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冉闵高坐在龙椅上,正襟危坐,竖起耳朵仔细听着陛台下面群臣的报告。
等到群臣都奏报得差不多了,冉闵这才淡淡的出声道:“诸卿,寡人前不久,刚刚接到锦衣卫的奏报,说是与晋国接壤的豫州、荆州和扬州一带,物价大幅度上涨!此前还有南方各州的地方官员向寡人上奏,经过核实,果真是晋人在其中搞鬼!”
“晋人在正面战场打不过咱们,所以耍了一些阴谋诡计。他们大量铸造我赵国通用的‘丰货’钱币,扰乱市场秩序,借此哄抬物价,其心可诛!”
丰货钱币,是在石勒在位的时候铸造的。
建国后,石勒即开炉铸钱,钱文名“丰货”,意即丰衣足食。由于“丰货”二字甚为吉利,堪称与财富密切相关的大吉之语,故之后在历代皆以“富钱”称谓。
人们认为,藏有“丰货”钱会使人家财丰富。
冉闵沉声道:“寡人欲派遣一位钦差前往南方各州视察,都督收缴并销毁假钱,恢复正常物价之事,汝等谁愿往”
“大王,臣愿往!”许多大臣都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前往南方各州郡办事。
冉闵扫视了群臣一眼,终于将目光放到了自己堂兄冉文身上:“冉文,这个差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诺!”
这时,王猛又站了出来,禀告道:“大王,臣以为仅仅是派出钦差大臣收缴并销毁假钱,恢复南方各州郡的正常物价,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噢”冉闵有些疑惑地看着王猛。
“王猛又道:“大王,此举是治标不治本的。大王能销毁假钱,晋人就能重新铸造假币!如此反复,岂非徒劳无益”
“景略,汝有何法子,不妨直言。”
“臣只有一个办法,重新铸币!”
“重新铸币这……”
这一下,不仅是冉闵,就连陛台下面的大臣都是面面相觑,甚至有的人已经在那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了。
这铸币可不是一件小事儿,也不是能轻松完成的事情。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国内的动荡!
可是王猛的这个主意其实挺好的,眼下南方各州郡丰货钱币泛滥成灾,已经使物价上涨,老百姓要吃上一口饱饭都难的程度,再不想一些法子,可能整个赵国都会被影响到的。
只是冉闵万万没想到,古代的晋人竟然还会打经济战。
但是这种经济战,冉闵根本不怕!
王猛掷地有声地道:“大王,咱们要重新铸币,还要铸造一种不容易被仿制,还要有识别真伪印记的钱币!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不至于因为假币的进入而使我魏国之市场秩序紊乱!”
“好。景略,寡人把这个事情交给你,你可有信心”
“臣,一定不辱使命!”
王猛表现得很有自信。其实王猛早就想改革币制了,毕竟是变法嘛,不管是物价还是钱币,只要操作得当,王猛还能给国库增加一点额外的收入!
罢朝之后,冉闵又找来王猛与崔皓,一番促膝长谈,终于准备对晋国下手了。
眼下晋国的小皇帝刚刚继位,朝政不稳,而且去年经过了一场与赵国的大战,元气尚未恢复,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短时间内,赵晋两国是绝不会爆发大战的,当然了,一些局部战争还是可以容忍的。
这且不说,眼下的经济战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晋国已经跟他们赵国撕破脸了,晋人悍然撕毁了此前与赵国签订的通商友好条约,不再平等交易,反而是提高了通关口税,加征商业税。
既然这样,冉闵也不会跟晋国太过客气的,他随即一声令下,赵国对晋国客商,和所有来自南方的商业税通通上涨!
既然赵国得不到江南的茶叶、丝绸,那么晋国也别想得到他们中原的马匹、农具。
不止如此,冉闵还要恶心晋国一把,他让作坊里的工匠连夜赶工,加班加点搞出了晋国的钱币,然后又派人去到南方购买晋国的商品,以此哄抬物价,搅乱晋国的市场秩序!
这样的经济战,其实无论是对于晋国还是赵国都没有太大的好处,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的。不过说到底,吃亏的还是晋国,因为他们已经无法从中原或者北方进购更为优良的战马!
但是此时,晋国针对成汉的战争已经发动。
东晋永和二年,四川、云贵一带成汉大臣李奕发动叛乱,此时处于荆州的东晋将领桓温野心勃勃,欲提高声望谋求帝位,于是于当年年底率精兵出征,顺长江沿岸往西,拉开了灭蜀战役的序幕。
桓温任命袁乔率兵为前锋,此时朝中议论纷纷,认为此去路途艰险遥远,桓温兵力不足难以得胜,而他完全不顾众臣的异议坚决出发。不过当时有一个人认为桓温定能成功,就是刘惔,他与桓温一起长大,深知桓温非有必胜的把握绝不出手,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唯恐其得胜后会掌控全朝。
起初叛军李势仗着地势艰险不以为然,直到桓温领军长驱直入后方才如梦初醒惶恐起来,急召众人迎战。
敌方不知晋军何在,只好驻地干等,此时桓温接受袁乔的意见,全军丢弃灶具,仅带三天干粮全力进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桓温亲自引兵直攻成都,令将士孙盛、周楚领少数精兵驻守,汉军李福攻晋被孙盛击退,桓温与李权三战全胜击退汉军,敌方余下部队均人心惶惶不战而溃。
李势军中已无良兵,他垂死挣扎领兵出城迎敌,即两军之决战。
晋军初战不利,桓温马中箭,后来得到袁乔击鼓指挥,士气大振,全军誓死进攻,大获全胜,火烧成都,李势投降,成汉灭亡。
第0371章 一战成名天下知
“报——大王,成汉!亡了!”
当冉闵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顿时感到晴天霹雳,一下子吓懵了。
偌大一个成汉国,怎么说灭亡就灭亡了
不带怎么玩的!
但是,当报信的人说到桓温这个名字的时候,冉闵就面色平静下来,不再那么失态了。
桓温可谓是一代枭雄,东晋的一代权臣,当然了,现在的桓温还不是权臣,但此番灭成汉之战,使桓温一战成名天下知!
成汉是氐族南迁建立的政权,成汉本是据守蜀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氐族经营蜀地多年,虽没有与当地士族大户解决好关系问题,但是自保绝对没有问题。
还有就是氐族也是善战民族,成汉的军队绝对也不是吃素的。
那么桓温是怎么灭成汉的呢
在345年月的时候,桓温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
那桓温怎么会打起了成汉的主意
其实就是桓温考虑到当时成汉君主李势继位后,骄奢淫逸,不理政事,刑法苛滥,加以饥荒,成汉国势更加衰落。
此时不征西何时征西啊!
这是成汉灭亡的天时人和!
地利方面,桓温当时入蜀并没有带太多兵,实际上他也没有那么多兵,这就意味着他的军队不会走大道。
成汉君臣认为他会从大道而来,误判军情,同时东晋军队过于勇猛,连战连破,成汉军队是节节败退。
哪怕是在桓温将危之际,军队依然坚决向前,成汉李势有太过于愚蠢,白白葬送了成汉军队的战力。
冉闵在得知成汉灭亡的前因后果之后,便召集群臣到议政殿商议,共商国是。
“诸卿,寡人刚刚得到的消息,成汉,被桓温灭掉了!”
“什么”果不其然,当冉闵说出这个事情的时候,那是满堂皆惊,几乎没有一个大臣是不勃然变色的!
冉闵站了起来,伸出了自己的手掌,脸上带着轻蔑的笑意道:“哈!诸位,你们是不是很震惊没错,寡人刚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很震惊!”
“寡人震惊啊,寡人诧异啊。偌大的一个成汉国,怎么说灭亡就灭亡了呢难道成汉国如此不堪一击当年的蜀汉,曹魏好歹也是征四方之兵十万,分三路进攻蜀国,这才将蜀汉灭掉的!难道今时的成汉如此羸弱桓温才多少人不过一万精兵轻骑!”
冉闵跺脚道:“而成汉举国上下的兵马至少有十五万!又凭险要之地,何以灭亡李势这厮,昏聩误国,以寡人看,就算是当年的蜀后主刘禅都比李势这蠢货强上十倍!”
无怪冉闵如此恼怒,成汉是他拿来牵制晋国的一枚棋子,魏国与成汉东西两面,遥相呼应,晋国必然不敢轻举妄动的。
而现在成汉如此出人意料地灭亡了,会给魏国添多大的麻烦
灭亡成汉之后,晋军必然势力高涨,晋国的势力又将更上一层楼。而更危险的是,得到了蜀地,晋国就会得蜀望陇,频繁骚扰魏国,甚至是两线出战,让魏国不胜其扰!
成汉眼下就这么离奇地被桓温带着上万人收拾了,由此可见,以前的蜀后主刘禅的确比李势强!同样是坐拥巴蜀之地,天府之国,人家刘禅还能稳坐钓鱼台,硬抗了这么久,可是成汉这是说灭亡就灭亡了,还没有半点音讯!
想当年的魏灭蜀汉之战。
蜀汉后期,连年对魏用兵,国库虚耗,政治,矛盾重重。
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昭,趁蜀汉衰败之时,于景元四年夏,派邓艾、钟会率军分路攻蜀。钟会领兵十万,由斜谷入汉中。蜀将姜维退守剑阁,钟会挥师进逼,姜维投降。
邓艾领兵三万,自狄道进军,由阴平行军至江油,蜀守将张邈投降。
邓艾旋又克涪县,阵斩诸葛亮子诸葛瞻,遂乘胜前进,直捣成都,刘禅降,蜀亡。
“大王,成汉好端端的,怎么会灭亡了呢”荀稷傻眼了,“去年十一月,桓温不是才刚刚率兵攻打成汉吗这不过四五个月的时间,偌大的一个成汉就灭亡了”
“寡人也想知道原因!李势这头猪,蠢猪!蠢不可及!愚不可及!”
说着,冉闵就将成汉灭亡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说到这个晋灭成汉之战,倒还真是奇葩。
在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寡敌众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因为耳背的传令兵听错号令而胜利的,恐怕也只有桓温一位了。
李势得知桓温的进犯,十分的恼怒。他派出了他的手下去拦截桓温,希望能够将桓温的几千人马就地处理。但是没想到桓温是提前知道了信息,故意绕开了路,正好跟李势派出的人马完美错开。
李势却完全不知道情况,等到桓温的人马已经在成都城门下叫嚣的时候,李势这才回过神来。不过他手上还是有可以调动的大批人马,于是他火速调兵,意图将桓温给灭了。然而他却没想到桓温三站三胜,将李势的人马摁在地上使劲地摩擦。
不过李势也不是好惹的,得知自己派出去的人马并没有将桓温拦住。所以李势想调城内的禁卫军与城外的大军里应外合,将桓温包围住。
而桓温一时没有察觉,等到他看到李势的人马像是一个漩涡朝着这边过来的时候。他这才意识到危机,于是他赶紧命令传令兵鸣金收兵,让部队撤退。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听从桓温命令的那个传令兵没想到是个耳背之人,他居然把桓温的下达的“撤军”听成了“进军”。
于是他一通鼓声起,使得将士们的士气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加上成汉军以为己方人多势众,肯定会赢而放松了警惕。
不料结果反遭士气高昂的东晋军给杀得溃败不堪,而战场的局势一下子由不利扭转了过来。而桓温趁着这个胜利的势头,将汉军给打败,而后城内的李势率众投降,从此成汉政权宣告灭亡。
听完冉闵的叙述,荀稷等人更是瞠目结舌:“大王,这……这也太荒唐了吧”
“何止是荒唐简直滑稽!滑天下之大稽!”冉闵没好气地道,“诸卿,眼下晋国占据了巴蜀之地,坐拥千里沃野,国力大增,寡人恐晋人又将行北伐之事,汝等有何良策,不妨畅所欲言。”
秦牧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大王,其实晋国当下占据了巴蜀,虽然有些麻烦,有些棘手,但还不至于使我魏国方寸大乱。臣建议大王择一良将,派出兵马数万南下,进驻宛城,威慑江南,同时再遣使入关中,提醒蒲洪、姚弋仲注意南方动向,必要的时候,咱们甚至可以出兵入关。”
“好。就依你所言。”
冉闵当即任命文泰为征南大将军,都督荆、扬、豫三州之军事,率领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金吾卫六万人南下,进驻宛城。
说实在的,对于让自己如此焦头烂额的桓温,冉闵倒真是生出来一股惺惺相惜之感。
秦牧这时笑着道:“大王,你当年在南征之战中,格外重视桓温这个晋将,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今的桓温,一战而灭成汉,可不是一战成名天下知吗”
“唉,寡人宁愿不重视这个桓温。”冉闵有些苦恼地道。
“大王,区区的桓温,何足挂齿”
此时,说到桓温,荀稷站出来说道:“大王,桓温此人,确实是有过人之处啊。此人年少成名,性情深沉,我听说桓温出身官宦世家,却是命运坎坷。”
“桓温一族在东汉时期是很有影响力的名儒世家。他们一向清正廉明,很受老百姓的爱戴。但是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他们却是被人看做是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十分的碍眼。”
“尤其是身为名儒的桓温高祖桓范,他一向更是宁折不屈的性子。因为朝政上的事情,让司马懿对他十分的恼怒。司马懿本来还敬重他几分的,但是在高平陵政变之后,由于桓范站错了队,因此司马懿将其打杀并夷灭三族。”
“好在桓温一族还有漏网之鱼,当时他逃到南方,而司马懿也没有更多精力去对付他。由此给了桓温祖上一脉留下了火种。”
学识渊博的崔皓亦是点了点头道:“不错不错。我也听说过桓氏一族的名声!因为受到祖辈的牵连,桓氏一族在后来的仕途中走得相当不平顺。桓温更甚,他先是自己的祖父被追杀,再者则是自己的父亲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韩晁设计陷害,而泾县的县令江播也参与了此次谋杀。”
“不过随后桓温手刃江播三子的事迹,却获得孝子美誉!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桓温声誉传到了晋明帝的耳朵里,晋明帝对这个年少的英才倒是十分的欣赏。尤其是在见过面之后,更是发觉桓温不仅仅是有名誉在外,人长得也不错,于是九江南康公主嫁给他为妻子。”
“这对于桓温来讲是莫大的荣幸。从祖父一代开始,由于司马家族的打压,桓氏一族都没有什么仕途可言。但是没想到,这个时候竟然能够得到晋明帝的赏识。还将公主许配给他,这等好事,桓温自然是求之不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