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医女行医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阿依芙,你回来了。”
阿依芙是他们女儿的小名。
酋长夫人向一旁的少年郎道谢,“韩虎,真是麻烦你了。”
阿依芙对她娘的话不以为然地皱皱琼鼻,却懒得抗议,杏眼瞥见她娘身后的谢如沫,阿依芙仅仅只是秀眉抽拧,“部落里又来新人了?”
酋长夫人迟疑地介绍谢如沫的称呼,“是啊,这位沈夫人。”其实以她们的眼力是能看出来谢如沫是处子之身的,但刚才谢如沫在里面解释了他们是新婚。
阿依芙仅是朝谢如沫点了点头,然后不断追问她娘,“娘,我爹呢?”
“你爹在屋里招待客人呢。”
酋长夫人的话刚落,便见酋长和沈东篱已经站在大厅门外了,“又去哪儿野去了?一个姑娘家天天不着家,不像话。”
韩虎问候了酋长一声,“王叔。”
酋长冲他点了点头。
阿依芙混不在意她爹故意板着的脸,将人参邀功似地递到她爹眼前,“爹,你看,我今天得了什么回来?这地精给你泡酒不好?”
酋长仔细端详那参,点了点头,肯定了她的做法,“这参不错,依你拿来泡酒也行。”
“酋长,那我们夫妻二人且在此地叨扰盘桓两日了。”谈完了事,沈东篱就想告辞,然后安顿下来,好好歇一歇。连他都感觉到疲惫了,谢如沫可能更加不堪。
沈东篱的声音很好听,声高而不嘶,声低而不浊,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实乃声音中的极品。饶是谢如沫不是声控,有时沈东篱说话时她都忍不住驻足聆听。
阿依芙下意识地循着声音看了过来,随着沈东篱的俊脸印入眼睑,她就在最初的时候忍不住眨了眨眼,之后便盯着他的脸目不转睛地看着。
这样的情况,沈东篱离京后到了军营里后已经许久不曾遇到了。此刻她痴迷的视线让他皱了皱眉头。
韩虎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一点,不悦地瞪着沈东篱。
酋长看了女儿一眼,对于她的异样也尽收眼底,但神色还算平静,没有因女儿此时对一个男人容颜的着迷而深感不悦。他对沈东篱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走了。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九十二章同睡一屋
阿依芙看着沈东篱的背影,整个人痴迷不舍的。
韩虎捏紧了拳头,后槽牙不由自主地磨了磨。
直至看不到沈东篱了,阿依芙才回过神来跑到她爹身边,“爹,刚才那人是谁啊?怎么来到咱们这的呢?”她此时早已忘了身边的韩虎,也忘了之前她娘给她介绍的谢如沫是沈夫人一事。
酋长瞥了韩虎一眼,携着女儿进屋,脸上笑眯眯地道,“那人哪,是从外面无意中落到咱们部落里的.....”
韩虎根本就听不下去了,和酋长夫人道别后就匆匆家去了。
得了酋长的首肯,王婆子带着谢如沫沈东篱回到自家的院子。
此时已过未时,王家的人都陆续家来了。
王婆子一到家便吩咐其中一个儿媳妇将西边的一间厢房收拾出来给客人住。
王婆子的媳妇是个勤快人,在谢如沫搭把手的情况下,不到两刻钟便将厢房收拾出来了,然后礼貌告退。
这一大波周折的,谢如沫是真的累了,况且给楼南开治病的这段时间也并不轻松,这些疲乏累积到一块,她是真恨不得现在在京城,让葛如楠给她推拿一番,这样一想,她感觉更不适了,忍不住以手握拳击打腰部。
“嗯哼——”
这声刻意的提醒声让谢如沫回头,只见沈东篱提了个木桶站在门口,脚边还放了个木盆,见她看过来了,便走了进来,“累了吧?我给你打了些热水来。”
“你的手不便,让我来吧。”
谢如沫连忙上前,欲接过,却被他侧身避开了,“没事,我力气大着呢,这点重量对我来说一点负担都没有。你梳洗一番再躺下歇会吧?一会能吃饭了我再来叫你。”
谢如沫无奈,只能转而将那只木盆端进来,“好吧。”
沈东篱很顺手给她倒了热水,还要给她拧帕子,谢如沫忙上前自已来了。这帕子一看就是新的,没有人用过,不知道他怎么弄来的。
沈东篱颇感遗憾地退到一旁,他看了一眼吊着的右手,要不是这手受伤了,这些小事他顺手就能做好。
“委屈你跟我晚上要睡一个屋了。”
旁边的人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擦着脸的谢如沫忍不住倒吸一口气,呛了一下,鼻子吸了点水沫子进去,难受死了。
这句话明明是解释并打一下预防针,但不知怎地,听在耳里,谢如沫莫名觉得脸一热。没办法,她知道的,在那样的情况下假装夫妻对他们都好,不然如何解释孤男寡女同行呢?其实她心里知道,他们还能以兄妹相称,可她当时为什么默许了他的说法呢?许是当时太冷了,把她脑子都冻僵了吧?
她忍不住抬起脸看了沈东篱一眼,见他无辜地看着自已。谢如沫真恨不得有道地缝钻进去,他这样,显得自已反应那么大。
沈东篱没敢让她羞恼太久,说起了别的话题,“对了,郑明和谢七也到了阿依族,不过我已安排好他们在另外一户人家住下。”
确实,王婆子家也挤不下那么多人。
“你躺下歇一歇吧。”
“你的伤口——”
沈东篱看了自已的手一眼,“无事,晚点再处理吧。”
沈东篱走后,谢如沫看着这简陋的屋子也发愁,今晚可怎么睡?
整个屋子除了一张约一米二左右的床,外加一张四方桌,三张长板凳之外就没什么东西了。
被子是有两床,一垫一盖,她摸了摸,里面的棉胎都有些发硬了,保暖性也不是那么好的那种,若是一垫一盖,两个人挤着取暖,倒也能过得去。但这是不可能的。
入乡随俗,这里遵循礼法,大周虽然因为荀晋的影响,礼法上不至于如那句男女七岁不同席那么严苛,但还是有些界线不能逾越的。
现在住一屋尚且是权宜之计,怎可再同床共枕?即使什么都没发生也不行啊。虽然他们对外称是新婚夫妻,但他们自已心知肚明不是的。
这屋的条件就那样,谢如沫是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出来两全齐美的法子的。
晚饭是王家另做了端给他们的,谢如沫沈东篱接得心安理得,客随主便,主家怎么安排他们就接着呗。再说,他们是给了银子的。
稍晚,阿依芙托王家小子送来了一些药粉。
谢如沫闻了闻,又倒出来一些偿了偿。
沈东篱拉她不及,忍不住有些气急地道,“你怎么那么鲁莽,万一这药粉是毒药怎么办?”
想到这连番变故,让他的神经绷得很紧,谢如沫笑着安抚他,“怎么会呢,这药我闻过了,大概知道了里面的成分才敢这么做的。你要相信我的医术呀。”
谢如沫的话让他心里暖暖的,他知道她这样检查药也是出于担心药对他的手不好的好意,他一时情急说出的话,她不介意还反过来安抚他的情绪,他好喜欢她这样处理两人口角时的方式。
“这些药粉虽比不上生肌止血散,但对止血和止疼有一定的效果,我给你用上吧?”
“嗯。”沈东篱轻轻点了下头。
矮下的房间,散发着泥味儿的土屋,昏黄的油灯下。
沈东篱看着矮自已一个头的谢如沫低垂着头与他胸前的绷带奋斗的模样,淡淡的馨香弥漫鼻尖,整个屋子里散着一种岁月静好的温馨。
等弄好了这些,已经过了辰时,王家的灯陆续熄灭。
下午纠结的问题来了,他们该怎么睡?
不用谢如沫开口,沈东篱取了那三条长板凳,先两条并作一块,另外一条则远远放着,呈两竖一横的阵型。摆好之后,沈东篱还躺上去试了试,然后又调整了一下。
其实这样子睡,腿下悬空,并不会很舒服,但现在这天气,加上御寒之物那么少,是不适合打地铺的。
“你今晚就打算这样子睡?”他还受着伤呢,让她于心何忍?
“嗯。”
沈东篱上前,将薄的那床垫被取走,“条件艰苦,你将就一下,这张被子你裹着睡吧。”不是没有办法弄来更多的被子,但他们二人刚对外宣称是夫妻,再去弄来两床被子就不太适合了。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九十三章甘蔗滞销
谢如沫咬着唇看着他做完这一切,“你等我一下。”她披了件外衣就往外走。
“你去哪。”
“我去找王家三嫂。”
沈东篱听到她并不打算出门才停下脚步。
没多久便见谢如沫提回来一只火笼子。
沈东篱不是没打过它们的主意,但王婆子家的火笼并不多,就两只,一只放在王婆子屋里,一来是老人怕冷,晚上放只火笼子会暖和一些,二来呢,家里孩子多,衣裳经常湿和脏,老人觉少,可以时不时地在上面炕一些孩子的衣服。这样孩子才有干净的衣服可替换。而另一只火笼就放在王家三嫂屋里,他那屋有个刚出生一个月的娃,禁不住冷。
这阿依族不算富裕,物资贫乏得很。族地里树木少,草地大,一年到头攒的碳都不咋够用,有时会用羊粪蛋子取暖,他都没好意思再打盆盆碳碳的主意了。而且这些碳王家也看得紧,都是紧着老人孩子用的。他还想着今晚先将就一晚,明天再想办法从别处多弄一些碳过来。
“你怎么让王家人心甘情愿将这火笼子贡献出来的?”
“没什么,就顺手帮王二嫂治了她的旧疾。”她给王家二嫂看了她的暗病,这就不便向沈东篱细说了。
有了这火笼子,屋里就不会太冷了。
谢如沫的笑容里透露出一种满足。
沈东篱直接将火笼子放在她床边。
“你将那三根凳子移过来一些吧,”谢如沫扬着下巴说道。
沈东篱忍着笑,自无不可,“好。”
两人之间放着一个火笼子,真的暖和多了。
躺下的时候,谢如沫本以为她会紧张得睡不着的,哪知没多久便沉沉睡过去了。
而先原仰躺紧闭着双眼的沈东篱则缓缓将头转了过来,凝视着她拥被而睡的憨甜的睡颜,心中有着一丝丝的满足。
火笼子里的碳火不时爆出一声噼啪的响声,在这静谧的夜小小地昭示着存在。
次日一早,王家人对他们的态度亲热了许多,特别是对谢如沫,亲热得接近讨好了。
沈东篱用罢饭食,两个侍卫找了过来,沈东篱留下一个给谢如沫,带走了一个。
稍晚的时候,王二嫂子在压甘蔗,见到谢如沫出来,忙让儿子给她端来一碗,“给姐姐倒一杯甜甜水。”谢如沫昨晚冒着夜色来她屋里,治疗她的暗病。当时只是扎了几针,然后按她所说的简单方法去做,今儿一早真的舒服多了。今儿一大早她丈夫就拿着她给的方子出门求药去了。等药拿回来,她身上的暗病能好得更快吧。这般想着,她脸上露出了一抹期待的笑容。
小孩子端着碗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谢如沫不忍心,忙上前弯腰半蹲将碗接了过来。
她接过碗后,小男孩还眼巴巴地看着自已,谢如沫以为他想喝,将碗递到他跟前。小男孩捂着嘴,大大的眼睛看着她。
王二嫂子笑着解释,“他经常喝,不要的,他的意思是要你赶紧喝了。”
“这怎么好意思——”古代的糖还是蛮珍贵的,而王家也并不富裕。
“没事,你就喝吧。这甘蔗家里有很多,都吃不完。”王二嫂指着旁边敞开了一半门的矮厢房说道。
却不过她的好意,于是,谢如沫就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端着一碗甘蔗汁慢慢喝起来。
“二嫂,家里怎么还那么多虎皮甘蔗啊?”这虎皮甘蔗,大概几千斤是有的吧?
王二嫂子苦笑,“不是自已想留的,是卖不出去,现在都卖不出去,家家如此,都留在家里榨着汁儿喝呢。”
谢如沫吃了一惊,“每一家都有这么多?”
“对!整个部落哪家没个几千斤呢,看着都闹心。”他们部落的地真的很适合种植虎皮甘蔗,随便扔一截苗不怎么侍弄就能长得非常好。
虎皮甘蔗清甜,出汁率和出糖率不如黑皮甘蔗,但它好种适应性强,没有黑皮甘蔗那么难打理。所以他们部落里都是种虎皮甘蔗多。
“上一年的甘蔗年景好,种甘蔗的人家没少赚钱,来年部落里家家户户都加大了种植量,反倒卖不出去了,比往年价钱便宜一半也卖不出去,你说怪不怪?加上冬天来得早,大雪封路,后边人都难出,更别提还要带那么多甘蔗了。于是这些甘蔗都堆在各家的角落里呢。咱们家这还算少的,韩虎家,知道不?他家去年种甘蔗可多了,目前堆在家里的甘蔗有上万斤。韩虎娘每每看到那一大堆甘蔗都觉得心里有口气喘不过来。”
谢如沫听着她的恕恕叨叨,心中若有所思。
“可这甘蔗再不处理,等到了三月份要发霉的。”谢如沫没穿之前老家也是种甘蔗的,她太知道这玩意儿了。
“可不是吗?”王二嫂子也很无奈,“可也没办法啊,这玩意硬得很,不好啃,啃多了嘴巴要被它戳坏的。现在咱们家是得了空就压点来喝甜蔗水,但这么多也吃不完啊。”
王二嫂看着那堆甘蔗也是发愁。
谢如沫能理解她的心情,
自古以来,农民种地都没什么预见性,一般是什么价钱好来年就一窝蜂去种什么,往往这个时候种植成本比往年要高,等收获时,又出现市场过剩的情况,一年到头基本白忙和。
对农民来说,这就是看天吃饭的活计,有时辛辛苦苦在地里侍弄一年,收成不好忧虑重重,丰收了卖不上价一样心塞,这在后世更明显。心情就如卖碳翁那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犹炭贱愿天寒’一样矛盾。
“部落里每年种出的甘蔗都是卖到外面吗?”
王二嫂疑惑地看向谢如沫,“不然呢?”不卖到外面还能卖给谁?
“不能将这些甘蔗拿来制糖吗?”
闻言,王二嫂子瞪大了眼,经过昨晚,她已经完全将谢如沫当成了贵人,她是个敏锐的人,通过交谈发现,贵人似乎有办法能好好处理掉这一批甘蔗呢
“什么叫制糖?”问出这话,王二嫂子心砰砰直跳。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九十四章噩耗回京
谢如沫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她忘了,这个时候还没糖呢。
糖最早的起源,在正史中,最早的记载是在太宗时期,太宗遣使(至印度)取熬糖法。也就是说,蔗糖在唐代之前也就是公元六一八年到公元九一七年之前就出现在中国的某些地区,但由于 工艺不足,太宗皇帝才遣使取熬糖法,按照印度方法改良了熬糖技术,这个时期的糖,呈现块状,为紫红色,这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凝结如石 破之如沙”、“此紫砂糖也”,也就是我们的块状传统红糖。
言归正传,如今只是公元五七八年左右,也就是说,现在红糖现在顶多就只有个雏形。王二嫂不知道制糖熬糖法就不奇怪了。
阿依族会种那么多虎皮甘蔗全赖于他们部落的土地适合,如今产量过剩,总得解决掉这问题。
稍晚的时候,特意打扮过的阿依芙来到王婆子家,但没多久就有些怏怏地走了。
午饭过后,沈东篱二人回来了,带回来一个不妙的消息。
“这里通向外面就一条路,沿着山涧,大概不到一丈宽吧。今儿去看了,整条山涧都被落雪给堵了封了,出不去了。”
“那可怎么办?不会要等到雪融了才能出去吧?”谢如沫急了,真要雪融,那得到三月份了吧?不说沈东篱,就说她,哪能等到那时候啊。
“别急,我们再找找,看看有没有别的路可出去的。”沈东篱也是眉头紧锁,他虽然愿意和谢如沫在这过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外面太多有太多牵挂的人和事了。真被困在这里两三个月,那外面不得翻了天了。
就在谢如沫和沈东篱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她和沈东篱双双出意外的消息已经秘密传回谢阎两家。
而在此之前,谢家的附属家族王家也出了点事,至今尚未处理好。王叟的孙女王星月出事了,她在元宵节看花灯的时候被歹人撸走,人被糟蹋了,找回来时,人都崩溃了。
元宵节年年出事,皆因那天晚上出行的人太多了,大街小巷人满为患,摩拳擦掌的,历来都是拍花子作案的最佳时期,今年京兆尹这边也做了相关的安全防范工作。
可百密总有一疏,有些有预谋的偷拐更是防不胜防,相对于元宵节当日庞大的出行人群,京兆尹能出动的官兵太少了。加上这些作案团伙背后的势力错综复杂,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远没有自已多加小心来得有保障。
此时,事情已经过去近十天。王星月数次自裁未遂,王星月出事后,王家人看得很紧。
发生那样的事,星月那女娃现在整个人精神恍惚,除了至亲的亲人,谁靠近都崩溃大喊,整个人也很瘦。
书房内,谢老爷子主仆二人在处理谢家的一应重大事物。
谢理想起近段时间的事,都不由得摇头。可惜了,挺好的一个姑娘。
王家姑娘一出事时,他家婆娘当时去了一趟王家,想询问有无什么帮得上忙的地方,见过王家闺女一回,如今整个人人不人鬼不鬼的。连他老妻那样一个平时再和善不过的妇人回来都一个劲地对他说糟蹋了王家闺女的贼子该杀。
当时他就觉得此事并不简单,不像是普通贼子作案。
后来的事也隐约证明了他的猜测,不然任凭王叟的能力,又借助了谢家的势力,还能不将那贼子给找出来吗?
可是偏偏都过了这么些天了,只抓到了一些个小鱼小虾,至于幕后之人还是一团迷雾。
“对了,阎家提出想观一观天石令的请求。”
“准了,你让人秘密将它送过去吧。”
谢老爷子冷笑,阎家最终也查到了这一步,武成帝啊,用那么多的阴暗手段,生怕将士不用命,真的是疑心病太重了。
此时,一面容模糊平凡的谢家护卫从特有密道进来,交给谢理一封密信。
谢老爷子看罢,脸上闪过一丝厌恶,将密信递给谢理,“糟蹋王家闺女的人找到了。”
“竟然是他?”看到信中的信息,谢理也颇为意外。
“这一家子人惯是任性妄为——”谢老爷子冷冷地道。
“是他的话,难怪王叟查了那么久还没查出来。”接着他话峰一转,“他想必也快知道了。”
这不正好吗?谋举业是一件将全家脑袋都提在裤腰带上的事,其实自从谢老爷子有这个念头起,谢家上下及附属家臣家族,都已经半只脚踏了进来。如果最终谢家被清算,这些人也难逃罪责。这也是他当初老主子一和他说,他几乎没什么挣扎和纠结就附和的原因。
但谋举业这种大事,人要接受总得有个过程。而且还要防止加入进来的人因为害怕或者别的原因,反手将他们卖了。
“正好让他加入进来。”
王叟作为谢家的智囊,是有其过人之处的,而且谢家要开始一些布局了,有些事是蛮不过他的。现在又因王星月与宇文家有隙,正是将他吸纳进来的时候。
还有王计然,管着谢家各行的总帐,钱财的流向瞒不过王计然,甚至还需要他的帮助瞒天过海。
谋举业一事,光靠老爷子和他以及少主,是不够的。谢家上下必须一心,这就需要谢家整个集团上下的头头们齐心协力才行。
但怎么让他们加入,尚需要一些时机和技巧。这不,收纳王叟的时机来了。
他们当然不会去设计自已家臣,如果这样做,和武成帝有什么区别。
他们是因势利导,让他们将谋举业一事当成是自已的意愿来做,而非主家强加于他们的想法。
定国公府
近来阎老爷子传出身体不适,整个府中的气氛都很低沉。
此时老国公的院子里,心腹正向他汇报事情的进展,“国公爷,谢大国手之前说的事十有八九是真的。为此,谢家专门弄了一个研究基地来实验那枚天石令。”
阎老将军问道,“能查出来他是从哪儿弄来这些的吗?”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九十五章王叟所求
心腹管家阎忠源知道他说的是天石令和紧急虎符,也知道国公爷口中的‘他’是谁。
从枫叶山庄回来,尽管不知道谢大国手所言之事的真实性,但阎老将军就已经让人秘密调查关于紧急虎符和天石令的一些事了。
其实这事在没着手调查印证之前,阎老将军便知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谢老爷子不会拿这样的事来开玩笑,他来枫叶山庄见他,就等于将自家的底牌掀了给他看,同时这也是把柄,如果他所言是假,岂不是拖着整个谢家下水?
“老将军,这消息能追溯到几十年前,而且很隐秘,费了很大的功夫,并折了一些人才打听到的。”
阎老将军示意他说下去。
“原来,大约在先帝去世前的第二年,武成帝还是皇子时,于黄土台原上秘密弄回来一块儿黑呦呦的石头,他们内部人叫天石。抬回宫时,路上恰巧遇上奠国公荀晋出游,似乎觉得这石头有异,下来查看,对当时武成帝的心腹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这天石有未知的危险,让他们最好不要往宫里抬,也不要往家里放,人最好也别靠得太近。其实依他的意思是直接挖个深坑,将其埋起来是最妥当的做法。但今上不听。接下来的事想必老家主也能猜到,那块天石被切割打磨成好几块,其中两块就是谢家的天石令和调兵遣将要用到的紧急虎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