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周医女行医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关于道地药材,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唐代的孙思邈,他在千金翼方中论‘药出州土’,当时唐朝将行政区划为十三个‘道’,他便以‘道’来归纳药材产地,强调用药须知所出土地。而在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中,在药物条文中设有‘道地’专项。其后汤显祖所著的牡丹亭中有‘好道地药材’一语,这些都说明了人们渐渐地认识到药材产地和质量的关系。
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是有提到‘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只是说明了同一样药材,不同地方所出,药效也不尽相同。
此时人们对道地药材的认识,并不深刻,甚至都没这个概念。
她要种植的,正是适合本地区生长的,能成为道地药材的中药。
像她之前提到的四大怀药,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辖区)所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四味中药。在清乾隆年间就曾有怀府河内县令范照黎写诗赞誉:“乡民种药是生涯,药圃都将道地夸。薯蓣蓠高牛膝茂,隔岸地黄映菊花。”
还有东北人参,云南茯苓,山东阿胶,江苏薄荷等等,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享有赞誉。
她查过汝阴县志,发现她现在所在的汝阴县正是位于河南道最南面。
河南道辖有一府、二十九州,共一百二十六县,汝阴算是最南面的一个。
最适合种植某些药材,像刚才提到的四大怀药,就挺适合种植的,还有山茱萸、辛夷、忍冬、牛膝、望春花、柴胡、白芷、桔梗、款冬花、连翘、半夏、猪苓、天南星等十几种药材。
但其中有些药材挑地形,她手上就那么几亩地,若不适合它们生长,那只能舍弃掉。比如牛膝,就需要土地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沙壤土地块为宜,黑粘土、盐碱土块不易种植。
还有一些,需要到明年秋天或更长时间才能收获的,如桔梗柴胡,也暂时不考虑种植。
她想种一些当年就能收获的药材,像天南星就挺合适。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五十九章一起干了
第59章
“种药材,可行吗?你会不会啊?”种药材,这是个新鲜事物,葛根也没法给出建议,村子里就没人种过药材。
这种地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她要是不懂,那很可能颗粒无收的。
葛如沫想了想说,“算是会一点吧。”
葛根觉得不靠谱,“不然你还是别种药材了,风险太大了,和咱家一样,种些粮食,至少年底有了收成,就不愁饿肚子了。”
“我意已决,葛根哥,你别再劝了。”
“行吧。”葛根知道葛如沫下了的决定,一般很少会改变,他只能说,“有什么要帮忙的,你说一声。”
“那你帮我找几个人将那几亩地上面的草都给铲光了吧。”葛如沫又补充了一句,“工钱就二十文钱一天。”
“二十文,会不会太多了?”葛如沫这样的大方,让葛根真的很担心。
“不管饭。”二十文真心不多,每次请人干活,她都觉得这里的劳动力是真便宜。
“不管饭也用不着这么多,闲时他们都去镇上找活干,每天也就赚个十几二十文。你这活离家近,少给点他们也会愿意的。”
“就这样说定吧,也不是哪里人,都是一个村的,没必要那么苛刻。”葛如沫不想去抠那一文两文的,“对了,葛根哥,我知道你定会去帮忙的,你帮我把这事管起来吧,工钱就双倍。”
“小五,我去帮忙是应该的,工钱我不要。”葛根激动又诚恳地说道,“不说你之前治好了我老爹的病,单说你愿意带你嫂子手把手教她煎药教她制药,以后还每个月给她工钱。你帮了我家那么多,我帮你做点小事就要拿钱,别人怎么看我?我自己都过不了良心那关。”
“葛根哥,你还不知道我啊,甭说这些话,这是你劳动所得,有什么不好意思拿的?你不拿钱,这事我就找别人去了,一样得花钱。”葛如沫的态度也很坚决,“这样,葛根哥,你先组织人手把那几亩地的草给除掉,草干了后堆一起烧掉,然后给那些空地浇一遍水,等有新草长出来了,你再给我除一遍。最后才开始整地。”这些她都打算请人来干。
葛根是种地的老手了,真按照着葛如沫的嘱咐来做的话,他吃惊地发现,“这样一来,那几亩地应该干净多了,等药材种子发芽时,杂草会相应地减少很多。”
其实道理很简单,做这些,不过是让掉在地里的草籽提前发芽而已,可是却很少人会想到这样子去做。这大概与人的定向思维有关,都是遇到问题了,才会去解决问题,不会提前做好准备什么的。
“是啊。”这几亩地本来就不肥沃,她可不想药材种子发芽时有一堆的草籽和它们争养分。
可惜她不是农业专业的,不然就能配制一些简易的除草剂了。现在只能用这种笨办法。
不过她若是打算大面积长期种植药材,那么农药的制备就得想办法找人来做。因为有些虫害很厉害,如果没有农药这种迅速而有效地办法来对付它们,很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葛如沫想到这些,发现她要做的事情真是任重道远。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此时葛根领了任务,自然就琢磨着叫人干起来了。
许是葛如沫备下的伙食太好,建房的人们不好意思出工不出力,这些人做事都挺卖力的,以致房子比预期还要早两天完成。
之前在赵木匠那里订了一批家具和医疗设备都如期做好了。家具古朴大方,雕花简单雅致。医疗床虽无法兼顾美观,但胜在结实耐用。药柜整体上采用榫卯结构,封边细腻、光滑、手感好,封线平直光滑,接头精细。
总的来说,葛如沫很满意。
青囊医馆也如期招满了人,一共四名大夫,一名拣药师,一名收账掌柜,一名跑堂,两名煎药师,一共九个人。收账掌柜金算子是葛祥荣妻子娘家那边的亲戚,有在大药房做掌柜的经历。不过他因为没甚背景,在原先的雇主将药店盘出去后虽没被解聘但颇受排挤,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受来实在是没办法了他自己辞工了。这回有里正娘子从中搭头牵线,金算子二话不说就应下了前来青囊医馆任职一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青囊医馆开张,葛如沫并没有搞什么打折的噱头,仅是医馆的工作人员吃个便饭而已。
医馆的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间久了,自然能见到她的用心。
到了乔迁新居那天,也是青襄医馆开张之日。一开始葛如沫只想放两挂鞭炮,低调地搬进去,低调地开张就行了。祥贵婶他们都不怎么赞成,这双喜的事,哪不能庆贺庆贺?暖下屋也要的啊。可葛如沫拿定了主意,他们也不好再多说。
葛如沫是那样打算的,她也是这么做的。可她等鞭炮烧完,刚将刻着青囊医馆门匾上的红绸扯下,以示开张。
葛根就气喘吁吁地来报,“小五,村口有人来送贺仪了,老长的队伍,显然不止一家。你这回是想低调也不行了,赶紧着人请司仪请理事吧!”
葛如沫愣住,她村子里的人都没怎么认齐,怎么弄?
见她没动静,葛根都急死了,“哎呀,你就先别发愣了,送贺仪的队伍打头的是回春堂的王掌柜和孔大夫!”
时间太紧,葛根就直接吩咐上了,他首先对里正葛祥荣说道,“大伯,麻烦你先把司仪理事叫来。”葛祥荣和葛祥贵是兄弟,乃祥字派,后面的字取自荣华富贵一词。他爹葛祥贵排行为四,他唤葛祥荣一声大伯是没错的。
然后又对葛如沫说道,“小五,一会你拿点银子给大伯,让他安排人去采买做席面要用的菜和肉。”
葛如沫还能怎么着,二话不说地掏银子。
由于葛如沫对形势严重估算错误,以致除了主食米饭面粮之外,大的肉菜都没准备有。
葛祥荣尚未应下,此时送贺仪的队伍已经吹吹打打地朝他们这边走来了,隐约都能看清人了。
他眯着眼看去,隐约能看到好几个眼熟的面孔。这可不得了,因他当了多年的里正,经常到县里交际,能让他觉得脸熟的,又不是本村的人,那可都是有头有脸的啊。
待队伍走近了,他发现这些人果然是他猜测的那些。这时他二话不说,将整治席面的活计揽了过去。他活大半辈子了,还没见村子里哪个人有那么大的脸面,能让这些在各自地盘上都有头有脸的人物齐聚来贺的,这是他们上藜村的骄傲啊。便是他们清河镇上的元外郎过寿,这些人都没去得那么齐整。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六十章乔迁之喜
第60章
祝贺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甚是热闹,惹来不少村民和孩子一路尾随。
到了葛如沫的大门前,他们拿出两挂一千响的炮杖点上。
鞭炮响完后,葛如沫亲自迎了上去,笑道,“王掌柜,孔大夫,华大夫,高大夫,你们怎么来了?我真是没有料到。”
王掌柜亦笑道,“小葛大夫此话差矣,今日是你乔迁新居和医馆开张的大好日子,我们怎么能不来讨杯水酒喝?”
葛如沫苦笑,“这——我这不是怕太麻烦你们吗?这路途遥远的。”
“对呀,还说呢,这么大的喜事小葛大夫都没告诉我们,是担心我们送不起贺仪还是怎地。”华懿生笑呵呵地开了一句玩笑。
其他大夫附和,“就是,小葛大夫,你这就不厚道啦,连请帖都没发一张出去。反倒是我们厚颜不请自来,该罚!”
葛如沫被这些大夫你一言我一语的弄得连连讨饶,“一会我自罚三杯,权当陪罪。”
“此话甚好。”
得了她自罚三杯的话,众大夫才算揭过了这截。
葛如沫的青囊医馆开张,本来他们可以不来的,毕竟没有收到请帖不是?但她又是一个值得费心结交的,以她的医术,他日必成势力。且她不仅治好了卫夫人的病和安宁侯府攀上了关系,似乎和梁四公子的交情也不浅。这清河镇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她医馆开张所需的药材走的是回春堂的路子,这点有心人一查便知。回春堂的背后是梁家,这点也不是秘密。
如今她的事还鲜为人知,自己来贺她乔迁之喜和医馆开张,也是烧冷灶。
但自己来烧冷灶是一回事,别人不赏脸又是另一回事,幸而葛如沫虽然年纪轻轻,却不是那等轻狂之辈,说话行事让他们心中熨帖。
说话间,葛如沫打量了华懿生一番,笑道,“华大夫,你这是大好了罢?”
“托福托福,老夫这确实是大好了,当初真是多亏了小葛大夫你大人大量啊。不然老夫的半截肠子就有可能不保了。”这事他如今想想都不寒而栗。
葛如沫摇头,“不会的,你当初不是只打算和关仲淮进京吗?京城多良医,定有人能看出来你那不是痔疮病。”她可不会自大地以为天下医者除了她以外就没人能看出来华懿生的病了。
“呵呵。”华懿生干笑两声。这只是对外的说法,事实上,他已经约好关仲淮准备动刀了。
“说实话啊,小葛大夫,你刚才那番打量,直看得我一阵哆嗦。”说着,华懿生还真抖了抖了身子。
这话让葛如沫很疑惑,“为什么?”
“我发现被你这么一凝视的人,身体或多或少都是有毛病的,上回在汝阴县衙,我是如此,黄三也是如此。”
众人闻言,想想还真是这样。
有人好奇地问,“黄三怎么了?他还真有小葛大夫说的那种毛病啊?”
这种事,谁敢乱说,于是没有人应声。
有人问高世离,“高大夫,你和黄三交情最好,他的情况你知道不?真有那病啊?”
“我也不敢确定,听说他最近在高价收购鹿茸虎鞭之类的。”高世离含糊地说道。
“小葛大夫,你说他用这些,那毛病能不能治好?”
“我看是难,他本人还好酒是吧?”
“是的,而且还是越烈越好。”
葛如沫听后,抿了抿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来,咱都别站在外头了,进屋去吧,里面已经备上了茶水。”
众人从善如流,然后他们的仆从则提着他们的贺礼给青囊医馆这边新安排的理事做登记,至于方才葛如沫的未尽之语,他们只能在心里自个儿琢磨了。
临时理事是被里正葛祥荣拉来的,名叫葛茂生,也是上藜村人,曾是建和年初的秀才。村中红白喜事大多都是请他当的理事,算是村子里挺有威望和人缘的老人了。
葛茂生做登记,旁边的童子唱着来客的礼单:
“下蔡县千植堂华懿生送麒麟白玉镇纸一对!”
“颍上县百草庐高世离送君山银针一份。”
“大杨镇寒水堂姚宏森送凤祥居五色糕点四盒。”
......
交情有深厚亲疏不同,礼自然有贵重浅薄之分。每个人送的礼价值都不尽相同,如华懿生受有葛如沫之恩,送的礼自然就贵重很多;而高世离与葛如沫君子之交淡如水,却有着良好的交集开端,未来未必不能合作,所以他送来十大名茶的君山银针;而姚宏森与葛如沫的交情比之高世离又淡了一层,加上黄三的关系,送的礼自然也就不那么出众。
这礼随着唱单的人的高唱声一件一件从人们面前搬过,也惹来了阵阵的议论。
“想不到葛小五年纪小小,面子倒不小。她这医馆开张,那么多人来给她捧场。”
“强子叔,咱们上藜村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吧?”
“是啊。”
“这么多礼,都谁送来的啊。”
“你没听到方才唱礼啊,咱汝阴好多有名的医馆都有大夫前来呢。”
“嗯,我看到咱清水镇回春堂的王掌柜和坐馆孔大夫来了。”
“还有高世离高大夫!”
“这位高大夫我知道,我娘家就是颍上县的,他在那里老有名了,他竟然亲自来了,想不到啊。”
“这有啥,方才我好像看到刘师爷了。”
“刘师爷,谁啊?”
“刘师爷你都不知道?”
“贵海哥,你经常在外面跑,见多识广,小弟哪能比啊。”
这马屁拍得人舒服,葛贵海笑着说道,“刘师爷就是咱们汝阴县县老爷的左臂右膀啊,林老爷没法亲赴的邀请都是由他出面做代表的,这回他是替林老爷送礼来的吧。”
“吓,这葛小五这么大的脸面!”
“贵海哥,那位就是刘师爷啊?这刘师爷来过咱们上藜村啊。”
“贵海,你们常年在外有所不知,这葛小五可是治好过县太爷家姑母的。所以这县太爷派自家师爷前来贺葛小五,真没什么稀奇的。”有老人如是告诉葛贵海。
他一时哑然,他是真没想到,才半年不回村子,村子里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看来今天不管如何,都得凑凑份子和青囊医馆套套近乎了。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六十一章开宴之初
第61章
不说这些乡里乡亲的闲话,且说葛茂生这边。
礼单念了好一阵童子唱单礼的声音才停下,接着却是回春堂那边的人过来交待,“外头马车上有小葛大夫几个朋友送的贺礼,以及我们掌柜的和孔坐堂的贺礼,烦请随我前去交接一下。这是礼单,却是不必唱了。”
葛茂生欲说什么,却被那侍从笑着阻止了,“这位理事不必多虑,这礼单交到小葛大夫手中,她自然会知晓是何人所送。”
送礼的人这么说,加之他立即让人去问了葛小五的意见,也得到了她的答复。连她也同意了方才回春堂来人所提议的处理方法,他自然没有异议。
于是他安排人跟着去交接东西,然后预备将刚才收到的礼都送至与葛小五闺房连接的偏厅。钥匙葛小五已经交给了祥贵婶,由她带人将贺礼妥当安置。
葛小五的房子一个人住,咋一看很大,可医馆囊括在内就显得小了。加之今天来的人很多,完全打破了她先前不想开办席宴的设想。
所以这席面是不得不设了,不仅仅需要宴请王一清等人,连村子里的也都趁热闹凑了份子钱要来。
这情况一报给葛如沫,她能怎么办,唯有苦笑着让葛祥富等人帮忙张罗酒席的事。
没多久,葛八夫妇来了,葛长青夫妇带着几个大的孩子也过来帮忙了。连葛七斤一家子也被葛八逼着来了。
来葛如沫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原先打算做诊室的正厅已经开放出来待客了,正是用来招待王一清等人了。也不好安排来贺的乡亲进去。诊室的几张桌子也搬进了预备用来充作病人休息室那间屋子,里面的东西全是新的,这间房不好用来待客了。而存放药材的库房就更不可能了。
此时连院子里都摆上了借来了的桌椅。当初规划的时候,这地儿有四棵老树,当葛如沫被问及要不要砍掉之时,她说让他们尽量把树保存下来。当然,若是太碍事的话,砍掉也无妨。幸亏碍事的只有两颗,另外两颗保留下来了,如今就长在这房子的院前屋后,一南一北。而今有这两树,葛如沫这房子也不算热,即使是院子里,也凉快。
可这样还不够,毕竟全是露天招待,说出去也不好听。于是葛祥荣的目光放到了葛如沫的四间耳房上。这四间耳房,一间做了煎药室,用不得;一家是葛如沫留来自用的厨房,如今里面也是忙得热火朝天;存放粮食那间,也不好开放。
前来道贺的众位大夫得知葛小五这里还配制了煎药室时,有人若有所思,有人不以为然。
四间耳房,只有葛如沫那间充任浴室的能用来招呼客人。于是这间房被打开了,里面的东西不多,仅有洗澡用的木桶以及木制的衣架子以及一副三角晾衣架。这些东西在让人进来之前,已经被人拉上帘子隐蔽了。但架不住村里人的好奇心,有人偷偷地去看过。
当人们发现这间用来暂作招待室的屋子是葛小五的浴室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啊。
一切盖因葛如沫这房子虽然是泥房,修得也和普通人家的差不离,但胜在新啊。
而且这里没有水泥,没有地砖,可这浴室葛如沫不想洗个澡就湿个好几天。她让人在山上打来一些扁平的山石,铺在地面上,下面还有几条明暗相间的水沟。这样的布置,除了浴室就还有那五间正屋。为此她还通过赵木匠赵大叔亲自到镇上去请了一位精于砌石的大匠师来做这事儿。还有这些石头,也是请了专人到山上去采的,他们自己配备了简易的火药,专门从事打石的行当。
幸亏葛如沫要石头,只要求平整,并不追求大面积,价钱还算合理。
那大匠师开工的时候葛如沫来看过,他还带来了类似水泥的东西,不过比起水泥沙浆这玩意儿颜色要淡很多。但葛如沫一见这东西就知道找对人了,果然,她再次过来的时候,看到完工的屋子地面上的石头铺得整整齐齐的。
她用石头铺地面,弄出的动静很大,当时村子里就有不少人好奇地来参观过。
看过的人不管是嘴上还是心里都觉得她太讲究了,可葛如沫才不理会他们的想法呢。在她看来。这很有必要。
自己的起居室,布置得舒服一些,她乐意。比起以前她住的铺木地板铺磁砖,最不济也是水泥地的地面,她屋子里只是铺上平整的石块,已经是很简陋了。再者,这也是防湿气的一种方式。不然常年住在泥地面的屋里,很容易湿气入体。现在的人们常年劳作倒是不惧这点,可老人就不一样了。
如此一来,这浴室简单雅致的布置深深撩动了村子上至媳妇子大娘下至小姑娘的心,男人倒是无所谓,入了夜他们穿着裤衩在院子里洗上一两桶水就行。可那些娘们不行啊。
用一间这么大的屋子做浴室,便是他们这里最富有的员外郎家也不是每个院子都供得起的吧?
就在这时,葛七斤夫妇领着几个孩子进来了。见着他们,有些人就笑开了,心底的那点滋味很快就消散了。比起他们,恐怕葛七斤这些人见了这浴室会更不好受吧?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葛茂生领着一群爷们过来,那些人无一例外的手上都搬着东西或者抱着东西。这些一看就是别人送的贺礼。
而最前面的祥贵婶正拿着一把新打的钥匙开着锁。
来过的人知道她打开的正是葛小五留着自用的一间房,那些媳妇子姑娘们相互看了看,然后推推搡搡地跟了过去。葛如玺搀着周氏不甘其后,葛如玉几人也跟了上去。
当看到葛如沫充作花厅的屋子里错落有致的家具时,满屋子的人有惊叹有赞美有沉默也有说酸话的。
“这架子真漂亮啊,不知道是什么木料做的?”
“这是贵妃椅吧?真好看。”
“你们有没有闻到一股清香味?”
有人提醒后,众人嗅了嗅,还真的有。
“这临窗的榻,坐起来可真舒服。”
“这桌子咋做得这么矮啊,不过凑一起,还真有种说不出的好看。”
众人有些东摸摸西看看,有些比较拘紧的则是四处地打量着,有些大胆的则是直接坐上去体验一二。
“娘,我出嫁时,你也给我整一套吧?”
啪!“不害臊,姑娘家家的嚷嚷什么,到时咱们家自有安排,亏不着你就是!”有眼力价的人都知道,葛小五这屋子里的这些东西打下来可不便宜。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六十二章开席之中
第62章
“婶子,不知道小五的闺房长啥样,你打开让我们开开眼界呗。”
葛如玺的提议让人眼前一亮,尽管看了可能会心里不舒服,可耐不住心中的好奇。
1...1718192021...1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