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周医女行医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啧,这话就看怎么听了。
梁道斌是听明白了,看来她有点迫切啊,“今年的医署院考核时间已过,而你估计是等不到明年去亲自去京城考核后再回来开的了。你是打算让我们帮你搞定开医馆的资格?”
葛如沫点头,和聪明人谈话就是爽快。
“嗯,可以吗?”
葛如沫直直地看着陈茵尘。
“你是怎么知道他有担保的资格,换句话说,你怎么知道他的级别在太医或者太医以上?”
葛如沫真想翻白眼,他怎么老爱问这样的问题啊。这很容易猜的好吗?只要不是白痴,稍微想想都能猜得出来,连关仲淮那样的医术,都能考得个医师资格症,何况是陈茵尘?在她看来,陈茵尘的医术要比那关仲淮好太多了。
葛如沫的话一说出来,惹得两人都笑了。
梁道斌是飒爽一笑,而陈茵尘则是嘴角微弯,眼含笑意。
“行,就冲你这话,这个担保的事我们应了。”
“谢谢。”
“不用客气。”
“其实你要是不急着出来单干,我都建议你去青河镇的回春堂当坐倌大夫了。”
葛如沫很快反应过来,“回春堂是你的?”
梁道斌含笑点头。
然后她快速地思索,一会之后,她说道,“如果是这样。这次担保的事算我欠你们一次,以后但凡有我做得到的事,只要不是作奸犯科,我都应承。”
“还有就是,我后续可能会和回春堂有一些合作,你走了,王掌柜能坚持执行你定下的决定吗?”
“什么样的合作?”
“一个是,我这边没有药材的购进渠道,我想借用一下你们的渠道,嗯,挂靠一下。也就是说,你们回春堂进药材时多进一点,我就直接从你们这边拿货,可以吗?”
她要开医馆,必须要进一批药材。
县里镇上的医馆,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而经过给卫夫人诊病一事,她与大多数医馆的镇馆大夫都有了一面之缘,算是有点面子情了吧。最终,她选了回春堂,而不是选择华懿生所在的春辉馆,尽管她治好了华懿生的肛脱,让他欠了自己一个人情。
决定用回春堂的进货渠道,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实不管她用哪个医馆的进货渠道,都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只是若她找华懿生,恐怕他下意识就当成是她找他还人情了,毕竟她根基太浅,容易让人看不入眼。而进购药材是一件长远的事,只要她的医馆还开着,这事就不会停止。而人情总有用完的一天,一开始他会很用心,渐渐的不说不耐烦吧,至少会有所懈怠。这是她不愿意见到的。
而回春堂背后的老板是梁道斌,她的价值,在他眼里已有一定份量。只要他还看重她,这点小忙他就不会看在眼里。而回春堂的掌柜王一清是个精明的人,他看到利益,上面又有梁道斌压着,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好。
“这个是小事。”
梁道斌答应了,谈妥了最重要的药材进货问题,葛如沫很高兴。
“其实我有个提议,我的医术我自认还是不错的,你们青河镇上的回春堂要是有治不了的病人,我可以去做个技术指导。嗯,这个就是医术指导的意思。”
“我不敢包票能医治百病,但总有能帮得上忙的地方,这对你们回春馆的名声也是有好处的,对吗?”
这种技术支持的事,在现代医疗单位中真是太普遍了,不过一般都是上级医疗单位对下级支援。
“你们要是觉得我没名气,请我过去会丢人的话,就等我经营好了再说吧,我这个承诺一直都有效的。”葛如沫略有些腼腆地说道,这番自卖自夸的话,饶是她脸皮厚,说出来时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
或许她现在还没有名气,但她很有信心,不会一直都这样的。
“你倒是自信。不过你的医术,我给予高度肯定。”梁道斌笑她,“你的提议也很好,不用等你功成名就了,晚点我就交待王一清,到时你再去和他商量一下细节的问题。”葛如沫的话虽然有些自卖自夸,不过有一点她倒是说对了。这种技术指导对回春堂很有好处,试想,别家医馆治不了的病,到了回春堂却能治好,那名声不就打出去了吗?
其实她完全可以等她的名气打上去之后,再谈技术支援的事的,届时才叫真正的名副其实。此时她提前拿出来谈,确实是存了与回春堂守望相助互帮互助的好心好意;而梁道斌能答应,一则是信任她的医术,二则,也是拿回春堂来给她抬身价的意思。
投桃报李,合作初始,便已进入蜜月期,所以双方都很愉快。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十章携礼归来
第40章
不出三日,卫夫人已无恙,这些大夫们自然也陆续告辞了。
葛如沫做为主治大夫,是最晚被放行的。
走的时候她收到的谢仪是两百两银子,还有若干的布匹,以及林守宬让人备好的土仪之类的。
在这个五两银子就够一家七口人嚼用一年的时代,这两百两的诊金着实不少。或许比不上那颗价值连城的东珠,但确实是富贵人家请大夫的诊金,或许略高了一些。
其他人也得了些银子做为他们忙和那么久的补偿,这点卫夫人他们做的还是让人挑不出错来的。
“师傅,不然,你让我妹妹回来吧?”葛如玺咬咬牙说道,她能看出来也能感觉到,师傅他后悔了。
“我去给她道歉,当初都是因为我见她将毒药喂给那老狗时太大惊小怪了,才让师傅误会了她。道了歉,然后让她回来继续做师傅的徒弟。”
陈省之看着她,重重地叹了口气,“此事莫要再提了。”他何尝不想,只是,时至今日,他心里明白,再也回不去了。
况且正如他之前说过的,纵使他再积累二十年也教不出一个葛如沫来。葛如沫能有今天,或许他有些许苦劳,但最大的功劳不在他。硬扯着先前的师徒关系不放,不过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相比许多曾经的师徒反目成仇,他与葛如沫这般,已算是个好结果了。莫再强求,莫再强求罢。
相比其他人的欢欣雀悦,陈省之师徒两人的情绪都不高,一路沉默着回到上藜村。
葛如玺一回来便主动将卫夫人发给她的二十两银子全数上交了,周氏眉开眼笑地接过,得知她竟没有银钱傍身时,又从中拿了二两给她。
“娘,我难受。”葛如玺红着眼眶说。
周氏刚将银子放好,一见她这样,立马心疼了,“乖娃子,怎么啦?”
葛如玺委屈着不说话。
这可把周氏急死了,“你倒是说呀,你要急死你亲娘啊。”
“娘,你说我是不是比不上小五啊?师傅以前就常说她聪明,学东西常常是一点就通,要不是她心太狠太硬,师傅可舍不得将她驱逐出门墙。”
“那死丫头又作妖了?”周氏眉毛一拧,满脸的不喜。
“娘,你不知道这回去汝阴县也是,她是出尽了风头,她有一手好医术,却宁肯教一个丫头穴道按摩之术也不肯让我这当姐姐的沾点光。后来还是我卡着时机让她不得不教的。”
“娘的乖女真聪明。”周氏夸了葛如玺之后又骂葛如沫,“那丫头真是皮痒了,竟然敢吃里扒外!”
“可以说,我和她同时被师傅收为徒弟,学的时间比她只多不少。可惜医术却落后她一头!之前在汝阴县衙我听了一耳,她的医术之所以比我好,是因为她那医术多是传承自青襄医书。娘,看不出来她平时不显山不显水的,竟是得了大机缘的。
可惜我命不好,若是我有她一半的运气,我一定让家里的日子好过起来,爹娘也不用那么拼命干活养活咱们几个孩子了。娘,你不知道,我们这些什么忙都帮不上的,都得了二十两银子的辛苦费,如沫她得的只多不少,就不知道她会拿多少来贴补家里了。”
“什么,那死丫头得的银子竟然比你还多!”一听,周氏坐不住了,“不行,我得问她要去!”
葛如玺忙拉住她,“娘,你先别急,她还在县里没回来呢,你去祥贵婶家也找不着人的。”
一听,周氏更急得跺脚,“啊,她还在县里?你咋不看着她点啊,万一她乱花完了怎么办?”
“她将我和师傅先打发回来了,我现在可管不住她。”葛如玺嘟着嘴说。
无奈之下,周氏只能恨恨地骂几句,“这死丫头。”
“娘,我这碧玺是不是有什么来历啊?”犹豫了好长时间,葛如玺最终还是问出了口。
周氏惊呼,“你咋知道这叫碧玺?”
葛如玺垂下眼眸,看来她娘并非是毫不知情的。
“娘,你知道吗?这回我们给瞧病的是京里的侯夫人呢,我们去拜见她的时候,她盯着这碧玺看了好久。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回来问下你。”
闻言,周氏吓得瘫坐在一旁,双眼放空,葛如玺许是有些明白这些消息对她的冲击有点大,也不闹她。良久之后,周氏一咕噜爬了起来,“这事你不要管,该告诉你的爹娘自会和你说。”
葛如沫这厢,得了谢仪后,并没有立即赶回上藜村。那两百两她花了一部分用来购买粮食肉类布匹等生活用品,加上先前林守宬送的,装了满满两马车。葛如沫觉得,虽然她暗中坑了葛七斤夫妇一把,让他们的关系闹得有点僵。但她本人还是愿意放下身段来修补一下这段关系的。毕竟谁也不想家里人三天两头的来给自己找麻烦不是。
进村子的时候,她也没叫人遮掩,一路招招摇摇地到了葛家,大部分东西她留给了葛七斤一家子,一小部分被她拿去送人了。她爷奶她大伯那边,还有祥贵婶一家,最重要的还有里正那里,都送了,并且礼还不薄。那礼她还另外收拾了一份,让里正帮转交给那天帮忙上山寻人的村民,算是谢礼。看得周围的人眼热,直后悔当初怕累怕麻烦没跟去山上,不然这谢礼也有自家一份了。
周氏知道后,气得肝疼,“我说你这孩子也不和我商量一下。”
“和你商量,你会肯吗?”
当然不肯。周氏见说不通,直骂她败家。
葛七斤看她没经自己同意就将东西派发出去,心里也不舒服。也就没吭声,任由周氏骂她。
不料,却被赶过来的婆婆骂了个臭头。
葛八婆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与葛如沫的大伯娘联袂而来。
“你个黑心肝的媳妇,自己不孝敬公婆,孙女给我们点孝敬你也要拦着,我们葛家娶了你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葛如沫冷眼看着,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大伯娘罗氏细细地打量如今二房里最出息的孩子,见她只是站在那里,就有了不类他人的仪态。
嗯,倒有点像她那考上秀才功名的表侄,不过比起他还能看出的轻浮外放,她身上倒显得内敛,似乎身上沉淀着一种东西,缓缓绽放着光华的感觉。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十一章家庭冲突
第41章
“弟妹,这是小五吧?多懂事的一个孩子,你就别骂她了。”罗氏轻声软语地劝解。
“娘,我不是拦着不让小五给你们敬孝。你们是不知道她有多败家,除了给你们的孝敬外还整整弄了五麻袋的精米送人!这些精米拿去换成黄面或玉米面,缺粮时都够一家子大半年的嚼头了。您说气不气人!”
葛八婆听了也是心窝口直痛,想骂人吧又记着老头子交待的,可不能骂这孙女,只能将气憋在心里直喘。
倒是罗氏,扫了葛如沫一眼,心想这孩子倒大方,给了老头老太两袋,给了自家一袋,又给了外人五袋,八袋精米眨眼就能送人。周氏的话她听了,却不像葛八婆一样激动难受,她那婆婆,习惯把儿子家的东西当成是自家的。她很明白,就算那五麻袋精米不送人,便宜的也只是这个弟媳,她家可半点也落不着好来。相比周氏,她倒更愿意交好葛小五。
旁人倒是看不下去了,他们可是见着了,葛如沫送的可是上等的精白米,大大的两麻袋,按人头分给那天上山的人,估计每人能分到二三十斤吧?他们没想到,无意中凑热闹帮了个忙,就能有这样的回报,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本来嘛,周氏骂女儿就骂吧,但这事牵扯到他们,自然觉得刺耳无比。听听,什么叫败家,什么叫分给不相干的人!要是那天不是里正组织他们上山,恐怕任由葛七家这么作下去,晚点儿人都要没了。人家这叫知恩图报,以为谁都像她这当娘一样抠门吝啬啊。
旁人劝她,“七斤嫂子,行啦,少说两句吧,你们家可从来都没有过这么多粮食吧。小五这孩子给你们弄那么多粮食回来,很可以了。你不说夸她几句,还一个劲地骂,说不过去吧。”
葛如沫留给葛七斤一家的粮食可不老少,那粮敞开肚子吃都够吃一整年了吧?更别提那近半扇猪肉了,还有那些布匹以及一些零碎的,想想都叫人嫉妒,怎么他们就没有这么好的女儿呢。可惜这么好的孩子没摊上好爹好娘。
这就是葛如沫的高明之处了,直接用银子买来粮食弄回村子里,那是人人都能看见的,以后吵嘴也由不得他们抵赖。要是直接给银子,改天人家直接说没给,她就只能吃哑吧亏。
再者,这粮食怎么分,她早就打算好了,周氏再闹也改变不了什么。至于家里,留多留少,就是全部留下了,葛七斤夫妇仍然会抱怨,还不如拿出一些来做人情呢。这不,效果就出来了。
“我教训女儿,关你们屁事,一个个吃饱了多管闲事。”周氏骂了那人一句,转过头来又数落葛小五,“看你这个败家赔钱货,粮食都给了些什么人哪,转眼就来寻你娘的不是,那些粮食给他们还不如喂狗呢。”
最后还嘀咕着,“真是的,一个个白拿人家的粮食也不亏心,仔细吃了烂肚子。”
正所谓,钱能壮人胆。这事要搁以前,周氏可不敢这么呛声。但先前得了葛如玺拿回来的二十两银子,如今又得了那么多粮食,还有葛如沫兜里的银子,一会她得全要过来。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她的底气,加上她自觉女儿出息了,自然不肯再忍气吞声。
周氏这番话可把好些人气得倒仰,有个辈分稍长的手指哆嗦地指着她骂了句,“不可理喻,以后你葛七斤家的破事别来找我!”并在心里狠狠来了一句,回头就把里正送来的粮食弄回来,这样的粮食他们可吃不起!
葛如沫看着周氏将人得罪了个遍,对着她冷冷地开口,“这些都是我挣来的,该怎么分配我心里有数,也不用你来替我做主。那天要不是里正叔他们,我可能就不在了,也就挣不来这些粮食。你这做娘的不在乎女儿的命,把这点粮食看得比女儿的救命之恩还重。那么,我的命我自己在乎,该回报的我来回报。”
葛如沫的话总算让众人的情绪缓了下来,越发觉得葛七斤夫妇不是东西,竟然还没有一个孩子懂事。
周氏一愣,对于此事,她有些理亏,然后放低了声音嘀咕,“不是不回报,只是不能少给点吗?他们又没出什么力。”
葛如沫充耳不闻,她那话就已经是定论了,不想就这个话题再和周氏扯皮,“还有爷奶大伯那边,该给的孝敬该有的礼节不能少。”
周氏一听,立即反弹,“给你爷奶那边就行了,你大伯那边给什么给,他一家子过得比我们都好呢。”
罗氏在一旁听了,神色都淡了下来。
葛如沫挺烦他们这点的,总惦记着别人没给的东西,也不看看自己已经得到了很多了。
“行行,说你两句就给我摆脸色,不知道的还当你是娘我是女儿呢。”周氏嘀咕,“那为什么要给葛祥贵家两袋?”
“因为我住那里,难道我不用吃饭吗?”
周氏噎了一下。
“弟妹,你看小五多好的一个孩子,总放在别人家住也不是个事,你们啥时候将人将回来啊。”
周氏下意识地反感,叫回来又多一张嘴吃饭!
葛如沫知道大伯娘在帮她说话,可她没打算回去,“大伯娘,我身子还没养好呢,再说家里也住不开。”
罗氏明白了,敢情是这孩子不想回去啊,得,那她也不掺和了,本来她就是看在孩子的面上才说那话的。
周氏也回过味来了,瞬间横眉竖目,“你这死孩子,在别人家住得舒服,不愿意回家了是吧?”
葛如沫挺讨厌她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乘的做法,好处占尽还要面子光亮,“家里可还有我住的地方?”
“谁说——”周氏的声音戛然而止,显然想起来原先给她摆放木板床的地方让她给收拾起来放粮食了。
葛如沫已经懒得再纠缠下去了,“好了,就这样吧。”
不欢而散。
周氏惦记着回去收拾家里新拉回来的粮食,有些话,那么多人在,也不好问。再加上葛如沫不配合的态度,也无心再战。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十二章预谋划算
第42章
闹剧闹完,葛如沫浑身疲惫地回到暂住的葛祥贵家。
“这粮食你拿回去。”这是祥贵婶见到她的第一句话。
“干嘛拿回去?”葛如沫不为所动。
“我们家拿你这些粮食像什么样子。”祥贵婶有些气闷。
“我这不是在您这边住吗?这么久来,我可是一捧口粮都没交呢。”
“你说这话是打我的脸呢,那照着你的话说,我们还没给你付诊金呢。”祥贵婶故意将脸拉了下来。
原先看着白花花的粮食,还觉得可惜的葛根媳妇陈氏突然觉得一点也不可惜了,这些比起白花花的银子来,真不算什么。
她前阵子回娘家,无意中得知像她公爹这病,搁农村就一死病,请名医大医来,是能治好,但这诊金可得不老少。
开始的时候,她还以为葛小五的医术只是一般般呢,走了娘家一趟,才发现自己是真的将人看低了。
“好了好了,这话就当我说错了行吧。”
“以后都别说这种话,婶子不爱听。”
“娘,我说一句啊。她家父母那个样,拿回去也保不住。倒不如我们替她保管着,小五不是打算开医馆了吗?到时她一定是住进去的,这粮食咱们到时给她搬进去,就能暂时解决这吃饭问题了。”
“这也成。”说实话,祥贵婶也不想把这些粮食送回去便宜葛七斤夫妇,真送回去了,小五估计也落不着什么好来。
是夜,葛如沫和祥贵婶摸着夜色,提着礼去了里正家。里正妻子刘氏见她们来还带了礼,脸上笑容更浓了些,直说她们太客气。
葛如沫和她你来我往推了几句,待她接了礼,便去见里正。
里正大名葛祥荣,是祥贵婶的大伯子。
坐下后不久,葛如沫开门见山地问,“里正大叔,我想在咱们村里开个医馆,能在村东头那边划块地给我做宅基地不?”
葛祥荣没有回答,而是端着方才吃饭时斟上的酒细细品了一番,才咂摸着嘴说道,“小五啊,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这一家子哪能有隔夜仇啊。你爹虽然偏心了点,但好歹也把你养到这么大。”
“里正大叔,你说的我都明白,该我孝敬的,我也不含糊。这些和开医馆不冲突。”葛如沫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我想开医馆,只是家里什么情况你也知道,家里住不开了,这才不得不来麻烦您的。”
里正点了点头,就冲这孩子今天给家里带回那么多粮食,她这话就值得信。
“小五长本事了,都能给县太爷的家人看病了。这医馆建了也是好事。”说完这句,他想了想,才说道,“这样吧,这事我看看,晚点确信了再给你消息。”说完,他又端起桌上那酒喝了起来。
这是要‘端茶’送客了。葛如沫和祥贵婶识趣地告辞。
就着夜色走在夜路上,祥贵婶宽慰她,“小五,你别担心,我大伯这人我了解,他能说这话,这事就有了八成的可能。”
“嗯,谢婶子帮忙了。”
祥贵婶罢罢手,“这客气话就别说了,我不爱听,再说了,我啥也没帮上。”想起今天的闹剧,祥贵婶叹了口气,孩子是好孩子,就是爹娘吃相太难看。
葛如沫没再答话,她有没有帮上忙自己心里有数,就冲她是里正弟媳妇带来的这点,里正也要多考虑一二的。
接下来,葛如沫为着筹备医馆的事忙了两日。
这日还没出门,被葛如玺堵住了。
“小五,我来找了你几次,祥贵婶他们总说你不在。”葛如玺的神情有些委屈。
“嗯,最近是有点忙。”葛如沫淡淡地说。
“忙什么呀?”葛如玺问。
葛如沫没觉得以她们的关系需要她细报行踪,“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这么些天了,你都没回家看看。不管如何,总得回家吃个饭吧。”
“嗯,我知道了,中午我会过去一趟的。”虽说宴无好宴,但正如她所言,若她连回去吃个饭都不肯,那也说不过去。
得了她的话,葛如玺看出她不爱跟自己呆一块,也不多作纠缠。
不管是不是因为得知葛如沫要回家吃饭,葛家如今的饭菜都丰盛了许多,一家子人围在一起吃饭,还是挺热闹的。
周氏装了回慈爱,给葛如沫挟了块肉。被她躲开了,请原谅做医生的物有洁癖吧,她实在没办法接受不用公筷挟菜这一陋习。
“你给如岫挟吧,我吃什么我自己来就行了。”
“小五,这回去汝阴县,听说卫夫人和那个侍女的病都是你给医好的。你二姐给你打打下手,就得了二十两银子回来,你得了多少?”
1...1112131415...1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