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有娇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河西
教谕意识到县太爷是想找个得用的人,便又推荐了一个,这人是县学文章做得最好的,但家里很贫穷。
花镶给了教谕这个面子,让他把这个文章最好的人也叫来。
很快,那六个人都跟在教谕身后进来了。
花镶问过六人的名字,随即说了两个民事纠纷的案例,让他们在纸上写下答案。
然后,花镶拿着答案回到县衙,当天下午,就让乔树去请了两人来。
一人姓张,早前去海边村帮忙的其中之一,一人姓郝,教谕极力称赞的那个。
花镶把请他们帮忙的想法说了,这势必会耽误他们的学习,便也给了他们选择的余地。
张秀才和郝秀才一听到大人说有薪俸拿,无不是赶紧应承下。
花镶挑他们两个,固然是因为他们的答案比较好,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两人都已年过二十五,这个年龄还在秀才功名上蹉跎着,心理压力肯定不少,如此能在衙门挂个职,也算是很大的安慰。
这两人,花镶都安排做文书,张秀才管民事诉讼,郝秀才帮张文书处理衙门的文书。
一下子多出来两个文书,“张文书”的称呼都有两个,张文书脸上的不满日益明显起来,不仅挑剔郝秀才,做事也十分怠惰。
花镶完全不纵容他的脾气,指着一个十分潦草的档案记录,直接把张文书训斥几句,赶出衙门去了。
张文书本仗着在衙门熟悉,和下面的富绅也熟悉,觉得这个才到来的县太爷不敢怎么着他,却没想到直接就被毫不留面子的训了一通赶出去了。
张文书十分生气,一面在心里暗暗骂着花镶小白脸,一面打算去联系两个富绅好给这个新县令找几个茬。
被张文书盯上的这两个富绅一个姓腾一个姓邢,都是番茗县有名的人物,以前对张文书那叫一个客气笑脸相迎,逢年过节还总有礼物敬上。
只是当张文书被县太爷开出去的风声传去之后,他下给腾家、邢家的帖子便如泥牛入海,半点水花都没激出来。
腾老爷邢老爷没赴约,张文书主动登门,这两人也都是顾左右而言他,言语中虽不得罪张文书,但那意思也很明了了。
你现在都不是县衙里的官儿了,我们凭什么还要听你的。
张文书以为的他们是一国的“深情厚谊”在他没了职位后,像泡沫一样就消失了。
至于什么联合起来拿住县太爷这个傀儡,腾老爷和邢老爷都是在心里冷哼:做梦呢吗不是?在这地方,县太爷就是天,他们现在还得紧着跟新的文书拉上关系,谁还会跟你一个下台的缠缠!
农门有娇女 第140章 商议
花镶派人暗地里盯了张文书几天,听说城里头那些有些个身家地位的,在他被撤职之后都表现得很冷淡,没有一个为之不平的,这才放下心来。
上任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忙了着许多天,眼下才清静下来,这天花镶就一直窝在县衙里歇息,除了看看郝秀才拿不准的文书,便只是看话本儿。
话本儿还是她从京城来的时候稍的,是他们书坊招的作者们写的新刊集,可能因为有他们几个之前写的那些故事本子为范例,这些新刊集里面的,也都是突破了旧框架的故事。
不怪说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这本新刊集中,就有一个类似后世网络文学中快穿文的小说,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历史中存在的真实人物,到底还显出颇受正规文学限制的痕迹。
花镶正看得津津有味,孔山出现在门口,压低着声音喊道:“大人,那余秀才来了,想来拜见您。”
等着在这边站稳脚跟就打算收拾这余秀才,花镶一听说他求见,本是不大想见的,迟疑片刻,还是放下书道:“先请他去客厅坐着。”
花镶既然打算见见,就没有想着晾他,很快穿上外衣走了过去,她刚到客厅门口,坐在下首座位上的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人就起身见礼。
“见过大人”,余秀才看起来很随意,没等免礼就站直身体,笑道:“早听说咱们番茗县新来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大人,今日一见,果真传言不虚。”
花镶点了点头,随意道:“坐吧”,在主位上坐了才道:“本官也早就听说余秀才背景了得,今日一见,也果真不虚。”
余秀才露出几分难看的脸色,却并没有收敛的趋势,话语里的热情也淡去不少:“学生侥幸,娶了一个好娘子,岳父大人又颇为照顾,这才在番茗有一二分脸面。”
花镶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能把吃软饭当做荣耀事说的,笑了笑:“不过,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这几日,我也看了咱们番茗,说起来还算是能跟热闹沾点边,想必你那酒楼茶楼的业绩应是不错。”
余秀才听到这话,顿时不屑起来,原来是想从他这里抠钱啊,也不看看人家徐老大人,在番茗为官三十年都不曾收下面人一文钱的孝敬。
虽然不屑,余秀才还是笑着道:“总归比不上府城,一月也就赚那么几两银子罢了。学生别的能力没有,请大人吃免费席面的能力还是有的。”
花镶都不知道这人是太傲还是太傻,亦或者是装傻,她那话,是想要他东西的意思?
且这还是个老抠,即便这么误会了,也只舍得舍出几桌席面出来。
“前日倒的确是尝了尝那两间酒楼的饭菜,不过勉强能吃而已”,花镶说道,“本官这里的厨娘做的,也比酒楼里的强一些。”
余秀才只呵呵一笑。
花镶继续道:“你觉得酒楼生意好不好做,本官也想赚些外快。”
余秀才脸色一变,说道:“说好做也好做,但其实也很不好做”,整个县城就这么点儿客人,两个酒楼已经有些了多了,再插进来一个,他那里定要损失不少,“只是大人,朝廷有规定,为官者不得经商,您这样,不是现成的把柄等着人拿?”
花镶笑道:“听说大凡官员,都是做个背后的东家,让别人出面经营,什么也不用管,每月只收一二成红利变好了。”
余秀才咬牙道:“若是这样,学生也愿尽一份心力,大人就不必再费心了。”
“我看你们缴税的份额,盈利极少啊”,花镶说着摇了摇头,“每个月几两银子,本官也不是那等没见过钱的人。”
余秀才:……真无耻。
就差点气得掀桌子。
“如果有能力,你那里缴足税款,于本官倒是更好的事情。”花镶又慢悠悠这么说道。
她也不想跟这余秀才弄得不死不休的,只要他能补缴以往拖欠的税款,以后还是能带着他一起发展的。
余秀才面上笑着:“小人哪有那拖欠税款的胆儿”,心里却在叫嚣:“小小的一个县令,跟我打起官腔来没完了,等着,定要让你涨涨见识。”
余秀才没急着回去府城找靠山,依旧在县城里留了三四天,于是第二天起,花镶这里就频繁有商人、富绅过来告密:余秀才联合他们抵制她。
花镶听到后,又好笑又无语,对那些不同流合污的人做了些奖励,经商的就根据他们的行业给些小指导,家中地多又有地位的,就把以后的甘蔗种苗许出去几十亩。
于是这第一拨人离开后,第二波、第三波就十分密集地过来了。
后面来的这些,纯粹是得到风声,过来看还有没有好处得,即便没有好处,也能跟这位新县令拉近一些关系吧。
在这些人心中,很有可能这位花大人,也会像是之前的徐大人一样,在他们这片儿一待就是二三十年,那要是跟顶头的天不对付,以后恐怕办什么都不顺。
花镶对这些识时务的人是很喜欢的,当下一一给好处,得让他们知道,跟着她走,才有好日子过。
其中就有两家是经营小饭馆的,花镶特地手写了两份各十道家常小菜的单子交给这两家,并鼓励说只要老老实实做买卖、纳税,以后有便利,最先就给他们。
于是这两家小饭馆的主人高高兴兴捧着菜单走了,几天之后,推出新菜,竟然就打出了口碑。
花镶却在是捧着往年纳税的账本发愁,其中像这两家小饭馆这般的,平均一月纳税在一两银子以上,就都是纳税大户了。
穷啊,太穷了。
即便偷税漏税的余秀才,花镶替他大致算了一笔账,那没缴上来的份额,也不过是一二百两银子罢了。
为了这么点银子死扛,只能说这位余秀才眼光有限,不知道要把蛋糕做大,只知道在有限的蛋糕种分抢最大的。
余秀才这边拉不到同盟,反而被背叛伤得不轻,在番茗待了四五天,就坐车回府城去了。
花镶完全不担心余秀才的后台,某同知,能给自己使什么绊子,毕竟有顾徽给的那两封信,知府大人必会站在她这边的。
朝中有人好做官,可能就是这种感觉吧。
因再过一个月就是县中水田收获的日子,花镶把在工部已经做出的脱皮机画出图纸来,然后交给县中几个木匠,便提着那两家饭馆为感谢而送到衙门来的两桶水产,骑马去隔壁县找苏栩。
有马行路就快,两县相隔一百余里,花镶骑马走大半天就到了。
她到时,红彤彤的夕阳下,苏栩正指挥着差役修建县衙。
花镶远远感叹道:“苏大人,都这么多天了,怎么还没把县衙修好?”
“镶弟”,苏栩听到这声音,顿时惊喜地转过头跑了过来,接过花镶手里的缰绳,打量着她道:“瘦了不少。我还说忙完这些杂事就去番茗看看你呢。”
“番茗比较有秩序,我差不多都摸一遍了,县里的两家饭馆送了些两桶海鲜,都是新鲜个儿大的鲍鱼、蛤蜊、大扇贝、龙虾,我便想着拿过来,和你一起吃”,花镶说着话,跟着苏栩走到还散落着稻草沙石的县衙院儿内。
来到后院外,苏栩把马栓在柱子上,解下两边的宽竹水桶,笑道:“一路上水都颠没了,得赶快处理好。”
花镶心想来之前给它们添了不少灵泉水,再颠一上午也没事的,她对苏栩道:“你先去处理,我给小贪喂点草料再饮点水就去做,这些好东西千万不要让别人碰。”
“知道了”,苏栩好笑。摸了摸马儿的鬃毛,问道:“刚你说,你这马儿叫什么?小贪?哪个贪?”
“还有一匹叫小婪”,花镶看着直耍鼻子的小贪,笑道:“你不知道,这两个特别能吃,真是贪婪二马组。”
苏栩摇头,“那你这名字起得也太直接了”,说着已经走远。
不多时,一个差役抱着草料提着桶水走了过来,放下后见礼道:“花大人,这是我家大人让送来的。您去歇着,小的来照顾这马儿。”
花镶对这个差役还有印象,伸手到水桶中搅了搅,放了些灵泉水进去,交代道:“小林是吧,这点草料还不够它吃,待会儿再给他添这份草料的一半。”
差役完全没想到当日只有一面之缘的花大人还记得自己,当下笑得更加殷勤:“您放心,小的一定把它伺候好了。”
……
花镶做了一份红焖鲍鱼、一份蒜蓉蒸扇贝、一份儿墨鱼丸子酱汤丸子,看到那桶的底部还有些小章鱼,她就想起以前常吃的一种小吃,章鱼小丸子。
当下便跟苏栩形容了下章鱼小丸子锅的样式,另也提到了煎蛋锅。
苏栩等她说话,直接吩咐厨娘去街上的铁匠铺子,让做两份这样的锅来。
“这里的人都不舍得用铁器,铁匠铺子活儿少,估计明天就能把锅做出来”,苏栩跟花镶道:“你在这儿住一晚,明天锅做好了再回。”
花镶本来就打算住一晚的,便点了点头。
到吃晚饭时,苏栩还拿出来一壶蜂蜜酒,和花镶边喝边吃,倒是到达这被贬之地后最畅快的一顿饭。
说着说着,花镶就拿出特地用包裹包着的那一沓水泥规划的a4纸。
苏栩接过来,先说了一句:“这纸挺不错的,上面写的什么?”
花镶笑着卖关子:“你看看。”
农门有娇女 第141章 小丸子
苏栩很快就把几张纸翻看完了,指着后面的废物处理,问道:“这烧剩下的煤渣,也能铺路?”
“应该能吧”,花镶点头。
苏栩看看纸又看看她,疑惑道:“什么叫应该?镶弟,这不是你写的?”
“我的字能这么规整?”
苏栩:“这些字规整是规整,但却并没有什么风骨,能写出这样字来的人,很难想象他的为人是怎样的。说起来,跟刻印的倒是有些像。”
花镶忍不住大笑:“哎呀,跟你说的差不多,我得到这些东西的途径不方便跟你说,你这说这个水泥怎么样?”
“好”,既然不方便说,苏栩也不追问了,“我们如果真能造出这种坚实如石的泥,用于河堤修建,我们就不用再担心决堤了。用于修建城墙,更能震慑周围夷狄。”
花镶点头,“目前就是不知道哪里的煤矿和石灰岩比较多。”
“煤我这里就有”,苏栩说道,“这些天我问了问各处的风俗,这些本地的差役就提起,在庆平县西南有一片高约十几丈的大山,但却是草木不长,都是些可以烧火的黑泥,当地人就以出售这个为生。石灰岩不值钱,我们在本县找不到,也可以跟附近县中购买。”
“既然这个不缺,那就容易了”,花镶说道,“按照这上面的步骤,建造烧水泥的设备,也不太难,要不,栩哥,烧水泥就你来办吧。”
“这是你的东西”,苏栩直接把纸放到花镶面前,“水泥既可抹地面也可固城墙,等以后普及了,是一项不可计数的功劳,我不能抢你的东西。”
花镶真想给他头上来一下子,说道:“我其实还有另一个制糖的规划,而且你想想,在番茗没有煤矿,最多能找到一点儿石灰岩,弄水泥这个产业很不方便。你们这儿做出了成品,我们过来买反而更方便一些。”
见他依旧不为所动,故作沉脸:“我们这么多年交情了,你还跟我计较这个?”
“再说了,烧水泥是个会污染环境的产业,一应排水排污设施都得到位,还需要给百姓们灌输这个保护环境的意识。”
苏栩有些想笑的样子,摆了摆手道:“照这规划书后面写的,所有需要大量烧煤的都对,这个环境不好,你那制糖的都办起来后,不照样得排、污?”
他不熟悉这些词,说的有些磕磕绊绊,花镶十分好笑,“不过我那里不方便整水泥啊。”
“你所说的制糖,也不是短时间能准备好的,那这段时间你准备做些什么?”
像他们这样远离朝堂中心,又没在皇上那儿留下什么印象的,想要往回升,就必须有重大的功劳。
而水泥若能成功造出,就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功劳。
苏栩不想抢了花镶的这个功劳。
花镶说道:“等你这里的水泥造好了,我就可以在番茗靠海的的那些个村子里造一些盐池,水泥坚固不渗漏,这里的太阳又这么大,说不定能直接把盐晒出来。”
听她这么一说,苏栩就想起之前在一本游记上看到过,说是某些海滨,太阳极大的日子退潮后,海岸上就会有白花花的一层盐,只是太苦不能直接食用。
想了会儿,苏栩说道:“那万一你如果晒出来的盐不能吃呢?”
“不过就是损失几袋水泥罢了”,花镶有把握,就说得很不在意,“且我还有一个打算,等你这儿的水泥出来,我还得再建造几间工坊,就专门收鱼做鱼丸,到时向外出售鱼丸,我们县里也能捣腾富了。”
苏栩:总归是不如造出水泥这样应用广泛的好东西功劳显著。
不过就凭着花镶耍赖的本事,最后水泥制造这个,苏栩还是接手了。
晚上,苏栩非要拉着花镶一起睡,说什么抵足而眠,花镶担心万一以后自己女子的身份大白了,这家伙会接受不了,就坚持不答应。
从小到大,苏栩都别不过花镶,最后还是让人立时去隔壁换上了新的被褥。
半夜的时候滴了几滴雨,花镶被吵醒,这才发现屋里漏雨了,便下床拿来洗脸盆,在滴水处接着。
坐回床上,她看了看这简陋的县衙客房,心里十分不好受。
想苏栩从小到大住的地方,便是马棚,也没有这样简陋,这大半个月都住在这样的茅草房中,也不知他是怎么过来的?
再重新入睡后,就一觉到了天大明,花镶起来时,外面已经是霞光千条,半夜下起的那场雨可能没多会儿就停了,洗脸盆里只接了浅浅一层。
花镶开门出来洗漱,就看见苏栩拿着个布满十二个小孔的铁锅在研究,抬头对她笑道:“镶弟,你要的是不是这样的?”
“就是这样”,花镶走过去拿过来看了看,“没想到庆平的铁匠手艺完全不输繁华大都会,早上就吃章鱼小丸子了。”
苏栩表示很期待,又要主动帮忙,花镶就让他出去买一些猪板油。
洗了把脸,花镶去调面糊,厨娘已经把丸子锅放到了一个口儿略小的灶台上:“花大人,您看放在这个灶口上行不行。”
“可以”,花镶把昨晚上用灵泉水养起来的小章鱼清洗干净,然后简单地处理一下,就放到一个大瓷碗中备用。
厨娘在旁边看着,十分怀疑道:“大人,这个能吃吗?”
章鱼一个个不足枣子大,又很腥,平日里那些卖鱼的做搭头都没人愿意要。
花镶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等苏栩拿着猪板油回来,她先熬了些油出来,便把熬油的活儿交给厨娘,搅着面糊一一倒进用油润过的丸子孔里。
苏栩也不出去忙活了,就在一旁看着,等第一个金黄的小丸子出锅,他就拿着碟子接住,坐在一旁吃了起来。
花镶说道:“现在来不及做烧酱,也没有木鱼花,将就着吃吧。”
木鱼花在海边这些城市,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食品,厨娘就起身道:“这里还有些前些天做汤剩的,要不要拿过来。”
苏栩点头,“快拿来。”
然后他在小丸子上撒了些木鱼花和椒盐粉,竟意外地十分好吃。
他刚吃完一个,那边已经出锅了两三个。
苏栩让花镶也一起吃,他帮着转动丸子。
两个大人围在锅旁边做边吃,厨娘在旁看得新奇不已,在她印象中,会做饭的男人都在少数,两位大人还是进士老爷,在那等好地方长大的,却会做饭!
一时间,厨娘在心理准备了许多话,想着出去买菜时,定要跟人分享分享。
花镶和苏栩吃完了早饭,就准备走了,苏栩亲自给她收拾了很多东西,两个锅都装上,还有一些厨娘早晨时买到的新鲜上好食材,然后也牵了一匹马,送着花镶到县城外二三十里处才回。
这边,厨娘收拾厨房时,看到盘碟里还剩着两颗圆滚滚的丸子,便忍不住尝了一个,却是想不到的好吃。
不过想起花大人调面糊用的不仅有上等白面,还有几颗鸡蛋,这么好吃也能理解的。
这个丸子用料贵,还需要铁锅,但并不妨碍厨娘在日后买菜时,跟外面的人吹嘘,直把一颗小小的小丸子说得如天上珍馐。
菜场上的一个每天都要挑着菜进城来卖菜的小伙子十分有心,听说这是县太爷自家特有的吃食,便根据厨娘的描述,回家后找人做了一个有孔的陶锅,又花十几个铜板买了一斤粗面,再去河里捞些小章鱼小鱼虾,用家里祖母攒的几个鸡蛋,试了几试,发现在面糊里掺些鱼肉泥,裹着小章鱼一烤,用不了多少面和油,就能做得十分美味。
于是经过七八天的尝试,在县郊外一个茅草搭的小工坊中成功烧出第一缸水泥这天,一个推着独轮车,叫喊着“太爷丸子”的年轻人进了县城。
中午,苏栩一身灰扑扑的进城后,就看到一个路边摊周围十分热闹,人群中还传来“给我两个太爷丸子”的声音。
苏栩琢磨了下这四个字,对身后的善吉道:“去问问,什么是太爷丸子。”
善吉跑过去问了问,好一会儿才小跑着追上苏栩和善丹,把打听到的话说了,笑道:“大人,我还买了两个,您要不要尝一尝?”
苏栩看了眼善吉手里拿着竹签子,竹签子上穿着两个金黄的丸子,笑着摇了摇头:“我回去做正宗的吃,你们吃吧。”
善丹、善吉都道:“大人,我们能不能也吃几个正宗的?”
主仆三人说笑着回了县衙,等吃过午饭,就又紧跟着到县衙外的小工坊去了。
如此日夜赶工三天,苏栩置备了两辆牛车,带着几个已经收归旗下的捕快,去往隔壁县给花镶送水泥。
而这时候,花镶已经选好鱼丸加工坊址并夯好了地基,一切准备就绪,就欠苏栩那边的水泥东风呢。
农门有娇女 第142章
……
仅仅经过半个月,水泥已经成了番茗、庆平县的明星商品。
运送水泥的车经常会经过位于两县之间莫澜县,莫澜县县令知道才上任没多久的庆平县和番茗县是好友,一开始还感慨,都当官了也能这么互相往来,果真情比金坚。
但是时间一长,莫澜县吴大人就觉得不对劲儿了,让人一打听,好家伙,庆平县发现了一种好东西,在那墙面上抹一层,晾干之后就跟石头一样坚实。
这可太是个好东西了。
吴大人赶紧叫人收拾东西,去拜访庆平县,他这县里有一条由北向南入海的河,平均宽十几米,有些河段就特别容易在夏秋雨多的时候决,如果能跟庆平县买几袋子那种叫水泥的好东西,这一大隐患便解决了啊。
猜你喜欢