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锦衣卫相亲了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兰花炒蛋
卢青桑给她们指了活儿,分开了她们两人。
华灯初上,裴大人又过来夜巡了。
卢青桑想起昨日的事情,躺在床上装死不肯出去见裴琰。
元宝拉她起来:“姐姐,你要是不去见裴大人,等会儿他要是带着大夫上门了该怎么办?再说,昨日收了他那么贵重的东珠手串,总得谢一声。”
无奈之下,卢青桑只得去迎接裴琰。
裴大人今天穿得很正式,头戴网巾,身穿深蓝色锦衣。卢青桑仔细打量,锦衣上绣纹竟然是腾云驾雾的龙。
她吓了一大跳,指着他衣服上的图案说:“你们也可以穿龙袍吗?”
裴琰失笑,“再看清楚一点。”
卢青桑又去看,还真没发现什么不同。
裴琰解释道:“这是蟒,不是龙,龙有五爪,蟒有四爪。这件一副名为蟒服。”
卢青桑由此想到蟒蛇,浑身一激灵,摇摇头,“蟒不是就是蛇么?我光想想就浑身起鸡皮疙瘩。不过这件蟒服看起来挺高档的。”
差点跟龙袍撞衫了,层次肯定在飞鱼服之上。
果然就听裴琰说:“这是皇上赏给我的。皇上明日要去玄元观打醮,我随驾出巡,最快也要七八天还才能回来。你,有什么事吗?”
卢青桑刚准备摇头,马上止住,她还真有事情。
“我父亲的堂妹,也就是我的姑妈今日来找我了。她的夫婿李尧如今官居国子监司业一职。烦请大人帮我查查李家的情况吧。”
她虽然觉得卢氏不会骗她,可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要查清楚才能放心。
查消息当然是让锦衣卫去做更合适啊。
想到这里卢青桑一惊,什么时候她竟然这么信任裴琰了,她不愿意相信自己的亲人,却独独愿意相信裴琰。
“好,我去帮你查,查清楚后会派人告诉你,在此之前,那位卢夫人若是邀请你去府上,千万不要答应。”裴琰叮嘱道。
卢青桑神色复杂,“我知道了。”
裴琰的目光落在她的手臂上,空空如也,“不喜欢手串吗?”
卢青桑连忙摇头,“不是,我要干活,戴着不方便。”
这话说出来似乎有说他礼物送的不好的意思,卢青桑找补:“我挺喜欢的,真的,多谢大哥!”
她笑了笑,“我占便宜了,这天下肯定有很多人都想做大人的妹妹,做大人的妹妹挺好的。”
裴琰伸出手像去摸她的头发,卢青桑急忙后退两步,笑道:“别把头发弄乱了。”
“以后别在外面喝酒了,不安全。”
这回卢青桑听话了,“好。”
“五城兵马司那边我也打过招呼,有事直接报上我的名字就行。”
我和锦衣卫相亲了 第40节
卢青桑:“好。”
“我走了。”
“好。”卢青桑道,“大人慢走。”
……
入冬后,皇帝生了风寒,加上年纪大,身子好的慢,在床上躺了半个月才起身,于是就寻思着找个道观打醮祈福,另一边则催促严太师等人为他各处名山大川寻找仙师,炼制延年益寿的仙丹。
打醮时少不了要写青词。所谓青词,就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整个朝中要论谁的青词写的最好,当属严太师。
严太师擅权专政多年,皇帝对他早已不满,可是冲着他这写青词的水平,又舍不得他,毕竟这是要先给天上神仙的祝文,写的不好也不敢拿去献给神仙啊。
寻仙访道,其实就是一场笑话,真有那长生不老的药,秦皇汉武唐宗早就寻到的了。可是当皇帝的谁不想“向天再借五百年”,越老越相信这些神神道道的东西。
是以严太师还能照样糊弄皇帝。
作者有话要说: 青词,就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来自百度百科。
下一更应该在下午六点,可能会稍晚一点,但不会超过七点。
女主与王康的对话让我想起了前几天遇到一个朋友。
微信聊天。朋友:“在吗?” 我:“在,什么事?” 朋友:“有个事要麻烦你。”
然后我没有回微信,等这个朋友继续发消息,然而五分钟过去了,她还没回。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发信息:“什么事?” 她秒回:“是这样的。。。。。”
遇到这种人真的很绝望啊,为啥不能直接把事情说清楚,非要等人一来一回问么,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第43章 (捉虫)
这次去玄元观打醮就是严太师的主意。一共打醮六天, 向上天祈求皇帝延年益寿、千岁万福。
兴安伯没能跟着一起去,上次皇帝训斥了他一顿,禁止他出现在御前, 严太师无法, 不敢公然向皇帝求情,于是遣了兴安伯去民间寻访有本事的道士,顺便考察京郊地区,寻一处风水宝地,替皇帝兴建玄真宫。
皇帝休息,裴琰出来走走。
玄元观烟火袅袅,几个穿黄色道服的道士舞着桃木剑,嘴里念念有词,这词普通人听不懂, 估计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听到懂。
裴琰被烟雾熏得难受, 往人少的地方走去, 来到一处高台, 山间的微风吹过,让人神清气爽了许多。
“裴大人!”
身后传来严太师的声音。
裴琰回头,拱手, “太师。”
两人凭栏观赏山间风景。延绵不断的山脉,绿树葱葱, 山脚下还有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这里本该是一处安静的地方,可是耳边隐隐传来道士们“咿呀”念经的声音,再加上玄元观的香烛烟火,可谓是大煞风景。
裴琰与严太师表面上井水不犯河水,无甚么好说的, 站了一会儿,他便告辞了。
严太师的随侍瞪眼道:“这裴琰傲气什么,连太师您都不放在眼里么,还不如他那个蠢货爹!”
严太师笑道:“他能走到如今这一步,靠的是小心谨慎,以及皇上的信任。说到底,他是替皇上办事的,老夫也无法将他拉拢过来。”
本来是想借兴安伯,拖裴琰下水,谁知这两父子关系竟如此恶劣。裴琰甚至还在皇帝面前摆了他父亲一道。
“算了,至少他没有明面上同我作对,而且现在要对付他,可不如对付杨建那些文臣容易。”
文臣辅助皇帝处理朝政,把柄好抓,或者没有把柄,制造把柄也行。但锦衣卫则不同,一切听命于皇帝,尤其是裴琰还不在北镇抚司,严太师屡次想抓他的把柄都没能成功。
严太师有时候都很奇怪,兴安伯那样的蠢货怎么能生出裴琰这样的儿子来。不过兴安伯蠢也有蠢的好处,裴家毕竟是功勋之后,破船还有三斤铁,在一众功勋贵族之中还是有不少人脉关系。
近年来弹劾严太师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事情严太师不方便出手,正好让兴安伯去做,若是有什么事情,也可顺势将其推出去顶锅。
这时,有小道士来报:“太师,皇上醒了,正在找您呢!”
伺候皇帝乃是第一要紧的事情,严太师立刻往皇帝住的屋子行去,边走边问小道士,“你师父可把丹药准备好了吗?”
小道士连连点头,“已经准备好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盒子双手奉给了严太师。
这药是专门给皇帝炼制的。
皇帝已经连日精神萎靡不振,吃下仙师炼制的丹药,略微躺了一会儿,就觉得精神抖擞,浑身像有使不完地劲儿。皇帝不但表扬了一番严太师,还给玄元观的仙师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
皇帝精力旺盛,只觉得年轻了许多,便有生了些别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好由他自己主动提出来。严太师稍微一琢磨大概也就猜透了皇帝的心思,于是建言道:“眼看就要过年,朝廷上的事情不少,待开年后老臣再上折子。”
“朕心甚慰。”皇帝微笑地点点头。
严太师嘴角也带着一缕微笑,离明年开年还有两个月的事情,正好趁这段时间去寻访貌美的淑女……
裴琰侍驾回京后,卢青桑就没有见过他了。偶尔易晃回过来,他极喜欢吃卢家食店的梅菜瘦肉锅盔,每次来都要吃几张饼。
卢青桑疑惑裴琰最近干嘛去了,但她就是忍不住不问。元宝大喇喇的去问了。
“易二哥,你家大人呢,这几天怎么没看见他出来夜巡?”
易晃停下筷子,打量元宝,意味深长道:“咦,这么关心我家大人啊,你姐姐都还没说话呢。”
“易老二,你这人嘴最欠了,不说就不说!”元宝气得转身就走。
“哎,等等,再给我来一张梅菜瘦肉饼。”
“没了,卖完了!”
元宝给卢青桑告状,卢青桑教她一个绝招,“他好吃,你拿好吃的制他,他就不敢开你玩笑了。”
果然,没多久易晃开始对元宝说好话,一口一个“元宝姐”,又是道歉,又是夸她做的菜好吃。
元宝也没真跟他生气,于是进后厨给他烙了两张饼。
端上来时,易晃先是瞅了一眼正在收账的卢青桑,然后才对元宝小声说:“其实我们大人现在在处理兴安伯府那一趟子破烂事,等处理完了就会来找你姐姐了。”
元宝冷哼一声,“他还来找我姐姐做什么!本来我还以为裴大人是个好人,可是在我姐姐的事情上他做事实在不厚道,没错,他是帮了我姐姐很多,可是、可是——”
后面的话,元宝不好意思说出口,可是她心里明白得很,裴大人要是不喜欢姐姐,索性就放开了去,这么有一天没一天,态度含糊,黏糊糊很让人气愤。
易晃“哎呦”一声,说:“你们看事情只看表面,殊不知大人是有苦衷的。”
元宝更生气了,“裴大人有苦衷是他自己的事情,反正不能叫我姐姐难过。”
她故意说:“我姐姐现在找到了亲人,她的姑妈可是国子监司业的夫人。卢夫人疼爱姐姐,说不定很快就给姐姐寻访到好人家呢!”
说完再不理会易晃,转身就走,任凭易晃怎么叫她也不应。
卢青桑问:“你跟易二在那说什么?”
元宝笑道:“没说什么。”然后转移话题,“对了,姐姐,明天咱们去卢夫人府上,要准备些什么带过去吗,我看我们自己做的山药枣泥糕就很好。”
“好,那就带一盒子山药枣泥糕过去。”
次日过了午后,卢青桑带着元宝一同去卢夫人府上。卢夫人待她很郑重,不但亲自带着一对儿女过来迎接她,连李尧也在。
卢青桑赶紧拜见他们夫妇。
互相见过,卢夫人带着卢青桑去了后院,李尧是个重规矩的儒生,带着儿子李谦自去了书房。
卢夫人摸着她的手上的茧子,心疼道:“何必要抛头露面做那些辛苦的谋生,你搬到姑妈这里,跟你表妹芳儿作伴,姐妹两个读读书,做做女红不是挺好的吗?”
李芳忙跟着说:“对啊,表姐,我一个人在家闷得慌,表姐住进来陪我吧?”
卢青桑现在手里小有积蓄,怎么可能再去寄人篱下?“作伴”、“陪”在她眼里都不是好词,不过卢夫人母女毕竟是好心,她再一次婉言拒绝,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卢夫人:“可你总要嫁人的呀!”
住进李家,以李尧妻侄女的身份,说不定还能谋个读书人家,这要是落入商贾之中,只怕将来也只好配个商人了。
卢家在成都府也说得上是耕读传家的正经人家,卢简是儒生,卢夫人嫁的也是儒生,天然看不大起商人,她觉得卢青桑有些轴了,士农工商,一下子从士落到商,这如何了得。
卢青桑笑道:“姑妈,我父亲一日没有平反,我一日就相当于是罪臣之女,被士人们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我在市井中,经营一家小食店反而自在些。再说,现在商人与士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我听人说,如今一个知府值多少银子,一个指挥使又值多少银子,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还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话,千里当官只为财。”
卢夫人不爱听这样的话,皱眉道:“如今朝堂上,人浮于事,贪官污吏未免也太多了些,皇上……青桑,你在市井中混久了,怎么口中不离——”
“不离钱是吗?”卢青桑笑着接过话头,“出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当然也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可是归根到底,没有银子还是不成啊,嘴上不提,心里也会想着,真的不管不顾了,那就败家子,偌大的家业,稀里糊涂花了个干净,就会穷困潦倒,祸殃祖宗后代。”
她这一番话说的卢夫人竟无言以对。
李芳扑哧笑出声来,偷偷冲着表姐竖了大拇指。
卢夫人叹气,“你这歪理我是说不过你了。”
李芳道:“娘,我觉得表姐这是‘真’,只是有些人虚伪,觉得谈钱俗气,其实真叫他丢开俗气的钱,他就饿死啦。”
卢夫人连连摇头,“你们可真是一对表姐妹,我算是管不了了,不过青桑,今年除夕一定要来家里吃年夜饭!”
卢青桑自是应允。
卢夫人又吩咐女儿道:“芳儿,你去厨房看厨娘把菜做好了没,晚上留你表姐吃饭。”
李芳挽着卢青桑,“表姐跟我一起去吧。”
卢青桑却知道这是卢夫人支开李芳跟她单独说话,“你去吧,我还要问问姑妈有关我爹的事情。”
待李芳出门后,卢夫人的脸色严峻起来,握着卢青桑的手,问:“青桑,你、你有没有中意的人,别不好意思,告诉姑妈,若是觉得合适,我与你姑爹收你做义女,风风光光把你嫁出去。”
这话,实在不像是卢夫人这样身份的人说出来的话,卢青桑踌躇半响,不晓得她是个什么意思。
卢夫人认真追问:“你千万别觉得不好意思,告诉姑妈,姑妈替你做主。”
卢青桑脑子也晃过裴琰的影子,但这影子立刻就消逝,之后就真没人了。
她摇了摇头,“没有。”
卢夫人犯愁,“这就麻烦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小天使们,这两天因为一些事情影响心情,所以更得少了些。我会调整心情,恢复更新。晚安,明天见。
第44章
卢夫人解释道:“近来朝中有流言传出来, 皇家打算开年后选绣女进宫,充实掖庭。”
卢青桑瞠目,那老皇帝该过了五十岁吧, 儿子老婆都不差, 还要糟蹋年轻小姑娘!
卢夫人忧心忡忡道:“朝廷没个准话,但是这选绣女的消息却隐隐传了出来。青桑,若是你爹还在,作为官宦之女是不必选进去的,可是现在就说不定了。”
卢青桑抱着侥幸,“我爹的罪名现在还没有洗清,罪臣之女也能进宫吗?”
卢夫人失笑,“又不是选做皇后嫔妃,跟出身有什么要紧的。官员犯事, 女眷被罚没入宫为奴的也不少, 有些人还因此起势, 成为皇妃。”
我和锦衣卫相亲了 第41节
经过卢夫人这么一解释, 卢青桑总算是明白了,合着这选绣女,进宫后不是直接当嫔妃, 而是先从宫女当起,运气好的话, 被皇帝看重,生个一儿半女,还有苦尽甘来的时候,运气不好,在宫里当个白头宫女,临到死了, 破草席子一裹,直接扔到乱坟岗也就完事了,这就是绝大数人的结局。
但凡家里吃得上饭,略微疼爱女儿的人家都不肯让女儿选什么绣女,大多都趁着朝廷点绣女前,急匆匆嫁女儿,再不济也要定下婚约。
故而,卢夫人才问她有没意中人。
卢青桑试探道:“或许多出点银子有用?”
卢夫人摇摇头,“说不大准,有一年朝廷在江浙一带选绣女,江浙一带多少大户都急急将女儿嫁出去,不是出点钱就能解决的。毕竟绣女是进宫服侍皇上,若是容貌不合皇上的心意,那也是不成的。”
尤其是侄女正值二八妙龄,出落的亭亭玉立,眉目如画,这样的女子,太显眼了,而且还是抛头露面在市井做小生意,要是长得粗笨一些反而好。
“朝廷混乱,办事没个章程规矩,尤其是在选绣女,有时候是后宫负责,有时候又直接交给太监们,再不就是交给县官,突然上门,就跟强盗似的抢了人家的女儿就走。”
这是她亲生经历过的一件事,未出嫁时邻居家的女孩儿就这么被官吏们带走,说是送进宫里。
卢夫人担心吓到她,又安慰道:“我刚才说的只是传言,也许并不可靠。再说皇上年纪大了,也不缺子嗣,何苦劳民伤财选绣女进宫?就是朝臣们也会反对。这眼下就要过年了,就算是要选绣女,那也要等过完年再说。”
卢夫人的话让卢青桑心里有几分担忧,但转念一想,也不是全无办法,只是又要麻烦裴琰了。
用过晚饭,卢夫人特意派了两个家丁送她们回家。
元宝忧心忡忡,反而比卢青桑更加担心,她是正经的良家女子,而且家在京畿,早前几次选绣女都是从京畿百姓家中选。
回到家后,她干脆道:“姐姐,你干脆给我写张卖身契吧,有了卖身契那些人怎么也选不到我身上。”
卢青桑骇笑:“哪有人主动要把自己卖了的。你放心,真有什么事,我就说你已经卖给我做小丫头,倒不必真弄出一张卖身契出来。再说,别忘了咱们还有裴大人了,他是我们卢家食店的股东,我要是被弄进宫去了,他就少了一个小金库。”
裴大人官位高,能力大,元宝舒了口气,放下心来。
进了腊月,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办年货。
卢青桑打算趁着春节赚它一笔,来年好买房买地呀。
现代办年货,除了自己准备鸡鸭鱼肉等等好吃的东西,烟酒糖点心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
卢青桑重点打算在糖与点心上下功夫,准备搞一个春节礼盒。
糖当然是她最喜欢吃的牛轧糖与雪花酥啦,点心干脆就是四色糕。
北地人擅长做面食糕点,卢青桑是南人,于面食上不精通,南边的糕点大多以糯米粉或者米粉为主,解脱了揉面难这个麻烦,四色糕其实跟中秋节卖的冰糕月饼差不多,属于换汤不换药,糕点的造型别致些,印些“福”“春”“喜”恭贺新春之类的吉利字眼。
卢青桑与元宝在灯下讨论,然后用炭笔简单的几下来,有不妥当的地方直接修改。
元宝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姐姐,现在锅盔、粥,再加上什锦烫菜、以及红焖羊肉、菌菇炖鸡这两道大菜,已经够我们和顾婶忙个不停了,人手上不够,再者咱们厨房不够大,无法同时做这么多东西。”
卢青桑想了想,道:“这些都是暂时的,我有个法子,可以去借裴大人的厨房做糕点与糖,那边还可以让余妈和小易帮忙。”
元宝笑:“咱们也太利用裴大人了吧?”
“怕什么,他是小食店的股东,我们卖出去东西挣回来的钱他都有份。好了,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下午我们去采购东西。”
不过这样确实也不是长久之计,只能等明年扩大店面,再招两个人才好。
次日,一直忙到午后,店里没什么生意了,卢青桑让顾婶子照看店里,她与元宝去集市采买东西。
首先需求量最大的肯定是糯米粉,既然要做雪花酥与牛轧糖,砂糖肯定也要买,还有花生核桃杏杏仁等干果也不能少,最后还要要去一趟药材铺子买些玫瑰茄、姜黄等物。
杂七杂八买了许多东西,好在买的东西够多,再多付十几文钱,铺子都会送货上门,卢青桑留了裴家的地址,让他们次日送上门。
既然要过年了,那当然新衣新首饰不能少,趁着有时间卢青桑拉了元宝去了裁缝铺子,挑了两匹锦缎,选了样式,让裁缝铺子帮忙裁衣服。
之后再去银楼挑首饰,卢青桑买了两只金丝镯子,两个宝石戒指,闹蛾簪,这是她头一回在古代过春节,怎么也要好好拾掇。
元宝问:“现在咱们去裴家还是直接回家?”
卢青桑道:“先回家,等晚一点再去裴家。”
去的太早估计裴琰还没回家。
走到钟楼街才觉得有些不对劲,卢青桑以女子之身开食店,并且生意还不错,不说是人人都认识她,但是这条街上可以说没人不认识她。
卢青桑感觉好些人在偷偷打量她与元宝,指指点点,似乎在说什么,但是当她看过去时,那些人又突然回避她的目光。
难道是食店出了什么状况,她与元宝两人快走回去,就看到食店门口围着好几个官差模样的人。
元宝纳闷道:“怎么会有官差在?”
卢青桑心里一个咯噔,想起了昨日卢夫人说的话,不会吧,这简直让人连反应地时间都没有。
她拉住元宝转身,小声道:“先别回去。”
“我们先去裴大人府上。”
两人快步离开,忽然有人大叫一声:“卢娘子回来了!”
卢青桑侧目去看,喊话的那人倒也是个熟人,卢家食店斜对面小酒馆的老板。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没有男主的一章。。。
晚安,明天见。
第45章
卢青桑的目光与小酒馆老板的目光对视在一起, 那人反而笑了笑,道:“卢娘子,你家有客人呢!”
说完就赶紧躲到自家店里。
这下子就连元宝也反应过来, 咬牙切齿道:“这老家伙不安好心!”
可不就是没安好心么!
卢青桑的小食店跟他的小酒馆是斜对门, 小食店的生意兴隆,这人故意早有怨言,觉得卢青桑抢了他的生意,只是碍于锦衣卫大人时常来个夜巡,这个小酒馆老板就算是地头蛇也不敢拿卢青桑怎么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