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周医女行医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这是有事?葛如沫失笑,“这个点到家很正常吧?”
阿南没管这话,而是略带兴奋地说道,“先前咱们不是放话出去了么,要收牛黄。”
葛如沫一边搓手一边问,“今儿有人来卖牛黄了?”自打安宫牛黄丸一举创下偌大的名声后,医馆 就对外放话要收牛黄了。可这牛黄产自于牛,此时的牛可是庄户人的宝贝,杀牛可是犯法的,能杀的牛 都是经过侦别的意外死亡的牛或者老死的牛,数量很少。更别提有牛黄的牛万中无一,所以牛黄真是可 遇不可求,他们消息放出去那么久,至今没人来卖呢。
“是啊,高大夫几位坐堂的大夫都帮忙掌了眼,金掌柜说了这回的牛黄比上回徐家兄弟送来的要小 一些,但成色比上回还要好哩。”
“那敢情好。”
“东家你用过饭没有?村尾的狗儿叔早上去河里起网,送了两尾大活鱼来?祥贵婶今天做了香煎鱼 ,可好吃了,给你留了饭在锅里。”
“饭先放着,你把人集合一下,我有事宣布。”葛如沫一边擦手一边说。
“葛大夫,马车上的东西卸下来往哪里放?”二子探头来问。
“二子,马车上有东西怎么不早说。”阿南常陪葛如沫到镇上,可以说是她的御用车夫,没少和回 春堂的人打交道,自然是认得二子。
二子嘿嘿直笑,“刚憋死我了,只顾着上茅房了,哪还顾得上说。”
葛如沫也笑,“我要说的事就是这个,明儿就是中元节了,咱们呢,把节礼发一发,明儿放假一天 。南儿,你帮忙将马车后面的东西卸下来。”
此时医馆众人都是刚用过饭不久,正在院子里炮制药材,闻言都心生欢喜。
祥贵婶嘴快,“小五你去镇上看了一早上的诊,还去置办这些东西去啊,累了吧?”
说话间,祥贵婶、罗氏、葛根嫂子更是迫不急待地跟上前去帮忙。没一会,众人有说有笑的,手里 大包小包地将东西都弄了进来,放在院子里,满满地堆了一堆,有布有鱼有肉有点心,看着就让人欣喜 。
温祈阳戴高松二人虽然不差这点东西,但也被医馆内喜气洋洋的气氛感染。
送走了二子,大家都围着那堆东西。
“这小半扇猪肉我嫌切了麻烦难带,就没让切,一会阿南你动下手,猪蹄留下炖了晚上大伙吃个饭 。剩下的猪肉你看着切成均等的十五份,然后你们每人拿一块;点心是桂香坊的也是每人一包,鱼呢不 拘大小每人一条;这布嘛,每人半匹,没意见吧?”这些东西她买的时候让人划分好了,省得回来还要分,麻烦。
阿南大咧咧地说,“东家你都分好了,每份都差不多,闭着眼睛拿就是,能有啥意见啊。”
葛如沫逗他,“我这不是担心你手慢了挑到一条小鱼回家哭鼻子。”
“东家,我哪里会这样!”阿南佯装娇嗔地跺脚,直逗得众人大笑不已。
“对了,还有那面粉,你们一人舀五斤。”葛如沫指着那两袋面粉说道。
这面粉是买回来做伙食的,一袋八十斤重,别看挺多。可医馆每天做两顿饭,早饭和午饭,医馆众 人都一块吃,晚饭他们则回家吃,对食材消耗快。
众人也纷纷劝道,“小五,这不行啊,这两袋面粉是留着医馆用的,咱们怎么能拿呢,这节礼已经 够丰厚的了。”
“是啊是啊,这些鱼啊肉啊咱就拿了,面粉就算了,谁家也不缺这么一口粮吃。”
葛如沫罢罢手阻止他们再说下去,“拿回去吧,难得过节,让老人孩子吃顿好的。”
闻言,大家都没说话,这理由还真是...而且他们看得出来东家是真心想给的。
“同样的意思,医馆也不缺这一口吃的,吃完再买就是,你们要是觉得过意不去,以后努力干活就 是。”
“那行,东家的心意咱们领了,以后呀咱们努力干活,可不能让东家觉得雇咱们吃亏了。”
葛如沫是真不在意,银子都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眼下这些人是最早跟着她的,她吃肉的时候 不介意让他们喝点汤。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一百一十三章青黛青黛
她也是后来才知道细粮精米难得,有些地方有些人或许一辈子恐怕都吃不上一次细粮。不过想想现在低下的生产力就知道,根本就少有深加工这一说,从而可知细粮难弄。
医馆里倒是不缺,他们午饭吃的就是米面等细粮。
一开始的时候,祥贵婶是愁得不行,她觉得葛如沫这东家给大家吃那么好,手也太松了,生怕这医馆刚开张没多久便坚持不下去要关门了。
祥贵婶刚开始做饭总参杂一半杂粮,什么玉米面高粱面红薯粉,已经是很好的伙食了。可葛如沫吃得郁闷 ,这时候玉米面高粱面红薯粉靠的是石磨磨的,粗着呢,颗粒比米还要大。可不像现代都磨成细细的粉 末,吃起来口感自然差多了。葛如沫没咋说,就晚上直接发上一脸盆的面,天气热,便是做成馒头也放 不住,第二天祥贵婶只好不掺杂粮做来吃了。
这样做有效,葛如沫便隔三差五的来一次。时间久了,祥贵婶也琢磨出味了,小五这孩子嘴挑,偶 尔吃下杂粮粥杂粮面可以,可不能顿顿如此,得时不时给她改善一下伙食。她不知道葛如沫也无奈啊, 一天三餐吃粗粮,不仅她的胃受不了,上厕所也难啊。
还有烧菜也是,特别是肉菜,翻着花样儿做。小五一开始时不时指点她怎么做,比如这猪肋骨怎么 烧好吃,鱼怎么处理没有腥味又美味,等等。
她活了这么些年,还真不知道这做菜还有这么多花样,特别是肉菜,她觉得在小五这干上一年,她 都能去镇上开个饭馆了,保准生意红火。
像那猪筒骨,卖猪肉的把上面的肉剃得那叫一个干净,他们都不爱吃,嫌煮出来没滋没味的。这猪 筒骨虽然便宜,一根花不了几个铜子,可也是钱不是,煮了不爱吃这不是浪费吗?后来还是小五让买了 两根回来,然后用大柴刀砍成两段,让她用大火烧开后小火再熬一个时辰,那个汤味鲜美啊。也不用放 什么调料,煮的时候只要放上几片儿姜,放上一小勺醋和酒就行,小五说这样能让筒骨里的骨髓化进汤 里。大家喝着都觉得好,医馆不缺那买筒骨的钱,每天都会备上这么一锅汤,不管是下饺子煮混沌都方 便极了。
这样子做饭是麻烦了点,好处也不是没有,不说家里的老头子和孙子孙女都夸她烧的饭菜好吃了, 单说医馆里吧,因为伙食好,众人每天都是情绪高涨的,干活都倍儿有劲。
这么吃了一段时间,众人体型都明显有了变化,变化最大的是小五,身体抽高了两寸多,像是以前都 被压抑着一般,如今放开来吃后像是搬走了压在头上的石头一样疯长,其次是阿南。其他人虽没那么夸 张,但也觉得身上穿的衣裳紧了,特别是几个大夫,都偷偷放松了一两寸裤头了。
听小五念叨过一句,这猪筒子骨里面有骨髓,能提供人体生长的‘盖’什么的,对小孩子长高很有 帮助。她不知道小五提到的‘盖’是哪种锅的盖,但后面她听明白了,多喝筒骨汤能让人长高。行啊,反正这玩意不贵,她大手一挥,家里面人也喝上!
不止她,小五他大伯一家,阿南一家,都隔三岔五地熬上大骨汤,别忘了他们都是有亲戚的,这么 一传十十传百,猪筒子骨汤变成了众人心照不宣的美味。
卖肉的都纳闷了,不知从何时起,买猪筒子骨的人多起来了。猪筒子骨在上藜村周边一带特别好卖 ,害得卖肉的都想给这些猪骨头长价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东家,这布也给我们分吗?”
“自然,这些东西都是分给你们过节的。”
医馆里有陈省之、葛麻子、阿南、金算子、温祈阳、戴高松等男子,有祥贵婶、根嫂子、罗氏和她 自己几个女子,
两匹白底绿花细棉布,三匹石青色棉布,正好每人半匹,男子自然是分得石青色的,女子是白底绿 花细棉布。
三位婶子嫂子摩梭着布匹,脸上脸眯眯的,显是高兴的。
葛如沫见了,笑笑,暗忖,这女人不论古今自来对衣服首饰都难有抵抗力。
“东家小小年纪,行事大方,真是不错。”金算子一如既往地笑眯眯,赞美的话从不吝啬。
饿是葛如沫向来较一般女子脸皮厚也禁不住。
温祈阳戴高松接过节礼也道了谢。
葛如沫是真高兴,也不管二人这礼拿回去用不用怎么用,反正医馆如今的福利水平就是这样,他们 看不看得上她也没放在心上。
温祈阳戴高松是真感激,这一段时间来他们学到了很多,是自打他们出师以后进益最快的。
东西刚分好,陈省之却说道,“小五,我一个老头子也不会做衣服,这布我就不要了。”
葛如沫刚要劝,就被阿南抢了话头,“哎呀陈大夫,这是节礼,哪能不要!这样,这布我拿回去让 我娘比着我爹的身量给你做两身衣裳,做好我再拿来给你吧。”
“这哪成,太麻烦人了。”陈省之罢罢手,正欲推辞。
祥贵婶就劝开了,“陈大夫你就受了吧,这是阿南的一份孝心,平日里你没少指点他。”
罗氏也帮腔,“没啥麻烦的,两身衣服,又是男子的,不用绣花啥的,打个磕睡的功夫就出来了。 ”
这话是实话,只是刚才她们也不好接话说帮忙,毕竟非亲非故的,她们又是女子,接个做男子衣服 的活计回去就怕有闲言碎语。阿南接的话就没这层顾虑了。
“这颜色可真漂亮。”根嫂子忍不住赞道。
葛如沫随口说道,“可惜没有蓝布,不然我还想给咱们每人再做两身蓝布工装呢。”想到今儿去布 庄没有发现蓝布,葛如沫不免郁郁。
“蓝布,蓝色的布?婶子活了这四十多年还没见过哩。”祥贵婶随意地回道。
葛如沫心中一动,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见过蓝色的布?好像真的是,这么久以来,葛如沫也没见 过谁穿蓝布衣裳。难道如今还没有青黛?青囊医馆里没有青黛,当初进货时,医馆需要的第一批药材是 托了梁道斌用了回春堂的渠道购进的。当时她列的单子上的药材并没有全部到齐,缺了六七种药材,这 其中就有青黛,那会她也没在意,只以为缺货或者进货的药材商种类不齐全。毕竟到了现代能入药或者 有药用价值的物种有一万三千多种呢。现在尽管没有那么多,但也不是一个药材商能囊括得了的。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发节礼
今天她在回春堂开的青黛豆豉汤,也没有青黛,葛如沫想到。
现在看来,青黛是真的还没有人发明出来。
青黛,中药名。为爵床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 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作用,亦常用于印染布匹、画眉等。
马蓝、蓼蓝、菘蓝几种植物不说随处可见,但也不难得。至于青黛嘛,说难得也难得,说易得也易 得,如果没捅破那层工艺的面纱,想破头都弄不出来,可一旦知道又容易的很。
她记得有关青黛最初的记载是在《开宝本草》:“青黛,从波斯国来,及太原并庐陵、南康等染淀 ,亦堪敷热恶肿、蛇虺螫毒。染瓮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而《开宝本草》是在宋开宝6-7年也就是公元973-974年由刘翰、马志等九人编著,距离现在还要 四百多年呢。
青黛她是一定要弄出来的,很多病症都用得到它,比如青黛冰硼散,治小儿胎火过盛口中生疮:又 比如杀疳保童丸,能治小儿一切疳。小儿疳疾,太常见了,只是轻重程度不一而已。
没有青黛,一个药方中光找它的替代品都够她头疼的了。再说这玩意她知道工艺,又不难弄。只不 过——葛如沫环视了周围一圈,发现场地还是小了些,过段时间秋收后就不够用了。光是自家种的药材 以及村中零碎种的,炮制起来都需要比较大的场地,更别提她还打算到时候再趁机收购一大批新鲜的药 材回来,等炮制好后留待明年用。
这样一来,不止场地不够用,储备药材的仓库也得加建几个。
葛如沫眯着眼睛看向不远处几座矮矮的山包地,她盘算着将周围的二三十亩滩涂地连带那一小片山 包买下来需要多少银子。这片地不贵,包括了去官府上红契在内,一亩也没超过四两银子,要知道即使 是开一亩荒地的人工加上红契也得二两银子。
不过如果葛如沫真花那银子将这片滩涂地买下,也会有人觉得她是傻子,这片地不值当花那么多银 子。毕竟开荒地要是挑得好,精心伺候两三年地熟了肥了,一样是好地,一亩能卖上六七两银子呢。
而这片地呢,满地的沙石,种啥啥不成,伺候起来也难,一副好好的农具——犁耙锄头等伺候一季 这样的地下来准得伤痕累累,可心疼死那些老农把式了。
不过葛如沫对这片地倒是挺满意的,沙石虽多但胜在结实,还临着一条小河。她买下这块地她也知 道种不出啥来,也不是想种啥。先前种上药材的几亩已经是这一片地里最好的了,剩下的地拿来种药材 也不划算,费人工费种子费材料,收成还不好。
她呢,是打算将这一片地买下后慢慢建设成一所类似现代医院的医馆。
那片山包地就依着地势建上一些房子,通风透气的挑出来做仓库存放药材。
青黛的炮制要求在地势相对高的地方,她也打算以后炮制药材就往那边移。
其余的建上几幢房子,将周围的绿化做好。这些滩涂地种不好农作物,但植上草坪,挖些深坑种移 植一些大树种上应该没问题的。
若是可以,她还想和赵郡贤商量,将药厂搬到这里来。如今药厂在镇上,她老往镇上跑,总是不方 便的。
不过这些都得要钱啊,葛如沫不由得感叹钱不够用。医馆这一个月来收入不错,药厂那边收益也高 ,可时间太短了,置地的银子倒是拿得出来,但要完成她的计划,估计还是得到明年才行。
眼见着还有两个月就能秋收了,当务之急,先把地置下来,在秋收前再把炮制需要的场地和收藏药 材的仓库弄出来。
心思电转间,葛如沫心中的想法初具形态,现在不是仔细思量的时机,她拍拍手,“东西分好了,大家先拿家去,下午把活计干完,明天就可以休息一天,后来再来上工就是。”
“东家,我想吃你弄的扣肉了。你看呀,这块肉多好呀,用来做扣肉最好不过了。”阿南做出一副 垂涎三尺的模样。
葛如沫笑,“馋了?”扣肉是有一回她看买回来的五花肉很漂亮,那时红烧肉吃得有些腻了,忍不住 动手做了一回。没想阿南几个惦记到现在。
阿南点头,“是啊,馋死了。这一扇肉呢,咱挑好的来做。东家,要是麻烦,我给你打下手啊。” 做成这个好啊,味道好不说,也放不住。省得拿生肉回去,家里的老人总是腌起来存着,时不时才放几 片来炒菜,最终这些肉都是进了孩子的肚子,他们都没得吃上。
陈省之也劝她,“小五做吧,难得过节,今儿没什么活,这些药材咱们几个就能弄好。让祥贵婶子 给你打打下手,好指点指点她,等她熟练了你就能解脱出来了。”
小五做的扣肉色香味俱全,还肥而不腻,下饭最好,也最合适他们这些牙口不利索的老人。不行, 不能再想下去了,不然一会要失态了。
“行吧,那就做!”
炸扣肉只花了一个时辰左右,并调好了半盆酱汁,这些酱汁等蒸扣肉的时候淋在上面,味道好极了 。
这时院子里的药材也忙好了。
明天是中元节,许是人都有种迷信心理,想讨个吉利吧,中元节前后的病人较平时少了。申时初刻 ,葛如沫让他们将各自手头的活计用具收拾妥当,就让他们归家了。
闻言,大家将手上的活计略收拾就提着分到的东西回家了。
罗氏走得最晚。
“大伯母等等,我和你一起去看看爷爷。”葛如沫想了想,叫住了罗氏。
她先前买这些东西的时候多买了一些,医馆里的人分了后还能匀出一些来,一份送她爷爷,一份家 里,一份送里正一份送四太公,还有两份也是送到族里两位近八十岁的老人的。
“好咧。”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一百一十五章蠢蠢欲动
一路上,打招呼的不少。
“小五,跟着你大伯娘看你爷去啊?”
“是啊,这不要过节了嘛,买了些软呼的糕点,正好给他送些过去。”
“小五真有孝心。”路人赞道。
“小五这孩子脸皮薄,你们别打趣她了。咱俩手上这东西都是她买的哩,都送去给她爷爷说让好好 过个节。”罗氏笑吟吟地说道,这孩子人好谦虚,她很乐意替她做脸。
“大伯娘说笑啦,这些东西有一半是您过节的福利呢。”
“这福利不也是你发的吗?”
“这福利医馆里人人有份啊,又不是单发给你,所以呀这还是你的东西。”
“哟哟,你们俩啊,大的慈爱小的敬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母女俩呢。”大娘打趣。
“我倒是想,可没这么好的福分,只我是她嫡亲大伯娘,和亲娘也不差什么了。”
这种情况葛如沫就是笑,不反驳也不应和。
在爷爷葛八家呆了小半个时辰,应了他叮咛的让明天过来吃饭的要求。
葛如沫回了医馆,又提了另外一份节礼回了父母家,也不避人。没多久,村里不少人都知道她过节 给家里买了不少东西,没有不赞她好的。
不巧有一两人遇到去小河码头洗菜回来的周氏,在她跟前又将葛如沫夸了夸,可把她气得不行,心 中暗骂对方眼皮子浅,一点子东西就值当她将人夸上天。转眼又骂葛如沫不安好心,她家早早就备下了 过节的肉和菜,真孝顺不会私下给点过节银子,偏要拿着一点东西招摇过市弄得人尽皆知!
这也是葛如沫高明之处以及用意所在,给银子可没人看见,哪天不承认,还不是葛七斤夫妇二人一 句话的事。给东西就一样了,大家都有目共睹的,由不得他们赖账。葛如沫也不想如此,只是她和那边 的关系这样,由不得她不为自己多打算。反正钱和物不也一样么,都是花用在了他们身上。
剩下的几份礼,葛如沫让阿南帮忙送到里正家,给几位长辈的那几份就由里正转送,她就不过去了 。
里正娘子热情地招待了来送礼的阿南,里正从阿南口中得知葛如沫带着节礼回葛七斤家了,对于阿 南转述的她的请求也应下了,暗赞她会办事,将这等露脸又显孝心的机会让给了他,之后他不吝在四太 公面前给她说了不少好话。
即使他不说,对于村中的情况,一直关注着的葛有龄心中也有数,只是葛祥荣的话让他对葛小五的 观感更好一些了,但心中的遗憾也放大了,怎么葛如沫就不是男娃儿呢?
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双手提着满满当当的东西,见着的人羡慕坏了。特别是她们走过后,经过的 地还有一股浓郁的肉香味,差点没让人哈喇子流下地。
往常村里中午没那么热闹的,这不因为明天就是中元节嘛,这儿中元节不兴当天走亲戚,都是嫁出 去的女儿提前一天将节礼送回娘家。那种过节的骚动,让人在屋里呆不住,人都出屋了,三五成群就在 阴凉处歇晌唠嗑,特别是那些婆子婶娘。所以,别说祥贵婶阿南他们那么大个人提着一堆东西走过惹人 注目,就是只苍蝇飞过都能让他们跓足留意上是公是母。
“祥贵婶,你们娘俩手上的东西都是医馆发的?”
“是啊,明儿不是过节吗?东家一早就从镇上弄了东西回来发给大家,好让大家过个好节。”
“哟嗬,这两手拎满了东西,胳膊里挟着的是布料吧?瞧着能有半匹。”
“你们医馆的福利可真好,不知道医馆最近要不要招人啊?他婶子,咱家桂子你是知道的,嘴是笨 了些,但人勤快啊,招工招他进去,医馆不吃亏还省心,你说是不?”
祥贵婶一直笑呵呵,此时却略显为难,“他大娘,我知道桂子是个好孩子,可没听东家说要招人啊 。”
“没事没事,我也只是打声招呼,真招人别落下俺家桂子就行。”
七嘴八舌的,围上来说话的人越来越多。
“阿娘,阿奶,我们来接你们啦。”两人回家的路还没走到一半呢,家里的皮小子们听到消息就跑 来迎她们了。
“娘,你嘎吱窝挟着的布料给我,我来拿。”
“奶,我帮你拿点。”
“还有我还有我——”
“好好,都是好孩子。”祥贵婶笑呵呵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对那些围着的人抱歉地笑笑,“孩子小 ,拿着东西让人不放心,我们娘俩就先家去了。”
有他们帮忙拿东西,一家子人有说有笑地往家里走去。
徒留下一地羡慕的人。
青囊医馆节前给工人们发了一堆福利的事根本瞒不住,毕竟这么大手笔的节礼别说是村里,就是镇上在酒楼银楼等富贵地方当差的人都少有。
一时间村中有些能力有打算将家里的孩子送到镇上寻个差事的人家都犹豫了,想着要不要去问问医 馆还招不招人手。毕竟在医馆做事工钱福利都不比镇上的差,离家还近,何必舍近求远?
其中一些已经将孩子送到镇上干上活了的人家心中还是定的,并无太多后悔之意,毕竟这医馆新开 ,也不知道是否能称得下去。再者葛如沫年纪又小,虽说传言她的医术厉害,但在那传言出现之前她毕 竟很平庸不是。可到后来,青囊医馆一日比一日强大,他们竟是看走眼了,心中不免觉得可惜。不过这 都是后话了。
1...3334353637...1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