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冉闵今年不过二十四岁,但妻妾成群,儿女十余个,可是以他的身份之显赫,地位之尊崇,妻儿再怎么多都是情理之中的。

    “大王,你今日怎么会心血来潮,将高煜的儿女接进宫来与王子王女吗一起玩耍呢”王后董巧巧格外地不解。

    高煜不过是一个六品的芝麻小官,虽然早年跟随冉闵南征北战,立下不少的汗马功劳,可是论关系之亲疏远近,论功劳之大小,论职权之高低,高煜何德何能,他的儿女能得到冉闵如此青睐有加

    冉闵的眼珠子转溜了一下,说道:“寡人这是让儿女们适应一下。寡人将在全国大兴学院,劝课农桑,寡人的儿女们虽然身份尊贵,可是一直圈养在这宫禁之中到底不好。寡人准备建立一座王公贵族子弟就读的书院,将寡人的儿女,还有文武百官和勋戚之儿女都放到这座书院里就读。”

    冉闵的确是有这个想法的。

    自古以来,整日面对着高大的宫墙,困于皇宫大内的皇子皇孙们,虽然是天潢贵胄,但也失去了平常孩子所有的乐趣。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的苦读书。就算他们的老师是饱学之士,是名动天下的大儒只怕都没办法给皇家培养出多少优秀的人才!

    所以在每个朝代的中后期,宗室子弟不是沉溺于酒色当中的酒囊饭袋,就是碌碌无为之辈,很少有出色的人。

    可是把皇族儿女和公卿大臣的儿女们聚集到一起读书就不一样了。

    冉闵或者说朝廷可以将文武百官的儿女们作为人质,这样一来,就算统兵在外的将领,冉闵也能不再那么忌惮。

    而一旦国家社稷到了危难关头,这些朝廷的公卿大臣们则将和他站到一起——在不违背自身利益的情况下。

    此外,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

    就是将来的储君可以早一点培养自己的班底,不至于在继位之后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可是冉闵的这个理由,显然说服不了董巧巧。

    但董巧巧善解人意,也没多问。

    这时,刘霸快步跑了进来,在冉闵的身边耳语了几句。

    冉闵的脸色一变,随后又恢复如初了。

    “大王,你还有事的话先去处理吧。过一会儿臣妾会带着妃嫔们去赏花的。”

    “好。”

    有董巧巧处理后宫的事务,冉闵还是比较放心的。

    冉闵当即起身,前往日常处理政务的常青殿。

    冉闵已经事先得知了高煜的死讯,这根本就是他策划的一个阴谋。但是冉闵没想到的的,在高煜死后,陈亮还让人抬着高煜的尸体入京,跪在建章宫外面,负荆请罪来了。

    没得办法,冉闵只能召开临时大朝会,召见了一众朝中的大臣商议此事。

    “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山呼道。

    “平身。”

    “谢大王!”

    礼毕,群臣站好。

    冉闵看着就跪在群臣中间的红地毯上的陈亮,旁边还横陈着一张担架,遮盖着白布,应该是遮掩了高煜的尸体的白布。

    “大王,草民有罪!”陈亮并无官身,所以口称草民,一见到冉闵,他就迫不及待地跪了下来,叩首请罪。

    “陈亮,汝这是何意”

    陈亮抽噎地道:“大王,草民确实有罪啊!高煜高大人奉大王之诏令而来,本为核实我陈氏坞堡之人口,当时草民在外打猎,是故让高大人在寒舍暂且住下,不料当晚高煜大人已经身亡了!死因,至今不明呀!”

    闻言,冉闵眯着眼睛,从眼缝里折射出了一种危险的光:“陈亮,汝所言当真高煜奉寡人之诏令,即是朝廷之钦差,汝怎可怠慢现在高煜已经死了,还死在了你们陈氏的厢房里,不是被杀的,难道他还是自己猝死,或者是自杀不成”

    “大王,草民确实对高煜大人的死因不明所以呀!”

    “仵作是怎么说的”

    过了一会儿,便有一个仵作被传唤到大殿之上。

    “启禀大王,草民已经与几个仵作对高煜大人的尸体验证过了,盖棺论定。高大人是死于被杀,而不是自杀或者是猝死的!因为高大人的咽喉显然是被利器所割断的,凭借自身之力根本做不到,而高大人又无其他旧疾,至于因为战斗所遗留下来的旧伤也未曾有发作的迹象,所以草民等可以断定,高大人是被刺杀的!”

    听到这话,冉闵沉声道:“陈亮,你还有何话可说”

    陈亮低着头道:“大王,草民对于此事绝不知情啊!我陈氏坞堡的人口虽然不少,但都是身世清白的庄户,至于外来人想要进入坞堡之内刺杀高大人,这绝无可能!因为我陈氏坞堡对于所有的外来人员那都是一一排查过的,所以进入陈氏坞堡的外来人都需要经过登记,确认了身份才能进入坞堡的呀!”

    “关于高煜之死,你还有何说法”冉闵对于陈亮避重就轻,想要转移话题的行为感到很不满。

    陈亮闻言,颇为惶恐地道:“大王,关于高大人之死,草民深感抱歉。但是高大人的死绝对是一个意外!请大王给草民一点时间,草民一定尽快找出凶手,给高大人报仇!”

    给你时间查出刺客是谁这不是让你去找一个替罪羔羊吗

    冉闵摇了摇头道:“这个就不麻烦你了。高煜,是寡人派去你们陈氏坞堡进行人口普查的朝廷命官,手执寡人之诏令,就是朝廷的钦差大臣,可是高煜现在死在了你们陈家。寡人如果视若无睹,如何向高煜的在天之灵交代如何向皇帝陛下交代如何向千千万万的大赵子民交代”

    “陈亮,你说高煜不是你杀的,但是他确实死在了你们家坞堡的厢房里,这个你作何解释而且,寡人派高煜去你们陈氏坞堡,那是为了查清坞堡之内具体的人口之多少的。你们这些士族,对此都讳莫如深,这个寡人是知道的,而这,就是你们杀人的动机!”

    “不!不是的……大王!”

    陈亮十分的凄惶无助,到了这个时候,他真的是百口莫辩!

    但冉闵依旧是得理不饶人:“来人!将陈亮给寡人带下去!打入天牢待审!”

    “诺!”

    从殿外冲进来两个金甲武士,他们可不管陈亮如何求饶,如何辩驳,就是一个劲儿地将陈亮往外拖出去。

    “且慢!”这个时候,司徒文章站了出来。

    “文司徒有何话说”冉闵眉头一皱,显然对于文章的这种行为感到十分的不满。

    文章垂手道:“大王,此事如此处置,是否有些不妥在事情尚未查清楚之前,陈亮应该是无罪的,大王怎可一言以蔽之”

    好啊,这都敢顶撞我了!

    冉闵怒目圆睁:“事情怎么就没查清楚高煜死在了陈氏的坞堡里,既不是自杀,又不是猝死,哪还不是被杀的吗陈亮自己都承认坞堡严密,其壁垒森严,寻常人是进入不得的,哪刺客还能是外来的吗”

    “大王!臣赞同文司徒所言!”

    这个时候,王猛出其不意地站了出来,力挺文章!

    冉闵懵逼了。

    他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变法能够顺利推行下去吗王猛这个变法的发起人,怎么反倒是与自己作对,去力挺反对派来了

    只见王猛沉声道:“大王,法不容情,但是法不诛心!在高煜之死的事情还未查清之前,陈亮便是无罪的,大王不能将他下了天牢,以犯人处之!”

    “……”




第0350章 人治与法治
    下了朝,冉闵还很懵逼,便将王猛留在了建章宫,坐而论道。

    “景略,今日的大朝会上,你为何站在文章的那边说话寡人想要富国强兵,就不得不变法,而变法就不得不推行均田制,而均田制想要顺利推行,还要效果显著,就不得不进行人口普查,而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就必须要推倒士族这只拦路虎!”

    “但是士族们绝不会配合均田制的推行,也不会让我们顺利进行人口普查的。他们这么多年来不知道藏匿了多少的人口!这一次的高煜之死,就是寡人要铲除宗主督护制,铲除士族豪强的坞堡的一个契机呀!”

    冉闵有些愤慨,有些不解,花费了这么大的气力,好不容易抓到了颍川陈氏的小辫子,正想要扩大影响,利用这个事件大做文章,对士族们的坞堡下手呢,可是王猛这厮怎么一点都不配合,反倒还跟他对着干呢

    王猛淡淡的摇摇头道:“大王,请恕臣下直言,关于此事,大王你做得确实不厚道。须知法不诛心,唯论言行!这,才是法家之精髓,这,才是变法之精髓呀!”

    “此话何意”冉闵有些不解。

    王猛侃侃而谈道:“大王,你不能随意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测来确定一个人的好坏,行为是判定一个人功过的准则。命令或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论处!”

    “而现在高煜确实是死在了陈氏的坞堡之中,这是事实,但并非铁证。要给一个人定罪,需要证据确凿,使其百口莫辩,但凡人证物证俱在,谈何辩驳但是大王你没有,你只是凭借着主观的臆测,凭借着个人的喜好,带着个人的目的去盖棺论定,这不是在给咱们的变法增添许多阻力吗”

    还给变法增添了阻力

    冉闵更是不解。

    但是冉闵已经明白了法不诛心的意思。

    “法不诛心,唯论言行”,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思想之一。

    法不诛心,对罪与非罪进行了明确规范。

    将“法不诛心,唯论言行”应用于司法实践,有效厘清了人的内心想法与言行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

    即内心想法无论是什么样,无论多么邪恶,都不能构成犯罪,因而不能以人的想法危险为由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说的话,或者采取的行动对国家或者他人的安全、利益有危害的时候,才能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定罪,并予以惩处。

    简而言之,就是确定一个人是否犯了罪,要看他的言行是否是法律明文规定禁止的。法律不惩治人的内心想法,只惩处有现实危害的触犯法律言论和行为。

    王猛继续道:“大王,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在法不诛心,唯论言行的理念指导下,人的内心思想是不触犯律令的,也没有写进律令。即使有人主张对思想危险的行为进行惩处,官府也应以罪刑法定为依据,作出无罪推定,而不是作出有罪推定。”

    “法律可以禁止人的言行,却无法禁锢人的思想。对于每个人来说,内心的思想总是很活跃,也不乏危险的思想。比方我们和某一个人发生矛盾,或者某件事令我们很气愤,内心甚至会产生将对方杀死一百次的想法。但事实上,那只是一时之气,心情平复之后还会对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羞愧。”

    “要是法律诛心,对人的内心思想以犯罪进行惩处的话,恐怕世上没有人不犯罪的了。法不诛心,唯论言行能有效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以法律之名,行泄愤、报复、迫害他人之实。”

    看着冉闵似懂非懂的模样,王猛笑了笑:“大王,臣说了这么多,你都听懂没有”

    冉闵颔首道:“景略,你说的这些寡人都知道。寡人也知道作为一国之君,应当以身作则,不应该滥用职权,公报私仇,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将刑事擅自扣在一个人的头上。”

    王猛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冉闵起身,向着王猛作揖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景略,寡人自知这是不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寡人想要新法顺利推行下去,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这不是大王你将罪责强加于别人身上的借口。”

    王猛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大王,须知法家主张的是法治而非人治。”

    “噢这法治为何人治为何”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人治之思想,在于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儒家重视人治,主张为政在仁,法固然不可缺,但执政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人治主张君主以身作则,施德行仁,并尚贤使能,任用得力官吏推行礼治,以达文武之治,布衣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境界。”

    “简而言之,就是主张把人治与礼治、德政结合起来。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这难道是大王你想要的吗”

    “不,这不是寡人想要的。”冉闵果断地摇摇头。

    王猛又道:“推崇人治,不是不可以富国强兵,但是局限性有限,除非是贤明的君主在位,不然国家想要强大绝无可能。如春秋时的齐桓公,战国时的齐威王,他们都是依靠人治来使得国家强大的,但是富不过三代,他们一死,国家就渐渐衰落了。”

    “何以也就是因为主张这种国策的国君薨了,而继位的国君又施行了另一种国策,故而这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反之,就是法治。人治与法治是相对的,最为鲜明的例子就是战国时的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濒临灭国边缘的西陲小国,一跃成为了战国七雄,乃至于后来的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为何齐桓公薨后,齐国的霸业就没落了但秦国却是在秦孝公、商鞅相继去世后,秦国却是愈加的强盛,甚至是长达百余年几代人的强盛这就是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王猛掷地有声地道:“人治,人还在,政令就能继续推行下去。但是人死了,政令也将不复存在!而法治,则是人无论生死,国策不变的情况下,即便是出现了碌碌无为之君,国家也还能强盛下去!政令也还能继续推行下去!”

    人治,即德治。

    华夏古代德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主张,但实际上并没有哪个朝代使用单一的治国方略,基本上是并用的,不过区别的是各有侧重。

    同时,也应看到,很多时候,德治和法治都服务于皇权。所以,实际上会表现出三种情况:

    一、皇权至上,德法兼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都是这样,这是典型的人治。这又分两种情况,君主推崇德治,那么身后多数能拿个仁宗、孝宗的庙号,而推崇法治的强势君主就复杂了,如秦始皇、隋炀帝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讨论。

    二、法治为主,德治为辅。这种情况一般是君主较为弱势,相权或其它权势强于皇权,如曹操时期。

    三、德治为主,法治为辅。一般是什么德宗、宁宗时期,皇帝或许儒弱,同样也有权臣。

1...149150151152153...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