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司马岳的五个顾命大臣随之入宫,他们分别是庾冰与中书令何充、武陵王司马晞、会稽王司马昱和尚书令诸葛恢。

    司马岳似乎快要死了,面无人色地道:“诸卿,朕刚刚得到的消息。赵军已经攻破淮阴城,占领了整个淮南,窥视我建康,当此时局,当如何是好”

    闻言,五个顾命大臣都不禁面面相觑。

    庾冰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一听这话,顿时起身道:“陛下,适逢国难,我大晋举国上下更应该同心戮力,共御外辱!当此时,臣请倾国之兵,与赵军战于长江!”

    司马岳没有回话,而是又扫视了何充他们一眼:“你们认为呢”

    中书令何充有异议:“陛下,臣以为不妥。眼下赵军一日破重镇淮阴,接下来又全据淮南,对我建康虎视眈眈!赵军势如破竹之势,已经不可阻挡,而各方勤王之师又可能来不及救援建康,所以臣认为,陛下可以向石闵派出使者,议和。”

    “议和”

    庾冰气愤地道:“何充,汝安敢口出不逊堂堂的大晋之臣,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竟然说出如此糊涂之话你难道就不会有羞耻之心吗!”

    何充也怒了:“不知道是谁没有羞耻之心庾冰,汝掌权以来屡屡北伐,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使我晋国折损数万兵马而寸土不得!你难道就不会感到羞耻吗”

    “够了!”

    司马岳气的不行:“大敌当前,汝等为国之栋梁不思退敌之策,反而在此争执前尘往事!你们还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

    “陛下息怒!”五个顾命大臣都不禁跪下,叩首,表示自己很惶恐。

    “咳咳咳!……”司马岳怒火攻心,真是气极了,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司马岳又缓过气来,说道,“议和之事,断不可为之。我们晋国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何充的神色不禁暗淡下来。

    庾冰又连忙道:“陛下圣明!陛下,眼下我大晋还有可战之兵数十万!别的不说,建康就还有数万兵马可用,只要陛下下令,建康还可以拿出十万兵马来对付天杀的赵人!”

    听到这话,何充又忍不住在一侧冷嘲热讽地道:“庾大人,你那所谓可用的十万之兵,只怕是连陛下的宫中宿卫,还有建康的差役都算上了吧正所谓兵贵精不贵多,眼下赵军来势汹汹,水师加陆军,号称三十万兵马!虽然其兵力不会那么多,但是至少也有十余万!而且全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你如此拿陛下和咱们大晋国的国运去冒险,究竟是何居心”

    “何充!居心叵测的是你!”

    庾冰与何充二人似乎是不对付的,两个人就跟火药桶一样,一点就着!

    庾冰怒道:“现在我很怀疑你的险恶用心!我大晋军力仍在,只是丢了一个淮南,难道就把你何充吓破胆了啊!与羯贼议和,这样的事情你去做!我庾冰虽不得流芳千古,但也不做遗臭万年的事情!”

    何充听到这话,“呵呵”地冷笑了一下,说道:“庾大人,你这话倒是说得大义凛然的,但是谁知道你是不是在把陛下,在把咱们大晋往火坑里推公不见永嘉之乱乎”

    “当年的永嘉之乱,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难道诸公想重现当年永嘉之乱事乎”

    永嘉之乱,可谓是引起“五胡乱华”这个乱世的重大事件!

    西晋惠帝时,朝廷**,发生八王之乱。

    永兴元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

    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馀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

    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馀人。

    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馀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

    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

    这为东晋偏安一隅作了预备,大量的侨州侨郡的设立,深刻地影响了东晋的政治面貌。同时,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经济的发展,华夏古代经济中心进一步迁往南方。

    一般认为,现代闽南人的始祖,大多是来自于此时期汉人大规模南迁入闽的中原人。

    两汉以来,不断与西北外族作战,战后基于“柔远人也”的观念,把投降的部落迁入塞内,与汉族杂居。

    如汉文帝时,晁错建议用重赏厚酬招胡民实边;汉宣帝时,纳呼韩邪“保塞内附”;东汉光武亦曾徙南匈奴数万人居西河。

    凡此种种,皆为“容胡”措施,即使曹操将降附的匈奴分为五部;分别居于山西汾水等地,也不能挽回局势。

    东汉末,政府与州郡为挽救战乱的颓势,乃以降服的胡人为兵,保卫疆土,如汉灵帝以南匈奴兵助平黄巾。

    魏晋政府亦继承这“用胡”政策,曹操用氐族兵、晋武帝以匈奴人刘渊为北部都尉、惠帝更以刘渊为五部大都督。

    五胡盘据中国北部,产生不少危机。

    匈奴最早内徙,至汉末已散居山西一带;羯为匈奴别支,居于并州、污庭。

    曹魏更将匈奴编入军队,增强战斗力。至于羌氐,早在汉时已叛服不常,为半耕半牧的民族,并保留酋长制。

    惠帝末年,凉州、益州杨千万、齐万年之乱,便是由氐、羌人领导。诸族内徙中原,情况十分严重。

    武帝时,郭钦指出“西北诸郡,皆为戎居”。惠帝时的江统亦强调关中百多万人口中,“戎狄居半”,并州匈奴五部之众,人至万万。随时会引发变乱。

    西晋初年,不少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势如弧形,包围晋都洛阳,形势极不利。

    故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钦请徙胡族于塞外,并以汉人实边以绝胡患,武帝不纳。

    惠帝元康元年,山阴令江统作《徙戎论》谓,若不立刻徙胡,晋室岌岌可危。亦不为惠帝接纳。

    当时形势已积重难返,既无法徙胡,即使要他们“各附本种,还其旧土”,亦不可能,故所有徙胡之议,成为一纸空文。加上政府容许胡人移入,却不教化,只有加深胡汉两族的矛盾;又以胡人为兵,这情况于八王之乱时更普遍,如王浚,司马腾用鲜卑人,成都王则用匈奴。

    在用胡策略下,胡人尽知西晋国力虚实,只要时机一到。便起兵作乱。

    内徙的胡人常受官吏压逼,《后汉书西羌传》载西羌“数为小吏、黠人所侵夺”、“布在郡县,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

    晋初仍对胡人大加赋役,于胡汉互市时,胡人常被侵渔;管治胡人的边吏,更对胡人大加杀戮,《晋书阮种传》载:“受方任者又非其材,或以狙诈侵侮边夷,或干赏陷利,妄加杀戮。夫以微羁而御悍马,又乃操以烦策,其不制者,固其理也”。

    江统《徙戎论》指出:“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可知胡人久受汉人压逼,积怨甚深。有些胡族更“服事供职,同于编户”,向中央提供力役及赋税;有的被贩卖为佃客或奴隶,如山西太原,“以匈奴胡人为佃客,多者数千”;甚至到处贩卖,以充军资。

    如石勒少年时,即曾被贩卖至山东。故胡人“与关中之人,尸皆为雠”。

    永嘉之乱的爆发,可说是胡人反抗的高峰。

    魏晋政治黑暗,士大夫虽身系国家要职,为求明哲保身,崇尚清谈,相率鄙弃政事俗务,以此为清高,如王戎、王衍、乐广等,位居三公,平日不论世事,《晋书王衍传》谓:“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以戮力匡天下,犹不至今日。”

    一切政务尽交幕僚处理,形成胥吏政治,政局一片暮气。

    士人缺乏气节亦是败亡关键,此与清谈强调出世有关,故当外族入侵,“衣冠之士靡不变节,未有能以大义进取者。”

    世族如琅琊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河内山涛等,皆无报国之心。

    钱穆《国史大纲》谓西晋由君主至世族皆无气节,如匈奴刘聪问晋怀帝为何有骨肉相残之事,怀帝说:“故为陛下自相驱除,此殆天意。”

    怀、愍二帝被俘,为偷生而愿为刘聪仆人。贵为三公的王衍,竟劝石勒称帝。

    故钱穆评谓:“君臣男女,无廉耻节,犹不如胡人略涉汉学,粗识大义。”

    全国上下皆无气节,加上两重君臣观念,将相大臣因势变节,西晋岂能不亡!




第0289章 托孤
    西晋自武帝太康二年至惠帝太熙元年十年间,几无岁不旱,关中大饥,以致“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后又有蝗灾瘟疫,死者无数,流尸满河,白骨蔽野,遂有大规模的灾民流徙;在氐人李特、李雄的策动下,起事作乱,令司马氏政权几乎瓦解。

    更有“八王之乱”!

    乱事持续十六年,战火东起河南邺郡,西至长安,范围不限于中央,以致生灵涂炭,盗贼四起。

    《晋书》谓:“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宗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

    中原地区虽经曹魏及晋初数十年的整饬,但尚未完全重建,逢此变故,人民战死饿死百万以上,两京破坏,令晋室国力大减,胡人遂有机可乘。

    从晋武帝篡曹魏,到晋愍帝出降,西晋国祚仅历五十一年。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主要有主要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

    “衣冠”是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晋朝迁都至江东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称东晋。

    华夏由此进入了华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灾难!

    五胡乱华!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

    回师途中,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河,易水为之断流。

    至于羯族就简直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

    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奴隶和牲畜,白天则宰杀烹食。

    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

    庾冰沉声道:“永嘉乱事吾等自当铭记于心,不敢忘却。但是眼下的形势只怕还没有危急到那个地步!赵军虽有十数万之众,但我大晋国内更有数十万带甲之士!勤王之师又何止百万“

    “我大晋不仅坐拥坚城建康,一条长江天堑横贯在赵军的面前,何足惧哉!”

    对啊!咱们还有可战之兵数十万,还有城高池深的建康城,还有一条长江天堑可以依仗呢!

    听到这话,司马岳顿时醒悟过来:“庾卿所言极是。不说坚城建康了,就是长江天堑他赵军也过不来!”

    “陛下圣明!”

    司马岳咳嗽了一声,说道:“庾卿,你说的没错。当此国难,我大晋国上下应该同心协力,共御外辱!传……传朕旨意,着庾冰为大将军,都督内外诸军事,即日起,传旨各地之军勤王,庾翼、桓温、司马勋等诸军应立即起兵,会于建康。”

    司马昱提了一嘴:“陛下,建康乃是京师重地,我大晋之国都,不应将战场放在建康。”

    庾冰当即表示道:“陛下,臣会亲自率兵构筑长江防线!”

    “好。如今的形势刻不容缓,一切就都拜托庾卿了!”司马岳似乎有些激动,脸上出现了病态一般的潮红。

    “老臣定不辱使命!“

    司马岳踌躇了一会儿,又道:“诸卿,今日找你们前来,除了商议退敌之策外,朕还要托付自己的身后事。”

    “……”

    来了!

    在场的五个顾命大臣都是低着头,不敢言语。

    司马岳命不久矣,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眼下大敌当前,司马岳随时都可能翘辫子,所以他会向朝中重臣交代身后事,这个不足为奇。

    “诸卿,若朕身死,则应立何人为后继之君”

    “这……”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大家早就想过了,只是当着司马岳的面不好表露出来。后者这么一问,在场的五人顿时作沉思状。

    庾冰首先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册立太子司马聃为帝!太子为储君,在陛下殡天之后继之乃是理所应当。”

    闻言,司马岳三缄其口,没有说话。

    而何充依旧持反对意见:“陛下,臣以为庾大人此言差矣。太子固然是储君,但是太子年幼,不过一两岁,尚在牙牙学语的年纪,何以担此重任正所谓主少国疑,当年先帝亦有司马丕和司马奕二子,但都因为年纪太小,而改立年轻有为的陛下你为新帝。”

    “所以,臣以为陛下还是应该在血脉较近的宗室中挑选出杰出者,立为储君!”

    司马岳还是没有说话,作沉思状。

    东晋自建立以来,司马氏的皇帝一向短命,成帝司马衍22岁驾崩了,现在的司马岳,更是要19岁驾崩了!

    司马衍在世的时候留下司马丕和司马奕两个儿子,但是不过牙牙学语的年纪,所以当时的司马衍在自己病重之后,在掌权的庾冰等人建议下,舍弃二子,立弟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

    司马岳是司马衍的同母弟,都得喊庾冰“舅父”,他们的母后是庾冰的妹妹,所以庾冰对于司马岳的上位功不可没。

    当时晋国的形势还比较安全,没有现在这般危急,但庾冰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是不能如何充一般坦然册立司马岳后裔之外的其余宗室王爷为帝!

    要知道,古代的外戚权力是很大的,一个外戚在皇太后和皇帝的支持之下,往往能掌握朝中的大权,对内对外,执天下之牛耳!
1...123124125126127...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