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道姑翾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唐长公主

    他泪流满面,心碎地问地府使者“难道我从来没拥有过任何东西吗”地府使者“是的,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属于你。”死者“那么,什么是我的呢”地府使者“你活着时候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你的。”

    年复笑道“呵呵,这个故事,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语惊醒梦中人,只是为时晚矣呀只不过这个故事难道和你出家做道士有关吗”

    萧天枢说“我出家做道士,我从小被师父带到鹤鸣山,可从来都没有出家走过道士,我只是人家,道观里的俗家弟子,就算是当了十几年的道士也没有出家”

    年复笑道“呵呵,还真是一个大故事呢听起来好像小说电影里的情况呢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

    萧天枢笑道“人生百年光阴,转瞬即逝,如白驹过隙,一生的争名夺利,死时也带不走一丝一毫,除了临死前的痛苦挣扎,我们能留下的还有什么呢要珍惜身边的人,不要争执,不要斗气,好好说话,相互理解因为每个世人的时间都越越少,最终还是要互相分离;不要消遣作践,不要无端感叹,不要斤斤计较。好好活着,简简单单过好每一天。”

    年复笑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都不能够解脱,下辈子的事情就不要幻想了。我们来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对于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萧天枢笑道“其实,你刚才猜对了,我就是跟刚才那个故事有关的”

    年复笑道“哦那你快说说,到底怎么个情况”

    萧天枢说“也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我吧,从小听说就总说,我不是我,我是别人,具体说了些什么,我那时候还小,已经记不得了只是在我一直以来的记忆里,总觉得有个画面,也不是画面吧,就是感觉自己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具体的内容吧,就跟刚才我跟你讲的那个故事类似差不多吧,就是说”

    年复果然听到萧天枢说起他的身世来,就兴奋着急道“就是说,你是说你去过一趟阴曹地府,至少是去过黄泉路,后来又活过来了,所以跟着师父上鹤鸣山修行去了”

    萧天枢笑道“呵呵,那有你说的这样神话,也不是我清清楚楚记得的,像别人说的这样去过一遭鬼门关这样的程序,哎呀怎么说呢,我这个就是我脑子里,一直有的,一个,画面,就好像你回忆你二十年前的事情,明明发生过的事情,可是呢,我当时才二岁,自我记事起,脑子里,就一直有这个记忆了,可以说这个根本不属于我的记忆”

    年复说“你才两岁,就有了二十年前的记忆,那你莫不是平时沙场上的英雄,死后十八年老子又是一条好汉的,那种英雄好汉吧死了之后,二十年后又投胎转世,所以脑海里,还残余着前世二十年前的记忆”

    萧天枢说“呵呵,照你这么说,我前世还是个英雄好汉了,18年后又是一条汉子,哈哈哈,你还真是有想象力啊”

    年复说“对呀,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不然的话怎么解释呢,你两岁的孩子怎么能有一个大人的记忆噢,对了,你那个记忆那个人是大人还是孩子呀”

    萧天枢笑道“那个人比我现在老多了,但是确实是我就对了,我小时候跟我妈讲,他们都不相信你跟我爹的就更不能再讲了,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你相信我吗,我说这些,虚无飘渺的东西,别人都还以为我有什么幻想症呢,你不会也这样认为吧”

    年复笑道“我信你,我就是干这个的,从小跟我那爷爷,也是见过不少世面,我怎么能不相信你呢,就算是谁不相信你,我都不可能不相信你的”

    萧天枢目光如炬道“果然是同道中人,这让别人不相信的说法你都能相信,还真是难为你了,我这些年一直以为自己活得挺梦幻的,一直在虚幻之中生活着,就好像是庄周梦蝶那样,不知道到底自己是真的还是我想记忆里那个画面是真的,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呢有可能是梦是真的,也有可能人是真的,这种感觉你能了解吗”




第四百二十七章:深有体会
    年复笑道“呵呵,兄弟,你这话说的,还真是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气节”

    萧天枢无奈苦笑道“呵呵,我这也是深有体会,身临其境才能客观评价吧我一直觉得没有亲身经历过得事情,就不能,或者没有资格评价,就算是你能评价的出来也能评价的头头是道吧,总归不是亲身经历也不是身临其境,怎么可能就有声音有体会的感觉呢,所以评价出来的也不会很客观”

    年复笑道“看看,我问你一句,你能说出10句来,这还不有大师的风范吗我其实说你三分到过就是想说你好像是悟出来些什么东西了,不像我们这一天活的还在法术之间,不知道法是真的还是术是真的,到底先要学法还是先要学术,你这一看就是有大师风范吗再说了庄周这样的境界,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出来的,就算是有那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大多数人只觉得那只是笑谈罢了,或者说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境,也不会有你这样切切实实的感受评价,所以我说的是真心话,你可不要认为我是开玩笑哦”

    萧天枢笑道“承蒙夸奖,生命起源于道家对宇宙生成、长生久视以及生死之道的深刻揭示,后经历代祖师的崇仰和阐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命科学理论体系。万物之中最为灵贵的人之生命,从其诞生、成长、修炼及结束都必须遵循大道的运行法则。道教的生死观是建立在“道生万物”的宇宙观上,它要求人们从“道”的高度去审视人的生死,不要局限于小我的视角。明白一个人的死,实际上是由明白一个人怎么样地生来肯定的,要善于对待自己的死,更要善于把握自己的生。”

    年复笑道“呵呵,看看吧,我说你是什么来着,对于道教的理解,对于生命的理解和通透性,比我们一般人,不知道强多少倍”

    萧天枢说“呵呵,只是一些体会罢了,并没有你说的那样厉害。人本生于混沌的阴阳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气绝精神散,犹如水绝而鱼亡。在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期,道教热情歌颂并关爱个体生命,以生为天地之大德,人生之至乐。希望人人能如道而行,以期获得健康长寿和美满幸福的人生。同时,又因为人生不足百年,时间短暂,所以道教要求人们珍惜生命,通过修习道法以延寿而享天年。老子想尔注则说“归志于道,唯愿长生”,并认为“生者,道之别体也。”因此道教特别强调“摄生”、“贵生”、“自爱”和“长生久视”之道。人应像卫道一样爱惜、炼养造化赐予自己的宝贵生命。道德经认为这个世界到处埋伏着危险,生命随时随地受到各种外物、内因的威胁和伤害,生死事大,不可掉以轻心,故应该防患于未然。“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人们只有善于“摄生”,才能“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年复说“摄生是什么还望大师赐教”

    萧天枢笑道“别乱叫大师,祖师爷的灵气还在呢,我哪敢充大呢”

    年复笑道“别怕,我这也是为了跟你偷学几招,以后跟人吹牛起来也方便多了,你可不要有压力啊,再说了祖师爷是祖师爷,大师可够不着祖师爷,怕什么”

    萧天枢笑道“所谓“摄生”,亦即养生,既善用大道以摄养生命。就自身而言,清静冲虚,不为所伤,此谓“内解”。“内解者,言纵入尘境,亦不为色等所伤也”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就外在而言,善待万物,心无伤害之情。即“以虚静为里,以柔弱为表,块然如木石之无知,侗然若婴儿之无欲,虽遇猛兽恶人,亦不能为害也。”吴澄道德真经注因此,道教对生死规律进行了艰苦探求,在“道法自然”和“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双重心态下,通过“以德为本”、“性命双修”的基本途径,来实现其孜孜以求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通过内修与外养的修炼途径,来超度生活中的人们,使其摆脱世俗的物累,保持精神的安宁,以便达到心灵的恬淡,即“弃世事而形逸不劳,遗生涯而神凝不损”,从而最终进入形全精复,羽化升仙,生道合一,天人一体的长生不死的最高理想境界。“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鲜明地体现了道教“生道合一”、“重人贵生”的本色,俨然成了道教热爱生命的一面大旗。作为道教养生观的重要纲领,它就像一股原动力,推动道教不断去探索人体生命的奥秘,以致发展出“内丹”、“外丹”等众多炼养生命的道法,为人类健康长寿的神圣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年复笑道“说的也对,再怎么样牛逼的师,要是没有命,没有长寿的命运支撑,还谈什么修仙得道呢你说历史上哪一个厉害的祖师不是因为,过人的高寿才得到了人们深信不疑的崇拜呢”

    萧天枢说“是啊,经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确实是这样呀,要是自己都活得够久,又怎么能跟人说修仙得道吗我们中国人不都是讲究活的久了,其实过了百岁,不是修仙的,也都叫做老神仙了”

    年复笑道“哈哈哈,可不是这个理吗我说你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跟着祖师爷,道祖吕洞宾没少学点功夫呀”

    萧天枢笑道“说来也惭愧,祖师爷教了我好多,可惜我,不成才,记住的太少了,不过”

    年复说“不过什么”

    萧天枢说“急什么,就知道你着急,想套我话呢,说了半天就是恭维我的话,实际上其实是想到我在祖师爷哪里学到了什么对吧呵呵”



第四百二十八章:死生有命
    年复心想萧天枢这小子,还真是聪明,没想到自己心中一点想法,都被他给看穿了呢既然这样,年复也不打算绕弯子了

    年复便笑道“呵呵,真是的,我有你说的那么工于心计吗不过这话可是你说的,祖师爷到底给你传授什么了说给我听听”

    萧天枢笑道“哈哈哈,看看你,我还没说什么呢,你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你可真是沉不住气呀,再说了祖师爷说的太深奥,我哪能理解呢”

    年复说“呵呵,沉不住气,就撑不住,你都是说说,到底啥情况,说不定我们俩商量商量就有结果了呢不明白的合计合计也都明白了”

    萧天枢笑道“大致好像就是说了一些关于生死的道理吧,或许我觉得祖师爷是觉得,只有真正悟透生死才能悟透道吧”

    年复笑道“生死归于道,在讴歌“生”的同时,面对不可避免的“死”,道教不是以消极回避的态度,而是正面地提出了“安然处顺”、“齐生死”和“死生一体”的豁达观点。道家对死亡的潇洒体认,在庄子一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庄子始终追求人生境界的提升和超越,认为生死皆自然之运动,理应一视同仁。他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因此,在生死面前,人们应当采取旷达的态度,安时而处顺,就如同“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萧天枢笑道“就是这个理吧”

    年复说“庄子曾借“真人”之口表达自己对生死的认识“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然而往,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他还借子来的事迹,生动地描述了这种安然的心态子来病危之际,其妻泣之,子犁去看他,他对子犁说,大自然赋我形体,用“生”教我勤劳,用“老”赠我安逸,用“死”赐我安息,如果把“生”看成是一种“安善”,那么“死”也应该是一种“安善”,降生大地的人,如能愉悦、平和、安然地面对人生,勤奋工作,一无所求,善于养生,到年老体衰时,定会毫无悔意,以闲逸而安宁的心态,坦然地面对死亡的到来,视死为一种自然回归的人生态度。”

    萧天枢说“总之,庄子志在填平生死之鸿沟,抹去人们心头生死之界线,通过齐生死的途径来帮助人们透彻领悟死的本质,让人们不是惧死,而是以坦然、平静、甚至喜悦的心态,去面对死亡、步向死亡。道家道教之所以有如此豁达的心襟,是因为它们是从“道”的高度来看待生死的。庄子云“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他认为,人的生命是从元气而来,死后又复归为元气,生死只是自然的一种变化而已,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般。我们不会为季节的更替而痛苦悲泣,那又何必为“死”而嚎啕大哭呢”

    年复说“这个倒是真的,庄子至乐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也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面对惠施的指责,庄子回答“其实,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只是细细想来,妻子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如今又变化为死,又没有了生命。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达了吗所以止住了哭泣。”

    总之,道教认为只有跃出个人生死的限囿,以宇宙之兄襟,立于造物者“道”的高度来反观人的生死问题,才能超越生死。不然的话,就会“生”时疲精费神,“死”时惊恐不安。因为,执着于小“我”人生的获取、享受、幸福,亦必然会陷入小“我”的失缺、灾难等痛苦之中,进而视“死”为纯粹自我之事,由此对之产生焦虑、悲泣、恐惧等心理。

    萧天枢说“在道家道教看来,每个人都应随顺造化的安排,“死”犹如睡熟,“生”好像醒来了一样。不为“生”喜,不以“死”悲,使生死在造化中齐一。也就是说,它们要人们摆脱从个人的视角来看确定个体的生与死,而要从“道”的立场来看生死的首尾相续和循环不已,从而悟出无生无死,生死一体的超然境界。道教是一种以人为贵、追求实现生命自身价值的宗教,其终极理想就是要扩张人的本真之性而得道成仙。道教秉承道家自然无为、不逐外物的深邃智慧,强调人的自然特质。道家道教认为,现实中的人们在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误入了难以自拔的歧途,他们忘却了自身的真正价值,不再谋求生活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年复说“因此,它们劝导人们返朴归真,过顺应自然、纯朴真实、恬然淡泊的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真人”。所谓“真人”就是不断炼养生命、存养本性而得以觉悟大道的仙人,他们“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所以,道家道教都非常重视对人的生命问题的探究,其中生死问题又是它们首要关注的大事。”



第四百二十九章:积怨成恨
    年复笑道“对了,你那个身世到底怎么回事,我觉得那个更有意思”

    萧天枢笑道“呵呵,怎么,才听了几段就觉得,没意思,无聊的很吧就说我自己都还一知半解了,没理解出来什么道理了,你还不相信,我这一说你就没兴趣了呵呵”

    年复笑道“也许是我资质浅薄,听起来,就觉得,唉,不是这样,这东西你说,一天讨论生死,有什么意思呀当然是讲故事更有意思了呵呵,快点,你也别小气,给我讲讲你小时候怎么入道的事情吧”

    萧天枢笑道“那你呢我对你的鬼抬轿还挺有兴趣呢你那鬼抬轿,到底啥情况,你先讲我才讲啊”

    年复笑道“呃,你这小子,讲个故事还谈条件,这么经不起考验,服了你了”

    萧天枢笑道“民间的传说里,有一种法术叫五鬼抬轿。但这绝不是传说,在我小时候,就曾经听说过发生过这样的故事,你们家到底啥情况呢”

    年复说“早些年前,我太祖爷爷,自幼出外拜师学习,学得了一些法术。回乡以后,借助自己所学在方圆百里祈福禳灾、安家治宅、治病救人,也算是功德无量”

    原来年复的太祖爷爷,在家乡方圆三百里,口碑很好,非常受人尊崇,但唯有一个癖好很难让人理解。乡下人家,居住分散,亲朋好友之间来往,留饭留宿是很正常不过的。有的人家请太祖爷爷做事,或者天色不早、或者觉得太过劳累,或者主人家事毕后总想好好款待阴阳师一番,就盛情挽留阴阳师,在家里住一宿。

    萧天枢说“嘿嘿,看样子还真是大有故事呢”

    年复说“太祖爷爷,几十年时间,雷打不动地坚持自己的原则无论天色多晚、路途多远,坚决不在事主家留宿。有人猜测太祖爷爷,可能不习惯睡别人家的炕头,时间长了也就勉强阴阳师了,做事结束,招呼好吃喝以后就送我太祖爷爷出门”

    其实没有人知道阴阳师,有一个天大的秘密。每次做完法事一般都是夜晚,主人家送阴阳师,出门后就回去了。阴阳师,行走一段路,感觉四下无人了,就会念咒,念动咒语口诀,随后就会有一顶鬼抬轿子落在身前。然后整个人就做进去,腾空而起而起,坐着鬼抬轿向着回家的路飞越而去了”

    萧天枢笑道“我去,这可真是给绝活呀”

    年复说“太祖爷爷的这项绝技就是人们常说,但是很少有人见识,更少有人会使的五鬼抬轿术。修炼有成的人,可以借助五行遁术,道行更深的可以腾云驾雾。但太祖爷爷毕竟是个凡胎,所以只能借助鬼卒的力量抬着自己腾飞。但即便是这最为低级的法术,也远远超过凡人步行甚至骑马飞奔的速度了。”
1...9495969798...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