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华夏皇帝拥有庞大的后宫,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古代的外戚,指的是与皇帝的后妃有直接亲属关系的人士或家族,随着历史发展,血缘关系越来越不重要,泛指皇帝宠幸女人的娘家人,即便是没有血缘关系,通过这种裙带关系上位的,都算作外戚。
放在现代,一般称为“裙带风”。
外戚实力大、掌权时间长、危害最大的朝代就是两汉,任何一个朝代都比不上。
刘邦死后,他的老婆吕雉和两个兄弟把控朝政,几乎把刘家江山改姓吕,从此,外戚掌权几乎形成传统。
到西汉中叶,政权一般掌握在王姓外戚手中,王莽时期达到顶峰。在篡位之前,王莽的形象非常完美。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自称“以柔治天下”,所谓的“柔”就是与实力派联姻,以婚姻关系稳固政治关系,希望以此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整个东汉时期,皇后都从窦融、邓禹、马援、粱统这几个家族选拔。
结果是,不仅政权不稳,外戚势力对皇权侵蚀严重,以至于连皇帝废立都由他们说了算。
国古代政治家族,想通过外戚关系得到发展的人太多了。
受两汉外戚掌权传统的影响,大英雄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让自己成为外戚,似乎这样可以顺理成章地掌权。
《红楼梦》中,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描述了贾府上下成为外戚的喜庆场面。
掌权的外戚,一般结局不好。因为他们依附的女人一旦出了问题,就得跟着倒台。吕雉倒台后,他的家族被诛灭。
东汉的梁冀,是有史以来最强势的外戚,一家出了三个皇后,朝廷好像是他家的,可以随便换皇帝,落了个满门抄斩。
东汉末年,《三国演义》中出场的何进,也是外戚。《红楼梦》中贾元春一死,贾府立即垮台,“树倒猢狲散,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朕即国家,作为一个皇帝,司马岳应该如同自己一母同胞的皇兄一样,以国家社稷为重,摒弃私心的。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司马岳有些迟疑,又有些不甘心,在五个顾命大臣中,庾冰跟何充已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还有武陵王司马晞、会稽王司马昱和尚书令诸葛恢三人保持沉默。
“你们认为呢”司马岳扫视着司马晞等三人。
司马晞和司马昱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微不可察的贪婪之色。
他们二人都是司马岳的亲叔叔,能力在皇室中也比较出众,大家骨子里流淌的都是司马睿的血脉!
除了司马岳那不到两岁的儿子,就属他们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了!所以司马晞和司马昱的抉择是毋庸置疑的。
司马昱当即说道:“陛下,臣以为何充大人说的不无道理。太子年纪尚幼,恐主少国疑,无法服众!”
司马晞也道:“臣赞同会稽王与何大人所言。太子司马聃尚幼,而当此国难当头之际,皇位着实应有能者居之。”
五个顾命大臣,三个已经表态要册立有能者,至于庾冰已经势单力孤,就算是诸葛恢有不同的谏言已经无足轻重了。
司马岳在心里叹了口气,有些难受,有些无奈,但是为了大晋的江山社稷,更为了自己的孩子的未来,他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了!
“朕……”司马岳刚刚想要同意何充等三人的主张,庾冰便跳了出来,说道,“陛下,臣有一言!”
“请讲。”
对于这个主持朝政,执晋国之牛耳的“舅父”,司马岳还是能相信的,毕竟庾冰以及庾氏家族的利益是与他司马岳直接挂钩的,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第0290章 私心
庾冰沉声道:“陛下,臣以为不如这样。国难之际立长君,社稷无忧之时立太子!司马聃为储君,不应行此废立之事……”
“庾大人此言差矣!”何充当即反驳道,“社稷安康之时,确实不应废黜太子,改立他人。但是现如今国难当头,赵军犯我疆界,兵锋直逼我国都建康!万分危急之时,更应该有英明神武的国君站出来,领导四方力量反击敌人!”
“何大人说的没错!”司马晞一脸赞同地道,“聃儿还在牙牙学语的年纪,如何担当重任”
闻言,司马岳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显然十分的生气。
而庾冰亦是眉头一皱,低声喝道:“诸位,请听我一言。当此国难之际,太子司马聃年纪尚幼,确实不应为后继之君,但眼下陛下还在世不是吗只要将此国难迎刃而解,何须担心国君之年纪尚小”
“难不成列位都是尸位素餐之人难道我大晋的数万官吏都是摆设吗储君还小,可以辅佐,可以栽培,诸位又何必在此庸人自扰”
“……”
庾冰的这一番话说得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让在此的几个心怀叵测的人都不禁低着头,满脸羞愧。
最终,何充、司马昱等人都不得不硬着头皮妥协了,纷纷赞同庾冰的话。
等到其他的顾命大臣离去,司马岳又留下了庾冰一个人在这里谈话。
昏黄的牛烛火光一闪一闪的,映着薄如蝉翼的帘帐,照射到司马岳那惨白的脸上,病态一般白皙的肤色瞬间恢复了一点红润,但依旧是神气全无,病恹恹的模样似乎快要死掉了。
司马岳与庾冰都没有说话,司马岳望着帘幕,在那里发怔,而庾冰则是低着头,不知所云。
过了好半晌,司马岳这才淡淡的道:“舅父,你都看清楚了吗这些人的嘴脸。”
“唉,陛下,其实他们会有这种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谁都有私心。”
“你呢”
“臣……也有私心……”庾冰一脸羞愧地道。
司马岳的嘴角浮现了一抹自嘲的笑意,说道,“舅父,你有私心,朕不怪你。武陵王他们有私心,朕也不怪他们,朕怪的,是自己的寿命!朕今年才十九啊!不过弱冠之年就要去见阎王爷了。九泉之下,毫无作为的朕,又有何颜面,去面对我司马氏的列祖列宗”
“陛下!”庾冰声泪俱下地道,“你已经做得够好了,只是生不逢时……”
司马岳摆了摆手道,“舅父,你不必过于苛责自己。亦万勿悲切!自我大晋开国以来,七十九年间,历经八世,而短命皇帝甚多也。明帝27岁殡天,成帝22岁殡天,到了朕这里,不过二十岁也要殡天了。”
纵观晋朝皇帝世系,可以发现其短命皇帝居多。
晋朝总共传了15位皇帝,有155年国祚。
其一,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事业。晋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
司马炎死于290年,时年55岁。
其二,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是司马炎的第二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即位后,无力理政,发生诸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司马衷死于306年,时年年即位,在位17年。
其三,晋怀帝司马炽。
司马炽是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司马炽继承了惠帝的烂摊子,并无雄才大略。312年,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俘,次年被杀。时年30岁。
其四,晋愍帝司马邺。司马邺是司马炎的孙子,是吴王司马晏的儿子。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西晋灭亡。
司马邺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在位4年。
其五,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琅邪王司马伷之孙,二代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司马睿317年称帝。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在位6年死,时年47岁。
从这里开始,东晋的皇帝更是短命的!
其六,晋明帝司马绍。司马绍是司马睿的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即位后,巩固了东晋的统治。死于325年,时年27岁,在位4年。
其七,晋成帝司马衍。
司马衍是司马绍的长子。即位时5岁。死时年即位,在位18年。
其八,就是晋康帝司马岳。
司马岳是司马绍的儿子,司马衍的弟弟,342年即位,在位3年死,时年23岁。
其九,晋穆帝司马聃。
司马聃是司马岳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年即位,在位17年。
其十,晋哀帝司马丕。
司马丕是司马衍的儿子,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年即位,在位5年。
其十一,晋废帝司马奕。
司马奕是司马衍的儿子,哀帝同母弟。在位5年被大将军桓温所废,死于386年,时年45岁,在位5年。
其十二,晋简文帝司马昱。
司马昱是元帝司马睿的幼子,初封会稽王,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371年即位,在位1年死,时年53岁。
其十三,晋孝武帝司马曜。
司马曜是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子。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再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政治**。孝武帝死于396年,时年45岁,在位25年。
其十四,晋安帝司马德宗。
司马德宗是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418年,被大将刘裕所杀,时年37岁,在位23年。
其十五,晋恭帝司马德文。司马德文是安帝司马德宗同母弟,在位2年,被废,东京灭亡,刘裕建立了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司马德文于公元421年被杀,时年36岁。
“陛下!……”看见司马岳如此悲观,庾冰也不禁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司马岳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朕自知命不久矣,但又放心不下我大晋的这大好河山。坊间传言,我高祖皇帝(司马懿)用光了子孙后代的智慧和年岁,这才使得我大晋后裔少智短命!朕以前还不以为然,可是现在看来,这个传言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舅父,朕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若是羯贼未退而朕已经殡天,请你从善如流,拥立司马昱或者司马晞为帝。若是羯贼已经退去,而朕还没驾崩,则你一定要保住司马聃的太子地位!拜托你了。”
“陛下,臣一定尽心竭力,辅佐太子!”
“唉!“司马岳长叹了一声,他作为一个皇帝,本应该以国家社稷为重的,但是作为一个父亲,司马岳又怎能没有私心
第0291章 饮马长江
攻克淮阴城之后,赵军又马不停蹄地攻下淮南的各处城池关隘,捷报频传,不到三日,整个淮南便挂上了赵军的旌旗。
现在摆在石闵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整军备战,以逸待劳;一个是攻其不备,渡过长江,直逼晋国都城建康!
对此,石闵不置可否。
随行的谋臣荀稷谏言道:“大王,臣以为应当先巩固咱们的胜利果实,在淮南休整,以逸待劳!淮南距离建康只有一江之隔,淮南失陷的消息想必早已传到了建康,而建康方面对此一定会作出相应的战备,晋国各地的勤王之师都会相继赶来的!“
“而现在,我军虽然势如破竹地拿下了淮南,但是晋国方面已经有了防备。襄阳的庾翼,梁州的司马勋,寿春的桓温,还有晋国南方的各路勤王大军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此番大王大举进攻晋国,为的无非是消灭晋国的主力,给晋国上下予以震慑。而如今晋军的势力已经退守长江以南,我赵军想要突破长江天堑谈何容易”
闻言,在场的谋士和将军都不禁点了点头,暗自赞许。
石闵驾下的另一个谋士吕婆楼也道:“大王,荀大人所言极是。长江天堑,易守难攻,不亚于任何的坚城雄关!昔日曹孟德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还有陆逊火烧连营导致刘备死亡的夷陵之战,白起攻郢、吴王阖闾伐楚、张辽大战逍遥津等一系列战役都发生在长江!”
“长江之险,黄河之险,皆为天堑之险也!今我赵军伐晋,虽有十余万之众,又携大胜之势而攻,但古来伐战,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据说晋帝司马岳身体欠佳,几欲殡天,是故我赵军算是占了天时,然则地利与人和俱在晋人那一边。”
“大军伐晋,晋人必定上下一心,只要他们牢牢锁住长江天堑,消耗我赵军的力量,只要我赵军疲态一显露出来,我们赵军只怕是要面对灭顶之灾啊!”
听到这话,石闵的眉头一皱,却并没有反驳什么。
荀稷又道:“大王,臣以为现在渡江作战着实不妥!且不说晋军会死守长江,以逸待劳,而我赵军尽是北人,牧马野战,晋人不是我赵军的对手,但是在这烟波浩渺的大江之上,即便有着强大水师的赵军,只怕也不是晋军的对手啊!”
荀稷的观点得到了许多谋士的赞同。
北人不习水性,善于马战,弓马娴熟,而南人则是善于水战。在浩瀚无垠的大江之上,旱鸭子的北人碰上个个会水性的南人,结果会怎样那是毋庸置疑的。
当年的赤壁之战,几十万的曹军是如何败于数万孙刘联军之手的
一则曹操骄傲自满,过于轻敌。
由于曹操在此前的战事中一路高奏凯歌,接连消灭了袁绍、吕布等割据势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他率领大军来到长江后,根本不把孙刘联军放在眼里,在战斗之前就已经开始盘算胜利后在江东如何享乐,没有像此前官渡之战时那样细心研究战略战术,也没有精心安排细作到江东去探听军情,反而疏于防范,让孙权的耳目三番五次的混进军营刺探消息。
没有仔细考察黄盖投降的真伪,以及庞统来献“连环计”的用心。
二则曹操军队组成混乱,不习水战。
曹操的军队从北方而来,大多不习水战,而且组成混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