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臣不敢。但是陛下,就算情报属实,拓拔寔君处死了拓跋孤,残害忠良,逼反了众多的胡人部落,但是就凭这样,便接纳胡人的归附,臣以为还是大大的不妥!胡人生性桀骜,他们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被迫归附我大魏的,若是有朝一日,我大魏势穷,谁知道会不会重现永嘉乱事”

    群臣纷纷进谏。

    “是啊。陛下,关于胡人归附之事,不可不慎重。这几十万的胡人,绝不能轻易接纳。昔日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终于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请陛下三思,万勿重蹈前朝之覆辙!”

    冉闵沉吟了一下,又道:“诸卿应该都听说过《徙戎论》吧”

    崔皓垂手道:“回禀陛下,臣曾拜读过《徙戎论》。这是陈留圉人江统的著作。当年任太子洗马的江统于齐万年之后,表《徙戎论》著称于世!文中提到‘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称戎狄是人面兽心,建议摒除胡人。”

    关于这事,读过史书的大臣都知道。

    江统鉴于当时游牧民族大量内迁杂居,后齐万年等在边关作乱的情况,提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羇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的主张。

    《徙戎论》在当时西晋朝廷由贾南风当政时期,自然无法采纳,不到十年即发生五胡乱华。

    “崔令君,你也是这般的主张吗”

    “是的。”崔皓沉声道:“陛下,臣的主张是这样的,少量的胡人,咱们可以接纳,譬如说河西、凉州的胡人,这些栖息在西北的胡人大多是土生土长的胡人,而且可以接受朝廷的诏令,愿意接受我华夏的先进文化。大魏可以接受他们,但绝不能接纳北方的戎狄!”

    “臣以为在《徙戎论》中,有一句话说的好。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羇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我大魏现在的人口不是太多,甚至于汉儿要少于晋初,历经乱世,礼崩乐坏,人口凋零,如何接纳这么多的胡人”

    闻言,冉闵沉默不语。

    就在这时,御史中丞韦謏出列道:“陛下,臣以为令君大人所言极是。胡人内迁,有利有弊,但是现在看来,实在是弊大于利的!当年关于如何处置内迁的胡人问题,在当时的西晋朝堂之一直是争论不休的!”

    “江统、傅咸等人的《徙戎论》,即将胡人迁回草原,禁止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混居在一起,但臣以为,这对于当时的形势是不切合实际的。”

    “其一,迁徙胡人所耗费的物资太大,实在是一个得不偿失的决定。其二,当时世家门阀有众多的胡人奴仆,迁徙胡人也不符合世家的利益

    其三,迁徙戎狄对于一旦处理不好,可能还会引火烧身,引发更大的动乱。”

    “现在越来越多的胡人内迁,欲归附大魏。但陛下打算如何安置他们是就地安置在边疆,并州、幽州、河朔一带,还是迁到内地陛下,恕我直言,这是一个让人左右为难的事情。”

    “若是把胡人安置在边疆,时日一久,必生叛乱,陛下想要同化这些胡人,让他们胡人接受我汉家的先进文化,学汉礼,习汉文,说汉语,殊不知边疆若是以胡人居多,到时候不知道被同化的是咱们汉人人,还是胡人了。而一旦迁徙到中原呢中原百姓对胡人依旧是深恶痛绝的,陛下若是这么做,只怕会引起中原百姓的不满,而且胡人生性桀骜,多半人面兽心,只怕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就是冉闵所担心的问题!




第0605章 以夷制夷
    到底要不要接受几十万胡人的归附,冉闵的心里还是犹豫不决的。

    崔皓、韦謏说的这些冉闵都很清楚。

    两面三刀,很容易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的。就跟历史的武悼天王冉闵一样,失败的原因大致有四个。

    其一,背信弃义,失去大义,导致众叛亲离。

    其二,极端残暴,嗜杀成性,反复无常。

    其三,刚愎自用,猜忌心重,不听劝谏,对手下文武官员也心狠手辣,动辄杀全家,杀三族。

    其四,穷兵黩武,枉顾民生。

    这第一个原因是最致命的,因为冉闵在颁布《杀胡令》,篡位称帝之后,彻底失去了大义的名分,遭到了诸胡的围攻,而最直截了当的原因,还是在于冉闵没有完全贯彻《杀胡令》。

    最后冉闵还把自己的儿子封为大单于,接纳了许多胡人,这样一来,就引起了百姓的极大不满,彻底失去中原汉家百姓的民心了。

    但这个时候,大理寺卿徐机站出来说话了:“陛下,臣以为崔皓、韦謏大人所言差矣!当年晋王朝无法有效地解决当时胡人大规模内迁的问题,对于这成千万的胡人安置的问题其实一直萦绕在西晋的朝堂之,对于胡人的安置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借鉴东汉代以及曹魏时期的办法。”

    “即并不完全排斥胡人,在防范他们的同时,也将胡人运用至各个方面,帮助司马家族巩固他们的统治,即所谓的‘用夷’!”

    “军事的运用,即以夷制夷,已夷为兵。经济的融合,即化夷为民。只此两点,倘若当时的晋王朝能够妥善运作,没有后来的八王之乱的话,绝不会有之后五胡乱华的事情!”

    冉闵点了点头,觉得徐机说的没错。

    自东汉以来胡人内迁已成规模,民族融合也是一种趋势,由于文化以及习俗的差异外加官员的横征暴敛导致胡汉矛盾日益严重,因而《徙戎》的呼声一直是不断升高。

    然而由于中原地区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不断,人口大量损耗,朝廷控制的人口更是直线下降。

    这导致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两汉以来形成的“用夷”策略和实践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故而“用夷”比之“徙戎”更为切合西晋的实际形势。

    当然这也并非说“徙戎”是一无是处的,至少冉闵认为江统的《徙戎论》中阐述的几点的确是西晋在胡人问题的重大失误。

    如果早年间晋武帝等人能够认真的听取徙戎论之中的一些有用的意见,那么西晋王朝或许可以避免一场灾难也未可知。

    徐机又道:“陛下,臣以为可以接纳这些归附的胡人,但是必须要妥善安置,严加防范。胡人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但陛下完全可以用以夷制夷,已夷为兵和化夷为民的办法去处理。”

    “中原经历数十年的乱世,满目疮痍,土地破败,人口凋零。倘若真的能教化这些胡人,臣相信几代人,百年的时间,一定可以化胡为夏,把胡人都变作汉人的!”

    “嗯。”冉闵点了点头,但还是不置可否。

    这时,冉良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徐大人这个谏言甚好。以夷制夷,已夷为兵!已夷为兵是将内迁的【】胡人部众编入军队之中扩充军队的实力。早在汉朝时,汉武帝就曾经利用过这个方法打击匈奴,而当时大汉的两大柱石卫青及霍去病其帐下都有不少的匈奴人。”

    “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中原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而人口的大幅度下降必然也会导致实际可用兵源的下降。因而针对这一情况曹操、孙权、刘备都曾经将目光盯在了其周边的少数民族身。”

    “比如诸葛亮北伐中原之时其部队之中就有南中人,而且诸葛亮还把这些南中士兵统一编队,组建了无当飞军;姜维北伐中原之时也曾经利用西北的羌人来牵制曹魏;同样的东吴孙权也曾经多次将山越的兵源编入东吴军队之中!”

    “由此可见,胡人也能成为大魏军队的力量之一。而化夷为民,也能弥补我大魏当前的缺陷,即人口不足之缺陷!中原久经战事,人口稀少,劳动力不多,陛下虽然鼓励百姓生育,但要想新生儿长大chéngrén,还需要十几年的时间,陛下等得起吗”

    这最后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冉闵。

    是啊,十几年的时间,自己等得起吗

    有这工夫,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去增加劳动力吧!

    其实对于以夷制夷,已夷为兵还有化夷为民这三个政策,冉闵不是没有想过,但是真正要运作起来是十分困难的,首先要考虑的一点:万一胡人再度作乱,他冉闵就是汉家的千古罪人了!

    这三个针对内迁胡人的政策,早在汉代便已经实施了。

    自汉武帝大规模打击匈奴之后,至西晋初期其广袤的边境线之再无一个如匈奴一般的庞然大物威胁着西晋王朝。然而纵是如此其边境线也是不太平的。

    东汉的西凉之乱等一系列问题,到西晋初期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西凉之地不时还有小规模的叛乱,诸如“秦凉之变”。

    胡人在黄河以北以及关中地区已经初具规模,其成群结队地扎根在西晋的土地,没有了长城守卫的西晋而言始终是个威胁。

    针对此一系列情况,西晋王朝也并非是毫无作为的:

    一方面他们挑选得力干将前往北方边境线平息叛乱;另一方面即利用胡人的骁勇善战将其编入军队之中,即所谓的“已夷为兵”以及胡人诸部之间的矛盾对其进行分化瓦解,这种就是“以夷制夷”。

    还有已夷为兵。

    因为前朝有这种先例,西晋朝廷将一部分胡人编入了西晋军队之中,而八王之乱之时参议叛乱的八王都利用胡人扩充自己的军队以此来壮大自己的实力,由此可见在西晋的时候胡人的有生力量已经成为了西晋主要的兵源之一。

    这种做法对于西晋朝廷而言并非一无是处的!

    将胡人编入军队之中弥补了中原青壮年士兵兵源不足的局面,缓解了一部分压力。

    将一部分军队编入军队之中也缓解了中原百姓生存空间不足的情况,缓和了胡汉矛盾。

    可以说,已夷为兵的方法解决了当时西晋实际可用兵源不足的情况,可以说在这点之西晋朝廷的想法并没有很大的失误。

    胡人自东汉之时便已经开始大规模内迁,至西晋初年已经初具规模。内迁胡人弥补了因战乱而导致的中原百姓人口不足的情况,然而正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当时的胡人人数实在是太多因习惯风俗的不同与农耕民族的冲突一直是不断的。

    东汉之时围绕着西北这一块地方所爆发的叛乱终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因为官员的横征暴敛反而引发了更多动乱。

    针对北方叛乱迭生的情况西晋王朝也一直是头疼不已,其中尤以秃发树机能的叛乱持续时间最长,针对叛乱迭生的关陇地区,西晋王朝也是花招百出。

    一方面为了剿灭秃发树机能西晋王朝数次派遣大将镇守,其中除了文鸯有所建树之外,其余几任都督都死于任,直到马隆彻底平息动乱;另一方面就如这篇文章所讲采取“以夷制夷”的方法,利用胡人下级之间的矛盾以及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对其进行分化瓦解。

    泰始七年,刘猛叛乱,晋武帝派遣何桢前去平定叛乱,而何桢则利用刘猛账下部将李恪助其诱杀刘猛,不久刘猛的叛乱就被平定,匈奴诸部臣服西晋。

    刘渊自离石要塞起兵之后,并州刺史刘琨借助臣服于西晋的鲜卑族的力量屡次击退了刘渊对并州的进犯,迫使刘渊不得不改变战略,转而攻略河东,同时对盘踞在西晋北部边陲的鲜卑诸部宇文鲜卑、慕容鲜卑以及段部鲜卑又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牵制。

    可以说西晋以夷制夷的方略是极为成功的,如没有后面一系列动乱的话,胡人诸部根本无法撼动西晋王朝统治的根基:

    一方面由于胡人诸部之间矛盾颇深,以至于他们根本无法团结一心。

    另一方面以夷制夷的运用,使得当时诸多雄才大略的游牧民族领袖无法团结草原诸部抗衡西晋王朝。

    以夷为兵以及以夷制夷的成功运用在军事位西晋带来了诸多效益,缓解了西晋朝廷军事的压力,让西晋王朝可以安心的制定灭吴方针。



第0606章 后宫可以干政
    化夷为民,是指中原王朝通过各种手段,将内附的少数族群部众转化为编户齐民,向当时的中原政权缴纳赋税,承担劳役,以此来弥补因连年战乱之后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而关于化夷为民早在建安年间就已经为曹操所运用。

    关于以夷制夷、以夷为兵以及化夷为民都为西晋带来了诸多的效益,为西晋解决了诸多的问题,然而后人常说西晋在胡人问题是极为糟糕的,这个极为糟糕的问题就是驱夷为隶。

    即世家门阀通过各种手段将胡人部众转化为所属的奴隶或者佃客,为自己攫取经济的利益,以供自己挥霍。

    《晋书石勒载记》:太安中,并州饥乱,勒与诸小胡亡散,乃自雁门还依宁驱。北泽都尉刘监欲缚卖之,驱匿之,获免。

    勒于是潜诣纳降都尉李川,路逢郭敬,泣拜言饥寒。敬对之流涕,以带货鬻食之,并给以衣服。勒谓敬曰:“今者大饿,不可守穷。诸胡饥甚,宜诱将冀州就谷,因执卖之,可以两济。”敬深然之。

    会建威将军阎粹说并州刺史、东嬴公腾执诸胡于山东卖充军实,腾使将军郭阳、张隆虏群胡将诣冀州,两胡一枷。

    勒时年二十余,亦在其中,数为隆所驱。

    当年羯赵的开国皇帝石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两次遭遇了西晋地方官掠卖少数族群部众为奴隶或田客,而且石勒自己也建议郭敬诱卖胡人,可见当时驱夷为隶这类事情发生的频繁程度。

    驱夷为隶堪称是西晋在处理胡人问题的反面案例,而西晋胡人问题的失败也多是由驱夷为隶而引发的诸多纠葛:

    驱夷为隶是导致胡汉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世家门阀的横征暴敛导致胡人部众一直不肯屈服于西晋王朝的统治,因而叛乱此起彼伏。

    驱夷为隶让人口本就不够充裕的西晋无疑也是一笔巨大的损失,而门阀拥有了诸多的奴隶供其驱使,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其在经济以及地方的影响之不在受其约束,这对于司马家族的统治又是一件好事吗

    司马家族为了自己能够顺利坐稳江山对世家做出了诸多让步,可是一味的妥协则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发生,而驱夷为隶这一现象就是在胡人问题的重大失误。

    针对胡人内迁的问题,群臣在朝堂分成两派,固执己见,互不相让。

    冉闵感到很头疼,一时之间无法也无法决断,索性先将此事搁置起来,日后再议。

    到了晚,夜幕降临,华灯初,冉闵正在徐芷晴的寝殿里休息。徐芷晴成了冉闵新的宠妃,新婚燕尔的,自然是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不过冉闵还算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成堆的奏章,让他不得不批阅到深夜。

    “陛下,已经过子时了。该歇息了。”徐芷晴穿着一身薄如蝉翼的睡衣,抱着冉闵的脖颈呵气如兰地道。

    冉闵放下了毛笔,拍着徐芷晴的手背说道:“晴儿,你先睡吧。等朕把这些奏章批阅完了就睡。”

    闻言,徐芷晴扫视了一眼摆在宝案的奏章,堆得跟小山一样,不禁黛眉微蹙:“陛下,这么多的奏章,你要批阅到什么时候只怕两个时辰你都是批阅不完的吧还请陛下以龙体为重,万勿太过操劳了。”

    冉闵揉着自己的太阳穴说道:“不操劳不行啊。朕是一国之君,既然享受到皇帝这个身份所带来的权力和荣耀,就必须要把这份职责也承担起来。欲戴王冠,必受其重啊!”
1...279280281282283...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