是从生态农业园这偷鸡贼破案的,这个团伙其实已经开溜了,被警方在国道上截获的。
所以说啊,只要想查你,肯定能查得到。前几年有个新闻,说一个老外丢了一辆自行车。要是一个中国人报案的,警察最多受理,然后叫你回去等消息。然后呢,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别怀疑,这就是事实。可要是外国人呢?简单,不到一天,自行车找回来了,还顺手破了一个盗窃团伙。
瞧出来了吧?明白了吧?
警察很多时候不是不能破案,而是他们觉得事情太小不值得去做。可歪果仁不一样啊,没听说过一等洋,二等官的,第四等才是尔等屁民。屁民丢了手机,丢了钱,丢了自行车,小事,警察早就掌控到一个城市的盗窃团伙有几个了,为什么不打击?因为不值得。
可事情到了歪果仁这,一个弄不好就是国际事件,所以警察上心了,不用一天就办妥了事情。当然了,你可以说丢自行车好找,自行车那么大的目标。丢手机丢钱包不好找,目标太小了。然而,只要想,什么自行车都能立马改头换面,甚至变成一堆零件都行。手机也是如此。可警察就是有能力找回来,说明了什么?
其中事情不言而喻。这伙偷鸡贼也是倒霉,好偷不偷,偷到杜清和这了。杜清和养的鸡,能是普通的鸡吗,那是走地鸡中的战斗鸡!
落得一身伤,还要面临牢狱之灾,也是罪有应得。
当然了,这团伙也是傻,偷几十只,上百只的也就住手了,小事的话警察不想理的。可他们愣是偷了几千只,高(gao)州几个镇几十条村都被他们光顾了,警察想低调处理都不行了,不盯上你盯上谁?再加上是扫嘿除恶的紧要关头,就算你们撞上门送政绩吧。
走地鸡是挺厉害了,因为其实鸡很聪明的。每只鸡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并且鸡与鸡之间,往往具有某些智力上的互动。举例来说,鸡懂得如何互相欺骗(如同鸡界的无间道),但它们同时也懂得如何互相学习;而在某一些竞争上,例如抢夺食物,鸡也懂得该如何透过策略来赢过别只鸡。如此听起来,鸡似乎是具备著某种思考能力。鸡其实也有如同人的推理能力,而这通常是人类发展到七岁才开始拥有的,这就好比如果将一只成年的鸡和一个三岁小孩放在一起玩,没淮那只鸡还比小孩懂得分析对方呢!
所以,鸡会啄小偷,听话受条件反射训练,这一点都不奇怪。
真正让生态农业园员工奇怪的是,杜清和那养蜂的神技。
没错,就是神技。
蜜蜂啊,那么小的一只蜜蜂,能知道什么?!能有什么思考能力?
可杜清和就是让它们好像《神雕侠侣》里小龙女一样,用琴声控制蜜蜂。当然了,杜清和不是用琴声的,而是用意念。那些蜜蜂看见他,就好像看到蜂王一样,甚至会在空中列队……这一幕奇景,让那些员工都神经错乱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