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庾文,你……这是来考试的”

    “冉大哥不也一样吗”

    石闵摇摇头道:“我可跟你不一样。你来自南方,我嘛,还是自由身,也没那么多的羁绊,所以能不能考得上,能不能步入仕途,平步青云还很难说。”

    “嘻嘻,相信以冉大哥你的才华一定不会被埋没的。”

    “那庾小弟你呢你也是来参加考试的吗”

    “我只是来看一看。倘若真能博得一官半职的,那就再好不过了。”

    庾文君环视四周,不禁感慨万千道:“没想到来应试的人竟然这么多看这场面,只怕考生应该是超过两千人的啊!”

    “人数不止于此。”石闵微微一笑道,“别的不说,光是稷下学宫的学子几乎是个个都参加考试了,还有被举荐的士子,自招贤馆出来的人才,这些人加起来不少于三千人。”

    “他们是赶上好时候了。”庾文君笑着道,“眼下赵国在魏王的推动下,整肃吏治,裁撤冗员,惩治贪官,各地方的官场和朝中都出现了一大片的真空,只要有点真才实学,想在赵国混口饭吃并不难。”

    “庾小弟,不知道你对魏王推行的新政有何看法”

    庾文君想了想,最终说道:“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如何走向,何去何从,终究难以预料。不过我可以确定的是,若是赵国真的能力行新政,从上到下进行改革的话,不出三五年,整个赵国的国力就会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到时候就是想要一统天下,只怕都不是难事。”

    “但这些改革终究不是容易的事情,能否成功,谁知道呢”

    石闵闻言,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过了没多久,石闵他们就被分配到一个考场里。

    由于人数过多,考场又不够大,所以有的人是要在外面的庭院里进行考试的。

    考试的内容,既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治国方略,而是要考究一下考生们对于新政的看法,不少于一千字。




第0276章 短命皇帝
    出了考场,石闵便与庾文君一同找了一家酒楼,落座,点酒点菜。

    “二位客官,要点什么”

    “你们这儿都有什么好酒好菜”石闵问了一句。

    那个小厮将抹布往肩膀上一甩,一脸谄媚地笑着道:“客官问得好。本店有好菜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干烧鱼翅、狮子头、龙井虾仁、叫花鸡等等,好酒的话更是有陈年佳酿,女儿红、竹叶青、猴儿酿和九丹金液等等,这九丹金液曾经可是汉代的御酒,传承至今,已在民间流传数百年了。还有广陵散,这可是出自当今魏王经营的美酒!”

    “客官,不知道你是否晓得。广陵散之香醇,远近闻名,其浓烈程度也远胜于一般的烈酒!这广陵散,在我邺城也是有价无市的啊!今年魏王的溧阳老窖,不过出产了一万坛!一出产就被抢购一空了。就连我们酒楼也只是进购了二十坛广陵散!”

    闻言,石闵淡淡的一笑:“那就给我们上一坛广陵散,两坛十年的女儿红吧。菜的话,就来鱼香肉丝、红烧狮子头、叫花鸡和宫保鸡丁吧。”

    “得嘞!”那小厮顿时喜笑颜开,石闵要的都是他们酒楼的名酒名菜,那价钱可谓是不要太多。

    “庾小弟,你可还要点什么”

    庾文君摇摇头道:“不用了。再多就吃不下了。”

    “下去吧。”

    “得嘞!”

    等到那个小厮下去了,石闵不禁含笑道:“庾小弟,今天的考试你觉得如何”

    “差强人意吧。”庾文君说道,“我本以为此番考试,朝廷考核的不过是四书五经,或者经史子集什么的,没成想竟然要作一篇关于魏王新政的文章。事先没有任何的准备,不过我已经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写了进去。”

    “庾小弟,你认为朝廷这般的选官之法是否可行”

    闻言,庾文君想了想,最终说道:“可行。古往今来,选拔官员的方法大多是通过大臣或者地方的举荐,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莫不如是。似赵国现在这般通过考试步入仕途的不是没有,但场面也绝不会这般弘大。”

    石闵微微颔首。

    华夏古代选官制度基本上有四种: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世官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顾名思义,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

    察举制是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官制度,其内容包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主要是以德、才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以孝廉为重要考察科目,所以人们也常说“举孝廉”。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对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由于中正官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等级森严的局面。

    科举制则是华夏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

    而现在这个时代,各国用的几乎都是九品中正制,还有部分通过察举制出来的。

    “不错。庾小弟,自古以来,选官之法层出不穷,有被君主赏识的,有被大臣或者地方举荐都,有通过世袭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不过这些入仕的途经似乎都有些差强人意,被君主赏识的人,固然很有才干,似战国时的商鞅,楚汉时的韩信,他们都被自己的君主简拔于微末之中,看似慧眼识英才,但是像商鞅、韩信这样的人着实少见,而像他们这样一开始就身居高位做得如此之好,完全胜任的更是不多。”

    “世间贤能,更多的还是缺少经验,缺乏锻炼。所以不论是招贤馆出来的人才,还是稷下学宫和国子监出来的学子,或者是通过招贤令慕名而来,被大臣亦或是地方举荐来的士子,他们都无一不通过科考,步入仕途。”

    听到这话,庾文君的神情有些复杂:“冉大哥,你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

    “呃……”

    石闵愣了一下,随后道:“这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庾文君摇了摇头道:“若不是看着不像,我还真的以为冉大哥你就是当今赵国的魏王呢。”

    “……”

    石闵又与庾文君谈了一会儿,小厮就将各种美酒佳肴都摆到了台面上。

    “来,庾小弟,你我痛饮一番。为你我的功名,贺!”

    “干杯。”

    见到石闵举起了酒杯,向着自己敬酒,庾文君也不好推辞,便拿起了同样斟满酒的杯子,与石闵干了一杯。

    溧阳酒窖出来的广陵散着实够烈的,只喝了一杯,石闵跟没事人一样,庾文君却是红了脸,感觉有些头晕脑胀的了。

    看着面色红润的庾文君,石闵有些好笑,看来自己的这个“庾小弟”还真是不胜酒力。

    建康,晋国皇宫。

    “宣赵国使者秦牧觐见——”

    原本等候在大殿外面的秦牧,听到这话,顿时将宽袖一甩,叉着手,在一名内侍的引路之下,与身后的两个邺城来的大臣一同进入晋国的太极殿。

    晋国的议政殿,太极殿十分的奢华,占地极广,说起富丽堂皇的程度,并不下于赵国的议政殿,但是正如晋国的国势一般,富丽堂皇有余,磅礴大气则是不足。

    当着二百多个晋国大臣的面前,在陛台之下,秦牧与其他两个赵国的使臣都行了一礼。

    “赵国大鸿胪秦牧,参见晋国皇上!皇上万年!晋国万年!”

    秦牧的礼节做得还是可以的,有板有眼,没有屈膝跪下,只是躬身叉手,表示恭敬。一方面,秦牧面对的是晋国的皇帝,礼不可废,但是另一方面,秦牧又代表赵国做使者,所以不卑不亢,这才是秦牧应该做的。

    “平身吧。”

    “谢陛下!“

    说话的是一个面色惨白,一脸病态的年轻人。

    映入秦牧眼帘的是一张毫无健康气息的脸。

    冕冠之下,十二串琉璃珠子掩盖不住他那死气沉沉的样子,坐在龙椅上,却无法正襟危坐,只能一手搀着龙椅的扶手,身子卷曲,好似很吃力的样子,就连说话都是有气无力的。

    没错,此人正是晋国当前的皇帝,司马岳。

    看见司马岳的时候,秦牧不禁在心中感慨了一句:晋室多短命皇帝!

    在没有见到司马岳之前,秦牧原本还对这个晋国皇帝心存敬畏的,可惜在见到司马岳这般模样,他就不禁失望透顶!



第0277章 邦交
    “贵使此来,不知有何贵干”

    司马岳病恹恹地坐在龙椅上,半眯着眼睛,向着秦牧问了一句。

    秦牧回答道:“外臣奉吾皇之命,特来与贵国订立赵晋两国互不侵犯、互不干涉之友好条约,同时为了两国之互惠互利,吾皇还愿意开设通商口岸,设置集市,降低关税,要与贵国达成共识!”

    司马岳还没说什么,在一侧的车骑将军庾冰便站了出来:“贵国果真有此互好之心哼哼,只怕不见得吧天下皆知你赵国之狼子野心,自你赵国建立以来,还从未与一国订立什么友好关系的盟约,反而伐战频频,四面树敌,谁知道你们赵国在这个时候提出要与我大晋互惠互利,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

    闻言,秦牧淡淡的笑道:“这位想必就是庾冰大人吧不错,我们大赵现在与你晋国签订友好通商条约,的确别有所图。但是我们赵国打的什么如意算盘,只怕是天下皆知吧”

    “秦大人此话怎讲”司马岳很是配合地问了一嘴。

    秦牧道:“诚如庾大人适才所言,我大赵自立国以来,连年征伐,穷兵黩武,百姓和国力早已困苦不堪。吾皇怜悯黎庶,故而有罢兵止戈,与民休养生息之心。”

    “秦大人这话倒是说得过去,只不过。”庾冰嗤笑了一声道,“据我所知,现在你们赵国当家做主的,不是所谓的皇帝,而是魏王石闵吧”

    当着赵国使臣的面,如此质问,着实太过无礼,饶是秦牧的肚量够大,也不禁眉头一皱:“我不知道庾大人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只是空穴来风的小道消息,难免言过其实了。魏王在我赵国确实是权柄甚重,但也绝非凌驾于皇帝之上,所以还请庾大人勿说此言。”

    庾冰闻言,便道:“贵国打算与我大晋建立互不侵犯,互惠互利的关系,吾君臣十分乐意,但是兹事体大,还请大人先下去,容我等商议过后,再给大人一个准话。”

    “外臣告退。”

    等到秦牧他们退下,庾冰便对龙椅上的司马岳叉手道:“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同赵国订立互好之盟。”

    “为何”

    “如今,虽然臣也不想承认,但是不得不说,赵国的确很强大。晋赵两国的国力几乎是势均力敌,甚至赵国的人口和军事力量要强于我大晋!正所谓,穷则思变。”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其国力,国力强,国则强。而国力是什么国力,综合国力的体现就是政治、军事、人口、城池土地、财富等方面,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具备先进的政治制度,强大的军事力量,众多的人口,广袤的疆域和数之不尽的财富!”

    “战国时众多强国,七雄争霸,为何独独秦国脱颖而出,扫灭群雄,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盖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体先进,军事强大,这才能使秦国在秦王政的时候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三足鼎立,最后三国归晋,我大晋又为何能一统天下那都是因为大晋建立在魏国的基础的,而原先的魏国经历数十年的励精图治,这才彻底强大起来的。”

    “如今天下已经分裂成了几个国家,与我大晋势均力敌的便是赵国。倘若我大晋给了赵国如此喘息之机,使其励精图治,提高国力,只怕将来的赵国便会如同秦、魏一般,有了足够强大的国力,有了足以横扫天下的国力!陛下,此不足虑也”

    听到这话,司马岳很是沉重地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庾卿所言,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赵国据有中原十州之地,土地富庶,人口众多,军力鼎盛,倘若给了赵国发展的机会,不难想象,日后赵国的国力将会多么强大!”

    庾冰又道:“陛下!羯赵强大,当此时,绝不能给赵国这个机会!三国时代,诸葛武侯深知蜀国弱而魏国强,故而屡屡北伐,六出祁山!到了姜维统军的时候,蜀军更是九伐中原!何以弱小的蜀国要屡屡进犯强大的魏国盖因蜀人很清楚,一旦魏国彻底强大起来,以蜀国之孱弱国力,将不复存在!”

    “现在我大晋面临的便是如此恶劣的态势。眼下晋赵两国的国力可谓是势均力敌,不过赵国在军事上和人口上和耕地面积上要强于我晋国。正因如此,我晋国更不能坐视赵国变强。”

    闻言,司马岳的脸色很凝重:“庾卿,你打算怎么做”

    庾冰说的没错,当年蜀国屡屡进攻曹魏政权,是为了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

    刘备去世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诸葛亮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蜀**队数量逐步上涨到了7万人,这个数字是国家财政所能维持的最高数字。

    即便如此,军队还需要自己屯田种地。

    说出来十分凄惨,在汉灵帝时期,汉朝的人口尚有4000余万。可是到了三国中期,全国人口也不超过800万!

    当然还有那些黑户,不过即便如此,全国人口也只有1000余万。

    在账面上,曹魏政权总人口为400多万,东吴政权为200多万,蜀汉政权最为无奈,只有90多万人。中原地区面临着地广人稀的局面,为此曹丕制定了休养的计划。

    曹丕计划在10年尽量不发动战争,全力发展生产力,这样一来,10年以后,曹魏的国力将是吴蜀两国无法相比的。认真的说,这个计划非常宏大。

    诸葛亮看出了问题所在,如果不进攻魏国,任由其休养生息。

    那蜀汉虽然可以享受几年的太平岁月,可是一旦曹魏发展到一定高度,蜀汉拿什么对抗强大的曹魏。

    所以,诸葛亮必须不断的进攻曹魏,以此打破曹丕的休养计划。

    诸葛亮先后多次进攻曹魏,但每次带的军队都只有3万多人。依靠这点军队击败曹魏,未免也太不现实了。利用不断的进攻,打破曹魏的发展计划,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时间。

    其实曹魏政权真正的对手是东吴,两国在江淮地区反复鏖战。

    诸葛亮、姜维等人多次北伐,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很难成功。北伐,自己会灭亡;不北伐,自己还会灭亡。

1...117118119120121...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