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冉闵就是想做到全民皆兵的地步,这样一来,魏国哪怕战事再怎么严峻,都不怕招募不到兵员,都不怕招募不到能打仗的兵员了!
对于王猛在军中的这些改革,阻力倒是不大,因为冉闵牢牢的抓住了枪杆子,就算众将再不满,也无法反驳什么。
但王猛在朝中,乃至于在均田制上的改革就没那么顺利了,王猛刚刚在朝堂上推出均田制,就遭到了群臣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
王猛禀告道:“大王,臣请在民间推行均田制,眼下我大魏所施行的计亩而税、计户而征的赋税法令已经过时了!朝廷甚至还都不确切地知道全国有多少的人口,有多少的耕地!这样不利于民生的发展,更不利于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啊!”
冉闵还没说什么,司徒文章就跳出来询问道:“丞相大人,敢问这均田制是何意”
“这个问题问得好。均田制,顾名思义,即是平均土地。”
王猛侃侃而谈:“均田制,其主要内容有六。第一,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露田都是无主荒地,因考虑休耕轮作,故授田时—般按休耕周期加一或两倍,也称‘倍田’。”
“拥有奴婢和耕牛的人,可以额外获得土地,奴婢同普通农民一样受田,人数不限,土地归主人;丁牛每头受露田30亩,一户限4头。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
“第二,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
“桑田可作为世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在不宜种桑的地区,男子每人另授麻田10亩,女子5亩,奴婢同样受田,按露田法还受。新定居的民户还可分到少量的宅田,每3口一亩,奴婢5口一亩,宅田也属世业。”
“第三,桑田按现有丁口计算。‘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桑田为世业,允许买卖其一部分。原有桑田已超过应授田数,无受无还;达到应授额的,不准再受;超过应授额部分,可以出卖;不足应授额,可以买足。”
“第四,若全家都是老小残疾的,11岁以上及残废者各受丁男一半之田,年过70的不还所受,寡妇守志,虽免课亦授妇田。”
“第五,地狭的地方,居民可以向空荒地区迁徙受田;地广的地方,居民不许无故迁徙,可随力所及向官府申请借种受田以外的土地。因犯罪流徙或户编无人守业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受之用。”
“第六,各级地方官吏按照官职高低授给不同数额的公田,离职时移交后任官。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顷,县令、郡丞六顷。”
“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
王猛这么一顿狂轰滥炸下来,能听懂的大臣也不少,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脑子转得挺快。
王猛推行的这个均田制,大致上就是对于授田的土地种类和田亩数额;田地的还授制度和买卖土地的限制;宽乡、狭乡的土地分配;各式户口的受田办法以及授田顺序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但这样一来,变法受损的就是他们士族!
他们这些以耕读传家的士族,如何能容忍把土地分出去这不是要了他们的命根子嘛!
文章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万万不可!大王,臣不赞同在民间推行这个所谓的均田制!”
“为何”冉闵眯着眼睛,不置可否。
文章苦口婆心地劝道:“大王啊,国家的根基怎能轻易动摇计亩而税、计户而征的赋税法令那是在曹魏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也是大王先前一力推行的,效果不错,眼下怎能因为王丞相的三言两语就推倒了呢”
“大王欲富国强兵之心我等都知道,但是变法强国之事,切不可操之过急呀!”
“司徒大人是担心这个均田制会让自己家族的利益受损吧”王猛云淡风轻地笑道。
文章气极:“王丞相,你这是何意我文章虽不敢自诩是那一种大公无私的人,但是大魏国繁荣昌盛,亦是我的心之所愿!你怎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是不是你自己心里清楚。”
王猛摇摇头道:“文司徒,还有在座的列位大人,你们可知道朝廷每年能征收到的赋税如此之少是人口太少了吗是耕地太少了吗不!不是!”
王猛掷地有声地道:“自永嘉之乱以来,北方以及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土地荒芜,民不聊生,人口大量逃亡!一些未曾南逃的农民,因不堪承受沉重的租调徭役负担,多荫庇于世家大族,出现了30家、50家为一户,甚至一宗近万室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按户征收的赋役收入。”
“另外,自从大王结束了中原的战乱,平息干戈之后,很多以前南逃的农民相继重返家园,其原有土地往往已为别人耕种,即产生很多地权纠纷,耽误了农耕,也扰乱了民间秩序的安定。”
“均田制,这是应运而生的!”
王猛的这一番话,说得在场的大臣是一愣一愣的!
看来王猛不仅是胸中藏沟壑,就连嘴皮子也不是一般的利索,朝堂上舌辩群臣,竟然一点都不落下风,还把群臣辩得是一愣一愣的!
见到群臣都哑口无言。
冉闵当即拍板道:“好!就在全国推行均田制!”
第0346章 人口普查
“哈哈哈!好!好啊!”
一回到后宫,冉闵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充斥着整个宫殿。
人未到,笑声先到,这引起在里面摆好午膳的王后董巧巧颇为惊奇:“闵哥儿,这是什么样的好事,让你如此开怀大笑”
冉闵一屁股坐到了董巧巧边上的蒲团那里,笑眯眯地道:“巧巧啊,你今天是没看见,王猛为了推行均田制,舌辩群臣,辩得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大臣都是一愣一愣的!以文章为首的那些家伙都无话可说了。”
“如此大王的均田制就能顺利推行了吗”
“哪有这么简单”
冉闵有些意兴阑珊的摇摇头:“这些大臣多出自世家门阀,手里都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奴婢和耕牛等资源,他们岂肯轻易屈服让这些士族老爷们将他们世代相传的土地交出来,那比砍他们的头还难受!”
“可是大王你的均田制不是已经保障了他们的利益了吗”董巧巧有些困惑。
“呵呵,这只是表面上的,寡人确实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了他们的利益,可是那又如何他们得到的那么少,失去的又那么多,如何甘心”
均田制的确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了士族的利益。
一方面通过奴婢、耕牛受田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但限制他们占田过限。
一方面又规定授田时先贫后富,以及限制民户出卖应受份额的土地,以期农民也能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
但那些世家门阀能乖乖就范吗
冉闵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朝廷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朝廷赋役来源。
均田令规定的受田数量,指的是应受田,也就是受田的最高限额。
实施均田令时,民户除原有私地和已占有的小块无主土地按田令规定进行登记,算作已受额外,不满应受额部分,是否可以补充,补充多少,则因时因地而异。
总的说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绝大多数是达不到应受额的。在长期战乱,存在大量无主土地、荒田的地区,农民所受土地较多,但各个地区之间不平衡,均田令有宽乡、狭乡之分。
“那闵哥儿呢打算怎么做”
“是时候该清除一下依附在国家身上的毒瘤了。”冉闵沉声道,“古语云,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眼下这个均田制可能会逼反一些士族,但我不惧这些。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是土鸡瓦狗!”
小范围的平叛战争,冉闵还是吃得消的!
到了下午,冉闵还在常青殿处理政务呢,忽然刘霸进来禀告道:“大王,大事不好了。丞相大人今日在府中被刺客刺杀了!”
“什么!”
冉闵勃然变色:“人怎么样”
“幸好丞相大人武艺超群,撑到了侍卫的支援,只是受了点皮外伤。”
冉闵顿时怒目圆睁,拍案而起道:“混账!在寡人的眼皮子底下就敢刺杀寡人的丞相!真是胆大妄为!罪无可恕!无法无天了!让锦衣卫的人彻查!一定要查出来是谁指使刺客刺杀王猛的!”
“诺!”
冉闵还不解气,随后又让人摆驾,去王猛的府上看望王猛。
此时的王猛胳膊已经受伤了,被纱布包裹着,但还坐在桌案边上,凝神静气,手执一支笔杆子。
“大王……”
冉闵没有经过下人的通传就进来的,所以直到冉闵到了面前,王猛这才发现冉闵到府上来探望的。
看着王猛还有起身给自己行礼,冉闵连忙上去握住他的手,摇摇头道:“不必多礼。”
“景略,真是难为你了。”
冉闵是一脸的歉意,王猛却不以为意地道:“哈哈。大王,这都是小事,不足挂齿。变法之事,本就是会招致杀身之祸,犯众怒的事情,自臣进入邺城,为大王您张目变法以来,就已经最好了献身的准备了!”
“贤卿高义!寡人若是多几个像景略你这样做大事而不惜身的大臣,何愁变法不成,何愁四海不平啊!”冉闵感慨万千。
“大王谬赞了。”
“景略,你还好吧”
“没什么大碍。只是被蟊贼伤了胳膊,皮外伤。”
“可曾抓到刺客知道幕后主使是谁吗”
王猛摇摇头道:“这刺客挺专业的,行刺失败,便吞毒身亡了。”
“你可有怀疑的对象”
闻言,王猛淡淡的笑道:“怀疑的对象可多了。但是大王,治罪需要罪名,需要证据,光是怀疑可定不了一个人的罪。”
“景略,你说的这些寡人都明白。但是寡人还是想问你,只是推行均田制,不做其他改革,真能在三五年之内变法大成”冉闵表示很怀疑。
王猛先是愣了一下,随后道:“大王,有一个事情,臣藏在心里,不吐不快。”
“请讲。”
“大王的魄力,或者说能给予臣的支持力度够大吗”
这个问题十分的关键。
臣子搞变法,若是得不到君主的全力支持,以及推心置腹的信任,只怕是空中楼阁,臣子最后都会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战国时的管仲、商鞅得到了自己的君主的完全信任,以及最大限度的支持,不遗余力的支持,所以他们成功地完成了变法,富国强兵。
但后来的吴起、晁错、王安石这些人的变法为什么都失败了呢
因为他们得不到君主的鼎力支持!
其中的晁错更是一败涂地!
晁错作为汉景帝的老师,起先饱受汉景帝的信任,但是晁错这个人做事不切实际,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为人刻薄,急功近利,当七王之乱爆发后,汉景帝便杀了晁错,以平息诸王的愤怒。
晁错最后是被腰斩的!
变法失败尚且如此,变法成功的商鞅也落得一个车裂的下场。由此可见,变法着实是一个如履薄冰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冉闵当即表示:“只要能帮助寡人富国强兵,有助于寡人一统天下的,寡人一定不遗余力的支持你!”
“好!”
王猛要的就是这句话!
“大王,臣就直言不讳了。秦汉以来,世家门阀的力量不断膨胀,为一方豪强,盘剥地方,鱼肉百姓,他们其中有的人的话甚至比圣旨还管用!朝廷甚至都管不到他们各自的庄园!这种情况自永嘉之乱以来更甚!”
“这个事情想必大王应该知道。其中以坞堡作为其鲜明的标志之一!巧取豪夺,隐匿人口,侵吞土地这是士族们的拿手好戏。坞堡大则藏人口几千,小则藏人口数百,比比皆是。这些坞堡并不向朝廷缴纳赋税,朝廷也管不到他们那一方土地的百姓,堪称是国中之国!”
“……”
说到这里,冉闵已经明白王猛要干什么了。
“景略,你是要寡人在全国实行统一的人口普查还是强制性的人口普查”
“正是!”
王猛沉声道:“大王,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坞堡的存在已经阻挠了变法,如若不除去,我大魏将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富强之国!”
强制性人口普查,这样会招致怎样的祸乱,冉闵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其实早在王猛还没提出这个事情之前,冉闵已经想过了,看来王猛的想法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好!”冉闵应承下来了。
临走前,为了保证王猛的安全,冉闵特意从自己的亲兵营里选出一百人做王猛的的贴身护卫。这样一来,不管是怎样的刺客,应该都伤不到王猛分毫了。
第0347章 登闻鼓
王猛推行的均田制得到了冉闵的鼎力支持,这不,政令一经颁布,魏国举国上下便热闹得很。
一连数日,在邺城进进出出的信使络绎不绝,纷至沓来。
“魏王诏令:民始生为黄,4岁至15岁为小,男子16岁至20岁为中,21岁至5岁为丁,60岁以上为老。今朝廷变法,悉以政令!”
“朝廷颁布均田制,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桑田可作为世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
“桑田按现有丁口计算。若全家都是老小残疾的,11岁以上及残废者各受丁男一半之田,年过70的不还所受,寡妇守志,虽免课亦授妇田。”
就这样,王猛所推行的均田制在魏国上上下下热火朝天地展开,赢得了广大基层百姓的一片欢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