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半晌,朱由校挥了挥手,直接说道:“行了,不用念了。”
东林党闹腾,这一点朱由校心里面明白。
沉吟了片刻,朱由校开口说道:“去把杨涟和高攀龙给朕找来。”
此时的杨涟官居左副都御史,高攀龙则是光禄寺丞,两个的官职可都不低。
朱由校想见这两个人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两人太有名了。
杨涟的忠正和骨气为后世人所称道,朱由校现在就想看看他是不是堪用。
高攀龙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也是东林党的首领之一,如果东林党之中有可用的人,那么朱由校愿意做点分裂东林党的事情。
“是,皇爷!”陈洪不敢怠慢,连忙答应了一声,然后赶紧转身出去找人了。这些日子皇爷都没召见任何人,现在召见杨涟和高攀龙,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啊!
很快这两个人就来了。
听到陈洪的回禀,朱由校开口说道:“让高攀龙进来,将杨涟带到旁边的偏殿候着。等到两人离开之前,不要让两人再见面。”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之后,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时间不长高攀龙就从外面走了进来,见到朱由校之后,连忙躬身行礼。
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高攀龙免礼,同时在上下打量着这位在后世赫赫有名的东林党领袖之一。
高攀龙的模样不错,站在那里自有一股气度,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正直的人,总体形象就像是朱时茂小品里面的一样,不过看容貌目前是什么都看不出来。
“高爱卿。”朱由校叫了高攀龙一声,但是紧接着却是咳嗽不止,似乎要把肺都咳出来一样。
高攀龙连忙抬起头:“陛下还是要保重龙体啊!”
此时高攀龙才看到,朱由校居然坐在轮椅上,身上搭着毯子,脸色也不是很好看,有一种不正常的潮红。
高攀龙的心里面就是咯噔一下,陛下的病已经如此严重了吗?
“没事,朝廷的事情这么多,朕想安稳也安稳不下来。”朱由校意有所指的说道。
“是臣等失责。”高攀龙连忙躬身道。
朱由校顿时就笑了:“这样的话就不用说了,今日找爱卿来是有事情和爱卿说。这几日朕这里收到了不少题本,多是弹劾魏忠贤的,说魏忠贤陷害忠良、迫害报复言官,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说魏忠贤有鹰视狼顾之相,说他是刘瑾汪直之流。”
说到这里,朱由校抬起头看着高攀龙:“不就是查个案子,抓了几个人,怎么就闹得这么大,爱卿何以教朕?”
高攀龙连忙说道:“陛下,治国首在吏治,官场不宁,百官惶恐,何谈吏治?魏忠贤为了报复朝臣对他的弹劾,将人下狱,为一己之私枉顾朝廷,实乃罪大恶极,臣请严惩魏忠贤。”
看着撩衣服跪倒在的高攀龙,朱由校笑了,不知道是高攀龙的性格如此,还是东林党人的做派皆是如此。
不过东林党上书敢说话,敢批龙鳞,甚至以找茬批斗皇帝为荣,这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朱由校对高攀龙的话也不在意。
轻叹了一口气,朱由校有些有气无力的说道:“行了,起来吧,别跪来跪去的了。”
等到高攀龙重新站起来,朱由校开口说道:“这是东厂上来的题本,你可以看一看。”
说着朱由校对身边的陈洪使了一个眼色:“拿给高爱卿看看。”
高攀龙连忙伸手接过了题本,快速翻看了一下,他的脸色就不是太好了。
“姚宗文等人为何构陷熊廷弼,上面写的清清楚楚,刘国缙勾结李如祯想要赶走熊廷弼,姚宗文与熊廷弼有嫌隙,自然就帮着刘国缙弹劾熊廷弼。当然了,这里面还有钱可拿。”说着朱由校又拿起一份证供:“这是冯三元、魏应嘉、张修德三个人的供述。”
“这里面清楚地写明了,他们收了李如祯银子弹劾熊廷弼,每个人白银三千两,手笔不小,每人三千两,倒也公平。”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29章 如何处置
虽然天启皇帝的语气很淡漠,似乎没夹杂着什么感情,可是高攀龙仍旧听出了这话里面的冷意,脸上的表情有些发僵。
“为了私人恩怨,为了钱财,过节边疆,构陷守边重臣,这就是大明的都察院,这就是大明的忠正官员。”朱由校说道,声音依旧那么平和淡漠:“高攀龙,你觉得此事该如何?”
高攀龙顿时语塞,他有些不知道怎么说好了,他没想到这些人居然真的敢这么干。
陛下叫自己高攀龙而不是高爱卿,这就是对自己很不满意了。他原本想要说的话也全都堵在了嗓子里面。
“或许会有人说,这是诬陷,这是陷害。”朱由校也没管高攀龙,继续说道:“毕竟魏忠贤是权阉,是刘瑾汪直之流,朕也明白,也没想过和这些人去争论。毕竟你说什么他都不相信,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可是高爱卿,朕想知道你怎么想的。”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饶有兴趣的看着高攀龙,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或者真将此案交给爱卿来调查审问?”
高攀龙心里面一沉,这件事情此时就是一个烫手山芋,无论是落到谁的手里面,这都是一个非常难办的事情。
要给这些人翻案,就得说魏忠贤是诬告他们,可是这证词上面写得很清楚,他们何时何地收的钱,如何商量勾连,这供状里面可是写得一清二楚。
如果说这些全都是魏忠贤栽赃的,高攀龙无法说服自己去相信;可是如果不给他们翻案,严惩不贷,那自己就会成为叛徒了。
虽然对外不说,但是高攀龙心里面很清楚自己这些人是怎么回事,这就是结党,只不过是君子党,为了报国。
“怎么了?”朱由校看着高攀龙,笑着说道:“高爱卿觉得为难了?”
高攀龙半晌才开口说道:“陛下,此时辽东战事日紧,局势安稳胜过一切,如此处置了李如祯,怕是辽东将领会生出二心。臣以为此时不宜扩大此案。”说到这里,高攀龙实在是有些说不下去了,因为他发现朱由校看向自己的目光变得异常怪异。
“不处置吗?”朱由校看着高攀龙,笑着说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此爱卿不怕凉了那些忠臣的心?”
高攀龙再一次语塞,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沉默了良久,高攀龙开口说道:“臣以为此事可以查,但是要有个限度,不可任由魏忠贤如此审问,这会让李如祯肆意攀咬。臣以为不如将此案交给刑部和大理寺审问,或许能平息非议。”
朱由校又笑了,看着高攀龙,眼中闪过了一抹失望,交给大理寺和刑部?
朱由校基本上能猜到结果。一定是拖着。
这一拖就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去了,再想查怕是什么都查不到了。再者,逼得太紧,说不定李如祯就死在刑部的大牢里面了。
不要以为这些臣子都是好的,都是听话的懂事的,他们没什么做不出来的,朱由校不敢相信他们。
“高爱卿,以为此事该如此处置?”朱由校将盖在腿上的毯子掀开,缓缓地站起了身子。
高攀龙此时脸上已经没了从容,显然陛下这是对自己不满意了,但是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臣以为如此处置,方为妥当。”
“是啊!”朱由校感慨着说了一句:“妥当。”
说着朱由校走到了自己的龙书案前面,伸手将桌子上的奏疏拿了起来,然后对高攀龙说道:“这里全都是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十不存一,剩下的都被送去烧了。爱卿以为这里面存着多少私心?”
“多少人是相互勾连,多少人是与此案有牵连的?多少人害怕朕查下去?”说着朱由校猛地将奏疏扔在了地上,大声道:“爱卿,你来告诉朕!”
朱由校的声音虽然不高,也没有暴怒,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冰冷彻骨。
“臣有罪!”高攀龙连忙跪倒在了地上,大声的说道:“可是陛下,如此牵连下去,朝廷怕是会乱。陛下,朝局稳定为重啊!”
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屋子里面落针可闻,半晌,朱由校才缓缓睁开了眼睛,看着高攀龙说道:“朕知道了,爱卿退下吧!”
说着朱由校迈步走回了自己的轮椅上坐了下来,然后将毯子重新盖在了自己的腿上,笑着说道:“朕会考虑爱卿今日所言。”
高攀龙缓缓地站起身子,一下子仿佛苍老了十岁。他对着朱由校行礼之后,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等到高攀龙离开之后,朱由校突然又笑了:“为臣之道,忠正文本,真是可笑,可笑啊!一句忠正的话都不敢说,且不说做事,对错如此明显的事情,但就是不敢说。真相不重要,对错不重要,这大明怕是也不重要了!”
陈洪站在一边,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躬着身子垂着手,心都快跳出来了。
“将奏疏整理起来放好,让杨涟进来。”朱由校随后又恢复了常态,脸上依旧是带着潮红,仿佛刚才的事情压根没发生过一样。
时间不长,杨涟从另外一个方向被人带了进来。
比起高攀龙,朱由校对杨涟的期待更多。
原本的历史中,万历三十五年,杨涟登进士第。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
天启五年,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诬陷受贿二万两,历经拷打,惨死狱中。
“臣杨涟参见陛下。”
杨涟走进来之后,虽然感觉大殿里面的气氛有些古怪,但是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杨爱卿免礼吧!”朱由校看着杨涟,笑着说道:“朕听说你与顾宪成交好?”
如果说,明朝东林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词,那么顾宪成就是东林党绕不过去的一个人,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
那一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激励了古今现代多少人,成为了多少人的座右铭。
杨涟听到天启皇帝的问话,脸上的表情一滞,不过还是坦言道:“臣年轻时崇敬东林先生,只是有幸听其教导。”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0章 立地成圣
虽然杨涟说的简单,但是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
杨涟的青年时代,正是东林党方兴时期。杨涟对于顾宪成等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訾议朝政的气节非常敬佩。
每遇东林讲会,杨涟一定千方百计赶到无锡,与东林诸君子探讨性理之学,共商治国之道。二者彼此志同道合,逐渐成为东林党的后起之秀。
可以说杨涟代表着东林党的未来,而像高攀龙之流,已经是明日黄花了,没什么大戏可以唱了。
“顾宪成一生教书育人、倡导忠正,他的思想朕也知道。”朱由校看着杨涟,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
在朱由校看来,东林党的思想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不妥的是他们暗中干的那些勾当,东林党的口号喊得那叫一个震天响。
作为一个后世人,朱由校深刻地知道思想的重要性,所以他没准备全盘推翻东林党,至少,思想上可以倡导,比如忠君,以及报国。
当然了,也要加入一些东西,比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
东林党要是有了这个思想,不再做嘴炮党,这也是很好的。
至于不想纳税,想要更多的免税政策,隐匿土地,这些事情不光是东林党在干,难道齐浙楚党不干吗?不是,他们也在干。
在这件事情上,这些所谓的党派都是结党营私,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其他党派不如东林党会包装自己。
至少东林党在宣传上,那是一贯地强大,在呼吁人上,那是一贯地有水准的。
杨涟听到朱由校这句话,脸上的表情顿时有些激动,半晌才开口说道:“陛下识人之明,古今少有,臣感佩至极。”
朱由校摆了摆手,随后笑着说道:“顾宪成有一段话朕记得很清楚,‘在朝廷做官,志向并不在皇上;在边地做官,志向不在民生;居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这段话朕一直记忆犹新,如果官员都能够践行这样的话,何愁大明不兴?”
“在朝中做官忠于君主,在边地为官看顾民生,在山林水边则是思考着存世之学,这不光是做官,做人也是极好的。”
“故人言立功立德立言,顾宪成在立言之上做的很好,朕觉得可以媲美阳明公啊!”
阳明公,自然指的就是王阳明——这位大明一代最牛逼的人物,他在思想和军事上都很强大,尤其是他发展的阳明心学,真的是一代思想大家。
当然了,朱由校在这个时候提起王阳明,自然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万历十二年,在王阳明逝世后五十四年,王守仁与薛瑄、胡居仁、陈献章一起成为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位学者。
王守仁的从祀,表明王阳明心学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朱由校这个意思很明显,那就是顾宪成有机会从祀孔庙,这是立地成圣的机会,如此一来,东林就成了一个学派了。
听到这话,杨涟顿时就激动了,身子都要打摆子了,他信奉东林党,自然想要这个。一旦顾宪成从祀孔庙,那么东林学派就是显学了。
朱由校看着杨涟的样子,脸上继续带着温和的笑容,这当然是他画的大饼。
这个大饼是否能够实现,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那就要看东林党怎么做了。
“臣替顾师谢陛下。”杨涟立即撩起衣服跪倒在了地上,大声说道,眼圈都有些发红了。
朱由校则是笑着虚扶了一下:“行了,起来吧!”
事实上朱由校根本就是没安好心,要知道现在大明理学和心学是显学,东林学派根本就上不了台面,想要成为显学,那就要靠东林党的努力,这会导致理学和心学的反扑。东林学派的内部那也是有信奉心学和理学的人存在。
一旦这个消息传开,估计他们自己就斗起来了,别看这些虚名后世人不在意,但是在这个时代,读书人为了道统献出了生命的,那也不在少数。
等到杨涟站起来,朱由校也觉得差不多了,继续说道:“杨爱卿,这些日子不少人弹劾魏忠贤,大部分都是因为那几个御使的事情,你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朕想听听你的想法。”说着朱由校微笑着看向杨涟,等着他开口说话。
杨涟的心绪还有一些激荡,听到朱由校的话,平复了半晌才开口说道:“臣以为此事大不妥。”
“朝臣之前弹劾魏忠贤,为的不过是魏忠贤蒙蔽圣聪、荐妖道入宫迷惑陛下,臣子们都是出自一片赤诚,并无不妥之举。魏忠贤睚眦必报,将几位御使诬陷入狱,严刑拷打,肆意诬陷,实乃权阉举动。”杨涟的表情很严肃:“臣以为当严惩魏忠贤,释放几位御使。”
朱由校点了点头,然后对着陈洪点了点头:“将那几份供状递给杨爱卿看看。”
陈洪连忙从一边走了过来,将那几份供状递给了杨杨涟,然后躬着身体退到了一边,比刚刚站的地方还要远一些。
从陈洪的手里面接过了供状,杨涟翻看了起来,看一点他的脸就黑一点,等到全都看完,杨涟的脸色黑如锅底。
朱由校看着杨涟,开口说道:“如果爱卿觉得不是,可以去东厂看看,人也可以让爱卿带走。这些人也是出于顾宪成先生门下,可是这做的是什么事情?勾结边疆,收受贿赂,构陷守边大臣,他们难道就是这样践行顾宪成先生的思想?”
“朕以为他们是在给顾宪成先生抹黑,这些人也配自称顾宪成先生的门下?先生要是还在,不知道会不会被他们给气死。”
杨涟听着这话,脸更黑了。太丢脸了,尤其是他还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这些人都是他的属下,可是这干的也太丢人了。
“杨爱卿,你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朱由校看着杨涟,面无表情的说道。
杨涟沉着脸,缓缓的开口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当严惩,不严惩不足以为后来者戒,此案可一审到底,绝不姑息。”
ps:二更献上。晚安。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1章 杨涟的答案
听到杨涟的回答,朱由校顿时就笑了。盯着杨涟看了半天,他知道自己今天挖的坑算是见效了。
不论杨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他说出这样的话就足够了,原因就是他和高攀龙说的不一样。
高攀龙的说法明显能够迎合很多人的心思,但是杨涟的说法却恰恰和高攀龙相反,这就是朱由校想要的。
杨涟这么说,高攀龙肯定不满。你只是一个东林党的后辈,你装什么大尾巴狼?
你说该严惩,那我说的是什么?你是忠正之人,那我呢?卑鄙小人?如果高攀龙是忠正之人,那杨涟了?
这是权术,非常简单的权术。
朱由校前世的时候看过嘉靖皇帝,那位就是一生都在玩弄权术的高手。
虽然嘉靖皇帝最后将大明玩了一个稀里哗啦,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做到了,那就是他作为一个毫无根基的藩王,但在最后,将皇权彻底握在了手里面。
看着杨涟,朱由校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杨爱卿不愧是深受顾宪成先生的影响,好,很好。”
“陛下谬赞了,臣只是尽到了一个臣子的本分罢了。”杨涟连忙躬身谦虚道,这是为臣子该说的话。
朱由校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那依爱卿的意思,此案是应该交由东厂继续彻查,还是改为三司审理?”
所谓三司,其实就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事实上一个案件的调查,除非是东厂这边实在是查不出来了,皇帝才会进行转交;或者是东厂这边查完了,剩下量刑定罪,这才会交给三司来弄,有的时候皇帝也会直接下旨问罪。
杨涟听到这话也是一阵头大,如果让东厂继续审问,这不符合文臣的想法,在魏忠贤的手里面,事态不好控制。
可是如果改为三司会审,这要是审不出什么东西来,怕是对陛下这里也交代不下去。
沉吟了半晌,杨涟还是咬着说道:“臣以为该交由三司会审。魏忠贤权阉做派,之前这些人都曾上书弹劾魏忠贤,臣担心魏忠贤会借机诬陷攀咬。案子既然已经确认,那改为三司会审也是好的,可以平息物物议,所以臣觉得应该交给三司审问。”
朱由校看着杨涟,轻轻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如此也好,那这件案子就交给爱卿来审理,刑部和大理寺配合。”
杨涟一愣,他没想到陛下会将这个案子交给自己处理,不过愣神之后杨涟连忙躬身道:“臣领旨!”
看着杨涟离开的背影,朱由校轻轻敲打着轮椅的扶手,转头对陈洪吩咐道:“去东厂告诉魏忠贤,案子先别审问了,将那几个治疗一下伤势,别让人死在东厂的大牢里面。告诉他,这个案子交给杨涟了,让他去听审。记住,是听审,回来告诉朕就行了。”
陈洪连忙道:“是,陛下!”
说完陈洪连忙转身出去了,脚步非常快,走慢点他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作为唯一一个将所有的事情都看在眼里面的人,陈洪此时此刻心跳的非常快,在他看来,这一次怕是要出事了。
杨涟走出了皇宫,心情略微有些沉重,他知道这一次的事情怕是有麻烦了。
回到都察院之后,杨涟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想了半天,最后站起身子走向了左都御史邹元标的屋子。
对于自己的这位上司,杨涟还是信任和敬佩的,他打算去问问邹元标的意思。
邹元标也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是杨涟的偶像和上司。
见到杨涟走了进来,邹元标笑着说道:“来了?正准备找你。”
听了邹元标的话,杨涟一愣,不过还是赶忙问道:“大人,可有事情?”
“你进宫了?”邹元标看着杨涟,然后开口问道。
杨涟点了点头:“是,陛下召见。”
“可曾遇到高攀龙?”邹元标的脸色非常严肃。
“遇到了。”杨涟再一次点头:“但是没说什么,陛下先召见的高大人,等到我出来的时候,他人已经走了。”
点了点头,邹元标向后靠了靠,脸色越发严肃了:“可是说了那几个人的案子?”
杨涟再一次点头:“大人如何得知?”
“宫里面的消息还能瞒得住人?”说到这里,邹元标有些愤恨,只不过这话也就只能点到为止,私下里揣测宫中,这要是被人听到弹劾,邹元标就该回家了。
当然了,这也就是面对杨涟,邹元标也没什么顾忌。目光灼灼地盯着杨涟,邹元标再一次问道:“陛下可曾说要怎么处理了?”
“陛下问了下官的意思,下官说该严惩,另外要三司会审,陛下已经将此案交给咱们三司会审了,主审官就是下官。”杨涟已经意识到事情不对了,所以他说起话来也小心了不少。
听了杨涟的话,邹元标陷入了沉默,半晌才叹了一口气:“事情怕是麻烦了。”
“大人何出此言?”杨涟看着邹元标,略微有些迟疑的问道。
要知道杨涟对邹元标为人是了解的,能让这位大人说出这样的话,那事情就真的不小了。
“陛下召见高攀龙也是询问此事,高攀龙回答陛下此事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宜闹得过大。李如祯乃是辽东名将,李家在辽东积累的威望很重,如果处置了李如祯,怕是辽东会不稳,现在辽东正是多事之秋,不应该多生事端,要以稳妥为主。”邹元标一边说着,一边抬起头看向了杨涟。
1...7891011...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