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周医女行医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就是这样,也比种粮食强!”葛祥荣肯定地说道。
这样的收益已经很可观了,要知道,这些药材都是麦收之后才种植的,他们已经收获了一季的粮食了。
这些药材要是收得早,他们还可以种一截耐寒耐冻的疏菜。
“还有,里正大叔,别忘了炮制还能收一截钱。如果大家信我,届时我手把手教大家炮制这些药材,定
能让这些药材卖个好价钱。”涉足医馆这行那么久,她自然知道药材的紧俏,只要药材炮制手艺过关,是完全不愁卖的。
葛祥荣的侄媳妇陈氏在青囊医馆帮忙煎药,她曾私下透露过,医馆里的药经过炮制后,价值至少能涨一倍。先前他媳妇闹着要跟他们一块种植药材,他还骂她瞎胡闹,最终还是没能抵过她的一哭二闹,划了几亩地给她折腾。现在他无比庆幸当初自己耳根子软。
葛祥荣忙借着喝水掩饰自己的失态。
“里正大叔,还有一点,在种植药材的土地上,我们可以用几种种植方式,比如间种、套种、轮种。别小看了这几种种植方式,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极有帮助。”
“何为间种、套种、轮种?”
葛祥荣感兴趣地反问。
作为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民,他对能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都很感兴趣。
而且农作物的轮种,轮种是指前后两季种植不同的作物或相邻两年内种植不同的复种方式.由于不同作物对土壤中的养分具有不同的吸收利用能力,因此,轮作有利于土壤中的养分的均衡消耗.同时轮作还有利于减轻与作物伴生的病虫杂草的危害.例如,春季种烤烟,烤烟收获后再种一季双季晚稻,这种水旱轮作的效果一般都很好.不仅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能,而且能非常有效地抑制病虫杂种.
不用说,这育种也是荀晋教给农民的技术。这种先育种后移植的方法,极大地避免了种子的浪费,也避免了农作物之间植株过密而致的产量不高。
不过葛如沫没把这些说出来,她觉得多说无益。让他们看到铁一般的事实,比她费尽口舌还管用。
葛祥荣根本不会想到,他们上藜村乃至清河镇真如葛如沫所预想的一般,成为了有名的药材产地,尤其是天南星、半夏、怀膝、地黄、连翘等等十几味中药,成为了道地有材,每年全国各地都有不少药材商慕名而来。
而她在种植药材期间用到的间种、套种、轮种技术,也被人们自发地推广运用到农作物的种植中去。
农民们发现,这样子种植,农作物产量高,病害少,管理起来也比以前省心多了。
“小五,你的想法很好。你那是否还有富余的种子?有的话,分点给我种吧。你说得那么好,我总得试试,毕竟事关重大。”
葛如沫理解地点点头,“自是有的,只是不多,几种药材加起来,够种两亩地吧。”
“这就够了。如果咱们村子里真能达到你所说的那样,我替全村的百姓感谢你了。” 葛祥荣激动地说道。
能不激动吗?葛小五的设想和规划要是能成功,他们上藜村就要变成整个清河镇,不,整个汝阴都数得上的富裕村了。这些都是他担任里正期间创下的功绩啊。
“里正大叔,我有信心,我所说的这些都会实现的,只不过,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人从旁指导。”
“最多三年,必出成果!”葛如沫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以她的个性,放在平时,定不会说这样自满的话。但如今情况紧急,也只能这样了。
“那真是太好了。”
“而我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这一句,葛如沫轻声说道,表情满是无奈。
这话也让葛祥荣的兴奋褪去,冷静下来,再联想近日发生的事,他就明白了她 的意思。
“小五,叔明白你的意思,可叔作为里正,你和你家里人的事,叔也实在是不方便插手。其实这事找你爷爷出面,要比找叔好很多。”
不出她所料,她爹娘的动作很快,没两天,吴官媒再次登门。而这次她爹娘不像上次一般避而不谈她的亲事,而是故意传得人尽皆知。里正不可能不知道,如今这话也算是给她透了个底。
葛如沫苦笑,他能想到的,自己如何想不到?只是这事吧,毕竟葛八是跟大儿 子住,把小儿子一家分了出来。插手孙女的亲事这种事,可一不可再。插手的次数 多了,对他的名声也不好。
最重要的是,她还不想那么早嫁人。
因为历史出现了拐点,大周朝的姑娘十五周岁到十八周岁嫁人都是正常的。她 更倾向于十八再考虑这个问题。
“里正大叔,我亦明白你的难处,你直接插手,确实不太好。你只需......” 后面,葛如沫压低了声音,将她的想法告知葛祥荣。
葛祥荣吧嗒着烟丝听完,最终点了点头。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一百章推出藿香
稍晚,葛如沫提出告辞,葛祥荣送出院子,里正夫人从他背后走了出来,“老家伙,刚才我听了一耳朵,什么套种天南星乱 七八糟的,你说小五土生土长的一个女娃,从哪里来懂那么多哦?要知道这是她师 傅都不懂的呢。她莫不是被什么山精鬼怪给——”
里正喝骂她,“瞎说什么?人家是有影子的!”况且他可从没听说过山精鬼怪还会种地的。许是她得到了旁人想象不到的际遇.......
想了想,葛祥荣不禁对里正娘子说,“ 怎么葛小五就不是男儿身呢,不然能 省下很多麻烦。”
里正娘子白了一他一眼,“若她真是男儿身,你就该睡不着觉了。”
葛祥荣闻言哈哈大笑,确实,若葛如沫是男儿身,以她的才干以及对村中的贡献,日后威望会越来越盛,搞不好过些年,里长就得换人来坐咯。
“你男人虽然有点官迷,但也不是不能容人的。若她是男儿身,等她三十而立时,我也快六十了,正好退下来让她接上。“
夏日炎炎,人都不爱动,葛如沫也不例外,许多时候她都呆在医馆,有病人的时候就看病,没病人的时
候就炮制一些珍贵的药材,总没个闲的时候。
晌午,医馆病人络绎不绝,这不,又来了一位块头极大的汉子。
一进门嗓子就开了,“小葛大夫啊,我这儿子的症状跟我前段时间是一模一样的啊,你就照着上次的方子给他开两副药就行。”爽朗的声音如洪钟,震得人隔膜发颤。
葛如沫忍不住往后挪了挪。
说话的人正是之前来医馆看过病的落腮胡大叔,那回他是得了夏月伤寒暑湿之症。这位大叔挺话唠的,他娘子却是个抠门的,且还是医馆开张之初她给看的前几名病人之一,葛如沫还有些印象。
葛如沫自然不会听他们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示意病人坐下后,她给把了脉。
“大叔,你刚才的话说得极是,但这回倒不用那么麻烦了,我这里有种药水,叫藿香正气液,正是根据
上回给你抓的那个方子研制的。你拿一瓶回去,分三次服用,定能自愈。”
说着,她让阿南拿来一瓶藿香正气液。自从第一批制剂出来后,她让人订制了一批玻璃瓶子,然后按不同规格分装完毕。
落腮胡大叔一愣,“这瓶药水要价几何啊?”
“不算贵,这一瓶就八十文钱。”
落腮胡大叔点头,倒比抓三副药便宜了近三分之一,而且还方便。
“那给我拿一瓶吧。”
“大叔,我瞧了,你儿子体质和你差不多。”
“是啊。”
“你们俩都是痰湿体质,家里常备上一些藿香正气液还是不错的。”葛如沫随口建议,“不过这药液不耐储存,你们备上一些过了今夏即可,来年再买新的就是。”如今药厂的包装技术还不过关。
落腮胡大叔犹豫了一下,说道,“小葛大夫,你的话我会考虑的。不过这药我先用用看,看看是不是和上回煎的药一样管用,要是一样管用,我回头再来买!”
葛如沫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落腮胡见她没生气,松了口气,拿了药,他笑呵呵说道,“小葛大夫,其实叔就住在上饶村,离上藜村不远,得空去叔家做客啊。嗯,下月俺家新房盖好,你可以暖锅的时候来玩玩,怎么样?”说完眨巴着眼看着她,如小土狗般黝黑的眼珠子满是希冀,叫人无法拒绝。
盛情难却,葛如沫都不知道怎么就说到这上头去了,只能含糊道,“到时再看看吧。”
“那就这样说好了,对了,俺叫徐继财。”徐继财笑得咧开一嘴的白牙,“大叔家不难找,你进村后报徐继发的名头,那是俺哥,俺家就住他家后面,一找一个准。”
葛如沫笑笑,这大叔挺会顺着杆子往上爬的。而且徐继发这名听着有点耳熟,但她一时想不起在哪听过了。
正巧,有人听到后嘀咕,“徐断发,那不是上饶村的里正吗?”
原来是这样啊,难怪她觉得耳熟。这十里八村的,就各村的里正最大,名号在村里还是挺好用的。
过了一日,徐继财的婆娘来了医馆,先拿了三瓶藿香正气液,又问他们医馆里这个药是不是一直都有卖的。
阿南实话实说,每个月都有供货,但卖完了,就要等了。那妇人犹豫着又买了两瓶。
回程的路上她被一姐妹问到了手上的东西,“老徐家的,你这手上提的是啥?”
“嗨,这是药水。”
“哦,管啥用啊?”
“还不是现在暑天嘛,我家的男人们都苦夏。常常吃啥都不香,严重的时候吃点东西还呕吐,干的活还
累人,这情况不是让家里人着急上火么?这不,青囊医馆出来了一款药剂,正对他那症,我就来给他们多买一些,备着用。”
“你家那口子的苦夏确实严重,连你家的儿子也随了他,着实可怜。不过你手上那药真管用啊?”
“管用,不管用我买这忒多干啥?这中成药虽然比直接抓药来煎便宜一些,但是好歹也要八十文一瓶呢。”
潜在的意思就是这药要是不管用的话,她又不是钱多的没处花了去买。
那人听了一合计,觉得确实如此。
“这药叫啥名?俺也去买点在家备着用,俺家老头你也知道,他也是难熬暑夏啊。”
“着啊,那你赶紧,听说这药是刚研制出来的,量并不多。晚了,怕你就买不上了。”
“好咧,那俺先不和你多说了。”说完,那位大娘匆匆走了。
到了中午时,葛如沫刚看完诊,无意中想起李东仁,忍不住问道,“最近,李家那个孩子经常送柴禾来?”
自从那日她心软,给了那孩子一瓶藿香正气液后,第二天傍晚,他就送来一捆柴禾,有时候会送一些山果,有时候是在早晨用木桶装了两条鱼送来。每天必有东西送来,从不间断。
阿南颇有些无奈,东家自己也才十三,李家那小子虽然因为长期饿肚子,长得瘦小,但也有十一二岁了,东家叫他小孩,听着就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是的,每天都送来。”
“东家,那藿香正气液可真管用,我看着那李东仁身上的脓疮比之前可少了很多啊,有些消下去了有些
结痂了。那孩子看着也顺眼多了。”阿南说着,满目的惊叹。难怪他要天天送柴禾来了,这是在报恩啊。真想不到这藿香正气液还有这作用。
“东家你不知道,这两日,咱们医馆的藿香正气液卖得可好了,都要脱销了。小的一看有些不对啊,找了一两个来买药的人一问。才知道有人见李东仁身上的疖肿好了大半去问他原因了,他如实说了是用了藿香正气液的原因,这才引起人们的哄抢。”
葛如沫点了点头,交待他,“今天他要是再来送柴禾,你留他一留,我有话和他说。”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一百零一章孟家提亲
葛如沫吩咐的事,阿南总是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既然东家想见那小屁孩,那他就留意着。
果然在傍晚时,他逮住了来送柴禾的李东仁,“小子跑啥跑,咱东家要见你。”
听了这话,一直挣扎的李东仁才安静了。
没多久,得到消息的葛如沫出来了,一番打量后她笑道,“不错,你身上的疖肿消了很多了。”
“谢谢。”李东仁小声地说道。
葛如沫笑笑,“给你的藿香正气液用完了吗?”其实用藿香正气液治疖肿并不是很对症,但她目前还腾不出手来制对症的膏药,只能让他将就着用了。
“还有,没用完。”
“以后别再送柴禾来了。”山上太危险,他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独自进山,想想就让人不放心。
李东仁抿着嘴不说话。
见他这样,像是打定了主意的样子,想来是听不进她刚才的话的,葛如沫也挺头疼的。
“这样吧,田基黄、艾草、大青叶都到了采收季节,我留意了下,咱们这里这几种草药挺多的,你去采来,医馆收干净晒干的,两文钱一斤。这段时间你专采这几种药草,不要去山上搂柴禾了。”
“行,我明天给你挖来。”
“等等,这些药草医馆大量地收,你可以发动别的孩子一起采,这事我就交给你了,能不能办好?”
“可以的。”
回了这句,李东仁一溜烟走了。
“阿南,他要是拿药草来,你就把钱给他,一定要让他收下知道吗?”不能占一个小孩子的便宜。
“东家,我晓得。”
葛如沫的嘱咐不是没有道理,李东仁果然只想给医馆采药不想要钱,是阿南逼着他收下的。、
而有了阿南的带领,上藜村的孩子不再疯玩瞎玩,而是穿梭在田里地间山坡上小河边采草药。每隔几天这些孩子总能到手一些铜板,钱不算多大事做不了,零嘴总能买上一些的,有些个懂事的攒攒也能割上一两回肉。这样的行为,获得不少家长的赞赏。
三伏天,热得让人心烦,才过巳时,阳光就如同带了刺一般,晒得人心里不舒服。幸亏她建房子的时候坐北朝南,东西两旁起了厢房,没有被太阳直照。
“得空的时候得叫人在屋前屋后多移栽几颗大树才行,到明年就凉快了。”葛如沫趁着喝水的空档和罗氏等人说了句闲话。
“小五,你怎么还在这里?!孟家过来下礼了,你快去看看啊。”祥贵婶气喘吁吁地来跑来通知她。
葛如沫心说,终于来了,这一刻,一直悬挂于头顶上的刀终于要落下了。
她率先站了起来,“走,看看去。”说着,她脱下了白色的衣袍外挂,临出门前,和阿南耳语了两句,他点了点头后就冲出了医馆。
“走,我们也跟上去看看,不能让小葛大夫吃亏了。”
此时正值看诊高峰期,医馆里的人可不少,这会人呼拉拉地往外走,气势还不小。
员外郎家的礼队浩浩荡荡地进了上藜村,一路上敲锣打鼓唢呐齐鸣,惹得村民热议纷纷。
“这是给哪家姑娘下聘啊,声势这么浩大?”
“这礼队似乎是员外郎孟家的啊,看看领头的那两位,一位是吴官媒,一位是员外郎家的总管,好像是张吧?”
“这个我知道,是给葛七斤家的小五下聘。前阵子我就瞧见窦媒婆和吴官媒上他们家去了,后来又见了吴官媒两回。当时我就知道这亲事多半是成了。”
众人一看说话的那位大娘就是住在葛七斤家隔壁的,想来应该不假。
于是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开了。
“这是要将下金蛋的母鸡往外送的节奏啊。”
“不会吧?给葛小五下聘?先前一提这茬儿,周氏那婆娘不是凶得很吗?怎么这回她就肯了?”有人觉得不可置信。
有人撇嘴,“还不是葛小五不听话呗。”
“嘿,不听话?不就是没对他这做爹的言听计从呗。可该他们的,葛小五可没少孝敬。以前给的一些粮食银子米布就不提了,上回的安宫牛黄丸,你没见,葛小五一出手就是四粒给葛七斤夫妇,眼睛眨都不眨的。这样还嫌弃,真是身中福中不知福喽。”
“可不是吗?但人家就是命好啊,生不出来儿子,生个女儿了这么出息。”
这话就有点酸溜溜的了。
“最可怜就是葛小五了,样样孝敬他们,还被他们这样子作贱。四月份在六陵山那事你们还记得不?”
“怎么不记得?所以说葛七斤这对父母也真是狠心,那天要不是祥贵家的好心通知了里正,里正又带着村子里十来个壮年上山,还不知道葛小五已经昏倒在山上了呢。在那样的雨夜里,要是任凭她在山上淋一晚,我估计第二天人都得咽气了。”
“还有啊,青囊医馆开张那天,他们一家子的大闹,不就差点让葛小五下不来台吗?幸亏有葛八和四太公护着,不然这青囊医馆搞不好还未开张就夭折了。”
“葛小五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才摊上这样一对父母。”
“这么一看,葛七斤这对父母真是不慈啊。不知道这门亲事他们有没有什么私心歹意在里头了。”
“不能吧?”
“我觉得其中一定有猫腻,她上头可是还有三位姐姐未嫁呢。怎么瞧都轮不上她先说亲啊,这葛七斤夫妇就那么着急地替她张罗亲事?”
“走,我们跟上去看看吧,小五人好,我可不忍心她吃亏。”
这一提议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是啊,她人好,村子里的孩子常常缠着她要糖吃她也不恼。”
“对啊,家里的人身体有些小毛病,问到她,她还会教些土办法,也不收钱。”
葛七斤家大门敞开,里外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众人扫来看去,都没见着正主葛小五的身影,眼见着下聘仪式就要开始了,不少人心中为她暗暗着急。
“来了来了,小五来了。”
这道声音很大,响起来时,闹轰轰的场面静了下来。众人纷纷动作,给她让了一条道,让她得以通向前方。
这会吴官媒站在院子中,刚才叫喊小五来了的那一嗓子虽然挺大声,但因其在外围。院子里外又闹轰轰的,她根本就没听见。
给葛小五让路的人,特别是站在里面的,都是察觉到旁边人的动作的时候,回头一看,发现她来了,才纷纷让路的,如同波浪一般传递着。
此时吴官媒满脸笑意地对葛七斤夫妇说道,“今天是个宜纳吉纳征的好日子,吾仅代表员外郎府前来下聘,孟府次子孟冠林与葛家五女葛如沫缔结两家之好。现在,礼起!”
葛如沫此时正好走到最内围,“且慢,我不同意!”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一百零二章父子争辩
这句话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倒入一瓢冷水,仅冷却了一下,又滋的一声,暴发更激烈的议论。
一位站在外围的少年喃喃,“怎么回事啊,这么好的亲事葛小五竟然会不同意,这不是公然忤逆吗?”
却被旁边的葛彥明拍了后脑勺一下,“你傻啦?帮葛七斤有什么好处?要帮也该帮葛小五啊。上回你靠着倒卖安宫牛黄丸,不是赚了好六七两银子?你不帮葛小五,要是她真被嫁出去了,以后可没这样的好事了。”
少年恍然,对啊,这样的好事能落在自己这些人身上,是因为葛小五在上藜村,青囊医馆在上藜村。如果她不在了,这些好处还会在吗?
另外一位少年点头附和,“彥明哥说得对,近来我家编的竹篮在青囊医馆的大门一摆,每天都能卖出一些呢。这都是小五给我们带来的。”
“可是,葛小五总会嫁人的。”先前那位少年纠结着说道。
“那也是两三年后的事了。”葛彥明没好气地说。
“那这门亲事留着也没关系吧?”
“怎么没关系了?你看小五这么不乐意,要是真被赶鸭子上架,很可能就会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弄不好她把医馆门口一关,歇业大吉,那咱们的财路可就断咯。现在她不乐意这门亲事,那咱们就得帮着她搅黄了去。”
这群少年郎嘀嘀咕咕着自己的计划。
而旁边也有不少人在议论这事。
“我觉得葛小五不答应是对的,你们想啊,以葛七斤夫妇的尿性怎么可能给她说这么好的一门亲事。我估计啊,这员外郎府约摸绣花枕头一包糠,外面看着好,内里不堪啊。”
“就是啊,要是真好,他们夫妻二人还不紧着前面几个女儿啊。如玺如翡如翠几个还没着落呢。况且小五才十三,亲事并不用着急嘛。”
有人猜测,“或许是人家孟府看不上前面几个,只看上葛小五呢,毕竟孟府也是员外郎府,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的。所以我们别把人家父母想得那么不堪吧。”
这些议论让葛七斤葛如玺等人脸色很不好看。
这些人的胡乱猜测,虽不中亦不远矣,这让他们很难堪。
所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些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阴暗的心思,想要完全掩藏,很难完全不露痕迹。
葛如沫喊出那样反抗父母的主意的话,竟然没惹来众人下意识的反感。若是有外乡人在此,定然会感到很意外。
但她之前的铺垫,她在引导舆论为已所用的方面做得很不错。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使自己‘不得道’也要稍作伪装,站在大义那一面,才会得到舆论的支持。这和她早前布局,借六陵山晕倒一事,破坏葛七斤所站道德制高点,加上后面他自己不作不死的事,使得他自己在针对她时万事艰难,得不到人支持。
1...2930313233...1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