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大……公子,这是舍妹荀丽华,我本不愿带她出来的,奈何她怎么都要跟着出来。你看”
荀稷一脸的无奈之色,显然,荀稷大人对自己的这个妹妹很是宠溺。
荀丽华不过二八年华,岁数尚小,所以听到自家兄长这么说,不禁吐了吐舌头,表示不满。
石闵摆了摆手道:“无妨。”
“多谢公子。”
出到大街上,原本还很矜持的荀丽华一个劲儿盯着石闵看,搞得后者认为自己脸上是不是有什么脏东西,不然荀丽华这是作甚
“呃,荀姑娘,我脸上有脏东西吗”
“没有。”荀丽华可爱地摇了摇头。
“那你怎么如此盯着我的脸看”这一下,轮到石闵好奇了。
荀丽华笑着道:“嘻嘻,我是想看一看,魏王是不是跟传闻中的一般长得凶神恶煞,青面獠牙,还有着血盆大口,三头六臂呀!”
“丽华!不得无礼!”荀稷板着脸,呵斥了荀丽华一句。
石闵摆了摆手,不以为意。
“那你现在看到真人了感觉如何”
闻言,荀丽华歪着脑袋,纤纤玉指点在粉唇上,作沉思状。
“现在嘛,我觉着传闻都是空穴来风的。什么青面獠牙,三头六臂的,魏王你就跟个普通人一样,同样是两只眼睛一只鼻子一张嘴,没什么不同的。”
石闵无奈地笑着道:“我有那么可怕吗”
“嘻嘻,你一点都不可怕。你嘛,也算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虽然比我家兄长还差一些,但是卖相……”
“丽华不得无礼!”荀稷急忙叫了一声,将荀丽华喝止。
然后荀稷又跟石闵道歉:“公子,舍妹年幼,口出不逊之语,实则别无他意,还请公子多多包涵。”
“哈哈哈哈!无碍,无碍。”石闵摆了摆手道,“你妹妹是心直口快之人,我很喜欢。”
说完,石闵继续往前走,临走前还不忘深深地看了荀稷和荀丽华一眼。
荀稷急忙拉着想要跟上去的荀丽华:“丽华,你适才怎可如此无礼”
“哥哥,我哪里无礼了魏王都没有训斥我,哼!”荀丽华跺了跺脚,表示很生气。
荀稷看见自家老妹儿这个样,气的不行,但又无可奈何,只能拉着荀丽华的手臂好说歹说:“丽华啊,你听我说。现在是你的一个大好机会,也是我颍川荀氏的一个大好机会,可以说你现在身上肩负的,已经是将我荀氏家族发扬光大的责任了!”
“魏王,乃人中之龙也!多少人想要跟他攀上关系都求之不得你跟魏王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矜持矜持再矜持,话捡好的说,知道吗”
“知道了知道了。”荀丽华心不在焉地回答道,甚是敷衍。
见状,荀稷张了张嘴,还想多说什么,但最终没有开口,希望自己的这个老妹儿能好自为之,让自己省点心吧。
另一头,花木兰见着荀稷兄妹在那里嘀嘀咕咕的,不知道说些什么,不禁有些狐疑。
“公子,你不想知道这荀氏兄妹在嘀咕什么吗”
“我猜得出来。”石闵的嘴角挂着一丝神秘莫测的笑意。
许昌的治安还是可以的,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
繁华的闹市、酒肆,偏僻的巷子,石闵他们都去看过,虽然也看见不少的乞丐在沿街乞讨,但是石闵也没出现什么怒容。
乞丐这种职业,似乎是屡禁不止的。因为官府根本就止不住!
而许昌的乞丐数量要少上不少,至少跟邺城的差不多,起码还在石闵的接受范围之内。
过了好一会,石闵他们找了一家酒楼坐下。
“令达(荀稷字),许昌不愧曾经是汉朝末代皇帝的都城,底蕴十足,甚是繁华,依旧具有王者气象。如今陛下将予孤王列土封疆,封给孤王二十郡建国‘魏’,国号已有,却不知定都何地令达以为如何”
闻言,荀稷顿时明白石闵此番南巡的目的为何。
第一应该是视察地方,体察吏治、民情,第二就是寻找一个地方作为魏国的都城!
虽然没有提前想好应对之策,但荀稷到底是足智多谋的人,脑筋转的快,当即回答道:“大王若要择一宝地为都城,臣下倒是有几个地方推荐。”
“请讲。”
“若是关陇不乱,臣下建议大王定都长安。但是眼下关陇有张、蒲、姚三贼作乱,故而长安可以暂时排除。其次,就是洛阳。”
荀稷说道:“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过函谷关则是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且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七个朝代定都于此,乃是七朝古都!”
“洛阳有王气!”
“还有呢”
“还有,就是大梁。大梁虽无形胜之地,然其地处中原,水网密布,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自古以来便是客商云集之地,兵家必争之地!以大赵国之军力强盛,不必担心敌国兵临城下,而届时大王完全可以坐拥大梁富庶之地,兵戈之利,四面出击。”
石闵对此深表赞同,但还没有点头,示意荀稷继续说下去。
荀稷又道:“这最后一个,臣下举荐的就是这许昌城。许昌地处中原,人口众多,土地富庶,兼顾客商之利,临近晋国,这是好的一方面,但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许昌,不,或者说是整个颍川郡乃是士族势力,或者汉家势力最为雄厚的地方,但也颇为复杂,大王据此,可为根基,但是长此以往,只怕为世家门阀所连累。是故大王以许昌为都城,有利有弊,定都许昌十分稳妥,但是难免会让南面的晋国倍感压力,使大赵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也。”
“说得好。”石闵拍了拍手,说道,“令达之言,深得孤王之心。然则有一些问题令达还未点明。”
“是臣下疏忽了,还请大王明示。”荀稷颇为尴尬地道。
石闵骤然问出这些问题,荀稷能在短时间内回答出来,条理还如此清晰已经殊为不易了。
石闵笑着道:“长安除外,令达认为孤王应当在洛阳、大梁和许昌三者之中以何为都城可好”
闻言,荀稷沉吟了一会儿,回答道:“洛阳较好。”
石闵摇摇头道:“洛阳不可。令达未知孤王之心志也。”
“还请大王示下。”
“令达如此认为,其实也无可厚非。洛阳、大梁和许昌三者之中,本来当以洛阳为上,大梁为中,许昌为下,然则上上之选的洛阳,其实也有不小的弊端。”
“洛阳的西面,过潼关就是三秦,关陇如今战火不断,张骏、蒲洪和姚弋仲三家势力你争我夺,倘若孤王此时入主洛阳,必使得三大不臣的诸侯势力生出异心,继而握手言和,针对孤王亦是不无可能。而现在朝廷力求和平发展,韬光养晦,不便再起大战,所以洛阳这个定都最理想之地,可以搁置一旁了。”
“那么许昌呢”
“许昌,正如令达适才所言,许昌是汉家势力最为强大的地方,也是士族们云集之地,若是孤王定都许昌,固然能获得世家门阀们更多的支持,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而且许昌地处中原,过淮泗便是晋国,难保晋国不会认为孤王有谋晋之心,这并不利于孤王的和平发展的国策。”
“这么说,大王属意定都大梁”
“正是。”
石闵一点都不隐瞒,全盘托出。
无论是定都洛阳,还是定都许昌,看上去都似乎比定都大梁要好上一些,但是,这并不适合大赵当前的国策,和平发展的国策!
唯有一个大梁,既是客商云集之地,土地富庶,人口众多,交通便利,而且处于大赵国的腹地,还不必遭受敌国入侵的威胁,动作不大的话,邻国根本就不会太过在意!
石闵定都,实质上相当于大赵国在迁都!
在古代,一个国家的都城,往往都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关键就在一个军事中心,一旦石闵定都,那么赵国的几十万精锐就会一起跑过去,邻近的国家和诸侯势力不胆战心惊才怪!
其实,石闵属意定都大梁,还有一个原因他没跟荀稷说,那就是大梁十分靠近邺城,一旦邺城有什么风吹草动,石闵随时可以将所有的不安全因素全部抹杀!
第0264章 褚蒜子
出了酒肆,荀稷又带着石闵他们去游玩。
咳咳,说是游玩就过分了,应该说是体察民情才对。
荀稷忽而记起,许昌城郊外的白云山上,有一座别云观,别云观里有一位仙风道骨的真人,道号玉清。这位玉清真人可不简单,要知道一般的道士,普遍就是冠以“道长”的称谓,而能让人以“真人”相称的,无一不是德高望重,而且真有大本事的人!
石闵他们租了一辆马车,在去别云观的路上,石闵不禁好奇地询问起来:“这玉清真人有何能耐竟然能使得汝等世家门阀如此追捧,乃至于顶礼膜拜”
“大王有所不知。”荀稷回答道,“这玉清真人着实不简单,已经是古稀之年,却生得童颜鹤发,仙风道骨!玉清真人乃是这别云观的观主,平日里不问世事,只有每个月都十五,他才会出关,与外人卜上三卦,只此三卦,千金难求也!”
荀丽华在旁边也道:“不错不错。大王,对于这个玉清真人我也有过一面之缘。这老头子据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天底下似乎没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
“噢真有如此神奇”石闵一下子就被勾起了好奇心。
“何止是神奇不过这个玉清真人的脾气古怪得很,会算卦,还有相面之术。每个月的十五,他都会免费给人算三卦,这卦还是随机的,说是有缘人方得,轮不到的,便要等下一次了。而且啊,玉清真人据说还懂医术,医术了得,许多身患疑难杂症的人,都被他妙手回春地救回来了!”
闻言,石闵不禁微微颔首:“当世果真有如此其人,孤王应当见一见。”
到了别云观,石闵这才知道荀稷和荀丽华所言非虚。
这座偌大的道观门口,此时已经人山人海,人头攒动,55级的陛台上到处都是人。
这些人大多是别云观的信徒,或者是慕名而来的文人骚客。在这些人里面,不乏家世显赫的士族,不乏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不乏仗剑天涯,四海为家的游侠,不乏身着绫罗绸缎,姿容貌美的贵妇或者小姐,此处,当真是人来人往,三教九流的人都云集一堂!
“令达兄!”就在石闵他们登上陛台,准备进入道观门口的时候,一个声音突兀地从背后响起。
石闵转身望去,只见一个衣着华丽,面色白皙,脚步却有些虚浮,明显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骨的青年人迎面走上来。
在青年人的身边,还簇拥这十几个腰佩长剑,膀大腰圆,虎背熊腰的随从。
“褚子玉”
“哈哈,令达兄,多年未见,不知令达兄一向可好”
“不劳子玉惦挂,我自是好的很。反倒是子玉兄当年许昌一别,阔别三载,不知子玉你与令尊在建康如何”
“自然是风生水起!”
“子玉也是来这别云观求得一卦的吧正好,一同进去吧。”
“善!”
看着在前面交谈的荀稷和褚子玉,石闵自觉地退后一步。
而荀丽华认识褚子玉,便在石闵的耳边说道:“这褚子玉名叫褚瑄,出身阳翟褚氏。兄长为阳翟县令时与之有旧,为故交,说起这褚氏现在可了不得!”
“这褚瑄的妹妹,褚蒜子,那可是当今晋国皇帝的皇后。褚瑄的父亲褚裒官拜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可以说褚氏现在的声望在晋国也是如日中天的。”
闻言,石闵不禁眉头一皱:“建康褚氏还与阳翟褚氏有旧”
“谁说不是呢其实留在阳翟的,已经算是褚氏的分支了,真正的褚氏主家还在建康,随着建康褚氏的声望水涨船高,褚氏现在的家主褚號不过是一个摆设,真正能在褚氏发号施令的,还是远在建康的褚裒!”
石闵的眉头微微舒展,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五胡乱华,汉家衣冠随之南渡,许多颍川的名门望族也跟着往南方去,但是也有一部分留了下来,毕竟他们的根基还在这里,不到万不得已,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绕是如此,颍川世家的影响力依旧强大,至少现在已经压过江南士族一头了!
东晋的好几个皇后,都是北方士族的女子,可想而知,作为外戚的世家能量该有多么强大。
阳翟褚氏
石闵知道这个褚氏。这还得益于十六国中有名的美女,褚蒜子。
褚蒜子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褚洽是武昌太守,父亲褚裒官拜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褚蒜子天生丽质,加上家庭良好的文化修养,从小就见识开阔,气度宽宏。十余岁便被选为琅琊王司马岳的妃子。
司马岳即位,是为晋康帝。时年二十岁的褚蒜子成为了皇后。
此后,她曾三度临朝,扶立了六位皇帝,临朝称制总共约四十年!
褚氏出自子姓,本为殷商王族后裔。春秋时期,宋恭公子瑕有个儿子叫子段,字子石,食采于褚邑,因“其德可师”,故时人称之为褚师。
在子段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褚氏;亦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褚师氏,后也省文简化为单姓褚氏、师氏,还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石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褚氏被史称为褚氏正宗。褚氏族人大多尊奉子段为得姓始祖。
石闵一行人随即进入了别云观,不过他们来的时候有些晚了,里面的大殿早已人山人海,被挤得水泄不通的。
“这人也太多了吧”
看见这连挤都挤不进去,一向娇生惯养,过着顺顺利利的日子,没有遭受过任何挫折的褚瑄可不乐意,当即命人开道。
“让开!都让开!”
褚瑄瞥了还在杵着的荀稷等人一眼,说道:“令达兄,走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