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有娇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河西
诸如此类的话,都是对这边亲戚的贬低,王氏还以为这边有多艰难呢,此次过来,也是一路打听着才找到门。
但一进门,王氏就惊呆了,这样的人家,在她那个婆婆嘴里也是艰难?那他们岂不都是在泥坑里打混。
从进门王氏就在心里把婆婆骂了不知多少遍,刚才听到大门外嚷嚷着小举人老爷什么的,一问表嫂,她才知道这家女儿留下的儿子出息到小小年纪就中了举人。
王氏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后悔。
如果早知道这边有个如此出息的小辈,她怎么可能把三个孙女都许了出去?
王氏心里惋惜不已,好些想法在心里来回轱辘,在一个家有两举人的表嫂跟前,她是不敢使撒泼那一套的,想来想去只能装可怜。
“老姐姐,你是不知道,家里这些年实在是艰难”,说着浑浊的眼中就流下两行泪,拿袖子擦了擦,王氏指了指身后的孙女儿,“要不是为着生计,怎么舍得把家里这最小的一个心肝肉许出去。”
“她那娘也是狠心”,王氏哭着道,“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把她许给一个大了四五岁的人。”
花老太太只是听着,此时跟老伴儿对视一眼,刚才还好好的呢,怎么突然为她小孙女叫起苦来?
不会是看上咱家镶儿了吧?
两老一番默默交流,花老太太笑道:“四五岁也不算大,正是这样才会照顾人,要是个年纪小的,只顾自己玩了,可顾不上家里。”
王氏也不知听懂还是没听懂,继续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只是那男方不仅比我们小红大那么多,家里还穷得只有三四亩地,以后孩子可怎么生活?”
“只要踏踏实实,日子总能过好的”,花老太太说道。
王氏见她总不接茬,便直接道:“老姐姐,我看镶儿还未娶亲吧,不如让我们小红过来照顾着,这孩子,别的不说,针线灶台都是一把好手。”
闻此言,花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唰得淡去,“表弟妹,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别说咱们两家还有亲戚,就是没亲戚,我们也不能这么作践人家好人家的女儿。再说了,我镶儿还未娶亲就纳妾,以后还有什么好姑娘愿嫁?”
“那,我也没说让小红做妾”,王氏呐呐说道。
花老太太面上气势更盛,“不做妾?难不成你还要让你孙女儿毁了婚来给我家镶儿做正妻?”
王氏的脸腾地红了,就是脸皮再厚,她也知道自家孙女配不上,她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让孙女给花小举人做妾。
但怎么从表嫂嘴里说出来,这话怎么那么不成呢。
看了眼头低地几乎抬不起来,脖子根都涨红的小姑娘,花老太太才缓和语气,说道:“孙女儿都定了亲,你又说这些话,可是把她置于何地?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都老了,还是别瞎操心了。”
这是坚决不会同意让自家孙女过来伺候的意思?
王氏心里着实惋惜,但却不敢赖,只能笑着应和花老太太的话。
花老爷子这才慢慢开口,敲打王氏一番,免得她觉得自家好说话,回乡后还又打着花家的名义欺负人。
花镶这一去换衣服,就到了用晚饭的时候才过来。
王氏看到这个跟她家孙子相比不知要优秀多少倍的少年人,又是可惜又是发酸。
如果她也有个这么出息的孙子,今天哪里有得着对那唐氏低三下四?
大孙子指望不上了,回去就把小孙子送到镇子上的私塾念书去,听说这唐氏娘家原先也只是小农户,她都能靠着孙子抖起来,自己怎么就不成了。
一家子都不知道王氏做的什么打算,等在吃过饭她不好意思地张口要书时,花家三口都是又好笑又佩服。
王氏说道:“我们那边镇上早两年就有了私塾,我们家也早就想送小孙儿去念书,只是家里余钱有限。我就想着,你们家两个举人老爷,能不能把一些不要的书本给我几本带回去。”
虽然这话很有些厚脸皮,花镶对这个老太太倒是多了几分佩服。
花老爷子道:“自然是有的,当初镶儿开蒙时的字书还都好好放着,待会儿让人收拾出来,都给你带走。”
跟着又说了些家里要供读书人就得知礼得体的话,若是家人不像样,孩子读书再好也要被人看不起的。
王氏听得连连点头,极为认真,恨不得一个字一个字背下来,等回去后再给家人复述一遍。
一春和二春进来收拾掉碗盘,又端了新沏的茶水送上来。
花镶从见到这祖孙俩,就没听到小红开过口,此时见她伸手接茶杯时都有些抖,便知道这小姑娘到现在还很不自在,对一春使了个眼色。
一春顺着小姐的目光看向小红,当下一笑,上前道:“红小姐,厨房里还有新摘下来的瓜果没洗,我们人手不足,您要不要来帮忙洗一洗?”
小红忙不迭点头,蚊子声一般答了声好,起身跟着一春出去了。
花镶陪着长辈们坐了会儿,才去书房找自己当初开蒙时用的书,想了想,又找出两盒材质普通的毛笔和墨锭,连着几刀宣纸,一起包了起来。
第二天早晨,王氏祖孙俩吃过早饭,就提出了告辞。
花老太太并不多留,让一春把昨晚上收拾的东西拿了出来,又让一秋去县里雇一辆驴车,送这对祖孙回去。
这时候,王氏心里还有点花小举人会不会看上她孙女儿的妄想,但人家连多一眼都没看过来,她瞪了眼没出息的小孙女,这才笑着跟花家人告别。
坐到车上了,王氏还摆着手道:“表哥表嫂回去吧,等家里有空了,我再带着小孙子来谢你们。”
花老太太站在大门口,笑着挥手道:“孩子小别来回跑了,我们心里知道就成。”又对那赶车的道:“路上慢着点儿,等回来了到我家报个信,叫我们知道。”
车夫本就是尧山县的,大家都是熟识,闻言忙道:“花老太太放心,一定把这老嫂子平安地送到家。”
王氏也道:“放心吧。那我们走了,你们回家吧。”
花老太太和花老爷子点着头,等驴车掉转过身,这才相互搀扶着回家去了。
送走了这个亲戚,一下子就觉得家里又恢复往日的宁静。
花镶终于有空和奶奶说一说考试那些事儿,一上午就这么闲散地过去了,吃过午饭,她正准备回屋睡午觉时,苏栩过来寻她去学骑马。
花镶家里是没有马匹的,苏家却有不少,之前他们也去郊外学过。
于是花镶先和苏栩回到苏家挑好小马驹,一起牵着走去了郊外。
一起跟着的,还有苏老爷派的两个养马师傅。
来到郊外开阔处,两人便跨上马匹,在养马师傅的指导下学控马的技术,两人以前都学过,这时候只是有些生疏,很快就熟练起来,抖着缰绳控着马儿来回奔跑转悠。
苏栩对花镶道:“镶弟,不如咱们骑到梅花镇再转回来。”
梅花镇就是花镶几个舅姥爷家所在的小镇,距离县城只有十几里路,骑马来回一趟不需半个时辰。
花镶听罢,当即同意。
两位养马师傅也带着马,闻言默默上了马,准备在后面随时护着。
四匹马儿刚走出没多久,后面就传来一阵哒哒的马蹄声和车轱辘滚地声。
“前面的,劳驾问一句”,赶车人抽了抽马背,赶到和骑着马的两位师傅齐平的位置,拱拱手道:“去月溪镇卫家村要走哪条路?”
农门有娇女 第93章
前面正好是个三岔口,边上的骑马师傅提着马鞭回道:“走中间的便是”,顺口问道:“你们这是?”
赶车人含糊道:“走个远亲。”
花镶略拉马缰,缓下速度,转头看了一眼,见拉车的马和马车厢都带着些贵气,而赶车的口音也带着几分京城味儿,就有些好奇。
“不知你们要找什么人?或许我们可以带个路”,正好顺道去看看卫谌。
赶车人没回话,倒是车窗帘子被掀开,穿着褐色绣花衣服的妇人与他们点点头,笑道:“多谢了,我们自己过去就行。”
说完又点了点头,把车窗帘子放了下来。
马车很快就错过走远了,苏栩和花镶并辔而行,说道:“听着是京城口音,卫家村那小地方,还能有京城的远亲?”
花镶摸着下巴道:“我怎么总觉得这些人是要去找谌哥的?”
苏栩:“……我猜你就得说卫谌,得了,你要是不放心,我陪你去瞧瞧。”
花镶看了看天色,算脚程能在天黑前赶回来,笑道:“多谢栩哥的体贴,那就走吧。”
苏栩随手从路边折下一根柳枝三扭两扭扭成一个小小的笛子,咬在嘴里蜂鸣一般吹了两声,这才抖动马缰,一夹马腹快速追了上去。
花镶听到声音,好笑不已,身后突然扔来一物,她抬手接住,是苏栩扭出柳条竿只余下柳条皮的一段。
她小时候常玩这个,当即掐下一段,用指甲盖踢掉翠色的柳皮,咬在嘴里一吹,一道嗡鸣声就冲了出来,吹了好一会儿,才成调子。
走了一段,那赶车的停下来问路,花镶几人就超过了他们,车里的嬷嬷见此,心中十分疑惑,一个时辰后,在好容易问着找到的卫家再次看到这路上遇见的几个人,她的脸色都透着几分凝重。
花镶也看到了这辆停下来的马车,她问卫谌:“那好像是找你家的。”
卫谌正在劈柴,闻言抬头看去一眼,摇头道:“不认识。”
苏栩道:“还真是来找卫家的。”
刘婆子从厨房出来,手里还端着两盘子糕点,那从车上下来的嬷嬷,恰在这时开口道:“请问这处可是卫解元家?”
刘婆子听出这人的京城口音,立时激动地迎上前去,连手中的盘子都忘了放,忙道:“是是是,请问你是?”
未等到对方回答,又转身喊夫人,“夫人,您快出来。”
好像是京城来人了。
但这话她没敢说出来。
卫谌沉沉的目光从刘婆子身上收回来,把斧子倚在木墩旁,走上前去问那妇人:“请问找我有什么事?”
“解元郎,您不记得老奴了”,嬷嬷打量着只穿一身粗布衣服的少年郎,心里很不解,他都成了解元郎了,怎么还过得这么清贫?
小姐一直惦记着此人,乡试前就派她亲自来这边看消息,她前脚把卫谌高中青州府解元的消息送回洪府,后脚青暖的兄弟就拿着信给她送了来。
青暖是除了黛青最受小姐重用的大丫鬟,相比起来,青暖在小姐身边的位置比黛青更重要几分,黛青只是小姐在路上救的一个野丫头,青暖却在府里有老子娘兄弟一大堆帮手。
看到是青暖的兄弟跑来送信,嬷嬷就知道小姐对这事有多重视了。
只是没想到,她先前就给这卫解元送过程仪,但半点印象没给人留下来。
嬷嬷勉强笑了一笑,说道:“老奴是朱嬷嬷,三年前,我家小姐途径尧山县,看见您在码头扛货,还遣我给您送银子。”
如此一提醒,朱嬷嬷觉得这卫解元一定能想起来。
卫谌的确认真地想了想,继而摇头道:“没印象了,你怎么找到我家,是有什么事吗?”
朱嬷嬷的嘴开开合合,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这时,从屋里出来的卫氏打破了尴尬,她看看朱嬷嬷,问道:“你是哪家的?”
朱嬷嬷怎么也没想到,一个乡村农妇在询问她时能如此理所应当。
“老奴”,朱嬷嬷想着,如实答道,“京中洪家的。”
“洪家?”卫氏脸上闪过几分失望,问道:“哪个洪家?”
朱嬷嬷听得不喜,哪个洪家还要给你报备一下不成?她笑了笑,没再理会卫氏,看向卫谌道:“我家小姐得知卫公子高中解元,特遣老奴来送些贺仪。待来年您若要参加乡试,我们会在京城为公子备好住处。”
“还有这好事儿?”苏栩低声跟花镶咬耳朵,“卫兄这情况,像不像话本里被大家闺秀看重的穷书生。”
花镶笑着点了点头,别说,还真像。
卫谌转头看了他们一眼,对朱嬷嬷道:“我们不熟,不用了,礼你也带回去,我不收陌生人的礼。”
朱嬷嬷有些着急,“卫公子,这话是怎么说的?我家小姐看您不容易主动相帮,您也别太端着了。”
卫谌还没说什么,面带失望的卫氏一下子恼了,“你家小姐是什么金贵人物,她帮忙我家谌儿就必须感恩戴德地接着?”
朱嬷嬷自觉言语有失,说道:“老奴并非这个意思,只是卫解元如此不留情面,让人不知如何是好罢了。”
卫氏印象里,京城并没有什么洪家,想也是新起的小家族,这家女儿不知从哪儿知道谌儿的出息,这就想攀上来,别说儿子看不上,她这个当娘的也看不上。
“刘嬷,送客吧”,卫氏没心思再跟这个仆妇说什么,撂下一句话转身就回了屋子。
朱嬷嬷也来了脾气,说道:“卫解元好歹以后要立门庭的,就是这么对要帮你的人吗?”
卫谌淡淡道:“我是解元了,不缺赶考银子,贵府的心意,心领了。”
朱默默就这么被人请了出来,回头看了眼这简陋的农家院儿,心里十分恼怒,怎么都想不明白,这卫解元如此不给她家面子凭仗的是什么?
解元郎的确不可能缺银子,可就不缺人脉吗?
听到是京城人家,但凡换个人,这时候都要感恩戴德的吧。
朱嬷嬷将马车里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这些都是她来卫家前买的,这么来回一倒腾,直接没了十几两银子,不由就为小姐心疼起来。
小姐攒些钱容易吗?当初还直接让她拿五百两来,要送给那卫谌做程仪,却碰到个不识好歹的。
朱嬷嬷一面在心里暗骂,一面把这些钱都收起来,卫谌那边不给面子,她也没办法,想了想只得揣着蒸发了十几两的银子原路回京。
朱嬷嬷人老了,坐不得快车,到京城时,都是七八天之后了。
而这时,青州府这边,花镶、苏栩、卫谌、卢鹤已经收拾好行礼,和其他的要参加来年会试的十几个学子,一起踏上了开向京城的大船。
两三年的时间,洪紫瑶早就帮她母亲夺回了管家权,她经历过前世,知道银钱的重要性,母亲把管家权全部收回来之后,她就主动要帮忙管理家中的一些铺子。
但这些铺子都是外地的,洪家在京城只有一间铺子,现在还捏在老夫人手中,洪紫瑶能做的就是每天看看账本,遥管着外地的几间商铺。
前段时间,她才因为管理不善被洪紫星母女在父亲跟前告了一状,若不是得知卫谌果然如前世一样在今年中了解元,她恐怕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什么好心情。
秋阳初升的时候,洪紫瑶便来到小书房练字,待会儿还要去帮母亲处理一些家事,正想着怎么想再设个计打压一下洪紫星身边那个滑不溜秋的奶嬷嬷,青暖便走进来回话:“小姐,我哥和朱嬷嬷都回来了。”
洪紫瑶一下子满面惊喜,着急地放下毛笔就往外走,“快请朱嬷嬷。”
一路风尘的朱嬷嬷连茶都没顾上喝一口,就被跑去喊人的青暖催着来到小姐这边。
“见过小姐”,朱嬷嬷施礼。
洪紫瑶抬手,又是期待又是喜悦地问道:“嬷嬷,卫公子他何时来京?”
“这”,朱嬷嬷为难道,“小姐,老奴送去的银钱和贺礼,卫公子一律未收,老奴没说两句话,他的母亲就让人送客。”
洪紫瑶皱起眉,这才想起重生后一直都没想起来的那个卫母。
前世她嫁给卫谌,可是受了她不少挑剔,一个乡下农妇,还嫌弃她出身、礼仪不好,那时她不在意卫谌,也就不在意他的母亲,后来更是连去给她请安都懒得。
卫谌很喜欢她,对此什么都不说,却也让那老巫婆非常不喜了,洪紫瑶还记得,就在她表面的礼数都不遵守时,老巫婆就张罗着给卫谌娶贵妾。
只是老巫婆应该没想到,卫谌统统都拒绝了。
就是现在,回想起卫谌不要娶那贵妾时老巫婆的表情,洪紫瑶都觉得心情畅快。
想给她添堵,也不看看卫谌舍得吗?
洪紫瑶回想前世,越发想念对她百依百顺的卫谌,便问道:“卫谌怎么说?有没有追问嬷嬷关于我的事?”
朱嬷嬷发愁,她是看得出来,那卫公子是半点没给自家小姐留面子的,而且连三年前送程仪的事都忘了,这是对想在背后帮助他的小姐感恩的样子吗?
但是如果把卫公子的态度明明白白说了,朱嬷嬷又担心小姐会迁怒自己,以前的小姐虽然也不讲理了些,但这两三年却是越发狠辣,府里的丫鬟婆子,谁惹怒她谁就别想有好下场。
朱嬷嬷想了想,说道:“可能是距离上次时间久了,卫公子已不记得老奴。老奴也没来得及跟卫公子多说,想来他还是不知道小姐您的。”
洪紫瑶皱眉,“你怎么办事的?”
朱嬷嬷说道:“都是老奴嘴笨不会说话。”
“有老……卫母在,你想说什么她也不会给你机会说的”,洪紫瑶摆摆手,“算了算了,他是必定会参加来年春闱的,到时我亲自去找他。”
朱嬷嬷看出来小姐有意卫公子,却也不敢劝说,把当初小姐交给她的五百两银票还了四百五十两回去,只说那五十两都因为买礼物消耗掉了。
洪紫瑶示意黛青接过银票,又笑着跟朱嬷嬷说了几句话,便打发她下去。
“这老东西,越来越不老实了”,朱嬷嬷一走,洪紫瑶就如此说道。
黛青把银票收起来,问道:“小姐,可要停了她手上的差事?”
现在朱嬷嬷是负责她这边小厨房采买的,其中油水很大。
洪紫瑶想了想,说道:“再给她一次机会吧,毕竟一开始她也帮我做了不少事。”
“对了,待会儿去街上找个两个小乞儿,每天给两个铜板,让他们分别去码头和南城门守着,见到进京的举子就去问问,若是一个叫卫谌的到了,叫他们过来府中回个话。”
黛青答是,“小姐,要不多给几个铜板,两个铜板只怕小乞儿不会尽心办事。”
“不用”,洪紫瑶摆手,“一个铜板够买两个馒头了,他们要一天也不定能要到半个馒头。这些下九流的人,最是容易贪心不足的,我可不想做个冤大头。”
黛青低着头,眉头却皱起来,她还以为小姐是让给一个乞儿两个铜板,竟是一人给一个。
对这个小姐,黛青越发失望,也就越发好奇,如此多给一个铜板就担心被小乞儿当做冤大头的小姐,当初是为什么拿出二十多两银子帮助自己的?
毕竟在这些大户人家,只花五六两就能买到一个很不错的丫鬟。
黛青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上甚至比不上当初被小姐毫不留情处置掉的黛娥。
但黛青并不敢把这些疑惑表现出来,领了命令就施一礼出去办事。
十月中旬,秋意浓浓,天空万里无云,明媚的阳光照下来,却没有半点燥意,反而凉爽爽的很舒适。
花镶一行十几人站在甲板上,看着越来越近的繁富码头,年轻人们充满朝气的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
“京城,我们来了”,有比较感性的人大声说道
其他人听见附和道:“是啊,我们来了。”
农门有娇女 第94章
京城的码头十分繁华,一个矗立在水中的高大石桥连通了路面和水面,石桥宽有十几米,铺着整整齐齐的青石板,下基座有八个粗壮结实的石墩。
船在此处停泊后,放下一不到半米的甲板就可以了。
而在石桥尽头,就是通往城里、西州、溱洲的三岔路口,因为此处是人和各种物产的汇集处,每一条路都修得十分整洁宽阔。
等了会儿,他们这条船才靠到一个停靠位上,船家抛下锚,放下甲板,转身对船上的客人喊道:“下船了下船了,都别忘了自家的东西。东西太多,就去岸上找几个搬货的,快点儿的,咱们只能停一刻钟。”
花镶看了看后面等着靠岸的十几艘大船,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大夏的繁华。
他们带着下人,要下船也不显得慌忙。
卫谌此次远行也带着一个随从,他乡试后在府城牙行买了一家四口,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一个老父和一个儿子,跟着到京城来的,就是中年夫妇的儿子。
钟家儿子名叫钟诚,卫母觉得这个名字挺好,就没给他改名,出发前,刘嬷跟钟诚交代了许多话。
钟诚都一一记下,路上打饭打水,什么事都不用卫谌吩咐就办得很周到。
这时下船,钟诚一人就把卫谌的行李都拿完了不说,还帮忙一秋拉了花家的一箱行李。
花镶看到,不由笑道:“钟诚的力气挺大的,这么看来吃得多也不算是缺点。”
一路上众人都见识到了钟诚的大胃口,一开始这小子还不敢多吃,后来船停在一个码头,花镶等人下船去玩,路上看见什么好吃的,花镶都会忍不住买点。
买着买着就买多了,她都随手递给一秋让他吃,等回去时才发现,那么多吃的,一秋手里半点没剩。
她问了,一秋说他吃不完都给钟诚了,吓得钟诚赶紧认错。
花镶确定他把那些东西都吃了,还担心会把他撑坏了,一面觉得谌哥家这个小厮不会变通,一面拐到附近的药店给他买了一包山楂丸。
孰料这一下子又吓到了把少爷好友买的东西都吃完的钟诚,赶紧说自己从小胃口大,这才只是半饱,不用浪费钱买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