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不过,不管石虎是真心还是假意,石闵打从心底都无法接受。
试问这普天之下,有谁能拒绝成为九五至尊的这份诱惑
不论石虎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成为储君,对于现在的石闵而言,乃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何以也
其一,一旦石闵成为太子,他所处的位置会变得十分尴尬。其一举一动被各国的间谍,各方势力密切关注不说,似石鉴、石斌、石遵、石祗这些石虎的儿子们,必定与他交恶,千方百计地想要除掉他石闵。
其二,打个比方,石虎是真心想要立石闵为太子的。
这样一来,在石虎百年之后,石闵会登基,继承羯赵国的基业。但是这样一来,与石闵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石闵想做一个复兴华夏的开国之君,而不是继承一个由残暴的羯人开创的胡人王朝!
且不说中原的汉人会对石闵生出异心,不好收服,便是数典忘祖,认贼作父这种行径就已经让石闵羞愧的无地自容了。
就算石闵日后改弦更张,在石虎百年之后改国号,又声称自己是汉人,恐怕这种行径还会被天下人所耻笑的。认贼作父,做过羯赵国的太子这个事情,将会成为他石闵这一生所无法磨灭的污点。
第0150章 让位
“大王,臣何德何能,敢窃居储君之位”石闵一面在心里想着应对之策,一面言辞恳求地道,“请大王为我大赵国的江山社稷,切勿一时冲动,立臣为储君!臣,当不得啊!”
“朕说你当得便当得!”
石虎不禁吹胡子瞪眼地道:“棘奴,你心中是否有所顾忌在场诸公,谁人不服的,不妨站出来!”
石虎这么一副护犊子的模样,谁敢站出去摸老虎的屁股不要命了吗!
看着群臣都是战战兢兢的样子,石虎很满意,石闵暗自思衬了一下,终于脑海里灵光一闪,躬身道:“大王,臣不敢窃居储君之位,实乃真心,实乃有不得已之缘由啊!”
“说。今天若是你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棘奴,就休怪朕不讲情面,治罪于你了!”
石闵道:“大王,请听臣一言。自古以来,按照宗法制,储君之位,向来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何来养孙、养子为储之说若大王无子嗣,这还尚可,但是大王膝下有子嗣十几人,孙儿更是不可计数,子嗣众多,难道大王的儿孙里就没有一个杰出的吗”
“大王,你若是执意要立臣为储君,将来继承大赵国的万世之基,必生祸患。如春秋时代的宋国,自宣公起,因其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如宋宣公,如吴王余祭,皆以授受之不经,酿成隐祸。这些都是十分惨痛的教训啊!请大王明鉴!”
怎么又扯到宋宣公和吴王余祭的身上了
只识弯弓射大雕,不喜欢读书的石虎很是不解。
石闵垂手道:“大王,宋宣公为宋国的国君,爱其弟公子和,更甚于爱其子太子与夷,并且宋宣公在临终前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了公子和,即宋穆公。由此造成了宋国十世的祸乱!”
要说这春秋时代的宋国,可是多灾多难的。
在君位的传承问题上,宋国的国君们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以至于直到宋国灭亡,因为兄终弟及的继承关系,屡屡不止。
宋宣公病逝后,子和继位,是为宋穆公。宋穆公临终前,又念及旧情,决定传位给宋宣公的儿子与夷,两个儿子公子冯和左师勃驱逐出宋国,让他们到郑国居住。
与夷继位,是为宋殇公。
“殇”这个谥号,很是不好,从这一点上来看,与夷果真是命运多桀的。
宋殇公十年(公元前710年),太宰华督杀害宋殇公,而从郑国迎回公子冯拥立为君,是为宋庄公。因此当时君子认为,一定要遵守把君位传给儿子的法度,宋国的祸乱,就是宋宣公造成的。
宋庄公还好,前半生颠沛流离,至少没死的很惨。但是他的儿子宋闵公子捷就惨了,死得很憋屈。
宋闵公在位时,多次与鲁国交战。
宋闵公八年,鲁败宋于乘丘(山东巨野),擒宋大夫南宫长万。次年,宋国报复去年乘丘之役,再攻鲁国,战于鄑邑(山东曲阜南),宋军又败。
南宫万后来被释回,有一回宋闵公和南宫万一起去打猎,双方起了争执,宋闵公取笑他:“吾初敬君,今君乃鲁国囚犯,吾不再敬君矣。”南宫长万既愧且怒。
宋闵公十年(前682年),南宫长万趁下棋时杀子捷于蒙泽,立子游为君,诸公子借曹**队反击,杀子游,立子捷弟子御说,是为桓公。不久南宫长万奔陈国,宋人贿赂陈国,“使妇人饮之醇酒,以革裹之,归宋。”,被杀,“宋人醢万也”。
宋闵公是死得真惨,还死得憋屈。谁知道南宫长万心眼儿这么小
宋国的第18任国君是子游,宋前废公,最后被起事的宋闵公的公子们杀害。接下来的是御说,宋桓公。
宋桓公倒是稳稳当当地过了一生,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内乱,多次参加诸侯盟会,曾出兵援救郑国、邢国,安定周王室。宋桓公就是大名鼎鼎的仁义霸主宋襄公的老爹!
说起宋襄公,其“半渡不击”的事迹可谓是广为流传的。
宋襄公兹甫就是宋国的第20任国君,他的事迹不必赘言。
后来的是宋成公王臣,在位十七年,遭了不少罪,城濮之战就是他在位期间发生的。
公元前620年,宋成公去世,其弟子御杀了宋成公的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自立为宋国国君,史称宋后废公。之后,宋国人又杀了宋后废公,立宋成公的小儿子杵臼为宋国国君,是为宋昭公。
又来了又来了!还是弟弟弑兄篡位的戏码,不过往往都会被拨乱反正。
接着还有。
宋昭公死得挺惨的,估计还死不瞑目。
公元前611年,宋昭公庶弟公子鲍联合其嫡祖母王姬杀害宋昭公,公子鲍于是继位,是为宋文公。
又是弑兄篡位的戏码!
宋文公病逝后,其子宋共公子瑕继位,属于宋国的噩梦一般的“兄终弟及”的轮回又来了!
宋共公死后,世袭司马荡泽(宋襄公弟公子荡的曾孙)作乱,杀死太子肥。荡氏被华元诛灭,荡泽被杀,族人逃到楚国。
于是,立共公小儿子成,是为宋平公!
这也算是弑兄篡位的一种,不过是族兄族弟的关系。
接下来是宋元公,宋元公在位期间爆发过内乱,不过被平定了。
随后是宋景公,景公没有子嗣,所以立了侄孙子德为储君。
子德为宋国第二十九任君主,宋元公曾孙,公子褍秦之孙,公孙周之子,宋景公之养子。宋景公无子,以公孙周之子继之。
子德就是宋后昭公!
这个子德不简单,在位65年,古往今来有多少君主能一决高下
子德之后,宋悼公立。这厮估计是被俘虏杀害的,故而谥号“悼”。
然后其子宋休公子田立。子田后,昏庸的宋桓侯子辟兵上位了。
弑兄篡位的戏码再次上演!
这一期间,发生了戴氏取宋的事件。
戴氏取宋,亦作戴氏代宋,是指战国中期宋国的权臣、宋戴公在400多年后的后人子剔成废掉宋桓侯而自立的事件。
宋戴公的后人以“戴”为氏,所以这件事被称为“戴氏取宋”。
由于子剔成是宋戴公的后人,所以在《史记》未写被篡夺君位,但这事件却有在《竹书纪年》记载。
子剔成后,又是弑兄篡位的戏码,始作俑者便是“射天鞭地”的宋王偃(详见《桀宋》,作者君的另一本小说,以此人为猪脚)!
至于吴王余祭的事情,则是广为流传的,只不过形象上比自诩为礼仪之邦,源远流长的宋国好太多了。
吴王寿梦有四个杰出的儿子,都颇有上古君子之风。
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
寿梦挂了之后,长子诸樊继位。
吴王诸樊在攻打楚国附庸国巢国时,中箭身亡,时年48岁。值得一提的是,诸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王国元首。
吴王诸樊死后,遗命将王位传给次弟余祭,想依次相传,定要将国家交给季札才罢休,以满足父亲吴王寿梦的遗愿,并褒奖季札的节义。
继位的是余祭,吴国称王以来的第三位王。
余祭死得挺惨的,最后被一个越国的俘虏杀死了。
按照遗命,其弟余昧继位。
前527年,夷昧去世,欲传弟季札,不受,遂传子僚,即吴王僚。
石虎摸着胡子,作思索之状道:“那吴王余祭又是为何”
“吴国,其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石闵侃侃而谈道:“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闻言,石虎微微颔首道:“这倒是一个有德行的国家,有德行的兄弟。兄谦弟恭,说的应该就是他们了吧”
“是的。大王,事实上正是如此。”石闵作揖道,“寿梦之后,其子诸樊、余祭、余昧皆为吴王,本来余昧在去世前,想将吴国交付给季札的。”
“噢那季札接受了吗”石虎倍感兴趣。
“没有。”
石闵摇了摇头道:“季札乃是上古圣贤也。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
“季札言道: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
“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石虎闻言,不禁瞠目结舌地道:“这世上当真有对君主之位不屑一顾的人”
“大王,季札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臣虽然不敢自比季札,但是心向往之!兄终弟及,尚且是取祸之道,更何况大王如今要放着诸公子不立,立臣这个养孙为储君呢所以,此事还请大王慎重!”
第0151章 开府仪同三司
说真的,在诸多的上古先贤中,石闵最敬佩的,还属这个淡泊名利,避让王位的季札。
孔子曾经说过:“泰伯(季札的祖先吴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
贤者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中,闪耀不绝。
在这个“季札让国”历史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溯源主题余韵不尽。中原地区与句吴一带的人们,都是同祖共宗的兄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千百年来,人们本就同根同源,同体相依!
石闵让位的这一说辞并不算牵强附会的,毕竟他还引经据典,扯出了季札这么一位旷古烁今的圣贤出来。
义阳公石鉴赶紧站出来道:“父王,棘奴所言极是。关于季札的事情,儿臣亦是略知一二!吴王诸樊一直到过世之前,都还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让后人将王位依次传给几位弟弟,这样最终就能传到幼弟季札的手里,以满先王寿梦生前的遗愿。继位的吴王夷昧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绝了。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他再度归隐而去!”
“季札为上古圣贤,三让王位,传为千古佳话。大都督如今更是高风亮节,不为储君之位所迷惑,其忠诚之心,日月可鉴!为让位,季札几度归隐,不问世事,而今父王若是非要让大都督做太子,为国之储君,大都督又效仿季札之举,归隐山林的话,岂不是令我大赵国丧失了一位百战百胜的战神吗”
石闵垂手道:“请大王收回成命!储君之位,当有德者居之,有能者居之!臣何德何能,敢于窃居储君之位大王的诸子中,不乏有德行者,不乏有能力者,只要大王从诸子中择出一位储君,臣必如同周公旦、诸葛亮一般,似侍奉大王一般侍奉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群臣顺势山呼道:“请大王收回成命!”
显而易见的,朝堂上的诸多文武,没有一个是赞同石虎立石闵为储君的。
大家心里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似石斌、石鉴、石遵这些人不甘失败,将自己的江山社稷拱手让给外人;似蒲洪、姚弋仲、刘显等地方军阀则是不甘寂寞,石虎诸子是一个什么德行,他们都心知肚明,将来不管是石遵继位也好,石斌继位也罢,对于他们来说,都还有着逐鹿天下,反客为主的可能性。
而一旦石闵上位,以他的强硬的作风和铁血的手段,难保不会削弱各地的藩镇,彻底整合赵国国内的各部势力。
至于冉良、赵揽、申扁、申钟这些人,实质上并不支持石闵成为大赵国的储君的。诚如石闵所言,这是取祸之道,说不定石宣之乱刚刚平定了,又来一个“石斌之乱”、“石遵之乱”什么的。
石虎颇为迟疑地想了一下,最终叹了口气道:“唉,我赵国有棘奴,其国无患矣!”
“既然棘奴你执意要避让储君之位,也罢,朕便成全你。但是你在这次的平叛之战中,居功至伟,不可不封赏!石闵听封!”
“臣在!”
“朕封你为魏公,封地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开府仪同三司。同时,自即日起,朕改大司马为大将军,作为全国最高的军事主官,凡军务必由大将军府所出!石闵为大将军,赐衮冕之服,虎贲三百!”
“臣,谢主隆恩!”这一回,石闵倒是没有推辞。再这么推辞下去,不仅会惹得石虎不悦,说不定连自己现在的权势都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危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