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医女行医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谢家的九味羌活丸自去年冬问世以来,就特别好卖。
九味羌活丸用药遵循分经而治之原理,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有了这药,如果在考试时不小心着了风凉,真能治一治,帮他们度过难关。
经过一冬,用过之人口口相传,人们特别认可这药。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九味羌活丸有大蜜丸和小蜜丸。大蜜丸会被捏碎,为了防止作弊,检查的官兵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连考生吃的饼都捏碎了,就怕有小纸条搁里面。
今年的会试,许多有考生的家庭都将九味羌活丸列为带入贡院的必备药品。
而且国人爱凑热闹,买啥都喜欢哄抢,一看到人都在排队买九味羌活丸,也不管自已时下用得着用不着。所以这段时间,谢家各大医馆药房的生意异常火爆。
以致于没多久,各大医馆和药房的九味羌活丸相继售罄。听着这样的消息,许多有孩子参加春闱的又没买到药的人家,都快哭了。他们跑去和掌柜的们求情,各种哀求。
这些掌柜的也很为难,因为这些药都是谢家药厂那边定时定量送过来的。因为如今药厂的产能就那么样,而且那边现在可牛气了,轻易不理会他们这边的请求。
见到这些老百姓们都快哭了,掌柜的们答应向上头反应一下。
掌柜的们说话算话,没多久,谢如沫就接到了下头的消息。
“少主,京城各处的医馆和药房反应九味羌活丸售罄,但现在还有很多人没买到,医馆药行里都排满了人在苦苦等待,怎么办?”
“从药厂那边再调一批药过来——”
谢如沫话还没说完,谢明就摇头,“不行啊少主,谢朝那边已经叫苦连天了,他们真弄不出来更多的药了。”
因为不管谢家药厂那边出来多少的中成药,一投入市场,就被吞噬掉,永远不够卖!
话虽如此,但谢明一想到一边叫苦一边咧着嘴笑的谢朝,就觉得牙疼。
谢如沫沉默了片刻说道,“让谢朝多费点心,药厂的工人们再辛苦一点,先调出来一批应急吧。”
之前因为青囊医院延迟开张,导致安宫牛黄丸的售卖也延迟了,虽然谢家作出了让利五个点的优惠,但对于急用的人而言仍是美中不足。于是,谢家听取民众意见反馈,如果是之前预定了安宫牛黄丸的人,假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拿着凭证到谢家各大医馆买到两粒以内救急用的安宫牛黄丸。
有些事是相互的,之前百姓们体谅了谢家,这一回谢家也该急百姓之所急才对,而不应该摆出高高的姿态,让人反感。
“好吧,我去和他沟通一下。”少主都吩咐下来了,谢明心想,这回他少不得要亲自走一趟了。
“这次先紧着会试的考生!”
谢如沫交待了跟着谢明一起前来传话的小子。
“这如何甄别?”
谢如沫看了他一眼,那传话的小子秒懂,不由得拍拍脑袋,真是忙晕了,只要将少主的意思传到,掌柜的们自会操心想辙,如果事事都要少主操心,那她不得忙死啊。
“对了,在此之前,帮我取二十瓶九味羌活丸,我要送礼。”谢如沫突然想到王聿今年也要下场,再想想与谢家交好的人家,底下好像都有公子要科考,干脆就送点人情给他们。或许他们早有准备,但这也是谢家的一份小心意,用得上用不上由他们。
谢明办事很快,最新的一批九味羌活丸刚送至各医馆和药房,他又按照谢如沫的吩咐,往与谢府交好的各家送了一份礼。
于是在会试前夕,不少的家族都收到了来自谢家的礼物。
王聿的娘正领着人在逐一检查明儿王聿入贡院后要用到的物品,就看到她院中的管事嬷嬷提了一个篮子进来。
“夫人,谢家让人送来了礼。”
王夫人挑眉,“是什么?”
底下的人将篮子翻开,“是一些科考能用上的物品。”
王夫人漫不经心地看着,随手撂了撂篮子里的物品,发现物品的质量也就中上,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难得,但对于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就很一般了。
不过,她的目光落在那瓶九味羌活丸上时,突然就明了了谢家送来这一篮子礼的用意,恐怕就是为了送出这瓶药吧?她笑了笑,“谢家换了少主当家,还挺细心周到的。”对于这九味羌活丸,王家自然是早早就备下了,但不妨她对谢家这一举动心生好感。
屋子里的丫环嬷嬷附和,“是的,这女人就是比较细致。”
“收起来吧,不必给聿儿带上。”药不在多,带有就行,又不能当饭吃。但谢家这情她领了。
而在永兴坊,谢家的医馆药房正是人声鼎沸的时候。
每一家的掌柜都直接站到了桌子或者椅子上,大声地道,“在场的各位父老乡亲,咱们少主特批,从谢家药厂那边特别调了一批九味羌活丸过来。明天就是春闱开考的日子了,大家通融一下,先优先考生购买,可好?”
“谢谢,谢谢。”
有考生的人家或者考生本人,听到这一消息,都惊喜不已,感激涕零。
有些人还是不大乐意,但谢家的掌柜又继续说,“暂时买不到的人也不要急,我们谢家药厂如今加班加点的制药,一定能尽快满足大家的需求。”
谢家的安抚工作做得不错,现场民众的情绪倒也平静。再者,他们也已经习惯了谢家的中成药都靠抢,经常断货这一事实了。
“现在,考生或者考生的家人,可凭凭证排队买药!”
谢家的这一决定,得到了民众的真心赞赏。
“同是国医,谢家的就是有人情味。”
“是啊,这九味羌活丸多卖俏啊,人家就是不涨价,良心医家啊。”
相比谢家医馆的门庭若市,白家医馆和房家医馆就显得冷清多了,毕竟他们两家都没九味羌活丸这样对症风寒的神药。
不过今年白家也尝试着推出一两味中成药,反响还不错,是比不上谢家现有的中成药引起的轰动,但靠着自已积累的客户源,卖的倒也不错。
房家医馆的掌柜看着谢家医馆门前排起的长龙,嫉妒得眼睛都红了,再一听民众们的赞美,忍不住呸了一句假仁假义!
随着考生进入贡院,为期九天的考试,大家都在等待考生出来,整个京城都安静了下来。
而谢如沫这边呢,则继续忙忙碌碌,国医府拥有着庞大的医疗产业链,其事物的繁杂出乎了常人的意料,何况是堆积了一个多月的公务。谢如沫回来后就没休息过,忙碌了一旬左右,才将堆积的事物处理了个七七八八。
这日谢如沫刚将手头的工作忙得告一段落,门房那边就送来一张帖子,是傅家的。
“你是说祖母邀请我三日后一同前去楼观台上香?”
寺庙古刹历来是广大妇女的信仰寄托,北周灭佛信道,佛教并不盛行,道教开始盛行。
道家素有“夜观星象”的传统。楼观道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楼观台等于是说是所有道观的圣地,是楼观道的发源地。
国师岑霍就是出自道教,如今在大周,最有名的就是终南山楼观台,也就是楼观道,连武成帝都极信奉。
傅家帖子中所说的楼观台就在西边约七八十公里外的终南山上。
“三日后我有空吗?”谢如沫问着自已的行程,傅家这个时候邀约,应该是估计到她忙了一阵子该闲下来了。
如果她能抽得出时间的话,就不拒绝。毕竟傅家也算是她生身父母家,而且还是傅老夫人第一次邀约。
“时间挤一挤还是能出来的。”楼观台离京七八十公里远,上香的话,一天是打不了一个来回的,至少得在观里住上一晚。
“七日后的二月二十日是青囊医馆开张的日子。”医院放在二月二十开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然春闱没结束,大家的心思都放在这上面。
谢如沫想了想,今天是二月十三,五日后其实就是考生出贡院的日子。十六,去一趟楼观台,来回刚刚好。
“帮我回帖,应下吧。”#####今晚更新有点晚了。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五百一十三章一女管事
此时,一名少女探头进来,“少主,来陪阿月玩呀!”
谢如沫没反应过来前,丁香已经顺着声音看过去了,只见王星月手里抓着一只羽毛很漂亮的键子,眼巴巴地看着谢如沫。
丁香看着想笑,每次都这样,少主一休息,王星月就能准时过来逮人。
谢如沫无奈,站起来领着她到院子里,陪着她玩一会,劳逸结合谢如沫懂。
谢如沫的视线落在玩得欢畅的王星月身上,自从上次和田氏建议过让王星月住这边后,田氏说要和公公丈夫商量,但当天傍晚的时候,王家又送来一些王星月平时常用到的物品,算是同意了她暂时在国医府常住一事。
王星月的病她给看过,她身体健康,脑子也没受伤,大概是上元节那晚的事吓着了她,让她一直走不出来。
在后世,她可能需要看一下心理医生,或许能治好,但谢如沫对这一块并不懂。她心中隐约有个想法,心病仍需心药医,可能再见一见栾晟,或许能化开她的心病。但也有可能将她刺激得更过。这办法终是两难,所以她也就没和王叟提。而最气人的是,信阳长公主府对此一直迟迟未有决断,像是将王星月一事遗忘了一般。粉饰太平,谢如沫冷冷一哼。
“去楼观台的时候会带上阿月,记得帮她收拾收拾。”不是说楼观台的道长们功力深厚法术高深吗?或许王星月自有她的缘法,到了那,指不定就好了呢。
“少主,瑜舟老爷求见。”有迎客的小厮来报。
“四堂叔?”谢如沫目露疑惑,她四堂叔这个时候找她会有什么事?应该不是之前堆积的事,因为她回来好些天了,如果是之前的问题,她四堂叔早按捺不住了。罢了罢了,别猜测了,一会见到了人自有分晓,她近来用脑过度,已经形成了反射性的思考习惯。
谢如沫心累,她罢罢手,“先将人领到议事厅,我一会就到。”
谢瑜舟被人领进议事厅,就有侍女给他上了香茗,他轻啜了一口,然后将茶杯握在手中慢慢整理心中的腹稿。
新年伊始,礞石医学院才开学,事情也多,他一直都呆在那边忙和,谢瑜舟也知道谢如沫刚回来,指定很忙,并不着急来见。拖到今时今日,是他正好有事商量,也估摸着她这边没那么忙了,就赶紧来见了。
谢如沫没一会就到了,叔侄二人分宾主坐下。
“四叔,我看你现在管理得很好嘛。”
“哪里哪里。”
谢瑜舟讪讪,他想起年前礞石医学院出现学生闹事时,自已忍不住引咎辞职的事。他现在才发现,原来让一所医学院焕发生机,其中的趣味不比舞文弄墨少,也不比踏山垂钓差。
“四叔,礞石医学院大改造的事我都知道了,这一路上听了不少对礞石医学院对咱们谢家的赞美,你做得很好。”
才见到人,谢如沫就肯定了对方近些日子以来做成的成绩。有时她都忍不住苦笑,她现在是越来越深谙用人之道了。
“当初都是你出了那么好的主意。”谢瑜舟不敢居功。外人的夸赞,他懒得分辨太多,也就收下了。但在他侄女这个真佛面前,这事是咋回事,两人都心知肚明啊。
事情的发展出乎了谢瑜舟的意料,当初在开年大会上,谢理辞去大总管之位的时候,他仿佛看到了自已的影子。可相对于谢理的功成身退完美交接,自已这里仿佛就像因渎职而落荒而逃一般。幸亏侄女如沫给了他机会,并指点了一番。或许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决策者,却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也幸亏他尚有一些进取心,不是烂泥扶不上墙。
他当时的想法是什么呢,大概是不愿意将烂摊子留给自已的后辈吧。想着自已多做一点,局面就会好看一点,后辈接手的时候就能少受累一些。
谢如沫大概也能猜到他的想法,端的是一片慈心。
谢如沫也不是非要让谢瑜舟卸去山长之位,他现在用心了,也有能力管理,那就让他担任着呗。
“如沫侄女啊,现在增加了两个学科,这学生都是姑娘家,不好管啊。”
是的,现在礞医学院新增了两个学科,推拿科和物理科,这两个科的学生有男有女。这是礞石医学院第一次招收女学生,而且因为收费方式灵活,并且在学成后能进入谢家医院医馆工作的机会大,报名的人还出乎意料的多,且多数人都是穷苦人家的姑娘。
“四叔,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是这样的,我觉得呢,这些女学生,还是得有个女人来管比较好,男子终究是不方便的。”这世道终归还是讲究男女大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一个大男人巡视妇学生的住处,检查之类的,都不方便。
谢如沫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之前我在医学院有个副手,姓曾,名融生,于庶物这一块能力非常出众,就是有他,这些年自已方能当甩手掌柜那么逍遥。”说到这,谢瑜舟颇有些老脸无光的感觉,但话说到这份上了,他也就不怕侄女取笑了,继续往下说道,“但不幸的是,此人于一年前发生意外去世了。”
为此,他遗憾了好久呢,损失了这么一个得力的帮手。
“近期我才知道,他有一个贤妻,廖氏,经常给他出谋划策,他能在礞石医学院的管理上如此出色。”
他也是最近才知道,得知这消息时时都懵了,只觉得怎么女人都这么厉害呢,前有他侄女做了谢家少主,还不是只顶着一个名头,那身本事他见了都自愧弗如。如今又发现了廖氏之才,而礞石医学院又恰好需要,忍不住跑到他侄女跟前举荐了一番。
“四叔的意思是想将推拿和护理两个专业学科的女学生交予她来管?”
闻弦知雅意,谢如沫觉得吧,礞石医学院现在是谢瑜舟在管,人员的任命以及人事的调动他全权做主就好了。但她转念一想,便明了她四叔的用意,他这是努力地提高她在谢氏一脉的威信啊。
“是的,我正有此意,和你提起这事也是想让你帮四叔掌掌眼。听说曾融生去了之后,这廖氏的日子也比之前艰难了许多。”
“行吧,你安排个时间,我见一见那廖氏。”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五百一十四章 父女相见
睿王府
赵娴命人时刻留意国医府的动静,几乎谢如沫一答应楼观台之行,她这边就收到了消息。
“成了,她答应去了!”
赵老夫人闻言,心中偷偷松了口气,不枉他们大费周折就为她能走一趟楼台观。
“娘,准备准备,我们两日后出发。”
“王妃放心,后面的事已经安排妥当,出不了岔子。只是安王妃那边——”
“她也会去的。”
赵老夫人见她说得笃定,心就安了。近两个月,她为了女儿的事也是操碎了心。
对于傅老夫人的邀约,谢如沫想了想,使人去问了问二房三房的龚氏和文氏两位伯祖母要不要同去。
她是想起了几位待字闺中的堂姐妹。闺阁女子讲究贞静娴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娱乐少,能出门游玩的机会更少,她连王星月都能考虑带上,几位堂姐妹自然也不能遗忘。
三日转眼就过,很快就到了他们约定的时间。
谢如沫坐着马车先到傅府与傅老夫人汇合后,再一同出发。偏房的马车先行,在城门外稍等一等他们,再同去楼观台。这是他们之前就约定好的。
距离上次她回京后的匆忙相见,谢如沫算了算,也有近十天没见到傅爹爹了,今天她特意来早一些,就想顺便看一看他。
许是父女同心,傅香儒也是推了早上的一个邀约,早早就等着谢如沫上门。
到了傅府,谢如沫先去拜见傅老夫人,见她在忙,便提出了去见傅香儒的要求。傅老夫人自然无不可。
在傅香儒的院子,看着傅香儒眼底的淤青,谢如沫忍不住关心,“爹,近来宫中很忙吗?还是遇到什么棘手的病案了?”
傅香儒忍住要打的哈欠,摸摸眼底,摇了摇头,“不用担心,爹应付得来。”
近来傅香儒的日子不咋好过,太医署的署长将上次因谢家培养医女一事在皇帝跟前吃了排头,他转过头就给傅香儒穿小鞋,一到他值勤,事就特多,搞得他近来都没好好休息。
谢如沫回京后对这些情况也是了解的,正如他爹的态度一样,官大一级压死人,黄老头只是多指派了些活给她爹,并无任何太过不妥之处。
谢如沫心中一动,后宫多是女人,女人病嘛,大的另说,小的不就葵水小产之类的妇女病吗?红糖就是专门治之一类病的啊?而且红糖还有安抚情绪的作用,并且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于女人来说,实在是一味温补食补之药物。
如果能将阿依族产出的红糖送入宫中,一来能提高红糖的地位,且为阿依族创收;二来,自然是解她爹之困了。这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呀。
谢如沫将自已的想法和傅香儒一说,倒将他的兴趣勾起来了,“竟有如此之物?”
接着他又问了红糖的来源,得知是甘蔗熬制之后,又问了许多细节,谢如沫不藏私,俱如实相告。
“真想亲眼见一见品一品这红糖。”
“这有何难,爹爹且等上一旬或半月,必能如愿。”谢如沫准备修书一封给沈东篱,后续的事自然由他来安排妥当。
谢如沫在傅香儒的院子里呆了小半个时辰,就有人来请,说是可以出发了。
她来到大门时,车队已经整装待发。
谢婉仍旧被禁足,没能与他们同行去楼观台。对此,谢如沫仅是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倒是傅麦冬,尚未归家,从年前就一直滞留娘家,如今两个儿子都顺利进入礞石医学院,她对谢如沫是感激得紧。
“姑姑,你太客气了。”傅麦冬那两个儿子也就是她的两位表哥,看着挺本份的,礞石医学院收了就收了,反正都是要培养人才的,只要品性过关,培养谁不是培养呢。于她而言不过举手之劳。
“你这情,姑姑领了。”傅麦冬拍拍她的手,没再多言。
傅老夫人出行,谢婉禁足,即使不禁足也不顶用。另两位儿媳必有一位留在傅府看家,老夫人出行,也得有一位陪伴在侧,听候老夫人的吩咐,调度人事等等。于是,她二儿媳留下,三儿媳陪同。
傅麦冬虽也能干,但终究是个外嫁之女,况且她插手的话,名不正言不顺。不过她陪同傅老夫人走完这一趟,也准备归家了。她此行入京的目的算是大部分都已达成,只是她本欲为女儿在京中择一夫婿的,却很遗憾未能如愿。
傅家这边也早早准备妥当,以便出发。毕竟楼观台离京七八十公里,在路上最少得花上好几个时辰。而且二月份,春雨颇多,路上泥泞,其实是不适合出行的,也不知道为何傅老夫人就动了去楼观台祈福的心思。
去的路上,除了前头陪着傅老夫人约大半个时辰,后头谢如沫是睡着到的,她在后世就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坐车的时候总能睡着,不管是什么车,飞机也一样。
谢如沫他们到时,恰逢天下小雨,一行人乘坐的马车就堵在了楼观台的山门前。
又是一户非富即贵的人家来上香,守山门的道童面面相觑,这两日不知怎的,来观里上香的人特别多,还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观里留客的厢房都快不够用了。
“小道长,我们是京城国医府和傅太医府上的,前来楼观台祈福,望贵观能行个方便,匀出六至八间厢房来给我们安置。”
守门小道长摇头,“施主,非观中不诸位方便,实在是如今只剩下四间厢房了,其余的都住满了人了。”
谢如沫等人闻言颇为意外,这不年不节又不是三清圣诞,观中何以如此多人留宿?
楼观台的待客厢房从不接受预订,不然他们提前打好招呼,也不至于如此狼狈。
但不管如何,先将这四间厢房拿下再说吧。
“前方可是傅老夫人?”有人隔着雨远远问他们。
他们所有人都看了过去,傅老夫人更是扬声回道,“正是老身。”
然后就看到那人撑着伞冒雨跑来,“傅老夫人,我家主子说能匀出两间厢房给你们安置。”
“你家主子是?”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五百一十五章入住观中
“奴才是信阳长公主府上的。”刑婆子回道。
谢如沫握着王星月的手微微一紧,信阳长公主也来了楼观台,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王星月因为来到陌生的地方,没有安全感,所以一直紧紧地粘着她。谢如沫一用力,王星月吃疼,也不叫疼,而是直直地看着她。谢如沫有感,微微松开手,然后安抚了下她。
“替老身谢过信阳长公主,等安置下来,老身亲自去道谢。”傅老夫人如此说。
对信阳长公主予以的方便,谢如沫心中是不乐意的,但此时此刻,傅老夫人不知内情,而他们又确实需要,且人家行的方便是给傅老夫人的而不是给她的,谢如沫也说不出断然拒绝的话来。便沉默着,任由傅老夫人接下了信阳长公主府的好意。
楼观台招待贵客的静室,两位年逾半百的道人在对弈,棋盘上胜负已分。
放下最后一粒子儿,年轻的道人轻叹,“师兄,还是你这清净啊。”
年长的道长慢厮条理地收起棋局,“清净你当初还要执意下山,卷入这名利场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