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周医女行医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再说回葛如沫入狱的事件。其实还有一点,谢家不知道的是,即使他们没出动暗部的力量,葛如沫在牢里也会没事的,因为他家主子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这些安排能完全确保她性命无忧的。但后来察觉到谢家的暗部在行动,并且是在救葛如沫的时候,他们的人就决定暂时按兵不动,但随时预备着他们万一力竭之时朝廷增援。
他家主子说保她无恙便能说到做到。
可这件事情,注定要不为人所知了,可惜了,他家主子费了这老大的劲,竟然没法用之在美人面前刷好感!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三百三十五章谢府生活
谢大国医府是一座五进的大宅子,里面房屋院落无数,可惜却无人居住。谢老爷子做梦都想这些院落住满谢家的子孙,可怜的是,不仅子孙欣欣向荣的希望落空,反而这些年一次次的噩耗将老人的心打击得日渐麻木,等送走了最疼惜的孙子谢蕴昭,这座宅子差点就沦为了鬼宅。
外人都说这宅子不吉利,这些风言风语谢老爷子全然不信,当他们放屁!当初建这宅子之初,他的长辈请的是两位风水大师堪舆的,风水极佳。可以说,如果不住在这,谢家子孙凋零得更快。他就曾搬出过谢宅,搬到当时所居之地是被众人赞不绝口的美地,但结果怎么样?他住过,不及谢宅多矣。
谢家人少,亲戚很少上门,留宿外人的机会更少,所以谢家宅子里的妙处与乾坤不足为外人道也,
就葛如沫的观感而言,她也觉得谢府不错。旁的不懂,她说的都是直观感受,整座宅子树木植被浓疏有度,亭台楼阁也是错落有致,院落依着地势而建,绝不牵强附会。宅子偏中间的地方修了个湖,引的活水,里面栽着芙渠,还放养了一些鱼类。
一踏进这里,神清气爽,说明气体流动性好。屋宇明暗相间,该明的地方绝不挡住光线,该暗的地方绝无光线直照。
天气晴朗的早晨,太阳欲出未出之际,整座宅子笼罩在若隐若现的白雾间,恰似人间仙境。
总之,葛如沫很满意。她满意了,谢老爷子也很满意。觉得她不愧是谢家血脉,喜欢的东西都和他老头子差不多。
稍晚,谢明让人带她去看了离谢老爷子的春寿堂不远的几个院子,说是不远,其实走着过去也要十分钟左右,
葛如沫明白他们这是不想她住得太远,她挑了个建得比较方正的大院子。
她挑完了,接下来便是收拾打扫之类的,不过这几个院子在她入京后谢理都安排人打扫过,这会再略微收拾一下便能住人了。
葛如沫让人在她的院子里收拾出两间大屋子,预备一间用来存放一些她需要用到的药材,另一间用来做她的工作室。
谢家的下人们动作很快,不到两刻钟便将葛如沫的闺房收拾出来了。
葛如沫稍微休息了半个时辰,起来,在丁香等人的伺候下疏洗罢。
之前葛如沫猜得没错,谢明带去的那些人,即安排在王聿别院的那些,其实是一整套班子。葛如沫回到了谢府,自然也带了回来。谢明就曾问她,对这批人是否有不满意的,如果有,他给换下来。当时谢明丁香等人都屏息等她的回答。葛如沫想了想,住在王聿别院期间,这些人倒不曾怠慢她,也没哪个让她特别厌恶的,然后她就摇了摇对,示意谢理不用换了。尽管如此,谢理没换人,反倒又往她院子里添了一些人手。
谢明领着一行人过来,略微落后于谢明的是一位三十多岁风韵犹存的少妇模样的女子,眼人眼眸含笑。见葛如沫盯着她瞧,竟冲她微微一福,“谢大小姐——”
初见亭亭玉立的葛如沫,程淮玉心中赞叹,京城中排得上号的贵女又得增加一位了。
她的笑让葛如沫有点恍神,这人很会说话,生意一定做得极不错。
“小小姐,这是霓裳羽衣阁的程掌柜,您需要重新做一批衣裳。”谢理顿了顿,继续说道,“针线房那边已经在赶工了,不过现在他们正在赶制您面圣要穿的衣裳.....考虑到换洗,您需要在羽衣阁里挑一批成衣。”
“针线房那边,目前除了赶制小小姐入宫要穿的那套大装服,还有两套里衣和两套外装,约摸三天后能完工。”答话的是管针线房的林嬷嬷。主要还是入宫那套大装太费精力,现在针线房的人全部都在为那套衣服赶工,不然今晚小小姐就能穿上他们做的里衣。
谢家的针线房已经好久没有活做了,一年中除了做谢老爷子一年四季每季四套衣裳外,针线房就闲下来了。可这么点衣裳,再慢工出细活也有做完的时候,这两三年针线房是闲得蛋疼啊。
小小姐的回归,让针线房的众人均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当天周嬷嬷开了库房,各种料子都拿了一些出来,这些料子中不乏珍贵的,可比羽衣阁的好多了。相信等针线房成品出来,小小姐穿上后,必定能笑傲群芳!
这么想着的林嬷嬷暗暗挺了挺胸脯。
葛如沫是不知道林嬷嬷有如此大的志向,竟然想让她笑傲群芳。
做衣裳啊,挺好。葛如沫并不排斥这点,也没矫情的觉得承受不起受宠若惊之类的。人处在什么位置,外部的一些着装也应该相应地有些改变,衬得起这个身份。要是她出门交际还穿着之前在上藜村的那些,可没人说她艰苦朴素之类的,只会觉得不是谢家亏待了她就是她在卖惨,何必呢。
葛如沫没客气,但也没像暴发户没见过市面一样迫不急待,还有就是啥都想划拉到自已怀里。
程掌柜此行带来了十几个木匣子,此时木匣子一字排开。程掌柜来时,就考虑到这点,带来的衣裳全是用料讲究的,适合小姑娘穿的。
此刻见到真人,凭着她多年经营羽衣阁的毒辣眼光,眼睛往她身上一扫,在她脸上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给她推荐了六套她觉得适合的衣裙。
葛如沫摸了一下料子,看一眼样式,再看一眼没被程掌柜推荐的衣裳,确实不大适合她。
她点了点头,肯定了程掌柜的做法,“就要这四套吧,外加那两套里衣。”
这么一来,程掌柜就大约能摸到点葛如沫的脾性了,没有人云亦云耳根子软人家说啥是啥太好说话,但也不难说话。性子不算软和,但也不是为难人的,是个有主意的姑娘。听说这姑娘之前养在乡下,这就难得了。
据说这一位的医术还不错,听说白沉香、王聿、梁道斌等人都和她交好,而且那位也......加上谢家做她的后盾。这样一来,她应该很排得上名号,更有甚者,京城阀门世家圈子的格局都得改写。或许有人知道她的想法后会觉得她危言耸听,但她从来不小瞧这样一个女子的能耐。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三百三十六章七斤病危
古往今来,美貌从来都是一种稀缺资源。当一个美貌的女子有了智慧,还有一门庭的加持,只要她不犯浑,她基本能断定她后半辈子必能过得不差。
这般想着,她的态度又恭敬了一些,笑意盈盈地道,“谢大小姐,谢理大总管,最近经营羽衣阁从江南那边采购回来一批珍贵稀缺的料子,届时我带样版登门来让你们相看一下如何?”
她这么说,林嬷嬷正不服气呢,珍贵的料子,还能比谢府的珍藏还珍稀吗?
“当然经营羽衣阁的料子或许不如国医府的珍贵,但胜在制出的衣裳有新意,快过新年了,京城许多贵女都在经营羽衣阁订制两套衣裳,谢大小姐备个两套以备不时之需也是好的,对吧?”
这位程掌柜真是深谙销售心理啊,堂堂国医府的千金,岂能被别人比了下去?甭管过年穿得上穿不上,先备上再说。
果然就听谢理说道,“到时你直接来府上!”
谢理挥手,让人将程掌柜送了出去,接着说道,“还有首饰头面,小小姐先选上一些成品,晚些时候再到金凤祥打一些小小姐喜欢的样式。”
程淮玉前脚刚踏出门口,后脚珍宝阁的贾掌柜就踏了进来。
两人都顿了顿脚步,对对方的来意心知肚明。京城里,都是为贵女服务的,谁还不认识谁啊。程淮玉视线再往偏厢一扫,里面隐隐绰绰有几个人影,听声音都是老熟人了。这谢家刚认回来的小小姐可真受宠,程淮玉在心中暗自叹息。
葛如沫又陆续见了几个掌柜或老师傅,做鞋的,卖烟脂水粉的,卖皮毛的,一次性订下来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所需的行头。
今天被请来谢家的掌柜们老师傅们,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带来谢府的东西基本都是顶级好货,在谢府都成交了一笔让人满意的交易。
掌柜们都喜笑颜开,都觉得不虚此行。
这么多家声名在外的店同时收到谢府的订单,而且订制的东西全都是适合少女用的。一时间,谢府新认回来的小小姐很受宠的新闻尘嚣而上。
相比于葛如沫的事事顺心,葛家简直一片愁云惨雾。
半夜的时候,周氏被粗重的呼吸声和痛苦的呻、吟声吵醒,其实她自已都昏昏沉沉的,喉咙干涩,但顺着昏暗的灯光看到葛七斤一脸潮红的模样,再一摸额头烫得吓人,忙扯开嗓子喊人,“如玉、如玺、如翡,你们快来啊,你爹发热了。”
一连高声唤了几次,葛家姐妹陆续被吵醒,葛如玉最先过来的,“娘,爹怎么样了?”
“发热了,额头很烫!”
“那怎么办?”
“你那些妹妹们呢?”
“我听到她们起来了,一会就到了吧?”
“那你先给我倒杯水去。”渴死她了,这个大女儿一如既往的没有眼力见。
果然,没一会她们就陆续进来了。
“如玺,梓琳,快救救你爹啊!”周氏完全将两人当做了主心骨。
“快将你爹送到医馆去,找好的医馆的,你爹估计是被打伤了。早知道今天回来的时候就该找一家医馆瞧一瞧的,而不是抹些金创药了事。”周氏的语气里满是懊恼。
刚回来那会,葛七斤能折腾,傅家的金创药里有止疼的药物成份,当时看他那么生龙活虎,都以为他的伤没事。
“家里还有什么药吗?”傅梓琳问。
“梓琳你什么意思,不送你爹到医馆吗?”
“临近春节,京城实施宵禁。”总的来说,送葛七斤外出就医就别想了。
周氏愣了一下之后,拍着被子大哭,“你爹这样可咋办啊!”她以为京城里啥都有,却没想到晚上想看个病都不许!
还能怎么办,熬过今晚,明儿再去看病呗。而且傅梓琳还有更深一层的忧虑。
“赶紧看看家里有没有能用的药吧?”
哪有什么能用的药啊。
葛七斤全换成银子拽在手里,觉得那些药材买了不用,久了没效果,也是一种浪费,不如银子实在。再者就是觉得京城大夫那么多,真生病了揣着银子去瞧病就可以了,哪里还需要像之前在老家一样囤什么药材啊。
对于这样的想法,傅梓琳无语了。
“痛,痛死我了!”
一晚上葛七斤发热,大汗淋漓,疼痛难忍,甚至有时在睡梦中都哭了出来,所有人都以为他熬不过这一晚了。哪知道疼痛了一晚上,哭天喊地的,到了早上奄奄一息了,但确实熬过来了,果然是祸害遗千年。
“快,快去请大夫!”
葛七斤一难受就大喊大叫,搞得一家子都睡不好。反而是周氏,因为也挨了板子,身体疲惫不已,倒趁机打了个盹。
周氏可不管这些,指使着女儿去请大夫。
“多派几个人出去吧,这样,如翡留下来照顾你们俩人,其余人全部都出去请大夫。”傅梓琳有些沉重地提着建议。
葛如翡看了她一眼,若有所思,梓琳姐从昨天回家至今,都没喊过爹娘一次。
周氏不解,“请个大夫而已,去两个人就行了,用不着去那么多人吧?”
“一会我们出去请大夫时,尽量避开谢家医馆,去白家或房家开设的医馆请人。”傅梓琳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恍然,是了,现在葛如沫回了谢家,谢家对他们恨之入骨,怎么可能会出手医治他们爹呢。
而且傅梓琳的意思,因为他们与傅家谢家交恶,他们可能请不到好的大夫。
“不会的,不会的,谢家和傅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周氏半信半疑,她不相信谢傅两家有那么大的能耐影响到别人,偌大的京城,她不信请不到一个替她丈夫看病的大夫。
“那就再看吧。”反正傅梓琳是不乐观,她以前也没觉得身为傅家嫡女谢羌恒的嫡亲外孙女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后来发生的一些事她发现了,傅家,特别是谢家这张招牌是真的很了不起。
谢老爷子在杏林界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因为至今杏林大夫所用的医学入门书籍是谢羌恒根据先辈的经验制定增修印刷的,哪个大夫敢拍胸脯说自已没有研读过?大部分的大夫或多或少都受到谢家的恩惠,谢老爷子于他们至少有半师之恩。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三百三十七章好绿的菜
所有的大夫,对行业内的前辈和大师保有敬畏之心。葛家,真的不占理。
带着傅梓琳对请大夫不乐观的预估,葛家几个姑娘出门请大夫去了,但大夫一问病人是什么情况,一听是棍伤,再问详细点,得知是去给葛七斤看病,几乎个个都摇头不已。
有了傅梓琳的预防针,葛家几个姑娘并不笨,可人家问的问题都很正常,她们支支唔唔地回答着。主要是葛七斤的伤,一听就不对劲。葛如翠自作聪明,对于大夫们的问题她瞎编乱造,好不容易将人骗到了家门口,人家一看是葛七斤,撒丫子就跑了。
经过一晚上,京城谁还不知道他家的那点破事啊。
即使没有谢家和傅家的面子在,这样的人,他们不愿意治。
“请不来大夫?”周氏没想到,傅梓琳一语成真。
“名声很好的大夫我们都去请过了,他们都推说人手不够,不出诊。”
即使面对傅梓琳这位曾经的傅家大小姐谢大国手的外孙女,他们依然是这一套说法。
“名声不显或者医术不够的,我们没敢请。”
她们是对的,他爹都这样了,万一治坏了咋办?
其实他们也去过谢家所开设的医馆,人家明确就说了,不会给葛七斤治病。
周氏哭得呼天抢地。“葛如沫这个狠心的,这是要了她爹的命啊!”一想到请不来大夫,周氏就揪心。
“不行,你们推上推车,我们去谢家给你爹讨个说法!”说着,周氏就要葛如玉扶她起来。
“你这样没用,咱们不占理!”傅梓琳烦死他们无理取闹的样子了。
“那行,咱们去求她,求她行不行!”周氏改口。
次日清晨,雪晴
葛如沫去给谢老爷子请安,一路赏着景去的。
到了春寿堂,谢达火急火燎地迎了出来,“我的小姑奶奶,外面那么冷你咋还一大早过来。老太爷知道了要心疼死的。”
葛如沫笑,“祖父起来了吗?我来给他请安,顺便和他一起用个早膳。”
谢理做为大总管,不仅管着偌大的谢府,还是连接内外即谢家和谢家外部的医馆药材行的枢纽,忙起来时脚不沾地的。谢老爷子的日常起居则由谢达负责,葛如沫知道谢达这人说话说话略浮夸,但做事挺细心周到的。
“那小小姐你先进屋烤烤火,我去瞧瞧他老人家起没起。”
葛如沫发现在谢家,管理层以上的人自称奴的挺少的,都是自称属下,偶尔用‘我’字。她听着倒挺习惯的,之前听到人称奴才奴婢时总有点不自在,后来听多了也就习惯了。她不是个太纠结于细节的人。
葛如沫来给他请安的事,早在她踏进寿春堂的时候就有人报给他了。老人觉少,天刚亮人就醒了,葛如沫到时他正在洗漱。
等她喝了半杯水暖和了身子后,谢老爷子来到了厅里,葛如沫过来陪他用早膳他很高兴,但他还是要说,“以后下雪的天里那么冷就不必过来请安什么的了,万一着凉了就不好了,况且谢家没那么多规矩。”
“无事,一个人吃饭怪没意思的。再说了,丁香把我照顾得挺好,一点也不冷。”说着,葛如沫还将她手中的手炉捧起来,示意她所言不虚。
谢羌恒打量了一眼她的穿着,觉得保暖性很好,于是点了点头,“丁香他们不错。”
早膳很快就上来了,有三鲜包、小米粥、鸭血粉丝汤、饺子、红薯杂粮粥,养面搅团等等,还有一道呛炒青菜和凉拌小菜,种类多份量不多。
老人吃得清淡,葛如沫穿越前是南方人,饮食也清淡,两人能吃到一块去。
老人都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葛如沫也没什么话非得放在吃饭的时候说的。于是,两人很安静地用膳。老人慢斯条理的显得教养礼仪很好,葛如沫还发现他不吃青菜,忍不住拿公筷给他挟了一筷子。
大冬天的青菜真的很难得啊,是从暖棚育出来的吧,而且还那么水灵,老爷子的小厨房厨工也好,炒得那么绿,看着就有食欲。
老爷子拿着筷子的手顿了顿,瞪着碗中绿油油的青菜看了几秒,才慢吞吞地将青菜给吃下去。
没多久,葛如沫忍不住又给他挟了一筷子。没办法,他都不主动,再不吃点,这青菜就要被她一个人吃完了。
又是青菜!绿油油的青菜!老人瞅了她几眼,见她不为所动,然后闭着眼囫囵吞下,一副苦大愁深的模样。
后来,谢达偷偷摸摸地和她说,以前老爷子自已吃饭时,从来不上青菜的,正餐都见不着青菜的影子,更何况早膳了,有时候厨房做菜的时候在盘边配点西兰花什么的,都要被老爷子嫌弃的。
临走前,谢老爷子咳了两下,清了清嗓子说道,“如沫啊,年轻人觉多,还在长身体的时候呢,睡眠要充足才行。以后呢,就不必为了陪我用早膳起来那么早了,我这里呢也没那个请安的规矩,你要是不忙的话,以后就陪祖父用个午——不,晚膳就行。”
午膳要吃好,他吃得清淡,这孩子午膳要是陪他用的话,他怕她油水不够。还是陪他用晚膳算了。
葛如沫忍不住打量他几眼,他这是怕她陪他一起用膳时逼他吃青菜?
她刚抬步欲走,就看到谢理来了,他目露沉思,一时间竟没有注意到她,走近了才发现,愣了一下笑呵呵地道,“小小姐不是要在院子里布置个小型的药房吗?药材我已经吩咐人送来了,估摸着应该到了,小小姐不若回去接收一下?也好看看缺了哪些药材,好叫人及时补上。”
葛如沫明明见到他原先拿了一叠纸质材料,眉头微拧,见了她后不着痕迹地将材料收起,既然不想让她知道,那她就当作不知道吧。
“这就回去了。”葛如沫想了想说道,“对了理爷爷,要是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您就和我说一说,虽然我不一定能解决,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思广益也是不错的。”
“行,放心吧,要是有悬而未决的事理爷爷一定和你说。但一些小事就不必让你心烦了。”多么贴心的孩子啊,他们这把老骨头能解决的事就暂时不要烦她了。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三百三十八章建议考证
表了心迹,谢理仍然不想说,葛如沫也就不勉强了。待她回到她居住的院子时,院子里人声鼎沸,几个汉子正在哼哼嘿嘿地搬着药柜,药柜用的是酸枝木,看着就有质感,自然不会太轻。
一箩筐一箩筐的药材堆满了院子和走廊,葛如沫看了看天,幸亏没在下雪了。
等她带着人将药材整理完毕,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了。这间屋子不仅是一间小型的药材室,里面还放置着一些炮制工作,俨然一间小型的药材加工作坊。
关于王聿的病,她要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
购买紫衣独头蒜这些可以交给外人,但调配龙胆紫药水、制艾柱等等,这些就得她亲自动手了。
还有中药敷贴她早就想做了,药方她有,奈何一直找不到适合的药物载体,回到谢家后和谢理一说。谢理弄清楚她要的物品性状及相关的作用后,还真给她弄来了能做载体的样品。
葛如沫回到院子后就一直忙碌着。
“谢家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谢羌恒看向远处目光悠远,悠悠叹息。
“是啊,大家做事都积极了许多。”小小姐院子里人声鼎沸,声音远远传来,为这寂静的冬日添上些许热闹。
“万物生发,即使是大雪也不能掩盖,这是希望的气息。”谢羌恒眺望远处的岚湖雪景,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清冷中带着梅香的空气,胸中竟然难得流露出一丝快活的意味。
好一会,谢羌恒收回目光,问谢理,“外面情况如何?”刚才他和如沫在外面的话他都听到了,谢理进来后他也不着急问。
“如您所料,在龙源楼有那么几个人蹦跶得厉害,但这次,跟着起哄的人比较少,翻不起大浪来。”
这不奇怪,葛如沫不是别的人,她是谢大国手的孙女啊,独一条血脉,
全京城的百姓,大部分人都受过谢家的恩惠。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不愿意掺和到这事来的人很多。再加上那天在崇文路目击者众多,从头看到尾的人也不少,对于那些人攻击葛如沫不仁不孝这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人附和。
“还是得小心点,密切注意龙源楼。”
不仅谢家在关注龙源楼的情况,冯家也在头疼,昨天谢家傅谢高调地雪中认亲一事,今天果然全城都在讨论此事。如果此时有热搜热点,葛如沫必然包揽了这两天的热点头条。
这些都没什么,如果昨天他爹没掺和进去,冯家也完全可以将谢家认回孙女一事当成热闹来看,但是不行,他爹掺和进去了,而且站的还是反派一样的葛家。
1...979899100101...1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